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極限到底在哪裡 - 學習
By Genevieve
at 2006-01-19T21:01
at 2006-01-19T21:01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jay969 (ww)》之銘言:
: 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 經由努力而進步的極限到底在哪裡
: 身邊有些人把精力方在課業上 運動上 或其他能力
: 但是也忽略了自己其他方面的發展 這應該算是普通厲害的人吧
: 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人看起來什麼都很厲害
: 還滿感興趣的 這樣的人是如何造就的?
: 當這種全能天才是否難以避免的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 我還沒到這種境界
: 不過有很感興趣
: 所以希望身邊有這種人的版友可為小弟解答一下 ^^
: 還有一個問題
: 就是有些人睡眠時間很短(一天三小時左右)
: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 長期下來會有什麼影響嗎?
: 感謝回答 :)
我打算連原文的推文一起回,希望各位看過後,覺得好笑就算了,
覺得還可以的話,那小弟會很高興。
所謂全能型的人,是不是先天決定呢?
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科學界的研究,但我給兩個故事,當成兩個例子,
各位聽的愉快,看的透徹,那小弟就很高興了。
日本劍聖宮本武藏,他留下許多藝術作品,
這位劍聖不是只留下無數傳奇,也不是獨獨多添許多無名塚,
他在雕刻、繪畫、護手、劍禪等各方面都留下許多遺產,
後人對他這些藝術作品的評價,認為出於大師之手,
宮本武藏一生雖未從師學藝,單以劍術參悟天下萬理,
這算不算是全能者?
後人對於武藏的一些小說著述,把武藏的劍比喻成一切即劍,
把佐佐木小次郎的劍比喻成劍即一切,然而,都必然是先由劍即一切去參悟的,
從劍出發參悟,進而用天下一切去參悟劍,
從點出發而擴及面,進而擴及一切,這就是參悟。
劍與禪,由劍刃和劍刃之間窺見生死、洞穿生死,
武藏以一生貢獻於劍之道上,就是希望悟出何謂劍之道,
最後他悟出什麼我不知道,但留下了五輪書和兵法二十四編。
小說這樣描寫,武藏最後由劍悟禪,悟得天下之道,
晚年的他已經悟得深入,因而留下許多藝術品,
這些藝術品具有高度成熟的技術在,但這些對武藏而言只是消遣。
我以宮本武藏當作是全才的例子,
一個人一出生就什麼都會,這是另一種全才,
當然這需要討論嗎?好像可能就是基因吧,
只是一個偉大的精神,會比智力來的更浪漫吧?
萬物都有其相關性和本質,如果有意識的去探究本質,
或多或少可以逐漸抓的到本質所在,
這個還有很多可以講的,只是實在太難講了,
恐怕各位也沒興趣。
另一個人是這號人物,美麗境界的納許(Nash),
他的一些事蹟就不需我多講了,我看了美麗境界小說中的一小段,
這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描述。
"納許對於一個他從未涉獵過的領域中的問題也具有如此強悍的解決能力,
他的朋友都相當驚訝他的心靈力量,只是不斷的用自己的思考去攻擊,
便可以得到解答。"
他以強烈的意志去攻擊問題,思考問題並且解答,
我個人認為這一點已經大大超越了天才的光芒,
我下段開始的解釋,希望讓各位比較能接受我先前講述的不足。
包括這篇文章的推文,都說了一點,Gauss、Euler等人的成就,是一般人都達不到的,
在下認為這一點也沒說錯,但我比較喜歡傾向另一種說法,
我們不可能成為Gauss、Euler、Newton之類的人,
我們不可成為他們,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狠差。
很久以前有人說過,能夠像這樣去發現整個宇宙的時代,
在牛頓之後,就幾乎沒了,
年頓他很榮譽的在他所開創的那個時代成為一個永恆的里程碑,
但是之後的人難道就永遠不如牛頓?
我們已經不可能是第二個牛頓,或是第二個愛因斯坦,
像這樣所謂的誰誰誰第二,不管是對我們,還是被冠上某某第二的那個人,都沒有意義,
我們已從那個年代的墓碑旁走出來,任憑烏鴉亂叫,
那個年代以被放入墓碑,歿入黃土,
墓碑上銘刻著「光榮的年代」,是的,那無限的光榮,
但是榮光逝去,我們不該走出墓園,去走出我們自己的年代嗎?
如果我們做數學,不能像高斯一樣厲害,我們就不做了嗎?
如果我們作商人,成不了王永慶,那我們就收山了嗎?
我們不是高斯,不是愛因斯坦,數學和物理就死去了嗎?
我們不是比爾蓋茲,那我們就失去價值了嗎?
如果比爾蓋茲很偉大,只有他才有價值,那麼我們是不是都該拿去填海算了?
如果有金山銀山才有榮光,那我們是不是連被誕生下來都是錯誤?
好吧,提問到此,我給一個結論。
我們要成為自己,刻下自己的名字在自己的墓碑上,
張飛打岳飛,誰高誰劣,有何關係?
岳飛不會因為他不是張飛就失去他的地位,
張飛不會因他不是岳飛他就無藥可救,
我們不能成為誰誰誰,到底有什麼關係,
說難聽點,我們何必在乎自己不能成為誰誰誰?
為何不先問問,你有好好成為你自己嗎?
這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想法,
假如我們還是很固執的說,我們不可能達到誰誰誰的成就,
然而相對論已被想出,就算今天再想出另一個偉大的理論,
也不代表這位發現者比愛因斯坦偉大,我們可能把這兩人放在一起,
但不代表有一人可以被另一人取代。
又或是我們假定一個普通人想要和愛因斯坦一較高下,
我們讓他照著愛某人的人生活一次,
或是照這位看來不自量力的老兄的要求給他他要的環境,
看它能不能也發現相對論,雖然我認為不能發現的機率很高,
不過,假如說一個普通人廢寢忘食的投入進去,
那我們可以說他是普通人嗎?
這個實驗的結果,他能不能發現,假如他不能,他是不是就比愛某人差?
天才是,一個人廢寢忘食的投入,可以發現答案的人,
蠢材是,一個人廢寢忘食的投入,卻一生無成的人,
但我卻認為,這兩者的差異很小,只是在這個小小的差異上有著決定性的大差異,
整個成果就完全不同。
雖然我認為,必然有人是無法以自己的能力突破黑暗的,
就像有人說,明勁到化勁,一百人中只有十多人能,
化勁到暗勁,這十多人中又只有一兩個人能,
但我想如果你不試,你怎知你是不是能走出來的那一個?
高斯不投入算數學,那他就不會成為高斯,
一個不能被評斷的人,他不敢放手一搏全心投入,那他必然無法成功,
弔詭的是,同樣一個人,他接受他是普通人,或是他投入的去做,
他只能有這兩條路的話,他必然不可能知道自己最後會如何,
我認為不去做自己決定要去投入的事情直到嚥下最後一口氣,
沒有人知道你最終會如何的,
你可以害怕可以逃避,但如果你不想後悔,那我會覺得就該去做,
也許你沒法做的比大多數人好,
(但你因為喜歡它而去做,那種投入的情況下還做不好,恐怕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你至少不會後悔,
一生很短,但是後悔卻會讓一生更加漫長。
自己成不成的了什麼,不是由別人決定的,是由自己決定的。
----
希望各位看完後,不要太過嚴厲批評,
如果覺得好笑,就請一笑置之吧。
--
「最不可解決的難題,是不是該交給最優秀、最有能力、最有信心的人去處理?
已精英自居的你們不去做,誰去做?你們不必把自己的知識力量與才華,用在不
顧公共利益的大財團身上,這種工作,你不去做,他們一樣找得到別人去做。如
果你的想法是:『我是個眼光短淺的技術人才,沒有理想與抱負,也能愉快地過
日子,』那你根本是在作賤自己。」
--- Ralph Nader
--
: 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 經由努力而進步的極限到底在哪裡
: 身邊有些人把精力方在課業上 運動上 或其他能力
: 但是也忽略了自己其他方面的發展 這應該算是普通厲害的人吧
: 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人看起來什麼都很厲害
: 還滿感興趣的 這樣的人是如何造就的?
: 當這種全能天才是否難以避免的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 我還沒到這種境界
: 不過有很感興趣
: 所以希望身邊有這種人的版友可為小弟解答一下 ^^
: 還有一個問題
: 就是有些人睡眠時間很短(一天三小時左右)
: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 長期下來會有什麼影響嗎?
: 感謝回答 :)
我打算連原文的推文一起回,希望各位看過後,覺得好笑就算了,
覺得還可以的話,那小弟會很高興。
所謂全能型的人,是不是先天決定呢?
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科學界的研究,但我給兩個故事,當成兩個例子,
各位聽的愉快,看的透徹,那小弟就很高興了。
日本劍聖宮本武藏,他留下許多藝術作品,
這位劍聖不是只留下無數傳奇,也不是獨獨多添許多無名塚,
他在雕刻、繪畫、護手、劍禪等各方面都留下許多遺產,
後人對他這些藝術作品的評價,認為出於大師之手,
宮本武藏一生雖未從師學藝,單以劍術參悟天下萬理,
這算不算是全能者?
後人對於武藏的一些小說著述,把武藏的劍比喻成一切即劍,
把佐佐木小次郎的劍比喻成劍即一切,然而,都必然是先由劍即一切去參悟的,
從劍出發參悟,進而用天下一切去參悟劍,
從點出發而擴及面,進而擴及一切,這就是參悟。
劍與禪,由劍刃和劍刃之間窺見生死、洞穿生死,
武藏以一生貢獻於劍之道上,就是希望悟出何謂劍之道,
最後他悟出什麼我不知道,但留下了五輪書和兵法二十四編。
小說這樣描寫,武藏最後由劍悟禪,悟得天下之道,
晚年的他已經悟得深入,因而留下許多藝術品,
這些藝術品具有高度成熟的技術在,但這些對武藏而言只是消遣。
我以宮本武藏當作是全才的例子,
一個人一出生就什麼都會,這是另一種全才,
當然這需要討論嗎?好像可能就是基因吧,
只是一個偉大的精神,會比智力來的更浪漫吧?
萬物都有其相關性和本質,如果有意識的去探究本質,
或多或少可以逐漸抓的到本質所在,
這個還有很多可以講的,只是實在太難講了,
恐怕各位也沒興趣。
另一個人是這號人物,美麗境界的納許(Nash),
他的一些事蹟就不需我多講了,我看了美麗境界小說中的一小段,
這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描述。
"納許對於一個他從未涉獵過的領域中的問題也具有如此強悍的解決能力,
他的朋友都相當驚訝他的心靈力量,只是不斷的用自己的思考去攻擊,
便可以得到解答。"
他以強烈的意志去攻擊問題,思考問題並且解答,
我個人認為這一點已經大大超越了天才的光芒,
我下段開始的解釋,希望讓各位比較能接受我先前講述的不足。
包括這篇文章的推文,都說了一點,Gauss、Euler等人的成就,是一般人都達不到的,
在下認為這一點也沒說錯,但我比較喜歡傾向另一種說法,
我們不可能成為Gauss、Euler、Newton之類的人,
我們不可成為他們,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狠差。
很久以前有人說過,能夠像這樣去發現整個宇宙的時代,
在牛頓之後,就幾乎沒了,
年頓他很榮譽的在他所開創的那個時代成為一個永恆的里程碑,
但是之後的人難道就永遠不如牛頓?
我們已經不可能是第二個牛頓,或是第二個愛因斯坦,
像這樣所謂的誰誰誰第二,不管是對我們,還是被冠上某某第二的那個人,都沒有意義,
我們已從那個年代的墓碑旁走出來,任憑烏鴉亂叫,
那個年代以被放入墓碑,歿入黃土,
墓碑上銘刻著「光榮的年代」,是的,那無限的光榮,
但是榮光逝去,我們不該走出墓園,去走出我們自己的年代嗎?
如果我們做數學,不能像高斯一樣厲害,我們就不做了嗎?
如果我們作商人,成不了王永慶,那我們就收山了嗎?
我們不是高斯,不是愛因斯坦,數學和物理就死去了嗎?
我們不是比爾蓋茲,那我們就失去價值了嗎?
如果比爾蓋茲很偉大,只有他才有價值,那麼我們是不是都該拿去填海算了?
如果有金山銀山才有榮光,那我們是不是連被誕生下來都是錯誤?
好吧,提問到此,我給一個結論。
我們要成為自己,刻下自己的名字在自己的墓碑上,
張飛打岳飛,誰高誰劣,有何關係?
岳飛不會因為他不是張飛就失去他的地位,
張飛不會因他不是岳飛他就無藥可救,
我們不能成為誰誰誰,到底有什麼關係,
說難聽點,我們何必在乎自己不能成為誰誰誰?
為何不先問問,你有好好成為你自己嗎?
這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想法,
假如我們還是很固執的說,我們不可能達到誰誰誰的成就,
然而相對論已被想出,就算今天再想出另一個偉大的理論,
也不代表這位發現者比愛因斯坦偉大,我們可能把這兩人放在一起,
但不代表有一人可以被另一人取代。
又或是我們假定一個普通人想要和愛因斯坦一較高下,
我們讓他照著愛某人的人生活一次,
或是照這位看來不自量力的老兄的要求給他他要的環境,
看它能不能也發現相對論,雖然我認為不能發現的機率很高,
不過,假如說一個普通人廢寢忘食的投入進去,
那我們可以說他是普通人嗎?
這個實驗的結果,他能不能發現,假如他不能,他是不是就比愛某人差?
天才是,一個人廢寢忘食的投入,可以發現答案的人,
蠢材是,一個人廢寢忘食的投入,卻一生無成的人,
但我卻認為,這兩者的差異很小,只是在這個小小的差異上有著決定性的大差異,
整個成果就完全不同。
雖然我認為,必然有人是無法以自己的能力突破黑暗的,
就像有人說,明勁到化勁,一百人中只有十多人能,
化勁到暗勁,這十多人中又只有一兩個人能,
但我想如果你不試,你怎知你是不是能走出來的那一個?
高斯不投入算數學,那他就不會成為高斯,
一個不能被評斷的人,他不敢放手一搏全心投入,那他必然無法成功,
弔詭的是,同樣一個人,他接受他是普通人,或是他投入的去做,
他只能有這兩條路的話,他必然不可能知道自己最後會如何,
我認為不去做自己決定要去投入的事情直到嚥下最後一口氣,
沒有人知道你最終會如何的,
你可以害怕可以逃避,但如果你不想後悔,那我會覺得就該去做,
也許你沒法做的比大多數人好,
(但你因為喜歡它而去做,那種投入的情況下還做不好,恐怕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你至少不會後悔,
一生很短,但是後悔卻會讓一生更加漫長。
自己成不成的了什麼,不是由別人決定的,是由自己決定的。
----
希望各位看完後,不要太過嚴厲批評,
如果覺得好笑,就請一笑置之吧。
--
「最不可解決的難題,是不是該交給最優秀、最有能力、最有信心的人去處理?
已精英自居的你們不去做,誰去做?你們不必把自己的知識力量與才華,用在不
顧公共利益的大財團身上,這種工作,你不去做,他們一樣找得到別人去做。如
果你的想法是:『我是個眼光短淺的技術人才,沒有理想與抱負,也能愉快地過
日子,』那你根本是在作賤自己。」
--- Ralph Nader
--
Tags:
學習
All Comments
By Ethan
at 2006-01-24T17:36
at 2006-01-24T17:36
By Dorothy
at 2006-01-29T11:54
at 2006-01-29T11:54
By Iris
at 2006-01-30T13:59
at 2006-01-30T13:59
By Hardy
at 2006-02-04T03:29
at 2006-02-04T03:29
By Ethan
at 2006-02-04T14:51
at 2006-02-04T14:51
By Anonymous
at 2006-02-08T11:21
at 2006-02-08T11:21
By Queena
at 2006-02-09T23:31
at 2006-02-09T23:31
By Faithe
at 2006-02-11T07:42
at 2006-02-11T07:42
By Edward Lewis
at 2006-02-11T20:29
at 2006-02-11T20:29
By Puput
at 2006-02-14T05:35
at 2006-02-14T05:35
By Lydia
at 2006-02-18T12:03
at 2006-02-18T12:03
By Anonymous
at 2006-02-23T05:13
at 2006-02-23T05:13
By Madame
at 2006-02-27T05:25
at 2006-02-27T05:25
By Rosalind
at 2006-03-02T06:09
at 2006-03-02T06:09
By Edwina
at 2006-03-06T14:54
at 2006-03-06T14:54
By Quintina
at 2006-03-09T09:16
at 2006-03-09T09:16
By Wallis
at 2006-03-10T03:32
at 2006-03-10T03:32
By Donna
at 2006-03-14T12:04
at 2006-03-14T12:04
By Harry
at 2006-03-18T22:44
at 2006-03-18T22:44
By Quintina
at 2006-03-19T01:23
at 2006-03-19T01:23
By Isabella
at 2006-03-21T22:54
at 2006-03-21T22:54
By Jessica
at 2006-03-24T01:48
at 2006-03-24T01:48
By John
at 2006-03-24T03:32
at 2006-03-24T03:32
By Mia
at 2006-03-25T02:54
at 2006-03-25T02:54
By Wallis
at 2006-03-27T20:35
at 2006-03-27T20:35
By Edwina
at 2006-03-28T18:32
at 2006-03-28T18:32
By Damian
at 2006-03-31T02:50
at 2006-03-31T02:50
By Hedy
at 2006-04-01T13:10
at 2006-04-01T13:10
By Dorothy
at 2006-04-02T01:47
at 2006-04-02T01:47
By Damian
at 2006-04-04T05:44
at 2006-04-04T05:44
By Bennie
at 2006-04-06T18:49
at 2006-04-06T18:49
Related Posts
Re: 讀原文書花的時間
By Lauren
at 2006-01-17T23:15
at 2006-01-17T23:15
Re: 讀原文書花的時間
By Odelette
at 2006-01-17T13:54
at 2006-01-17T13:54
請問化學到底要怎麼讀???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6-01-14T10:31
at 2006-01-14T10:31
考試
By Emma
at 2006-01-13T11:15
at 2006-01-13T11:15
大家讀書時的想法-- 教育.跨域整合 (下)
By Zora
at 2006-01-11T18:33
at 2006-01-11T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