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宜教學法的教案編寫 - 生活

Enid avatar
By Enid
at 2008-04-15T00:00

Table of Contents

我需要一篇用高大宜的教學理念,針對4~6歲的小朋友,寫ㄧ份教案,有人可以先幫我寫ㄧ份舉例給我看,在教我應該從哪個地方寫起與試教~~~~~~感恩
Tags: 生活

All Comments

Quanna avatar
By Quanna
at 2008-04-17T01:45
從傳統上說,教學法只指教學的藝術和實踐而言;但因為對兒童和成人的學習程序不斷地進行科學研究以及對教育目的和學校課程不斷地進行分析探討,它現在還包括「教學的科學」這個概念。
教學工作是一種由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共同合作,完成對規定教材的體會理解以有益於學生行為和經驗的活動。
這就不能不涉及學習理論、學校班級組織理論和訓練理論的問題。
要知道,兒童進入學校決不是如過去所設想的那樣簡單,只要在學、記、聯想和實習方面取得進步就行了的事情。
心理學家揭示,學生智力的增長必然經歷如下幾個發展階段︰1.由簡單的感官運動的協調開始;
2.進而發展到隨著語言和遊戲能力的增長開始符號性的動作;
3.然後進而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邏輯思維;
4.最後到青少年時期就具有綜合考察問題、掌握問題實質和進行解釋的能力。
兒童情感的發展則是由不受制約的、直接的、立刻的反應,進步到經過周密考慮的比較複雜的間接響應。
至於兒童的體質發展,顯而易知,無庸贅述。
教師教育兒童,必須考慮上述特點。
而教師本身則必須成熟老練,具有為人師表的興致,並做到嚴格而不躁,同情而不超過身分。
課程一般可概括地分為語言、人文學科、自然科學、數學與美術5類。
各類課程在學生的學習程序與方法上具有相同的要求,但每個領域各有其獨具的發展方式。
教師通過這些課程與相應的課外作業促進學生的認知性學習(智力發展)、情感性學習(價值觀的發展)與心理運動性學習(操作技能的發展),從而把他們培養成能夠服務於社會的全面發展的人。
教學活動不應僅僅是向學生講解課程內容,而應是包括授課前了解學生情況、講解課程和授課後考查學生學習效果這3個部分的綜合活動。關於教育中的學習理論,概括起來有下列6種︰
官能心理說
這種學說認為人具有各種官能,各有其不同的職能;學校的各種課程應針對各種官能發揮其一定的教育作用。
例如幾何學可訓練理智官能,而歷史則可訓練記憶官能。
有些學者根據這一學說,提出了學習訓練的轉移問題。
有的認為,只要學習的對象具有共同的因素,就有轉移的可能。
有的持反對的看法,認為每種課程都是獨特的,而需要適合自己的思想方法,根本沒有轉移的可能。
有的則協調這兩種觀點,認為每一種知識領域,既有共同因素,也有獨特因素,只要利用其相同或類似之點,某種程度的訓練轉移是可能的。
自然主義說
這一學說認為兒童教育是一種發展過程;兒童作為一個自然產物,必然要發展。
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這種發展提供最適度的條件。
這是瑞士哲學家裴斯泰洛齊(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的教育學說的要點。
法國的盧騷認為人的發展要順乎自然。
他比裴斯泰洛齊更加認定人的各種能力和官能會自發地發展,因而主張免除任何形式的約束,在教學上要引起兒童的積極興趣,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才智。
在現在的技術世界,這種教育學說顯然是不足取了。
但它強調兒童自發活動,反對過分的形式訓練,仍是教育過程中的一種有價值的組成部分。
統覺說
這種學說認為人類的學習主要是建立不同經驗之間的聯繫。19世紀德國哲學家赫爾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相信,人具有一個智力機構,由它決定什麼概念處於有意識狀態,什麼概念處於潛意識狀態。
它隨情況的需要聽從召喚。
這就是所謂的「統覺機構」,通過它新的概念與現有的概念聯繫起來,而構成一個聯想概念的基體,叫作統覺堆。
一句話,新的概念,就是這樣被舊的概念同化起來的。
但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認為這種吸收同化的看法是不夠全面的;已確立的概念也需要適應新的經驗。
但無論如何,赫爾巴特的學說對教學理論還是有貢獻的。
條件反射與行為主義說
這類學說的基本要點就是,有什麼刺激就有什麼反應;教師的教導與學生的學習就是刺激與反應的關係。
但條件反射論根本不足以解釋學校的學習,因為學生不單是一個反應者。
學生由其經驗,過去教導、態度及其判斷能力等所構成的整個意識機構,無疑會在刺激與反應中起干預作用。
單純地增加刺激數量,也是無濟於事的,因為刺激與反應不是完全在一對一的基礎上聯繫起來的。
因此,行為主義的理論以刺激與反應這種公式作為概念形成和轉移的依據,當然就站不住腳了。
學習的認知說
這種理論認為,兒童在操作和遊戲中所表現的察覺和動作先於使用符號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又為綜合理解做準備。
關於兒童知識增長的這種次序,皮亞傑曾作過深入的闡述。
他的觀點給教育家以很大影響。
這種理論還認為,完整的思想活動須遵循如下一個相當普通的次序︰
1.求知興趣的喚起;
2.問題的初步探索;
3.概念,假定的提出;
4.恰當概念的選擇;
5.概念的證實。
2008-04-20 14:51:56 補充:
學習的結構說
格式塔(Gestalt)心理學家在20世紀初期宣揚的關於經驗的結構整體概念,在20世紀後期又復興起來。
一種新經驗,如一段新的歷史課文或一道幾何學習題,開始時似乎是以無定形和不成結構的狀態呈現在學生面前的。
對這種教材不知所措的學生,開始去掌握他認為重要的特點或圖形,隨後他又重新思考這新的經驗。
的洞察逐漸結構化一直達到對問題的了解或解決。皮亞傑改進了格式塔概念,而把一個概念結構列為三種心理性能︰
1.整體性;
2.各部分間的相互關係;
3.自動平衡原則。
一種智力結構,就是靠著這三種心理性能通過吸收和接納過程,來與新的經驗相適應的。
2008-04-20 14:52:06 補充:
學校教學一般是依照學生的年齡把他們分成班級進行。
有一些學校則把同一班的學生,根據其智力才能的高低進一步分為小組進行。
有一些國家,尤其是美國,開始試辦學生可按照自己的步速學習而不分班級的學校。
為了發揮教師的潛力,對某些科目採用了協作教學的方式來授課。
在現代教學中,大量使用了諸如視聽教具、語言實驗室、電腦等教學手段。
這些教學手段雖然具有形像、靈活等多種優點,但無法引起思想交流的作用。
我們應當合理地使用教學工具,使它們代替教師進行重複與機械的工作,從而教師能夠集中精力從事講解課文和啟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2008-04-20 14:54:55 補充:
獲取知識和掌握技能的過程。
這既包括通過正規的教育和訓練獲得知識技能,也包括在日常生活和實踐活動中積累知識經驗。
學習的這種含義在日常用語和科學術語中都是一樣的。
但是,傾向於行為主義理論的心理學家認為這一定義過分寬泛,不能確切地界定學習一詞的含義,而且,這樣的理解可以用來說明人類的學習行為,卻不適於解釋所有動物特別是某些低等動物的簡單學習行為。
因此,他們給學習下的定義是“因受到強化的練習而出現的潛在反應能力的較為持久的改變”。
2008-04-20 14:55:13 補充:
這個定義包括4個對於瞭解學習過程至關重要的要點,
第一,“較為持久的改變”,這就排除了因疲勞、饜足或習慣化而造成的動機和反應能力下降等臨時性的行為變化,這類變化都不屬於學習。
第二,“潛在反應能力”,
這說明通過學習不僅發生外部行為的明顯改變,也出現難以直接觀察到的內在的變化。比如因接觸某些對象和情境而使學習效能明顯提高的潛伏學習和無意學習就都屬於學習的範圍。
第三,“受到強化”,
這是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最重視的關鍵部分,因為沒有強化(沒有無條件刺激伴隨或對作出的反應不給予獎賞)就不會有“潛在反應能力的較為持久的改變”,而且會使已經獲得的反應能力出現消退。
2008-04-20 14:55:27 補充:
第四,“練習”,
要學習的行為必須實際出現並經過反覆才會發生學習。
當然,通過觀察和模仿而實現的學習也可以只有內在的變化而沒有明顯的外部行為表現。
此外,強調學習要經過練習還可以把某些物種的先天傾向(如鴨類的印刻現象)和由機體成熟而引起的變化(如鳥的飛翔)排除於學習之外。
但是,這個定義也存在一些問題。
此如,究竟多長時間才算“較為持久”﹖
假如一個人記下一個電話號碼,幾分鐘後要打電話時還得去核對一下數字是否正確,這算不算較為持久﹖
一般人把這當作學習。
2008-04-20 14:55:46 補充:
另外,經過練習以後究竟造成的是什麼後果﹖是神經系統的變化還是使原本不能引起反應的刺激具有了可以引發反應的能力﹖
是形成了聯想,達到了頓悟還是使學習者得到了新的看法﹖
因為關於學習的定義存在這類問題,所以許多學習理論家都試圖從學習的內在過程,從神經活動、知覺和聯想過程對學習的本質作出解釋。
學習對動物適應環境有重要意義,因為所有動物,從最低級的原生動物起就顯示出學習行為。
但學習方式的複雜和靈活程度卻因神經系統演化所達到的水平而有巨大的差異。
2008-04-20 14:55:59 補充:
一般說來,低等動物佔優勢的是本能行為,這種行為是先天決定而不是後天獲得的,能夠通過學習發生的行為變化較少。
高等動物,特別是人類則以習得的行為為主,而且學習的方法靈活多樣。
學習不僅是人類個體獲得知識技能的手段,社會文化的世代傳遞也是靠學習活動實現的。
學習的本質在於刺激和反應之間建立聯繫,但又可分為不同的類型,如嘗試錯誤學習、經典性條件作用、操作性條件作用、頓悟學習、潛伏學習、觀察學習等。
也可以根據學習活動的內容和產生學習的情境不同的複雜程度作另外的分類(見學習類型、學習分類學說)。
2008-04-20 14:57:03 補充:
學習問題自古以來就受到哲學家和教育家的關注。
古希臘哲學家和中國古代思想家都有不少這方面的論述。
如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對感覺和記憶作過論述,中國的孔子對教育心理特別是性與習的問題作過闡述。
2008-04-20 14:57:16 補充:
17世紀以後,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家洛克,J.、貝克萊,G.等又把聯想的概念引入學習心理學中,認為心理過程都是由作為基本成分的觀念通過建立聯想而構成的,而空間和時間的接近,重複,類似性和生動性是使聯想易於形成的條件。
這種看法到19世紀曾為歐洲心理學界普遍接受,並影響到北美的心理學家。
但對學習問題進行科學研究是從19世紀末才開始的。
比較著名的有巴甫洛夫關於條件反射的研究,桑代克,E.L.關於試誤學習的研究,行為主義心理學家關於工具性或操作性條件作用的研究,以及格式塔心理學家關於頓悟的研究。
2008-04-20 14:57:27 補充:
為了對這方面的研究發現作出系統解釋並闡明學習所由產生的機制,不同學派的心理學家都提出了自己關於學習的理論。
其中行為主義者主張只對機體的學習行為進行實驗分析,而不求助於假設的內部過程或生理活動。
2008-04-20 14:57:41 補充:
另外一些學習理論家則考慮到下列3種情況而不同意這種觀點﹕
(1)機體的行為和引發這一行為的事件,往往存在相當長的時間間隔,需要設想有習慣或記憶這樣的中間變量來填補這種缺口。
(2)機體在看來相同的環境中往往表現出不同的行為,要說明這種差別就需要考慮存在著觀察不到的不同動機狀態。
(3)複雜的種系演化史和個體的發展史都影響著機體的行為表現,而這些有許多都是難以直接觀察的。
因此必須考慮有作為仲介的神經活動和無法觀察的認知過程來說明所觀察到的行為。
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曾對學習進行大量研究,並在實驗方法上作出過重大貢獻,但目前認知理論則在心理學界以及關於學習的研究方面居於優勢地位。(見學習理論)
2008-04-20 14:57:50 補充:
關於學習的神經生理機制,已知任何學習活動,即使是最簡單的學習也不是靠單個細胞的活動,而是靠大量神經元的綜合活動,這些神經元之間構成複雜的關係網絡。
人們對這種關係模式在各種不同學習中的具體表現曾有多種理論假設,但到目前為止對學習所涉及的生理過程仍然瞭解甚少。 (見學習和記憶的腦機制)
2008-04-20 15:04:37 補充:
班級大小重要嗎?
Does Class Size Matter ?
美國政府耗資數十億美元,在全國中小學推行小班制,但是,相關研究的結果卻顯示,小班教學並不是教育改革的萬靈丹。
究竟值不值得為小班制耗此巨資?看看美國的研究現況,或許值得我們借鏡。
不論是從智能、社交、經濟,甚至是從國民健康的角度來看,教育都通往美好生活的最佳途徑。
教育是現代社會的重要支柱,而如何改革教育,也永遠是社會大眾熱烈討論的話題。
2008-04-20 15:04:54 補充:
近年來,當研究報告顯示,美國中學生的課業表現遠不如歐洲和亞洲的中學生時,美國國內關於教育改革的爭辯也沸沸揚揚,愈演愈烈。
同時,美國人也憂心低收入學區的學校水準日益低落,遠遜於中上階級聚居的郊區學校。
在各種教育改革方案中,降低每個老師所負責的學生人數目可以說既簡單、又討好,因為和其他教育改革方案(例如舉辦教師測驗、推動學校公辦民營、或發教育補助券)不同的是,縮小班級規模很少激起反對聲浪,或牽動結構上的改變。
但要老師參加考試,通常會引起教師協會不滿;而發教育補助券,更牽涉到補助款的問題,教育行政人員和部分議員都反對這類的教育改革措施,原因是若要籌補助款,通常都還得挪用需要改革的學校的預算。
2008-04-20 15:05:16 補充:
由於縮減每班學生人數既簡單討好,又沒有什麼人會大力反對,小班制最近從教育學者的研究題目,搖身一變成為教育萬靈丹。
美國聯邦政府和20幾州的州政府都已經將降低班級人數定為教育政策,而且在過去幾年中,也已經投入或編列了數十億美元的經費在上頭。
同時,加拿大、澳洲、英國教育界,也都大聲疾呼應該縮減班級規模,甚至連日本都不例外,而日本中學生的成績早已傲視其他已開發國家(見<亞洲學生的弔詭:班級大,分數高>)。
然而,實施小班制確實有一個明顯的缺點:要花很多錢。
因為這樣一來,就需要更多的老師,可能也需要更多的教室、地球儀、黑板,和其他各種教學設施。
2008-04-20 15:05:40 補充:
相較之下,其他教育改革方案的花費(例如舉辦教師測驗,或提高教師薪水,以吸引優秀人才投入教職),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過去幾年來,加州為了將幼稚園到小學三年級的每班人數降到20人以下,每年的花費都超過15億美元。
另一方面,如果小班制確實奏效,將創造出龐大的經濟效益。
除了勞工教育水準提高之外,還會帶來很多好處,例如,由於國民知識水準提高、身體比較健康,醫療花費和生病的時間都會減少。
2008-04-20 15:05:57 補充:
迄今為止,針對小班制所作過的研究中,規模最大、最具決定性的是1980年代末期在田納西州進行的研究,也因為大家對小班制興趣高漲,研究資料一再被拿出來重新分析;
同時,包括加州的教改計畫,和在威斯康辛進行的小規模小班制計畫,也提供了新的分析數據。
在立法機構能根據教育和經濟考量,制定出合理的教育政策之前,研究人員必須先回答以下幾個問題:小班制真能改善學生的表現嗎?
如果可以,小班制對幾年級的學生最有幫助?
哪一類學生能從小班制中獲得最大效益?
最重要的是,小班制的效益到底有多大?
而上述的研究結果和分析提供了一些答案。
2008-04-20 15:06:19 補充:
小班制究竟是怎麼回事?
究竟小班制為什麼能改善學生的課業成績,教育人員提出了各式各樣的解釋,只是很多時候,他們的理由其實都是道聽途說。
減少了每班學生人數後,似乎班上比較不會那麼吵,學生也比較不會作怪,因此老師比較有時間專注於教學工作,並且激發學生創意——例如,讓學生分組作專題研究等。
在較小的班級上,老師也比較有餘力個別輔導有困難的學生。
此外,在小班裡,老師也比較能鼓勵學生討論,指定更多需要書寫的作業,同時更仔細的檢查學生作業。
換句話說,小班制能不能發揮效益,有很大部分要看老師能不能改變教學方式,以充分利用小班制的好處(見106頁文字框)。
2008-04-20 15:06:46 補充:
最後,有些分析家相信,低年級學生在小班中較能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培養出較高的自尊心,而且他們從小班中得到的好處可能可以維持很多年,即使學生後來回到一般的班級上課,都不會改變。
但是,這些理由都純屬臆測,因為幾乎沒有任何研究試圖細部探討小班制為什麼對孩子有好處。
研究人員分析班級大小的影響時,其中一個方法是分析既有資料,例如美國教育部保存的記錄。
分析的結果顯示,從1969~1997年,美國公私立小學的學生與教師比例從25.1下降為18.3,降幅高達7%。
美國中學生與教師比例也同樣下降了,從19.7下降為14。
2008-04-20 15:07:03 補充:
在學生與教師比例急遽下滑的同時,學生的學業成績又變得如何呢?
其實沒有太大的進步。
美國教育發展評估機構每年舉行一系列的測驗,是美國唯一的全國性學科能力指標(包括閱讀、數學、科學和其他科目)。
他們的統計顯示,這段期間內,美國中小學生的知識水準並沒有大幅或持續進步。
某些年齡階層或某些科目,例如17歲學生的科學能力,甚至還稍稍退步了。
2008-04-20 15:07:34 補充:
統計資料說了什麼
但是,研究結果意味著班級大小不會影響學生表現嗎?似乎又不盡然。
為種種原因,大多數的學者(包括我們)都不太重視這些數字。
例如,許多學校不只努力提高學生的成績,而且也盡力降低輟學率。
確實如此,在這段期間內,美國16~24歲的學生輟學率從原來的15%跌到剩下11%。
由於輟學生多半是成績最差的學生,因此輟學率下滑之後,高年級生的測驗平均成績很可能也被拉下來了。
2008-04-20 15:07:55 補充:
不考慮這些數據的另外一個理由,和作這類研究所遇到的困難直接相關。
影響學生學業成績的因素非常多,很難單獨探討改變班級大小所帶來的影響。
最理想的狀況是,美國學生全都來自於富裕家庭,雙親都受過高等教育,也都說英文,而且十分關心小孩的教育;教師也都很有創意,而且精通所教的科目;學校裡則圖書館、電腦、和其他設備一應俱全。
2008-04-20 15:08:23 補充:
實際的狀況卻是,1995年,美國學生中,只有68%家裡雙親俱全,1970年的比例則還有85%。
不太會說英語的學童比例則從1979年的2.8%上升為1995年的5.1%。
來自貧戶的學童比例從1970年的14.9%上升為1995年的20.2%。
不過,也有好消息:在這段期間內,家長的平均教育程度上升了一點點,教師水準和平均教學經驗也都提高了。
最重要的是,由於人口結構的轉變,很難單獨衡量學生�畍衩v比例下降所帶來的影響。
設計完善的實驗通常以隨機方式分派教師和學生到不同的班級,同時以大量取樣來消除其他因素的干擾。
2008-04-20 15:09:18 補充:
過去35年來,美國有幾百個有關教育的研究和資料分析(例如分析美國教育部的記錄)以班級大小作為研究主題。
大多數的研究都找到了證據,顯示小班制確實能夠嘉惠學子,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童和在課業上發揮不出應有水準的學童獲益最多。
不幸的是,這些研究多半設計得很糟糕,編班的時候根本沒辦法做到隨機分配;還有許多研究不是為期太短,就是樣本數太少,也很少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單獨評估小班制的影響。
2008-04-20 15:09:34 補充:
但最著名的例外,就是我們先前提到的田納西州的研究,傑出的哈佛統計學者莫斯代勒稱之為「美國教育史上最偉大的實驗」。
這個研究計畫名叫「學生教師成就比」(簡稱STAR計畫),是由田納西州政府撥款1200萬美元的示範計畫。
加實驗的學校把剛上幼稚園的孩子隨機編入三種不同的班級,這三種班級是:13~17個學生的小班,22~26個學生的普通班,或同樣是普通班,但是班上除了教師之外,還有一位教師助理。
他們讓學生從幼稚園到小學三年級,都上同一種班級,到了四年級才全部改上普通班。
為了確保教學品質不會有所差異,他們也以隨機方式分派教師教普通班或小班。
但受過小班教學訓練的老師很少,而且也沒有改用新教材。
2008-04-20 15:09:59 補充:
第一年有46個學區、70所學校參加實驗計畫,分別有超過1900個學生編入了128個小班,2300個學生編入101個普通班,還有2200個學生編入有教師助理的99個普通班。
2008-04-20 15:10:21 補充:
STAR計畫星光耀眼
四年後研究計畫結束的時候,參與的學生總人數從6400增加到了12000。1989年,STAR計畫結束,研究人員開始分析結果。
大家得到的共識並不多,其中之一是,有沒有教師助理,不會影響學生表現。
但是,關於學生需要在小班中待多久,才能得到小班教學的好處,小班教學的成效到底有多大,以及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明顯看出小班制的效果,都沒有共識;換句話說,他們對於影響決策的重要議題,並未能達成共識。
2008-04-20 15:10:42 補充:
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的芬恩和東密西根大學的阿基利斯則發現了小班教學的許多好處。
根據芬恩的計算,小班學生的表現勝過普通班學生五分之一個標準差,而且在小學一年級之前,就開始顯現差異。
更棒的是,即使學生回到普通班上課,仍然可以保持這樣的優勢,一直到他們升上較高年級。
2008-04-20 15:10:58 補充:
那麼,五分之一個標準差究竟代表了多大的差異呢?
假定你有兩個幼稚園學生,兩個人在統計上皆足以代表一般學生,都在50%等級左右,那表示有一半的學生成績比他們好,一半比他們差。
如果你把其中一個學生分到小班,另外一個學生分到普通班。
一年後,上小班的學生成績會變成第58位百分位數值,換句話說,他的成績勝過將近六成的同學,而讀普通班的學生還是只勝過一半的同學。
芬恩和阿基利斯也發現,在少數族群學生身上,小班教學的成效尤其顯著:黑人和拉丁裔學童成績進步了五分之二到五分之三個標準差。
從政策的觀點來看,這個發現很有意義,因為在美國,少數族群的測驗成績通常落後一般美國人一個標準差。
2008-04-20 15:11:13 補充:
有些分析家批評了STAR計畫和其中一些重要結論,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的韓努謝克尤其不以為然。
韓努謝克同意,學生可以從小班教學中獲益不少,但是他主張,不能引用STAR的數據來證明在學生回到普通班上課後,小班制的好處還會持續好幾年。
因為如果學生在幾年後依然表現良好,很難確知他的表現中有多大比例是受了其他因素影響,例如,可能和家人的支持息息相關。
也有學者指出,小班教學的效益其實會逐步累積——學生在小班上課數年後,與大班學童的差距會逐年擴大,韓努謝克卻不同意這樣的觀點。
他分析了從幼稚園到小學三年級都參與STAR計畫的學生四年來的進步幅度,發現並不會比他們在幼稚園的時候進步更多。
2008-04-20 15:11:28 補充:
韓努謝克和其他學者也發現,在研究期間,或許因為學校屈從於家長的壓力,讓許多學童從普通班轉到小班就讀。
韓努謝克也認為,STAR沒有做好查核的工作,以確定教師和學生都是隨機編班。
他的論點都很不錯,但是不容置疑的是,STAR計畫的確顯示,學生在只有13~17個學生的小班中學習的效果,顯然大於在23個學生的普通班就讀的效果,而且其中的差異具有統計上的意義。
2008-04-20 15:11:55 補充:
加州經驗vs.威斯康辛經驗
立法人員目前的挑戰在於,他們必須根據對STAR計畫和其他研究的詮釋,來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
不幸的是,美國迄今最大的小班教學計畫——加州在1996年展開、耗資數十億美元的計畫,反倒像是負面教材,而不是值得仿效的榜樣。
加州州政府無視於合格教師不足的事實(在低收入地區尤其嚴重),試圖將幼稚園到小學三年級的班級人數,從每班最多33個學生減少為20個學生,而且同時在富裕和貧窮學區推動小班制。
這種一視同仁的方式或許是政治上的權宜之計,但實際上卻拉大了加州貧窮學區與富裕學區間的資源落差。
2008-04-20 15:12:18 補充:
因此,幾乎加州所有的學區都亟需教師。
付得起高薪的富裕學區吸引了許多一流的教師,其中還有許多教師原本在貧窮學區任教;而在貧窮的學區,網羅新教師與留住現有人才原本已是個頭痛的問題,如今不啻雪上加霜。
位於市中心的貧民學校只剩下沒有經驗的教師,而且在快速發展的市區,也沒有什麼多餘的空間可以興建新教室,有些學校根本沒辦法把班級人數減到20人,但是如果達不到小班標準,他們就爭取不到州政府的補助。
我們沒有辦法根據加州經驗,對小班教學的成效下定論。
他們沒有隨機編班的機制,沒有全州統一的測驗系統,也沒有評估的流程。
2008-04-20 15:13:59 補充:
其餘字數限制,請看意見
2008-04-20 15:14:52 補充:
儘管如此,有幾位研究人員還是針對參與小班制的三年級學生,提出了他們的觀察,當時只有三年級學生參加了全州統一的測驗,因此有數據可以分析。
他們發現,在不到20人的小班中就讀的學生,確實讀、寫、算等各方面的能力都略高於在20人以上的班級就讀的學生,而且差異具備了統計上的意義。
和STAR的發現不同的是,微幅的差異並不會因為學生的膚色、種族或社經背景不同而改變。
2008-04-20 15:15:23 補充:
威斯康辛的「學生教育成就保證」計畫(簡稱SAGE)同樣在1996年展開,這是個為期五年的初步研究,規模很小——只在14個學校推動縮減班級人數,但是卻很值得注意,因為這個計畫特別選在有三成學生出身貧戶的學校中做實驗,和加州一視同仁的做法大相逕庭。
他們將幼稚園到三年級的每班人數從平均22.42減為13.47。
研究人員把SAGE學校中一年級學生的表現拿來和其他學校的學生比較,這些學校的學生基本上在家庭收入、成就、種族分布等各方面都不相上下。
頭兩年的比較結果和加州的STAR計畫類似:一年級的SAGE學生進步的幅度具備了統計上的意義——而且比加州學生進步的幅度還大。

辯論稿我想請大家幫我評一下

Todd Johnson avatar
By Todd Johnson
at 2008-04-14T00:00
我是三辯,五月份有辯論比賽,我們最近在練習,希望能有大家給我意見.越多越好,批評也行,但是要有原因.主題是:國� ...

朋友想改名字請老師幫忙

Joseph avatar
By Joseph
at 2008-04-14T00:00
我的朋友想改名字 姓鄧名凱駿 男
國歷78年5月15日卯時生
想改的名字是鄧法亞
但不知是該改會比較好還是改了比較好
可以請老師幫幫忙嗎? � ...

台中哪有好吃又不貴的餐廳

Lauren avatar
By Lauren
at 2008-04-14T00:00
請各位介紹給我好吃又不貴ㄉ餐廳價位2-3人ㄉ話不要超過1400元ㄉ當然更便宜ㄉ更好囉!泰式料理印度料理烤肉碳烤� ...

信用卡與信貸疑問?

Hedwig avatar
By Hedwig
at 2008-04-14T00:00
各位大大您好~~~~
我想請教各位,因為4/11更生法案施行。
本人信用卡加信貸約100萬以下,月薪3.5萬左右已經陸續繳了2.5年,但是每個月扣除房租6000 ...

野狼.狼R.怠速問題...求高手幫幫忙吧!!!

Erin avatar
By Erin
at 2008-04-14T00:00
我的狼R125冷車熱完騎上路剛開始停紅燈進空檔滑行時就會降轉降到熄火...等騎到熱才會稍稍改善...但還是一樣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