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新制上路 多卡通暢行全台 - 悠遊卡

By Elizabeth
at 2011-05-21T08:42
at 2011-05-21T08:42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oversky0 (oversky0)》之銘言:
: ※ 引述《oodh (oodh)》之銘言:
: : -----------------
: : 其實再設置新票卡也是不得已的
: : 畢竟要整合各家系統並不容易
: : 要「卡片端整合不易」 要整合機器比較簡單,但重設機器成本卻貴很多
: : 多卡通應該還是過渡 只要還有需求,卡片的整合應該還是會繼續
: 只要機器和卡片都符合界面標準,
: 彼此就應該能互相溝通。
: 這樣子就能避免一家廠商獨大的問題。
我認為這類型的非接觸式交通票証,要像信用卡一樣在金流端就整合互通,
除非卡公司互相合併,不然是永遠不可能達成的。
如果要整合互通,甚至是"規格統一",
為何交通業者不直接採用信用卡的解決方案(如Visa Wave 、Master PayPass),
不是更快及方便,且還可以全球通用。
主因就是,
這些交通機構當初自行推出卡片(如台灣通、悠遊卡),
就是希望不用另外付給銀行高額的"手續費",及提早進入未來小額付費的商機。
以目前信用卡為例,每筆消費商家大約要支付銀行3%的手續費,
然後按照發卡銀行、財金公司、收單銀行,以7:1:2的分配比例來分配收益。(註1)
相反地,
這些獨立發行的交通票証,因為只有自己營運,
不用像信用卡一樣因為要互通,必須要向收單業者、財金公司額外支付費用。
像悠遊卡僅向交通業者收取每筆約0.8%清單費用;而小額付費則是1.8%,
如果交易總數大,悠遊卡公司表示還會另外給予優惠。(註2)
這手續費明顯比信用卡低廉
-------
交通票証互相整合及互通的想法很好,
但因互通而額外支出的成本,
卻和當初自行發行交通票証的初衷背道而馳(低廉手續費)。
從之前的新聞可以看出,
這些卡公司都有一直討論卡片前端整合的可能性,
技術上都不是問題,但最後都是卡在清單手續費分配問題,
及機器更改機器的費用,到最後不了了之。
因此,
目前各卡片互通方式,
則是由交通業者或政府添購及維護機器,
然後在機器內分別插入不同卡公司的SAM卡。
表面上是共用同一台機器,
但實際上後台、金流系統則是完全獨立。
這樣就沒有像信用卡一樣,
因為互通必須借用其他銀行的金流渠道,
而會產生額外手續費的問題。
既然卡片上不可能整合,
統一規格的必要性就沒有這麼大。
況且卡片格式的修改,可能還會帶來系統額外的不穩定性,
如當初基隆交通卡和悠遊卡整合,
就有發生溢扣款的情況。
註1:此分配比例,是參考中國地區銀聯卡的營運方式。
台灣地區方面,數據可能不相同。
註2:悠遊卡向交通業者收取的手續費,是以卡公司向台鐵提交的資料為例,
不同業者可能會有不同計費方式。
--
: ※ 引述《oodh (oodh)》之銘言:
: : -----------------
: : 其實再設置新票卡也是不得已的
: : 畢竟要整合各家系統並不容易
: : 要「卡片端整合不易」 要整合機器比較簡單,但重設機器成本卻貴很多
: : 多卡通應該還是過渡 只要還有需求,卡片的整合應該還是會繼續
: 只要機器和卡片都符合界面標準,
: 彼此就應該能互相溝通。
: 這樣子就能避免一家廠商獨大的問題。
我認為這類型的非接觸式交通票証,要像信用卡一樣在金流端就整合互通,
除非卡公司互相合併,不然是永遠不可能達成的。
如果要整合互通,甚至是"規格統一",
為何交通業者不直接採用信用卡的解決方案(如Visa Wave 、Master PayPass),
不是更快及方便,且還可以全球通用。
主因就是,
這些交通機構當初自行推出卡片(如台灣通、悠遊卡),
就是希望不用另外付給銀行高額的"手續費",及提早進入未來小額付費的商機。
以目前信用卡為例,每筆消費商家大約要支付銀行3%的手續費,
然後按照發卡銀行、財金公司、收單銀行,以7:1:2的分配比例來分配收益。(註1)
相反地,
這些獨立發行的交通票証,因為只有自己營運,
不用像信用卡一樣因為要互通,必須要向收單業者、財金公司額外支付費用。
像悠遊卡僅向交通業者收取每筆約0.8%清單費用;而小額付費則是1.8%,
如果交易總數大,悠遊卡公司表示還會另外給予優惠。(註2)
這手續費明顯比信用卡低廉
-------
交通票証互相整合及互通的想法很好,
但因互通而額外支出的成本,
卻和當初自行發行交通票証的初衷背道而馳(低廉手續費)。
從之前的新聞可以看出,
這些卡公司都有一直討論卡片前端整合的可能性,
技術上都不是問題,但最後都是卡在清單手續費分配問題,
及機器更改機器的費用,到最後不了了之。
因此,
目前各卡片互通方式,
則是由交通業者或政府添購及維護機器,
然後在機器內分別插入不同卡公司的SAM卡。
表面上是共用同一台機器,
但實際上後台、金流系統則是完全獨立。
這樣就沒有像信用卡一樣,
因為互通必須借用其他銀行的金流渠道,
而會產生額外手續費的問題。
既然卡片上不可能整合,
統一規格的必要性就沒有這麼大。
況且卡片格式的修改,可能還會帶來系統額外的不穩定性,
如當初基隆交通卡和悠遊卡整合,
就有發生溢扣款的情況。
註1:此分配比例,是參考中國地區銀聯卡的營運方式。
台灣地區方面,數據可能不相同。
註2:悠遊卡向交通業者收取的手續費,是以卡公司向台鐵提交的資料為例,
不同業者可能會有不同計費方式。
--
Tags:
悠遊卡
All Comments

By Ingrid
at 2011-05-26T08:40
at 2011-05-26T08:40

By Lydia
at 2011-05-30T06:33
at 2011-05-30T06:33

By Isla
at 2011-06-03T00:21
at 2011-06-03T00:21

By Quintina
at 2011-06-07T09:59
at 2011-06-07T09:59

By Enid
at 2011-06-08T09:08
at 2011-06-08T09:08

By Dinah
at 2011-06-12T04:43
at 2011-06-12T04:43

By Suhail Hany
at 2011-06-14T14:04
at 2011-06-14T14:04

By Yedda
at 2011-06-17T12:07
at 2011-06-17T12:07

By Isla
at 2011-06-21T10:19
at 2011-06-21T10:19

By Joe
at 2011-06-21T17:26
at 2011-06-21T17:26

By Rae
at 2011-06-22T05:14
at 2011-06-22T05:14

By Lily
at 2011-06-26T02:21
at 2011-06-26T02:21

By Rachel
at 2011-06-29T06:36
at 2011-06-29T06:36

By Hamiltion
at 2011-06-30T00:39
at 2011-06-30T00:39

By Andy
at 2011-07-01T20:59
at 2011-07-01T20:59

By Linda
at 2011-07-03T21:35
at 2011-07-03T21:35

By Ivy
at 2011-07-04T10:06
at 2011-07-04T10:06

By Dorothy
at 2011-07-06T19:04
at 2011-07-06T19:04

By Gilbert
at 2011-07-11T14:49
at 2011-07-11T14:49

By Tom
at 2011-07-11T15:51
at 2011-07-11T15:51

By Emma
at 2011-07-16T13:26
at 2011-07-16T13:26

By Oliver
at 2011-07-18T14:29
at 2011-07-18T14:29

By Franklin
at 2011-07-20T07:51
at 2011-07-20T07:51

By Agnes
at 2011-07-21T02:36
at 2011-07-21T02:36

By Tracy
at 2011-07-24T06:17
at 2011-07-24T06:17
Related Posts
為何北捷沒有多卡通?

By Dora
at 2011-05-20T16:44
at 2011-05-20T16:44
[新聞] 「多卡通」上路 四地客運攏ㄟ通

By George
at 2011-05-19T12:57
at 2011-05-19T12:57
為何北捷沒有多卡通?

By Harry
at 2011-05-19T00:30
at 2011-05-19T00:30
多卡通怎麼拆帳?

By Lydia
at 2011-05-18T15:28
at 2011-05-18T15:28
霹靂神州悠遊卡(白棄天)

By Connor
at 2011-05-16T02:17
at 2011-05-16T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