讀書至少讀三遍 - 學習
By Linda
at 2017-10-18T05:15
at 2017-10-18T05:15
Table of Contents
讀書至少讀三遍
我的學習目的一直都是-學得足夠快、足夠好,並儘速實際操作;
而不是學得精但學得慢,拖延了實際操作的時機。
目前在學習的時候,我都期望自己至少可以把教材看過三遍,搞
不懂就著頭皮往下看,如果真的沒有辦法到三遍(時間考量)的話一
定要兩遍。而我認為學習相對較慢的方式就是-試圖把每個重點讀熟
之後再往下讀。
關於為什麼按部就班、每個重點讀熟再往下的方式效果比較不好,
我在先前的這篇文章有提到一些想法(主要原因是教材編排的順序、
還有比較不符合大腦運作的機制。)。今天我會解釋為什麼讀三遍,
但卻有辦法學得足夠快然後足夠好
以下先解釋在前三次學習可能會發生的情況:
看第一次時:
通常你會很想死,然後很容易就讀不下去了,但是這很正常。在
第一次學習的時候,我會“盡量”的搞懂我不懂的地方。什麼叫做盡
量搞懂呢?意思就是如果我覺得這個觀念大概OK了,我就會直接往下
繼續讀;而如果真的遇到了某個觀念真的太詭異了,花了不少時間還
是搞不懂,我就會跳過。
在第一遍學習的過程中,我會把每個我覺得疑惑的觀念還有查到
的資料都記錄下來,方便之後對照,而我每天都會複習前一天記錄的
問題。通常在第一遍閱讀完之後會累積到不少的問題,但是我常常會
發現有些前幾天一直搞不懂的問題,在後面的章節可能就會有介紹、
或是突然就搞懂了。所以這也是我認為不該一直逗留,然後死嗑同一
個問題的原因。並不是這個問題不重要,而是對我來說顯然有其他更
有效率的解決方法。
看第二次時:
在第二次的時候通常會學得比較順,先前不太懂的地方常常會茅
塞頓開,但是當然,還是有些地方不太熟。
在進入到第二遍的時候,我會更常跟著思考教材和題目的脈絡,
而且第二遍的時候常會注意到之前沒聽到的細節。因為在第一遍學習
的時候,光是要了解個別的觀念就可能精疲力盡,無暇思考或注意其
他細節或是整體的脈絡。這似乎是跟人腦的認知負荷(cognitive lo
ad)有關,因為我們的大腦實在同時處理太多東西時效率會下降,而
難度越高負荷越大。
學習其實就是新的記憶與舊的記憶不斷交互作用、結合的過程。
多看幾次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讓舊有的記憶跟新的記憶可以不停
地互相作用。你看第二次通常會比第一次熟,這時候可以校正原先的
觀念,另一方面思考機會的增加,同時也能幫助理解和加強長期記憶。
看第三次時:
照理說第三次就要很順了,甚至應該試著跟著題目的解說自己全
部打出來。大腦運作的機制是,當你花費很多力氣,試著把深埋在大
腦裡的記憶挖出來並解決實際的問題時,其實更近一步強化了你的長
期記憶和理解。所以說,當你不需要(太多)外在的提醒下,就能覆
誦或是獨自完成一件事的時候,那就表示這件事已經在你的大腦裡生
根了。所以評量自己能不能熟練的解決問題,就看自己能不能夠在只
得到一些提示,或甚至完全沒有提示的時候就獨立解決問題。
真的有比較快嗎?
為什麼我會說這樣的方式比慢慢精讀還快呢?主要是因為根據LS
的資料,Ruby課程完成參考時間是40-80個小時,以我每天讀書(一天
6小時)的時間大概是2個禮拜就能完成,但實際上我先前卻花了約24
0個小時;而在我採取新的方法後,HTTP的完成參考時間是30-60個小
時,我大概花了110個小時就完成;到了目前SQL的完成參考時間是40
-80小時,但我估計大約也是只要110小時就完成了。因此,如果比較
完成參考時間和實際時間的話,兩者的差距是越來越近的。
而就個人主觀的感覺,我確實覺得學得比較快了。
結論
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永遠都不是單純理解、練到熟練就解決了,學
習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拿來實際運用、做出成品。而教材只是幫助我
們能自主解決問題的說明書、領路人,就像學開車這件事,一個人如
果花了大半年的時間讓自己成為駕訓班之王、完全熟練場內的各種情
況和考題,還不如花個一兩個月練到能夠安全駕駛後就上路,這樣反
而比不斷的“透過教材學”,來得更快、更好。
所以學習的好方法應該是要掌握“最少必要知識”後就盡快上路。
什麼是最少必要知識呢?我對最少必要知識的認知是,如果你要學游
泳,當你確認自己學到能浮在水面上、不會溺死之後,就應該開始下
水游。
當然,我這樣的說法似乎跟我目前的學習方式似乎有點相衝突,
因為我現在是在透過教材學習,把教材全部學完之後再開始做作品,
而不是掌握到最少必要知識就開始做成品。但礙於篇幅和時間的關係,
我會在之後的文章再說明。
--
我的學習目的一直都是-學得足夠快、足夠好,並儘速實際操作;
而不是學得精但學得慢,拖延了實際操作的時機。
目前在學習的時候,我都期望自己至少可以把教材看過三遍,搞
不懂就著頭皮往下看,如果真的沒有辦法到三遍(時間考量)的話一
定要兩遍。而我認為學習相對較慢的方式就是-試圖把每個重點讀熟
之後再往下讀。
關於為什麼按部就班、每個重點讀熟再往下的方式效果比較不好,
我在先前的這篇文章有提到一些想法(主要原因是教材編排的順序、
還有比較不符合大腦運作的機制。)。今天我會解釋為什麼讀三遍,
但卻有辦法學得足夠快然後足夠好
以下先解釋在前三次學習可能會發生的情況:
看第一次時:
通常你會很想死,然後很容易就讀不下去了,但是這很正常。在
第一次學習的時候,我會“盡量”的搞懂我不懂的地方。什麼叫做盡
量搞懂呢?意思就是如果我覺得這個觀念大概OK了,我就會直接往下
繼續讀;而如果真的遇到了某個觀念真的太詭異了,花了不少時間還
是搞不懂,我就會跳過。
在第一遍學習的過程中,我會把每個我覺得疑惑的觀念還有查到
的資料都記錄下來,方便之後對照,而我每天都會複習前一天記錄的
問題。通常在第一遍閱讀完之後會累積到不少的問題,但是我常常會
發現有些前幾天一直搞不懂的問題,在後面的章節可能就會有介紹、
或是突然就搞懂了。所以這也是我認為不該一直逗留,然後死嗑同一
個問題的原因。並不是這個問題不重要,而是對我來說顯然有其他更
有效率的解決方法。
看第二次時:
在第二次的時候通常會學得比較順,先前不太懂的地方常常會茅
塞頓開,但是當然,還是有些地方不太熟。
在進入到第二遍的時候,我會更常跟著思考教材和題目的脈絡,
而且第二遍的時候常會注意到之前沒聽到的細節。因為在第一遍學習
的時候,光是要了解個別的觀念就可能精疲力盡,無暇思考或注意其
他細節或是整體的脈絡。這似乎是跟人腦的認知負荷(cognitive lo
ad)有關,因為我們的大腦實在同時處理太多東西時效率會下降,而
難度越高負荷越大。
學習其實就是新的記憶與舊的記憶不斷交互作用、結合的過程。
多看幾次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讓舊有的記憶跟新的記憶可以不停
地互相作用。你看第二次通常會比第一次熟,這時候可以校正原先的
觀念,另一方面思考機會的增加,同時也能幫助理解和加強長期記憶。
看第三次時:
照理說第三次就要很順了,甚至應該試著跟著題目的解說自己全
部打出來。大腦運作的機制是,當你花費很多力氣,試著把深埋在大
腦裡的記憶挖出來並解決實際的問題時,其實更近一步強化了你的長
期記憶和理解。所以說,當你不需要(太多)外在的提醒下,就能覆
誦或是獨自完成一件事的時候,那就表示這件事已經在你的大腦裡生
根了。所以評量自己能不能熟練的解決問題,就看自己能不能夠在只
得到一些提示,或甚至完全沒有提示的時候就獨立解決問題。
真的有比較快嗎?
為什麼我會說這樣的方式比慢慢精讀還快呢?主要是因為根據LS
的資料,Ruby課程完成參考時間是40-80個小時,以我每天讀書(一天
6小時)的時間大概是2個禮拜就能完成,但實際上我先前卻花了約24
0個小時;而在我採取新的方法後,HTTP的完成參考時間是30-60個小
時,我大概花了110個小時就完成;到了目前SQL的完成參考時間是40
-80小時,但我估計大約也是只要110小時就完成了。因此,如果比較
完成參考時間和實際時間的話,兩者的差距是越來越近的。
而就個人主觀的感覺,我確實覺得學得比較快了。
結論
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永遠都不是單純理解、練到熟練就解決了,學
習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拿來實際運用、做出成品。而教材只是幫助我
們能自主解決問題的說明書、領路人,就像學開車這件事,一個人如
果花了大半年的時間讓自己成為駕訓班之王、完全熟練場內的各種情
況和考題,還不如花個一兩個月練到能夠安全駕駛後就上路,這樣反
而比不斷的“透過教材學”,來得更快、更好。
所以學習的好方法應該是要掌握“最少必要知識”後就盡快上路。
什麼是最少必要知識呢?我對最少必要知識的認知是,如果你要學游
泳,當你確認自己學到能浮在水面上、不會溺死之後,就應該開始下
水游。
當然,我這樣的說法似乎跟我目前的學習方式似乎有點相衝突,
因為我現在是在透過教材學習,把教材全部學完之後再開始做作品,
而不是掌握到最少必要知識就開始做成品。但礙於篇幅和時間的關係,
我會在之後的文章再說明。
--
Tags:
學習
All Comments
By Anthony
at 2017-10-20T12:10
at 2017-10-20T12:10
By Rae
at 2017-10-21T05:04
at 2017-10-21T05:04
By Lauren
at 2017-10-25T13:24
at 2017-10-25T13:24
By David
at 2017-10-29T18:53
at 2017-10-29T18:53
By Charlotte
at 2017-11-02T04:53
at 2017-11-02T04:53
By Ophelia
at 2017-11-06T04:16
at 2017-11-06T04:16
By Lauren
at 2017-11-09T02:52
at 2017-11-09T02:52
By Annie
at 2017-11-11T05:14
at 2017-11-11T05:14
By Belly
at 2017-11-14T01:41
at 2017-11-14T01:41
By Queena
at 2017-11-16T16:32
at 2017-11-16T16:32
By Una
at 2017-11-21T01:00
at 2017-11-21T01:00
Related Posts
《這樣讀書就夠了》
By Delia
at 2017-10-17T06:26
at 2017-10-17T06:26
普通人如何做到 30 分鐘讀一本書並做完筆
By Robert
at 2017-10-17T05:49
at 2017-10-17T05:49
八句魔法語言,培養黃金潛能!
By Agnes
at 2017-10-16T11:45
at 2017-10-16T11:45
ORID思考框架
By Emily
at 2017-10-15T18:40
at 2017-10-15T18:40
八種常見的負面思維(也可以用在讀書)
By Una
at 2017-10-13T08:20
at 2017-10-13T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