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就要強迫自已 - 時間管理

Mia avatar
By Mia
at 2008-12-02T23:22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finalptt (小明)》之銘言:
: 其實小弟早起的方法很簡單
: 前一天睡覺前就在腦中一直想說幾點要起床
: 一直到睡著前還是一直想,這樣幾乎都有起來過
: 大大們也能試試(當然鬧鐘還是設定一下好><")
我用的方法原理和原波有點類似
週末常會讓自己偷懶晚點睡
自然也就會晚點起來
沒課的時候也一樣
一連過了幾天晚起
如果 隔天八點的課還是要上班該怎麼辦

睡眠習慣是可以養成的
也就是說維持了三天同樣的時間去睡
就會在同樣的時間點感到疲倦
這是人體的自然機制

為了突破在第三或第四日
發生同樣晚起的情形
我會在要提早睡的當日
一早開始就不斷提醒自己
明天要早起喔
幾點以前就要起來

自然 經過整天的自我暗示
到了當晚 一定過了八點
身體就開始啟動機制
漸漸往睡眠的方向去準備

若是擔心自己在必須早起的當天睡過頭
可以提早前一天早起 讓自己養成早睡的習慣
隔天就會早起 不太會睡過頭了
這是我自己 以前唸書時常用的辦法啦
提供給大家參考

所以"三天" 這個睡眠習慣的養成定律
如果在晚睡超過三天就比較難以調整成正常作息
這個時候我會視情形輕重使用幾種方法

1.暴力手段 前一天先不睡 好待當晚早睡
有可能失敗 因為下午就累到睡著
(破解辦法--我會讓自己有事情忙
或出門讓自己不方便睡 就算睡著也睡得不好)
或者 太早睡 以致於半夜過早醒來
2.提早一天早起 讓自己睡眠不足以待當晚早睡
3.使用舒眠減壓方式
過下午就開始去作輕鬆娛快的事情
儘量不要用來趕功課和忙工作的事情
睡前可以聽點輕音樂放鬆心情
板友提到的精油的方式也是很不錯
當初我曾經失眠+晚睡不停惡性循環時有用過
(我應該只是輕微且非長期
嚴重者建議就醫配合專業治療)

好像有點偏題到失眠的討論
不過"早起" 通常和睡眠有很大的關係
這是我的經驗

--


如果,
你的心情是我飛翔的理由;
那麼你的情感,
也將是我超越阻礙的勇氣!

--

All Comments

Dinah avatar
By Dinah
at 2008-12-05T18:28
大大的心得也不錯呢!自我暗示這招老實說還不錯用
Daph Bay avatar
By Daph Bay
at 2008-12-07T22:08
不過也會像之前某大推文說的,會一直醒來><"有好有壞

讓我們一起成為追求幸福的行動家

Xanthe avatar
By Xanthe
at 2008-12-02T21:35
2007年1月14日下午,地點在台中東海書苑一樓,和老婆、光萬、明道中學凌健老師、Jim留下這張合照,當天參加不在相片裡的還有紙鳶父子、金海、至睿、喵、黃小姐。當天光萬特別從台北感謝來聽這場GTD的演講,我還開車送他去搭巴士。坐的地下室,只能容納10人,當時東海書苑的奚浩跑去買延長線讓我們使用,10個人坐在兩 ...

早起就要強迫自已

Emma avatar
By Emma
at 2008-12-02T11:23
其實小弟早起的方法很簡單 前一天睡覺前就在腦中一直想說幾點要起床 一直到睡著前還是一直想,這樣幾乎都有起來過 大大們也能試試(當然鬧鐘還是設定一下好andgt;andlt;and#34;) - ...

讀書日誌

Kama avatar
By Kama
at 2008-11-30T00:27
這兩天看了一本書-大學生了沒,聰明的讀書技巧,非常推薦大家看 裡面談到了許多內容,包含口頭報告的注意事項,學習的檔案製作方式, 研究技巧,學術寫作,專題報告,論文,考試與計畫,時間的管理等等, 我真的很懊悔現在才看到這本書, 因為我現在大四的讀書狀況,報告跟論文接踵而來,還要準備試教, 看書的時間很 ...

請大家幫我喬一喬時間...

Hamiltion avatar
By Hamiltion
at 2008-11-29T10:10
我的情況如下..還請大家幫幫忙..謝謝... 我在工廠工作 體力上消耗自認是不會很重 但眼力卻受不了... 我大約六點起床 梳洗+背個英文單字+去吃早餐+看報紙攝取新知 回來大概七點多 整理一下 就準備去上班 在工廠工作不可能and#34;偷偷and#34;看書..... 我大概六點下班 回到 ...

國立高雄餐旅學院 幸福行動家 時間管理演講 課後心得

Hedwig avatar
By Hedwig
at 2008-11-28T10:27
晚上六點鐘,在高雄餐旅大學的演講結束,我正在忙碌地收拾電腦等用具,一抬頭,發現十多位同學圍在桌子前面,原來都是來要我的名片的。趕快請助教Joyce協助一下,在另外的桌子發,才可以跟來問問題的同學討論時間管理地各種問題。 這是我第二次到高餐旅來演講,同樣地點、不同的聽眾,同樣講題、不同的內容,面對大學生、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