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文藻 - 英檢

By Victoria
at 2008-11-02T01:28
at 2008-11-02T01:28
Table of Contents
[評議]
1. 考場代碼:
2. 考場名稱:高雄文藻
3. 考場交通:普通
4. 隔音效果:差
5. 硬體設備:優良
6. 人員服務:優良
7. 綜合評價:優良
[選擇]
? [1] 考試報到情況: (A) 先到先考
? [2] 個人物品存放: (A) 有寄物櫃(對面教室當準備室可放)(考完前不得進入)
? [3] 筆的類型及數量:(A) 鉛筆 _1_ 隻 ;
? [4] 草稿紙發送情況:(A) 三張 ; (藍色)
? [5] 中場回收草稿紙:(B) 不會回收
? [6] 休息強制離場: (B) 否
8. 本篇考生應戰日期:11/1
一開始還蠻緊張的,因為是第一次考托福,而且又沒有人陪QQ,很早就起床準備。
整體而言考場的硬體設備還蠻不錯的,但是座位有點小讓我不太習慣。
而且可能是因為我比較大隻一點的緣故,總覺得耳機線的長度實在有點短...
在做跟聽力有關的題目的時候都必須要貼進電腦螢幕......
鍵盤還不錯打,只不過鍵盤座有點拉不出來XD
我算是很早進場考試的人(第二個)
所以在做聽力的時候沒甚麼被Speaking的人影響到
但是在我做Speaking做到一半左右大家也進入Speaking的時候那就刺激了
還記得一開始是我背後不知道哪一桌的美女聲音開始綻放後
就進入百家爭鳴的狀態XD~
印象最深的是某位帥哥的強悍對話深深震懾了我
快速的反應與對話 優美的語法 充滿磁性的低沉聲音一再的穿透我的耳機
總歸一句話 他講的很大聲 我想整個考場應該都聽的到他在講啥
幸好我那時候已經進入Writing 不然可能會摔滑鼠抗議
去除掉一兩個比較的特別人士
感覺上文藻的考場是不太容易受到別人的干擾
耳機戴上世界就清淨了(茶)
==================================考試心得================================
平均起來
這次考試沒有花到什麼時間與力氣去準備
整體而言有做過的練習僅僅只有做完一本從圖書館借來不知道是哪個年代的閱讀測驗
跟聽ICRT ICRT還只撐了兩個多禮拜就失敗........
考試後的感想就是:媽我對不起你的美金150塊Orz.........
閱讀的形式跟我做的那一本書差很多 時間上也相當的趕
這次閱讀我碰到三個部份 第三部份被版友料到考蘇美人跟達爾文XD~
要是這個部份算分就好了(煙)
聽力是整個被打爆 甚至做到一半差點睡著Orz
聽力的形式跟原本預想的完全不一樣
一開始還以為會是像以前全民英檢或多益之類的方式
一題一題問 一題一題答
結果是直接給你一段不知道是5分鐘還10分鐘的對話
然後接著問妳對話中的問題
基本上對話內容我都是撐不到5句就敗亡了......
後來做題目只能憑常理跟聽到的部份單字去推斷
估計這兩個部份的分數合起來可能沒有30.........
相反的一開始很擔心的Speaking跟Writing可能表現的要比這兩個部份好
原因? 因為知道他要你幹麻........
比起聽力 這兩個部份給你的聽力短的多也簡單的多
Speaking 60秒的對話時間不長
只要在對話時把聽到的重點記錄下來 再利用20~30秒的準備時間想一下講的順序
應該是不難回答 雖然我不知道我答的好不好.......
Writing就更簡單了 因為遇上了簡單的題目
第一部分文章的內容是關於人類獵殺大型哺乳類
詳細的部分已經記不太清楚 只記得教授並不認可文章的內容 並提出了三點反駁
第二部份自由寫作的題目如下
Are you agree that high school students should take a year off to work or
travel before they enter the university?
題目應該是這樣差不多
很貼近我們生活的題目 所以也很好發揮
估計這次考試慘一點大概不到60 運氣好的話有70就很開心了
建議還沒考過的版友一定要去提早去看一下真正考試的題目跟方法
這次會敗的這麼慘很大的部份是因為對考試方式的不了解
以致於準備不充足與方向錯誤
聽力是最好投資的項目
因為沒有聽力 那等於除了Listening Speaking跟Writing也跟著挨打
不過要怎麼練
....嗯....等我練起來再跟大家分享吧(煙)
--
1. 考場代碼:
2. 考場名稱:高雄文藻
3. 考場交通:普通
4. 隔音效果:差
5. 硬體設備:優良
6. 人員服務:優良
7. 綜合評價:優良
[選擇]
? [1] 考試報到情況: (A) 先到先考
? [2] 個人物品存放: (A) 有寄物櫃(對面教室當準備室可放)(考完前不得進入)
? [3] 筆的類型及數量:(A) 鉛筆 _1_ 隻 ;
? [4] 草稿紙發送情況:(A) 三張 ; (藍色)
? [5] 中場回收草稿紙:(B) 不會回收
? [6] 休息強制離場: (B) 否
8. 本篇考生應戰日期:11/1
一開始還蠻緊張的,因為是第一次考托福,而且又沒有人陪QQ,很早就起床準備。
整體而言考場的硬體設備還蠻不錯的,但是座位有點小讓我不太習慣。
而且可能是因為我比較大隻一點的緣故,總覺得耳機線的長度實在有點短...
在做跟聽力有關的題目的時候都必須要貼進電腦螢幕......
鍵盤還不錯打,只不過鍵盤座有點拉不出來XD
我算是很早進場考試的人(第二個)
所以在做聽力的時候沒甚麼被Speaking的人影響到
但是在我做Speaking做到一半左右大家也進入Speaking的時候那就刺激了
還記得一開始是我背後不知道哪一桌的美女聲音開始綻放後
就進入百家爭鳴的狀態XD~
印象最深的是某位帥哥的強悍對話深深震懾了我
快速的反應與對話 優美的語法 充滿磁性的低沉聲音一再的穿透我的耳機
總歸一句話 他講的很大聲 我想整個考場應該都聽的到他在講啥
幸好我那時候已經進入Writing 不然可能會摔滑鼠抗議
去除掉一兩個比較的特別人士
感覺上文藻的考場是不太容易受到別人的干擾
耳機戴上世界就清淨了(茶)
==================================考試心得================================
平均起來
這次考試沒有花到什麼時間與力氣去準備
整體而言有做過的練習僅僅只有做完一本從圖書館借來不知道是哪個年代的閱讀測驗
跟聽ICRT ICRT還只撐了兩個多禮拜就失敗........
考試後的感想就是:媽我對不起你的美金150塊Orz.........
閱讀的形式跟我做的那一本書差很多 時間上也相當的趕
這次閱讀我碰到三個部份 第三部份被版友料到考蘇美人跟達爾文XD~
要是這個部份算分就好了(煙)
聽力是整個被打爆 甚至做到一半差點睡著Orz
聽力的形式跟原本預想的完全不一樣
一開始還以為會是像以前全民英檢或多益之類的方式
一題一題問 一題一題答
結果是直接給你一段不知道是5分鐘還10分鐘的對話
然後接著問妳對話中的問題
基本上對話內容我都是撐不到5句就敗亡了......
後來做題目只能憑常理跟聽到的部份單字去推斷
估計這兩個部份的分數合起來可能沒有30.........
相反的一開始很擔心的Speaking跟Writing可能表現的要比這兩個部份好
原因? 因為知道他要你幹麻........
比起聽力 這兩個部份給你的聽力短的多也簡單的多
Speaking 60秒的對話時間不長
只要在對話時把聽到的重點記錄下來 再利用20~30秒的準備時間想一下講的順序
應該是不難回答 雖然我不知道我答的好不好.......
Writing就更簡單了 因為遇上了簡單的題目
第一部分文章的內容是關於人類獵殺大型哺乳類
詳細的部分已經記不太清楚 只記得教授並不認可文章的內容 並提出了三點反駁
第二部份自由寫作的題目如下
Are you agree that high school students should take a year off to work or
travel before they enter the university?
題目應該是這樣差不多
很貼近我們生活的題目 所以也很好發揮
估計這次考試慘一點大概不到60 運氣好的話有70就很開心了
建議還沒考過的版友一定要去提早去看一下真正考試的題目跟方法
這次會敗的這麼慘很大的部份是因為對考試方式的不了解
以致於準備不充足與方向錯誤
聽力是最好投資的項目
因為沒有聽力 那等於除了Listening Speaking跟Writing也跟著挨打
不過要怎麼練
....嗯....等我練起來再跟大家分享吧(煙)
--
Tags:
英檢
All Comments

By Steve
at 2008-11-06T00:53
at 2008-11-06T00:53

By Kelly
at 2008-11-08T07:51
at 2008-11-08T07:51
Related Posts
11012008 JJ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8-11-02T00:30
at 2008-11-02T00:30
11/1 館前 地球村

By Blanche
at 2008-11-02T00:04
at 2008-11-02T00:04
托福成績單上面的照片~~

By Emma
at 2008-11-01T23:32
at 2008-11-01T23:32
作文選字

By Frederica
at 2008-11-01T23:22
at 2008-11-01T23:22
不知道要到哪發問的MY-ET

By Skylar Davis
at 2008-11-01T22:30
at 2008-11-01T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