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森鐵尋蹤:之字型登山線逆行 - 嘉義
By Tracy
at 2014-04-30T16:04
at 2014-04-30T16:04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Tai-travel 看板 #1JOAuVnd ]
作者: shonn (想和妳看棒球) 看板: Tai-travel
標題: [遊記] 阿里山森鐵尋蹤:之字型登山線逆行
時間: Wed Apr 30 16:02:34 2014
圖文網誌版 http://bimeci.pixnet.net/blog/post/177614973
阿里山森鐵尋蹤:之字型登山線逆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體概念2:之字型登山鐵路
除了獨立山螺旋,「之字型登山線」同樣也表現了阿里山森鐵的
立體概念。離開屏遮那車站後,鐵路以「之字型」來回折返爬升的方
式,登上塔山與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為了研究這段路線,便自己
繪製一幅簡陋的之字型登山線3D示意圖,雖然精確程度依然不成比例
,但也建構出之字型鐵路登山工法的整體空間概念。
【之字型登山線3D示意圖】
阿里山森鐵尋蹤以二萬坪車站為起點,沿鐵道往山下逆行,探訪
「屏遮那-二萬坪」段的之字型登山線。阿里山森鐵的之字型折返點
總共有五處,除了神木車站、新阿里山車站與沼平車站,還有就是「
屏遮那-二萬坪」段的第一分道和第二分道。離開嘉義市進入阿里山
公路(省道台18線)來到85km處,然後往左轉進叉路行約 3公里,
就能抵達二萬坪車站。
【旅行Map】
通過屏遮那車站繼續上行,阿里山森鐵經過「屏遮那大斷崖」後
直到第一分道,在鐵道左側有一條大縱谷,而這條縱谷形成了一片面
向西北方、腹地狹小的山坡,讓鐵路沒辦法廻旋登山。為了克服無法
廻旋的問題,阿里山森鐵於是以「之字型路線」登上二萬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離開二萬坪車站
阿里山小火車推進到第一分道,停車後轉轍路線,沿鐵道登上第
二分道,然後再停車、轉轍,繼續往山上爬升。火車一進一退、重複
折返,這段登山路線彷彿呈現「Z字」或「之字型」(Switch Back)
,這種工法在世界登山鐵路經常可見,而阿里山森鐵在「屏遮那-二
萬坪」段則採用了「之字型」和「Ω字型彎道」並行的方式登山。
【雲霧濃厚的二萬坪車站】
來到二萬坪車站只見雲霧濃厚,一片白霧茫茫使能見度變得非常
低,連身旁的站房和鐵道都看不清楚了,更遑論原本可以從車站月台
上遙望的塔山風景。山上雲霧繚繞,氣候不佳、溼氣很重,萬幸的是
並沒有下雨。雖然錯失晴朗的阿里山美景,又怕濃霧使什麼都看不到
,但因為雲霧中的阿里山森鐵尋蹤體驗實在非比尋常,所以還是決定
繼續之字型登山線的探訪之旅。
【二萬坪車站遇到工人忙碌中】
在二萬坪車站又碰到林務局的鐵路工程小組,成綑的鋼筋鐵條擺
在鐵軌上不知道在忙什麼?二萬坪車站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距嘉義
車站營業里程66.8km,也是救國團阿里山青年活動中心所在地。本站
的海拔高度剛好為2000m ,並有「Ω字型彎道」和「三角線」等鐵路
構造,但因為視線實在太差,所以關於車站照片的呈現與說明,就留
待下次的好天氣。
【二萬坪車站往屏遮那方向】
沿著鐵道進入杉林,視野似乎變得好一些,可能是周圍的杉樹林
立打散了雲霧,但飄渺霧氣始終瀰漫,讓未知的尋蹤阿里山森鐵之旅
更加撲朔迷離。越往山下走,放眼望去盡是滿山遍野的高聳杉樹,我
彷彿誤闖杉樹世界,只能靜悄悄地穿梭雲霧與林木之中沿鐵道前行。
【周圍杉樹林立的阿里山森鐵】
離開二萬坪車站後行約 1公里,就來到了49號隧道,這是阿里山
森鐵登山後海拔最高也是最後通過的隧道,全長 146公尺,為一座Ω
字型彎隧道。鐵路轉了 180度大彎之後換了一個方向下山,開始逆行
之字型登山線。
【49號隧道入口,全長76公尺,海拔1936公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字型登山線:第二分道
進入之字型登山線往下山逆行,霧氣似乎更濃了,能見度驟降,
鐵路隨著杉樹一起隱沒消失在一片乳白色的雲霧中,放眼望去,四面
八方羅列了雲霧和林木的迷魂陣,我只能仰賴腳下鐵軌當作唯一的方
向指引。濃霧中的阿里山森鐵尋蹤是一段非常特別的經驗,彷彿進入
未知世界,使人不禁想像突破迷霧之後的景色將會如何?鐵路行腳總
是令人充滿好奇-「來到陌生異地,鐵軌往前延伸,指引了一個明確
的方向,讓旅者可以去行訪、去尋覓,不僅是探索,更是一趟發現之
旅,等待好奇的幸運兒去一探究竟,這就是鐵路的魅力。」
【鐵道在一片霧茫茫中隱沒消失】
逆行約 1公里,右方突然有一條鐵軌從山下悄悄浮上來,通過「
六四.五公里」的里程碑後與我腳下的鐵軌交會,這裡就是阿里山森
鐵之字型登山線折返點「第二分道」。
【第二分道】
【鐵道高低落差並行】
第二分道距嘉義車站營業里程64.5km,海拔高度1887m ,從二萬
坪車站出發後已經鐵路行腳了 2.3公里。來到之字型折返點,可以看
到「鐵道高低落差並行」的特殊景觀,可見兩條杉林中的迷霧隧道並
產生上、下山鐵道往同一方向的錯覺,而且高低落差也讓鐵路登山的
印象更為立體,非常有趣。
【第二分道的轉轍器】
【第二分道折返線】
之字型折返點皆設有變換列車方向的轉轍器,上山的小火車好像
變成以「倒退」的方式繼續登山,乘客還誤以為火車走過頭碰見山壁
,只好倒車開回去,因此「阿里山小火車碰壁」不逕而走。其實,倒
退回去的鐵路根本不是爬上山的鐵路,從窗口往下還可以看到剛才的
上山鐵路呢。
【第一分道鐵路並行】
【高低落差的阿里山森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字型登山線:第一分道
之字型登山線逆行通過第二分道後,雲霧又變得更濃厚了,山林
鐵道簡直像是溶進白茫茫的迷霧裡,但這襲迷濛卻不會暗,光線隨著
雲霧在林木空隙中折射穿梭,顯得更為柔亮,讓阿里山森鐵尋蹤充滿
了一種奇妙的神祕氛圍。
【山林鐵道溶進柔亮迷霧】
登山鐵道常見鐵橋跨越山林溪谷,而這些鐵橋都沒有護欄並直接
架空在溪谷上。在這趟之字型登山線的逆行中總計經過八座鐵橋,其
中第一和第二分道之間有一條可長達50公尺。由於小火車尚未復駛,
鐵橋佈滿青苔,行走其上得要亦步亦趨、小心翼翼才能安全通過,頗
有電影「印第安納瓊斯」之山林鐵道版風格,讓阿里山森鐵尋蹤增添
了一些刺激感。
【跨越山林溪谷的鐵橋】
【「印第安納瓊斯」之山林鐵道版】
離開第二分道繼續再走 1.5公里,就能抵達阿里山森鐵之字型登
山線折返點「第一分道」。此時,周圍霧氣非常濃烈,第一分道的小
站房只能依稀瞧見矇矓身影,而上、下山交會的鐵軌根本就直接消失
在發亮的雲霧中,如此鐵道景象在平地是看不到的,實在太玄,令人
留下深刻印象。
【濃霧中的第一分道】
【第一分道站房與轉轍器】
【鐵軌消失在發亮雲霧中】
海拔高度1827m 的第一分道距嘉義車站營業里程62.7km,從這裡
小火車開始以「之字型」方式登山。第一分道原本設有車站並舖設兩
股線供列車交會,現已裁撤。股線旁建有水泥塊護欄,眼前滿是一片
雲霧茫茫。
【第一分道股線】
【第一分道的高低落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屏遮那大斷崖
從二萬坪車站來到第一分道已經走了 4公里多,攤開地圖,距離
屏遮那車站只剩 2.5公里了,於是我決定背起行囊繼續下行。途中可
遇到海拔高度1800m 、溫帶林與暖帶林的交界牌。
【海拔1800m溫帶林與暖帶林交界】
來到營業里程62km處會通過48、47號隧道,這兩座短隧道幾乎互
相連接。因為隧道長度不長,所以能看到雲霧瀰漫的出口發出矇矓光
暈。
【48號隧道出口,全長44公尺,海拔1787公尺】
【47號隧道出口,全長67公尺,海拔1752公尺】
本來預計前往屏遮那車站還有 2公里的路要走,沒想到卻在47號
出口處發現鐵軌都被拆掉了,出口外則有像是隧道工程的施工進行。
濃厚雲霧中隱約可見一座新隧道,原來這裡是屏遮那大斷崖,而這座
隧道就是今年初才剛貫通的「新屏遮那隧道」。
【隧道工程設施】
【新屏遮那隧道入口】
由於莫拉克風災重創阿里山森鐵,屏遮那大斷崖發生大崩塌,造
成鐵道路基全部流失,專家研判無法沿原來的鐵道路線復建,所以只
好採取興建新隧道的方式避開屏遮那大斷崖的崩塌路段。新屏遮那隧
道工程於去年三月21日開始鑽挖,歷時將近一年,終於在今年二月23
日完成貫通。新屏遮那隧道總長1141公尺,將成為阿里山森鐵沿線上
的最長隧道。目前隧道內尚有防水膜、壁體結構襯砌以及鐵軌鋪設的
施工工程進行,預定今年十月完工。
【新屏遮那隧道內部】
我在新隧道入口觀望,地上的水泥似乎還未乾,而空氣中充滿了
混凝土的新鮮味。嘗試入內前行,卻發現隧道實在太長而且裡面仍有
工人正在施工,所以我只好放棄前往屏遮那車站的計畫,結束了阿里
山森鐵之字型登山線的逆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次的阿里山森鐵尋蹤之旅非常特別,不但體驗雲霧籠罩瀰漫的
山林鐵道、探索之字型登山線的立體樣貌,而且還意外遇見了興建中
的新屏遮那隧道。新屏遮那隧道的貫通,是阿里山森鐵全線通車的關
鍵,意味著鐵道路線已經全部定位,小火車的復駛方向終於逐漸明朗
。阿里山森鐵詮釋了人定勝天的偉大意象,這樣的感觸,將會隨著鐵
路尋蹤的進行而越來越深刻。(2014年四月)
--
作者: shonn (想和妳看棒球) 看板: Tai-travel
標題: [遊記] 阿里山森鐵尋蹤:之字型登山線逆行
時間: Wed Apr 30 16:02:34 2014
圖文網誌版 http://bimeci.pixnet.net/blog/post/177614973
阿里山森鐵尋蹤:之字型登山線逆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體概念2:之字型登山鐵路
除了獨立山螺旋,「之字型登山線」同樣也表現了阿里山森鐵的
立體概念。離開屏遮那車站後,鐵路以「之字型」來回折返爬升的方
式,登上塔山與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為了研究這段路線,便自己
繪製一幅簡陋的之字型登山線3D示意圖,雖然精確程度依然不成比例
,但也建構出之字型鐵路登山工法的整體空間概念。
【之字型登山線3D示意圖】
阿里山森鐵尋蹤以二萬坪車站為起點,沿鐵道往山下逆行,探訪
「屏遮那-二萬坪」段的之字型登山線。阿里山森鐵的之字型折返點
總共有五處,除了神木車站、新阿里山車站與沼平車站,還有就是「
屏遮那-二萬坪」段的第一分道和第二分道。離開嘉義市進入阿里山
公路(省道台18線)來到85km處,然後往左轉進叉路行約 3公里,
就能抵達二萬坪車站。
【旅行Map】
通過屏遮那車站繼續上行,阿里山森鐵經過「屏遮那大斷崖」後
直到第一分道,在鐵道左側有一條大縱谷,而這條縱谷形成了一片面
向西北方、腹地狹小的山坡,讓鐵路沒辦法廻旋登山。為了克服無法
廻旋的問題,阿里山森鐵於是以「之字型路線」登上二萬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離開二萬坪車站
阿里山小火車推進到第一分道,停車後轉轍路線,沿鐵道登上第
二分道,然後再停車、轉轍,繼續往山上爬升。火車一進一退、重複
折返,這段登山路線彷彿呈現「Z字」或「之字型」(Switch Back)
,這種工法在世界登山鐵路經常可見,而阿里山森鐵在「屏遮那-二
萬坪」段則採用了「之字型」和「Ω字型彎道」並行的方式登山。
【雲霧濃厚的二萬坪車站】
來到二萬坪車站只見雲霧濃厚,一片白霧茫茫使能見度變得非常
低,連身旁的站房和鐵道都看不清楚了,更遑論原本可以從車站月台
上遙望的塔山風景。山上雲霧繚繞,氣候不佳、溼氣很重,萬幸的是
並沒有下雨。雖然錯失晴朗的阿里山美景,又怕濃霧使什麼都看不到
,但因為雲霧中的阿里山森鐵尋蹤體驗實在非比尋常,所以還是決定
繼續之字型登山線的探訪之旅。
【二萬坪車站遇到工人忙碌中】
在二萬坪車站又碰到林務局的鐵路工程小組,成綑的鋼筋鐵條擺
在鐵軌上不知道在忙什麼?二萬坪車站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距嘉義
車站營業里程66.8km,也是救國團阿里山青年活動中心所在地。本站
的海拔高度剛好為2000m ,並有「Ω字型彎道」和「三角線」等鐵路
構造,但因為視線實在太差,所以關於車站照片的呈現與說明,就留
待下次的好天氣。
【二萬坪車站往屏遮那方向】
沿著鐵道進入杉林,視野似乎變得好一些,可能是周圍的杉樹林
立打散了雲霧,但飄渺霧氣始終瀰漫,讓未知的尋蹤阿里山森鐵之旅
更加撲朔迷離。越往山下走,放眼望去盡是滿山遍野的高聳杉樹,我
彷彿誤闖杉樹世界,只能靜悄悄地穿梭雲霧與林木之中沿鐵道前行。
【周圍杉樹林立的阿里山森鐵】
離開二萬坪車站後行約 1公里,就來到了49號隧道,這是阿里山
森鐵登山後海拔最高也是最後通過的隧道,全長 146公尺,為一座Ω
字型彎隧道。鐵路轉了 180度大彎之後換了一個方向下山,開始逆行
之字型登山線。
【49號隧道入口,全長76公尺,海拔1936公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字型登山線:第二分道
進入之字型登山線往下山逆行,霧氣似乎更濃了,能見度驟降,
鐵路隨著杉樹一起隱沒消失在一片乳白色的雲霧中,放眼望去,四面
八方羅列了雲霧和林木的迷魂陣,我只能仰賴腳下鐵軌當作唯一的方
向指引。濃霧中的阿里山森鐵尋蹤是一段非常特別的經驗,彷彿進入
未知世界,使人不禁想像突破迷霧之後的景色將會如何?鐵路行腳總
是令人充滿好奇-「來到陌生異地,鐵軌往前延伸,指引了一個明確
的方向,讓旅者可以去行訪、去尋覓,不僅是探索,更是一趟發現之
旅,等待好奇的幸運兒去一探究竟,這就是鐵路的魅力。」
【鐵道在一片霧茫茫中隱沒消失】
逆行約 1公里,右方突然有一條鐵軌從山下悄悄浮上來,通過「
六四.五公里」的里程碑後與我腳下的鐵軌交會,這裡就是阿里山森
鐵之字型登山線折返點「第二分道」。
【第二分道】
【鐵道高低落差並行】
第二分道距嘉義車站營業里程64.5km,海拔高度1887m ,從二萬
坪車站出發後已經鐵路行腳了 2.3公里。來到之字型折返點,可以看
到「鐵道高低落差並行」的特殊景觀,可見兩條杉林中的迷霧隧道並
產生上、下山鐵道往同一方向的錯覺,而且高低落差也讓鐵路登山的
印象更為立體,非常有趣。
【第二分道的轉轍器】
【第二分道折返線】
之字型折返點皆設有變換列車方向的轉轍器,上山的小火車好像
變成以「倒退」的方式繼續登山,乘客還誤以為火車走過頭碰見山壁
,只好倒車開回去,因此「阿里山小火車碰壁」不逕而走。其實,倒
退回去的鐵路根本不是爬上山的鐵路,從窗口往下還可以看到剛才的
上山鐵路呢。
【第一分道鐵路並行】
【高低落差的阿里山森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字型登山線:第一分道
之字型登山線逆行通過第二分道後,雲霧又變得更濃厚了,山林
鐵道簡直像是溶進白茫茫的迷霧裡,但這襲迷濛卻不會暗,光線隨著
雲霧在林木空隙中折射穿梭,顯得更為柔亮,讓阿里山森鐵尋蹤充滿
了一種奇妙的神祕氛圍。
【山林鐵道溶進柔亮迷霧】
登山鐵道常見鐵橋跨越山林溪谷,而這些鐵橋都沒有護欄並直接
架空在溪谷上。在這趟之字型登山線的逆行中總計經過八座鐵橋,其
中第一和第二分道之間有一條可長達50公尺。由於小火車尚未復駛,
鐵橋佈滿青苔,行走其上得要亦步亦趨、小心翼翼才能安全通過,頗
有電影「印第安納瓊斯」之山林鐵道版風格,讓阿里山森鐵尋蹤增添
了一些刺激感。
【跨越山林溪谷的鐵橋】
【「印第安納瓊斯」之山林鐵道版】
離開第二分道繼續再走 1.5公里,就能抵達阿里山森鐵之字型登
山線折返點「第一分道」。此時,周圍霧氣非常濃烈,第一分道的小
站房只能依稀瞧見矇矓身影,而上、下山交會的鐵軌根本就直接消失
在發亮的雲霧中,如此鐵道景象在平地是看不到的,實在太玄,令人
留下深刻印象。
【濃霧中的第一分道】
【第一分道站房與轉轍器】
【鐵軌消失在發亮雲霧中】
海拔高度1827m 的第一分道距嘉義車站營業里程62.7km,從這裡
小火車開始以「之字型」方式登山。第一分道原本設有車站並舖設兩
股線供列車交會,現已裁撤。股線旁建有水泥塊護欄,眼前滿是一片
雲霧茫茫。
【第一分道股線】
【第一分道的高低落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屏遮那大斷崖
從二萬坪車站來到第一分道已經走了 4公里多,攤開地圖,距離
屏遮那車站只剩 2.5公里了,於是我決定背起行囊繼續下行。途中可
遇到海拔高度1800m 、溫帶林與暖帶林的交界牌。
【海拔1800m溫帶林與暖帶林交界】
來到營業里程62km處會通過48、47號隧道,這兩座短隧道幾乎互
相連接。因為隧道長度不長,所以能看到雲霧瀰漫的出口發出矇矓光
暈。
【48號隧道出口,全長44公尺,海拔1787公尺】
【47號隧道出口,全長67公尺,海拔1752公尺】
本來預計前往屏遮那車站還有 2公里的路要走,沒想到卻在47號
出口處發現鐵軌都被拆掉了,出口外則有像是隧道工程的施工進行。
濃厚雲霧中隱約可見一座新隧道,原來這裡是屏遮那大斷崖,而這座
隧道就是今年初才剛貫通的「新屏遮那隧道」。
【隧道工程設施】
【新屏遮那隧道入口】
由於莫拉克風災重創阿里山森鐵,屏遮那大斷崖發生大崩塌,造
成鐵道路基全部流失,專家研判無法沿原來的鐵道路線復建,所以只
好採取興建新隧道的方式避開屏遮那大斷崖的崩塌路段。新屏遮那隧
道工程於去年三月21日開始鑽挖,歷時將近一年,終於在今年二月23
日完成貫通。新屏遮那隧道總長1141公尺,將成為阿里山森鐵沿線上
的最長隧道。目前隧道內尚有防水膜、壁體結構襯砌以及鐵軌鋪設的
施工工程進行,預定今年十月完工。
【新屏遮那隧道內部】
我在新隧道入口觀望,地上的水泥似乎還未乾,而空氣中充滿了
混凝土的新鮮味。嘗試入內前行,卻發現隧道實在太長而且裡面仍有
工人正在施工,所以我只好放棄前往屏遮那車站的計畫,結束了阿里
山森鐵之字型登山線的逆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次的阿里山森鐵尋蹤之旅非常特別,不但體驗雲霧籠罩瀰漫的
山林鐵道、探索之字型登山線的立體樣貌,而且還意外遇見了興建中
的新屏遮那隧道。新屏遮那隧道的貫通,是阿里山森鐵全線通車的關
鍵,意味著鐵道路線已經全部定位,小火車的復駛方向終於逐漸明朗
。阿里山森鐵詮釋了人定勝天的偉大意象,這樣的感觸,將會隨著鐵
路尋蹤的進行而越來越深刻。(2014年四月)
--
Tags:
嘉義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畜牧場誠徵早班工讀
By Genevieve
at 2014-04-30T15:20
at 2014-04-30T15:20
AQUAR家的自製手工果醬~蘋果&鳳梨冰茶醬
By Skylar Davis
at 2014-04-30T14:41
at 2014-04-30T14:41
財政部南區國稅局短文徵選活動
By Genevieve
at 2014-04-30T14:04
at 2014-04-30T14:04
抽超商百元禮卷~2014跨年晚會感受之體驗
By Tom
at 2014-04-30T12:53
at 2014-04-30T12:53
週末騎車到奮湖當日來回是否可行?
By Susan
at 2014-04-30T10:14
at 2014-04-30T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