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藏》紀錄台灣經濟發展幕後推力 - 花蓮
By Agatha
at 2017-03-17T14:12
at 2017-03-17T14:12
Table of Contents
哈崙百年艱苦林業史 《無盡藏》紀錄台灣經濟發展幕後推力
建立於 2017/03/17 上稿編輯: CLiao
本報2017年3月17日花蓮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
台灣森林蘊藏著豐沛的資源,曾令一世紀前進行台灣森林資源調查的日本人驚呼「無盡藏
」;為了台灣社會發展,無盡藏的恩惠也帶給這片森林幾許哀愁。去年花蓮林管處完成的
哈崙百年林業史紀錄片,回顧木瓜山區長達半世紀的伐木史,要讓享有比多數國家富足生
活的台灣社會,不忘自然資源供應我們無盡藏的恩典。
黑暗哈崙:森林茂密無盡藏 開啟伐木史
哈崙位於東部山區的一角,因其茂密的森林,而成為伐木的重鎮,陡峭的山勢,連路都找
不到,然而,伐木最繁榮的年代,這片山頭曾聚集高達400多人的聚落。如今隨著保育意
識的普及,森林不再視為搖錢樹,1986年最後一批哈崙伐木工下山後,山林重拾力量、平
復傷口,如今又是一片繁盛的森林。
為何談林業史?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處長吳坤銘說,以現代的眼光也許質疑砍伐原始林
之必要,但在戰後國民政府來台初期百廢待興,若沒有林業、蔗糖和稻米賺取外匯、以農
林業扶植工商業,台灣社會無以興盛。「這本書不但探見臺灣林業發展的軌跡、一窺伐木
人在山中的生活甘苦,更重要的是對臺灣林業政策的轉向能夠有所認識。」
為了拍攝影片隨行上山的花蓮處育樂課長紀有亭說,山上完整保留著屋舍,凝結在時光之
中,經過30多年,連野生動物也前來遮風避雨。「在舊房舍中,門一推開就發現一些鹿、
山羌的遺骸,毛皮十分完整。顯示這些少了人的房舍,是野生動物終老、死亡前,放心安
歇之處。」
這段歷史開啟於日本政府治台,從1911年展開台灣森林資源調查, 1914年太平山、1915
年是阿里山、1916年八仙山;1915年正式進入東部。當日本森林調查員1915年進入東部調
查,1918年開發林田山,以紙漿材為主,主要砍伐樹種以雲杉、鐵杉為主,後期才以紅檜
、扁柏這類貴重木頭為主,採伐過程發現東部有很多好的木材,到了1921~1922年當中更
進入現在的哈崙。
http://imgur.com/kSljaMq.jpg
通往哈崙林場的鳥瞰圖。圖片來源:花蓮林區管理處
進入森林之後,茂密的森林讓白天有如黑夜。「也就是到了林下,你看不到太陽,整個天
空被高大的紅檜、扁柏、鐵杉、松木等種類繁複的大樹遮蔽。」吳銘坤說,如此繁盛的森
林資源,讓調查員形容為「無盡藏」,由此導引出哈崙半世紀的伐木史。
1938年開始,日本人同步在砍伐完畢的地上植樹造林,種了很多柳杉(吉野杉),這項作
法沿襲到國民政府時期,1992年整個造林才結束,這段期間造林面積高達2545公頃,477
萬株林木,包括紅檜、扁柏、柳杉、香杉、二葉松和一部份赤楊。重返現場的人們說,這
些樹至今都長得很好,樹冠非常美、樹勢旺盛,不乏野生動物穿插其中。
吳銘坤說,東部的伐木史以林田山最久遠,1918年啟動的伐木工作,直至1988年才結束;
哈崙則為1922年發現,由於沿路山勢陡峭,必須謹慎規劃如何取得木材,由於無路可走,
於是使用了軌道和索道。1930年,日本人申請砍伐成立「日本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
1934年更完成三段索道,第一道就從現在的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內的自然教育中心上去。
三段軌道全長25公里,分別稱為「池上線」、「萬年木線」、「大景線」, 1934年完成
軌道後,當年10月就生產第一批木材。日人從距離最近的地方開始砍伐,包括紅檜、扁柏
,鐵杉和松木,這些集材於現之自然教育中心,再以卡車運出。1939年花蓮開港,這些木
頭就透過船舶運送到日本東京和大阪。
1945年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受哈崙林場,也就是日本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又因當時花
蓮縣政府財政困窘,就移給花蓮縣政府,成了台灣唯一一座曾由縣市政府經營的林場,並
改名為「花蓮木材公司」,接著又改名為花蓮縣木瓜山林場,直到1958年超級颱風溫妮
Winnie來襲,不但將花蓮毀得面目全非,包括林場的索道、軌道也全毀。在花蓮縣府無力
修復情況下,只得交回台灣省政府長官公署。
1960年山林管理所、林產管理局合併成為現在的林務局,讓林政、林產一元化,同步接管
了林場,貫徹當時伐木政策,直至1987年。
不要忘記:承受森林恩惠 造就台灣經濟發展
「1945年的台灣是非常貧窮的國家,年輕人必須知道上世代曾有一群人為國家經濟而努力
。」吳坤銘說,山上生活十分艱困,老一輩的人都會說歡喜做、甘願受,今天進入林場,
晚上能不能回到家都不知道,因為砍樹是非常危險的工作,也發生過很多不幸的事情。
電力的供應直到1967年才利用發電機發電,一周只有兩天有電。通常清晨三、四點起床準
備早餐,五點出門工作,要到下午三、四點,才從林場回宿舍,過程既危險又辛苦。
這些伐木人一上山就是個把月,長期與家人分離。他們的孩子,只能利用寒暑假,搭纜車
上山看家人。即有花蓮處同仁的家人曾在哈崙工作,他說小時候和姊姊幫別人剝花生殼打
工,才有買車票上山看家人。
由於林業沒有像漁業有明確的祭拜對象,如林默娘,不同林場有其供俸對象,哈崙林場則
有一座拜玄天上帝的晉安宮,在廟旁則有土地公。由於山上的生活缺乏信仰中心,因此其
中一位伐木工由家鄉南投民間的祖廟請過來分身,正棟建築都是檜木,至今仍在原址,土
地公已經遷到山下池南一帶。
哈崙林業人如何上山和下山呢?在電力缺乏的年代,只能依靠動能。上山時搭著只有一塊
板子的板車,藉由山上木材下山的動能拉上山;下山時就坐在木頭上,順勢而下。
1966年哈崙工作站主任交接,一群人在山上殺雞、殺豬辦桌;下山時,一群人按照以往慣
例坐在木頭上,因過重導致纜繩斷裂,造成17人死亡,2人重傷的事件,是哈崙林業史上
最哀傷的一頁。這段經歷透過當時木瓜山林管處白處長道出,仍掩不住激動的心情。
吳坤銘也提到一段故事,原本山上預定殺19隻雞,殺到17隻時,有人說「好了好了這樣夠
了」,於是留下兩隻雞不殺,和結果形成不可思議的巧合,至今還流傳在哈崙人口中。
大家之所以這麼急於擠在木頭上下山,是因山上一天只有幾班纜車,若早上坐不上,可能
要等到晚上,甚至等到隔天;徒步下山則要走4~5小時。這個事件之後,開始打造可容納
12人、有車廂的纜車。
哈崙百年林業史料收集相當不易,為了著作本書,研究團隊翻遍了台灣中央圖書館、林務
局、花蓮縣政府所有資料,並實地走訪三段索道、大景線鐵道、舊木瓜站與哈崙工作站,
過去只要一天就能抵達的地方,拍攝與研究團隊花了約20天才完成所有作業。另一方面;
耆老也一天天凋零,如果現在不訪談不保留史料,下世代的台灣社會無緣得知這段歷史。
平復山林傷痕 生態系服務源源不絕
一度隸屬哈崙工作站的池南轉運站於1981年轉型為池南森林遊樂區,成為花蓮地區登山健
行解說教育場域,2008年進一步提升為自然教育中心,昔日轉運林木,如今則傳遞保育觀
念。
儘管過去的辦公廳舍、屋舍以及還當時的信仰中心晉南宮完整的保留著,也有人提議是否
開路或利用纜車上去,讓遊客看看哈崙過去的樣子。吳坤銘卻認為,無論是開路或開闢纜
車索道,結果就像高架高速道路的概念,底座的橋墩又高又大,對植群、生態系的平衡傷
害巨大。
將這兩方面的意見放在天平的兩端,他的意見是「讓它自然就好,還給大自然生養休息,
讓野生動物在此繁衍成為天堂。」因此不推步道或任何登山行為,更不贊成開路或利用纜
車上山,未來也不再發展林業,哈崙的未來將維持現況,不再有人為干擾,任由這段歷史
在歲月中沉寂,只留下書和影片作為見證。
在了解台灣林業史之際,值得台灣社會深思的是林業該如何轉向,以及如何理解身邊的自
然資源,並與之和諧共處。吳銘坤說,這也是花蓮處推動「森川里海」的概念。
「源頭的森林保持好,對中下游帶來無盡藏的好處。只要林相保持的好,植被就會長得好
,野生動物也會增加,位於哈崙下方的池南、銅門部落就會受惠,自然有森林主副產物可
採集、自主狩獵也有對象!」
吳坤銘說,源頭的保護是中下游生態系服務功能健全的關鍵,反之,源頭不保育,中下游
是無法享受森林的恩惠與利益;而這正是森林保育的真諦。
------------------------------------------------------------------------------
《無盡藏。哈崙時代》紀錄片【獲獎記錄】:
美國最佳電影短片競賽(The Best Shorts Competition),榮獲紀錄短片優異特別獎(
Award of Merit Special Mention: Documentary Short)
美國「最佳電影短片競賽」主辦人Rick Prickett表示:「這不是個容易獲獎的競賽,所
有得獎者都是專業且優異的代表。」這個獎項認可專業人士們在電影、電視、錄像和新媒
體等領域上的傑出藝術價值和創意成就,參賽作品的競賽評比委員都是邀請在世界各國電
影和電視行業中,有著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來進行結果判斷。這個獎項,歷年來獲獎成員與
作品包括有:The Weinstein Company的《Market Hours》、 迪士尼的 《Vinlymation:
A Love Story》 和奧斯卡得主Laurent Witz的《Mr. Hublot》。
「最佳電影短片競賽」的參賽作品來自全球各地,評審們依據國際專業標準和創意思維,
評定出高質量與價值的優秀作品。評審們對這次作品的高度優異,感到非常滿意。而「最
佳電影短片競賽」一直以來頒發獎項的目標,正是希望讓所有優秀的製片人員、得獎者能
藉此獲得應有的肯定與讚美。
美國影響力影展(The Impact DOCS Awarda)紀錄短片優秀獎(Award of Recognition:
Documentary Short)
美國2017山地電影節(2017 Mountain Film Festival)紀錄片競賽之內華達山脈價值獎
(Sierra Nevada Award Winners)
http://imgur.com/lHginpC.jpg
2016年12月16日 獲獎公告-BEST-SHORTS-Merit-無盡藏。哈崙時代。圖片來源:花蓮林管
處提供
------------------------------------------------------------------------------
參考資料:
1922無盡藏—哈崙百年林業史(書籍+紀錄片)
Taiwan documentary honored at US film awards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irogZvBe9Bo
原文連結: http://e-info.org.tw/node/203556
------------------------------------------------------------------------------
恭喜獲獎! 這部短片真的值得一看!
--
建立於 2017/03/17 上稿編輯: CLiao
本報2017年3月17日花蓮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
台灣森林蘊藏著豐沛的資源,曾令一世紀前進行台灣森林資源調查的日本人驚呼「無盡藏
」;為了台灣社會發展,無盡藏的恩惠也帶給這片森林幾許哀愁。去年花蓮林管處完成的
哈崙百年林業史紀錄片,回顧木瓜山區長達半世紀的伐木史,要讓享有比多數國家富足生
活的台灣社會,不忘自然資源供應我們無盡藏的恩典。
黑暗哈崙:森林茂密無盡藏 開啟伐木史
哈崙位於東部山區的一角,因其茂密的森林,而成為伐木的重鎮,陡峭的山勢,連路都找
不到,然而,伐木最繁榮的年代,這片山頭曾聚集高達400多人的聚落。如今隨著保育意
識的普及,森林不再視為搖錢樹,1986年最後一批哈崙伐木工下山後,山林重拾力量、平
復傷口,如今又是一片繁盛的森林。
為何談林業史?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處長吳坤銘說,以現代的眼光也許質疑砍伐原始林
之必要,但在戰後國民政府來台初期百廢待興,若沒有林業、蔗糖和稻米賺取外匯、以農
林業扶植工商業,台灣社會無以興盛。「這本書不但探見臺灣林業發展的軌跡、一窺伐木
人在山中的生活甘苦,更重要的是對臺灣林業政策的轉向能夠有所認識。」
為了拍攝影片隨行上山的花蓮處育樂課長紀有亭說,山上完整保留著屋舍,凝結在時光之
中,經過30多年,連野生動物也前來遮風避雨。「在舊房舍中,門一推開就發現一些鹿、
山羌的遺骸,毛皮十分完整。顯示這些少了人的房舍,是野生動物終老、死亡前,放心安
歇之處。」
這段歷史開啟於日本政府治台,從1911年展開台灣森林資源調查, 1914年太平山、1915
年是阿里山、1916年八仙山;1915年正式進入東部。當日本森林調查員1915年進入東部調
查,1918年開發林田山,以紙漿材為主,主要砍伐樹種以雲杉、鐵杉為主,後期才以紅檜
、扁柏這類貴重木頭為主,採伐過程發現東部有很多好的木材,到了1921~1922年當中更
進入現在的哈崙。
http://imgur.com/kSljaMq.jpg
通往哈崙林場的鳥瞰圖。圖片來源:花蓮林區管理處
進入森林之後,茂密的森林讓白天有如黑夜。「也就是到了林下,你看不到太陽,整個天
空被高大的紅檜、扁柏、鐵杉、松木等種類繁複的大樹遮蔽。」吳銘坤說,如此繁盛的森
林資源,讓調查員形容為「無盡藏」,由此導引出哈崙半世紀的伐木史。
1938年開始,日本人同步在砍伐完畢的地上植樹造林,種了很多柳杉(吉野杉),這項作
法沿襲到國民政府時期,1992年整個造林才結束,這段期間造林面積高達2545公頃,477
萬株林木,包括紅檜、扁柏、柳杉、香杉、二葉松和一部份赤楊。重返現場的人們說,這
些樹至今都長得很好,樹冠非常美、樹勢旺盛,不乏野生動物穿插其中。
吳銘坤說,東部的伐木史以林田山最久遠,1918年啟動的伐木工作,直至1988年才結束;
哈崙則為1922年發現,由於沿路山勢陡峭,必須謹慎規劃如何取得木材,由於無路可走,
於是使用了軌道和索道。1930年,日本人申請砍伐成立「日本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
1934年更完成三段索道,第一道就從現在的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內的自然教育中心上去。
三段軌道全長25公里,分別稱為「池上線」、「萬年木線」、「大景線」, 1934年完成
軌道後,當年10月就生產第一批木材。日人從距離最近的地方開始砍伐,包括紅檜、扁柏
,鐵杉和松木,這些集材於現之自然教育中心,再以卡車運出。1939年花蓮開港,這些木
頭就透過船舶運送到日本東京和大阪。
1945年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受哈崙林場,也就是日本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又因當時花
蓮縣政府財政困窘,就移給花蓮縣政府,成了台灣唯一一座曾由縣市政府經營的林場,並
改名為「花蓮木材公司」,接著又改名為花蓮縣木瓜山林場,直到1958年超級颱風溫妮
Winnie來襲,不但將花蓮毀得面目全非,包括林場的索道、軌道也全毀。在花蓮縣府無力
修復情況下,只得交回台灣省政府長官公署。
1960年山林管理所、林產管理局合併成為現在的林務局,讓林政、林產一元化,同步接管
了林場,貫徹當時伐木政策,直至1987年。
不要忘記:承受森林恩惠 造就台灣經濟發展
「1945年的台灣是非常貧窮的國家,年輕人必須知道上世代曾有一群人為國家經濟而努力
。」吳坤銘說,山上生活十分艱困,老一輩的人都會說歡喜做、甘願受,今天進入林場,
晚上能不能回到家都不知道,因為砍樹是非常危險的工作,也發生過很多不幸的事情。
電力的供應直到1967年才利用發電機發電,一周只有兩天有電。通常清晨三、四點起床準
備早餐,五點出門工作,要到下午三、四點,才從林場回宿舍,過程既危險又辛苦。
這些伐木人一上山就是個把月,長期與家人分離。他們的孩子,只能利用寒暑假,搭纜車
上山看家人。即有花蓮處同仁的家人曾在哈崙工作,他說小時候和姊姊幫別人剝花生殼打
工,才有買車票上山看家人。
由於林業沒有像漁業有明確的祭拜對象,如林默娘,不同林場有其供俸對象,哈崙林場則
有一座拜玄天上帝的晉安宮,在廟旁則有土地公。由於山上的生活缺乏信仰中心,因此其
中一位伐木工由家鄉南投民間的祖廟請過來分身,正棟建築都是檜木,至今仍在原址,土
地公已經遷到山下池南一帶。
哈崙林業人如何上山和下山呢?在電力缺乏的年代,只能依靠動能。上山時搭著只有一塊
板子的板車,藉由山上木材下山的動能拉上山;下山時就坐在木頭上,順勢而下。
1966年哈崙工作站主任交接,一群人在山上殺雞、殺豬辦桌;下山時,一群人按照以往慣
例坐在木頭上,因過重導致纜繩斷裂,造成17人死亡,2人重傷的事件,是哈崙林業史上
最哀傷的一頁。這段經歷透過當時木瓜山林管處白處長道出,仍掩不住激動的心情。
吳坤銘也提到一段故事,原本山上預定殺19隻雞,殺到17隻時,有人說「好了好了這樣夠
了」,於是留下兩隻雞不殺,和結果形成不可思議的巧合,至今還流傳在哈崙人口中。
大家之所以這麼急於擠在木頭上下山,是因山上一天只有幾班纜車,若早上坐不上,可能
要等到晚上,甚至等到隔天;徒步下山則要走4~5小時。這個事件之後,開始打造可容納
12人、有車廂的纜車。
哈崙百年林業史料收集相當不易,為了著作本書,研究團隊翻遍了台灣中央圖書館、林務
局、花蓮縣政府所有資料,並實地走訪三段索道、大景線鐵道、舊木瓜站與哈崙工作站,
過去只要一天就能抵達的地方,拍攝與研究團隊花了約20天才完成所有作業。另一方面;
耆老也一天天凋零,如果現在不訪談不保留史料,下世代的台灣社會無緣得知這段歷史。
平復山林傷痕 生態系服務源源不絕
一度隸屬哈崙工作站的池南轉運站於1981年轉型為池南森林遊樂區,成為花蓮地區登山健
行解說教育場域,2008年進一步提升為自然教育中心,昔日轉運林木,如今則傳遞保育觀
念。
儘管過去的辦公廳舍、屋舍以及還當時的信仰中心晉南宮完整的保留著,也有人提議是否
開路或利用纜車上去,讓遊客看看哈崙過去的樣子。吳坤銘卻認為,無論是開路或開闢纜
車索道,結果就像高架高速道路的概念,底座的橋墩又高又大,對植群、生態系的平衡傷
害巨大。
將這兩方面的意見放在天平的兩端,他的意見是「讓它自然就好,還給大自然生養休息,
讓野生動物在此繁衍成為天堂。」因此不推步道或任何登山行為,更不贊成開路或利用纜
車上山,未來也不再發展林業,哈崙的未來將維持現況,不再有人為干擾,任由這段歷史
在歲月中沉寂,只留下書和影片作為見證。
在了解台灣林業史之際,值得台灣社會深思的是林業該如何轉向,以及如何理解身邊的自
然資源,並與之和諧共處。吳銘坤說,這也是花蓮處推動「森川里海」的概念。
「源頭的森林保持好,對中下游帶來無盡藏的好處。只要林相保持的好,植被就會長得好
,野生動物也會增加,位於哈崙下方的池南、銅門部落就會受惠,自然有森林主副產物可
採集、自主狩獵也有對象!」
吳坤銘說,源頭的保護是中下游生態系服務功能健全的關鍵,反之,源頭不保育,中下游
是無法享受森林的恩惠與利益;而這正是森林保育的真諦。
------------------------------------------------------------------------------
《無盡藏。哈崙時代》紀錄片【獲獎記錄】:
美國最佳電影短片競賽(The Best Shorts Competition),榮獲紀錄短片優異特別獎(
Award of Merit Special Mention: Documentary Short)
美國「最佳電影短片競賽」主辦人Rick Prickett表示:「這不是個容易獲獎的競賽,所
有得獎者都是專業且優異的代表。」這個獎項認可專業人士們在電影、電視、錄像和新媒
體等領域上的傑出藝術價值和創意成就,參賽作品的競賽評比委員都是邀請在世界各國電
影和電視行業中,有著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來進行結果判斷。這個獎項,歷年來獲獎成員與
作品包括有:The Weinstein Company的《Market Hours》、 迪士尼的 《Vinlymation:
A Love Story》 和奧斯卡得主Laurent Witz的《Mr. Hublot》。
「最佳電影短片競賽」的參賽作品來自全球各地,評審們依據國際專業標準和創意思維,
評定出高質量與價值的優秀作品。評審們對這次作品的高度優異,感到非常滿意。而「最
佳電影短片競賽」一直以來頒發獎項的目標,正是希望讓所有優秀的製片人員、得獎者能
藉此獲得應有的肯定與讚美。
美國影響力影展(The Impact DOCS Awarda)紀錄短片優秀獎(Award of Recognition:
Documentary Short)
美國2017山地電影節(2017 Mountain Film Festival)紀錄片競賽之內華達山脈價值獎
(Sierra Nevada Award Winners)
http://imgur.com/lHginpC.jpg
2016年12月16日 獲獎公告-BEST-SHORTS-Merit-無盡藏。哈崙時代。圖片來源:花蓮林管
處提供
------------------------------------------------------------------------------
參考資料:
1922無盡藏—哈崙百年林業史(書籍+紀錄片)
Taiwan documentary honored at US film awards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irogZvBe9Bo
原文連結: http://e-info.org.tw/node/203556
------------------------------------------------------------------------------
恭喜獲獎! 這部短片真的值得一看!
--
All Comments
By Iris
at 2017-03-17T15:27
at 2017-03-17T15:27
Related Posts
冀家小館 花蓮美崙 長城下的風味
By Enid
at 2017-03-17T01:03
at 2017-03-17T01:03
要一起買香草植物嗎?
By Victoria
at 2017-03-16T22:25
at 2017-03-16T22:25
花蓮。浮室咖啡
By Jake
at 2017-03-16T18:44
at 2017-03-16T18:44
廣告~到府按摩、修指甲
By William
at 2017-03-16T15:25
at 2017-03-16T15:25
請問花蓮有改印表機的店?
By Olivia
at 2017-03-16T14:22
at 2017-03-16T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