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出國念書後沒有人跟你說的事 - 留學
By Leila
at 2020-11-23T10:56
at 2020-11-23T10:56
Table of Contents
文長,慎入。
這篇本是只想回應 Voldemort 大的文章,結果寫得太長了,變成有點回憶形式的文章
(包括為什麼決定念博班跟博班生活)。這篇長文主要想傳達的是,每個人在念博班其間,
或多或少都有困惑和掙扎的時候,知道自己身處在困境之中,找出合適自己解決困境的方
式是很重要的。另外,過去幾年看過至少三個 drop out (其中一個因為健康因素離開),
一位離開之後又回來的,一位是伴侶有 mental health issue,所以經常看起來壓力
很大,所以我更想傳達的是,博士學位只是人生諸多選項的其中一項而已,
如果身處其中覺得不適合,不需要硬撐下去,人生只有一個,找自己喜歡做的事比
博士學位更實在。
以下段落分為:
1. 自介、碩班、工作
2. 博班申請
3. 博班前半 (1-3年級)
4. 博班後半 (4-5年級)
5. 最後一年
6. 結語
# 自介、碩班、工作:
大概自介一下,我大學和碩班都是念經濟,在念博班之前在台灣工作了三年,
博班念公衛政策 (6年),今年暑假畢業。大學念了經濟系之後,以為喜歡經濟理論,
大學畢業後在美國念經碩,期望也許之後可以念經博。經碩的第一年,
適應新的環境和剛開始很糟的英聽和閱讀能力,讓我第一年過得滿痛苦的,
很多文獻閱讀因為花太久時間查字典和理解,最後都放水流,結果花很多時間看
美劇舒壓 (反而讓英聽進步許多),所以第一年的 GPA 不太好看,也心理有數
大概不適合念經博。所幸第二年選了兩門跟統計應用相關的課,讓我找到適合我的
學習方式,其中一門課是公衛所的博班計量,教授教得非常好,讓我每周很有動力
做習題和念相關的文獻,由於我是唯一一個修課的碩班學生,成績也還不錯,
教授對我的印象滿深刻的,教授在其末時跟我說有個工作機會可以申請看看,
如果有面試的話,他願意幫我練習。雖然後來沒有拿到面試機會,但是這位教授
後來幫我在博班申請時寫了推薦信。這個經驗讓我起了一絲 "我也許能念博班
(尤其是非經濟博班)" 的嚮往。
碩班畢業之後,因為找不到工作 XD,我決定先回台灣工作。我的第一份工作是
在顧問業,時常加班,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最高峰時是一個星期做兩個星期的工時,
所以做了一陣子之後就決定我要回美國了,當時看了很多留學版和海外工作版的文章,
衡量自己的經驗和能力,做了個結論,如果我要回美國,阻力最小的路徑大概是
申請博班。然而我的碩班 GPA 並不好看,所以能做的補強是加強自己的研究能力
以及學術界的 connection,於是我找了研究助理的工作,最後回了母校經濟系
做兩年助理,助理其間,除了花很多時間 coding 之外,就是很感謝兩位老闆讓我
練習寫 manuscript,雖然在離開前沒有發表,但是確立了我對做研究的一些信心。
我之所以想提這一大段,是因為,其一,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喜歡/合適的那條路
只是自己的信念 (belief) 而已,以為分數高就代表有能力念相關科目,然而,
那可能只是因為信念還沒有經過檢驗而已。如果用貝式統計的觀點來看的話,
每一個經歷是用來檢驗並 update 自己的信念,去看自己是否適合目前的選擇。
對於選擇博班這條路的人,這個 updating process 會發生在念博班之前、申請、
念博班之後,甚至畢業之後。我自己是認為找各種機會檢視自己是否適合念博班
(或是 "做研究" ) 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無論你是在申請之前或是在念博班時期),
念博班之前先工作一陣子,或是做不同領域的研究,都是很好的方法。
其二,在國外當國際學生的我們,不只是面對學業上的挑戰,還有文化、語言和
社交上的衝擊,雖然很版上很多前輩分享過他們克服的方法,很多時候這些困境跟
解決方法都是很個人化的,不需要急著一次克服所有的困難,找到讓自己舒服的
解決方式很重要,畢竟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持續和耐心。
# 博班申請:
申請的部分,我想談談 SOP 的寫作,最主要是針對社會科學方面的申請。在過去的
幾年裡,我幫不少人看過 SOP,無論是英語母語或非母語者,在第一次寫 SOP 時常
犯得一個錯是,很多人以為 SOP 是過去做的事的摘要,然後只寫了短短的一段或
幾句有興趣的研究方向,然而這不是 SOP 要呈現的,過去的經驗是呈現在 CV
或是 personal statement 裡,SOP 要呈現的是你未來在 PhD 訓練想發展的研究方向,
過去的經驗只是為你未來的研究奠立基礎而已。當然,我不認為寫 SOP 跟準備
申請文件時,申請者就完全知道自己要什麼,畢竟申請者都還沒念過博班,committee
也不期望申請人馬上就寫得出一篇洋洋灑灑的 proposal,committee 想看的是
申請人有沒有做研究的潛力和豈碼及格的學術寫作能力。這可以從你在 SOP 裡提出的
研究問題看出,你的研究問題是不是跟你的過去的經驗有邏輯連貫性,以及你的問題
是不是有可能以研究方法解決。由於我是改申請別的領域,申請前也不是太清楚
公衛研究的研究重心在哪裡 (遮臉),雖然當時自以為是的寫了幾個有興趣的
研究主題,但真的進來念之後,做的東西完全不同。現在回去看當時的 SOP 有種
WTF 的感覺。也感謝當時的 committee 沒有因為我當時的生澀而不給我
admission。總的來說,我這屆的同學們之後做的研究都跟申請時寫的完全不同。
# 博班前半 (1-3年級):
念博班之前,畢竟有碩班的經驗,語言上沒有太大的問題,剛開始念博班時還算順遂。
博班的第一年是靠獎學金生活,第一學期全是修課,第二學期跟著我之後的
指導老師開始做研究。第一年當時覺得是挑戰的地方,現在想想都會發笑,
比如說某一科拿了個 A- 啦~ 跟當時喜歡的人之間不愉快決定斷了那段關係啦~
在很冷的北方冬天太陽太早下山很讓人憂鬱啦 (我得說這是真的,有一陣子太陽
大約4點一下山,我就開始想哭跟想吐,有一天頓時覺得這樣不行,開始積極的找朋友
跟網路約會,以及定時運動)~ 第二年開始做 RA,剛開始當 RA 時有幾個學期
不太穩定,所以每到學期中下旬就開始煩惱下學期的經濟來源,當時真的滿羨慕美藉
同學的,他們一進博班大多有幾年穩定的 funding,可以申請的 grant 來源也比
國際學生多很多,當我們這些國際學生在討論下學期的 funding 去哪裡找時,
他們有時都一臉問號,不過所幸我的指導教授一直很幫我,每次需工作時,
她都積極幫我牽線。
博班前半最大的挑戰其實不是上述這些,而是學會如何把一個 project 做到成功
發表出去的流程,我並不是一個極有耐心的人,而且很容易被其它有趣的
research idea 分心,我的第一個跟指導老師做的 project,花了兩年左右才
最終發到期刋上,其中有很多的試誤、寫作上一直跟老闆來來回回的修改、
因為修改假設,又回去改 code 跟模型,整個過程讓我不停的問自己到底適不適合
做研究。這段是信心不停的被摧毁和重建的過程,我很感謝我的指導老師對我的耐心,
讓我自由的不停犯錯跟問蠢問題。我還記得我第一次寄給老闆的草稿被修得體無完膚,
在她的辦公室裡她花了一個小時跟我講英文寫作的基本要求。我也記得,
在某一次發現 coding error 跟老闆誠實報告之後,我們在 conference room
裡花了一個下午一行一行的做 code review (自此之後,所有她的學生寫的
code,她都會找時間或找人跟學生 reveiw 一次 XD)。雖然在這段過程中,
不停的覺得自己是白痴,但是看到文章被期刋接受跟付印的成品時,的確是十分另人
滿足。
# 博班後半 (4-5年級):
如果你以為念博班只要學會怎麼發表文章的話,那只看到一半 PhD 的訓練,
PhD 另外一個很大部分的訓練是怎麼找錢做研究 (也就是怎麼寫一份能拿到錢的
research proposal)。我的 4-6 年級最大的學習是提 proposal、
平衡 RA 跟寫論文的時間、以及分給伴侶的時間 (至於給自己的時間就真的
顧不太到了)。我大約是在 4 年級秋季的時候提 dissertation proposal,
同時試著申請學校的 research grant。雖說都是 dissertation 的主題,
但是要求天差地別,dissertation proposal 只要 committee 同意,
寫作沒有太大問題,基本上沒有不過的。但是 research grant 就是要精簡的三頁,
由全校不同系的老師們審查,不夠應用、不夠淺顯易懂、或不夠新潮的議題被選中
的機會不大,當然對於寫作苦手的我而言 (雖然相比之前寫作進步很多了啦~),
後來沒有被選上,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早知就不要花時間在那上面了。
寫 proposal 的過程的確讓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待學術界,因為我實在
是不知道怎麼寫還不確定要怎麼做的東西,寫 paper 對我而言容易許多。
提完 proposal 之後的一年,我的論文只進展了大概 1/5,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做
RA 的東西或是其它外務,畢竟 RA 是直接跟有沒有飯吃有關,另外是其中一個 PI
非常 demanding,我曾經因為這位 PI 在一周內重做了一份報告 5 次,
我後期跟那位 PI 開會的前一晚都會緊張到睡不好 (連我的指導老師跟這位 PI
開會也都特別小心翼翼),再來是其他已結束的 RAships,因為文章還沒發,
也都還不算結束。在最高峰時,我的手上同時有 7 個 projects 在跑 (不含論文),
而大部分的 projects,我是唯一的 programmer,當時的確有種在台灣工作的既視感。
去年暑假好不容易清掉兩個 projects 之後,跟指導老師提了我沒辦法在一年內
完成原來提的 proposal,老師讓我換題目。最後就是我的伴侶 (當時還是男友),
跟我下通碟說他 2020 年租約到期後要搬去其他地方,
不想待在冷得要命的凜冬之城,這開始了我混亂的最後一年。
# 最後一年:
最後一年最大的體會是念 PhD 是一個人孤獨的旅程,你的伴侶最多是支持你,
但是沒辦法幫你,你的指導老師和 committee 可以給你方向建議,
但是最終只有你自己去走完這個旅程。
最後一年其實有點混亂到我不太確定是怎麼走過來的,我想大部分完成 PhD 的人都有
同樣的經驗,同時 RA、conferences、interviews、dissertation、
other research activities。我的伴侶有好幾次跟我抱怨我活在自己的
世界沒花心思注意他的需求,某一次他跟我去研討會 (我去開會找工作,他去玩),
我們大吵一架,原因是他以為我們可以趁著去別的城市的時候兩個人一起散散心,
結果我除了第一天有空跟他出遊外,其它天都花時間在研討會上,
我當下真是火到一個不行,畢竟我出行前就跟他說過我會很忙的,
研討會結束後兩周他才有一天被雷劈到跟我說抱歉當時 manapause 來著。
找工作的幾個月也是每周不停刷工作網看有沒有新工作,每收到拒絕信就
覺得完了完了,我接下來能去哪裡。所幸的是我二月中找到工作,
所以剩下來的就是寫論文和畢業。我得說有時候自私一點人會好過一些,
在答辯日的一個半月前,我寄了信給其他的合作者說我現在要忙論文,
所以無法顧及其他 research activities,請諒解,然後就不回信了
(當然有跟指導老師先打過招呼),其實大部分的老師們也都很能體諒。
尤其是我的指導老師剛好懷孕,如果我不在她生產之前完成答辯,
事必得等到她產假回來,那會壓縮到我開始工作的時間。
現在回頭想想,專心寫論文的時候,是最單純的時期,雖然當下覺得壓力很大,
只要醒著就是在高壓的狀態,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在 60 天內寫完論文,
也曾經在答辯的三周前跟指導老師 zoom meeting 時差點哭出來,
老闆在聽到我胡言亂語一陣也知道我在慌,我很感謝她給我很溫柔的鼓勵,
和對我六年來不變的耐心,她是這麼說的:
"In my mind, you are already a PhD. I already knew that you can do research.
You have proven it in the last 6 years. This is the last hurdle.
I am confident that you can pass that hurdle. You deserve it!"
雖然寫到這裡,有點像是寫給指導老師的 love letter,但是如果沒有她,
我真不知道我能不能念完這個 PhD,我很感謝她給我的機會、耐心、和對我的信心。
最後一年半的期間內,我讓自己比較像正常人的方式 (?)
是有時間就做 dog sitting。我和伴侶都很喜歡狗,
有狗在的時候讓我們兩個都舒壓不少,在我忙的時候他有狗陪;
另外有狗在,我會強迫自己至少要出門遛遛狗,帶去公園跑跑之類的,
看狗狗無憂無慮的樣子自己煩惱也沒了~
# 結語:
我之所以寫落落長看似很平常零碎的小事,是因為在圍城外的人看 PhD 這頭銜時,
都只看最後的結果,外人沒看到的是一路走來的心理壓力、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惶恐、
在平衡工作和生活之間的掙扎、以及思考如何跟金字塔上層提出一些要求會有的焦慮。
這些經歷很個人,但是也很相似。已經拿到 PhD 的人,不見得會想分享這些,
也許是太索碎、也許是因為大家都經歷過不足為外人道也、
也許是因為人生的這一個篇章已經結束了。
我自己在寫這篇長文的過程中也是有很多的心情起伏,但是,如果我們可以多
分享這些困境以及處理的方式 (無論健不健康),讓想進來的人豈碼瞭解未來可能
會遇到的挫折,並衡量自己是否能承受,未來,我們也許可以降低這些
新進研究者處理情緒的成本,讓他們更能專注在研究上,並減少許多不必要的
沉没成本,畢竟這些成本是由一個人的青春年華所組成的啊。
最後,我很感謝我的伴侶對我的支持和包容,雖然偶爾我們都有耍脾氣的時候,
謝謝他沒有因為我的人生很無聊就放棄我。
--
這篇本是只想回應 Voldemort 大的文章,結果寫得太長了,變成有點回憶形式的文章
(包括為什麼決定念博班跟博班生活)。這篇長文主要想傳達的是,每個人在念博班其間,
或多或少都有困惑和掙扎的時候,知道自己身處在困境之中,找出合適自己解決困境的方
式是很重要的。另外,過去幾年看過至少三個 drop out (其中一個因為健康因素離開),
一位離開之後又回來的,一位是伴侶有 mental health issue,所以經常看起來壓力
很大,所以我更想傳達的是,博士學位只是人生諸多選項的其中一項而已,
如果身處其中覺得不適合,不需要硬撐下去,人生只有一個,找自己喜歡做的事比
博士學位更實在。
以下段落分為:
1. 自介、碩班、工作
2. 博班申請
3. 博班前半 (1-3年級)
4. 博班後半 (4-5年級)
5. 最後一年
6. 結語
# 自介、碩班、工作:
大概自介一下,我大學和碩班都是念經濟,在念博班之前在台灣工作了三年,
博班念公衛政策 (6年),今年暑假畢業。大學念了經濟系之後,以為喜歡經濟理論,
大學畢業後在美國念經碩,期望也許之後可以念經博。經碩的第一年,
適應新的環境和剛開始很糟的英聽和閱讀能力,讓我第一年過得滿痛苦的,
很多文獻閱讀因為花太久時間查字典和理解,最後都放水流,結果花很多時間看
美劇舒壓 (反而讓英聽進步許多),所以第一年的 GPA 不太好看,也心理有數
大概不適合念經博。所幸第二年選了兩門跟統計應用相關的課,讓我找到適合我的
學習方式,其中一門課是公衛所的博班計量,教授教得非常好,讓我每周很有動力
做習題和念相關的文獻,由於我是唯一一個修課的碩班學生,成績也還不錯,
教授對我的印象滿深刻的,教授在其末時跟我說有個工作機會可以申請看看,
如果有面試的話,他願意幫我練習。雖然後來沒有拿到面試機會,但是這位教授
後來幫我在博班申請時寫了推薦信。這個經驗讓我起了一絲 "我也許能念博班
(尤其是非經濟博班)" 的嚮往。
碩班畢業之後,因為找不到工作 XD,我決定先回台灣工作。我的第一份工作是
在顧問業,時常加班,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最高峰時是一個星期做兩個星期的工時,
所以做了一陣子之後就決定我要回美國了,當時看了很多留學版和海外工作版的文章,
衡量自己的經驗和能力,做了個結論,如果我要回美國,阻力最小的路徑大概是
申請博班。然而我的碩班 GPA 並不好看,所以能做的補強是加強自己的研究能力
以及學術界的 connection,於是我找了研究助理的工作,最後回了母校經濟系
做兩年助理,助理其間,除了花很多時間 coding 之外,就是很感謝兩位老闆讓我
練習寫 manuscript,雖然在離開前沒有發表,但是確立了我對做研究的一些信心。
我之所以想提這一大段,是因為,其一,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喜歡/合適的那條路
只是自己的信念 (belief) 而已,以為分數高就代表有能力念相關科目,然而,
那可能只是因為信念還沒有經過檢驗而已。如果用貝式統計的觀點來看的話,
每一個經歷是用來檢驗並 update 自己的信念,去看自己是否適合目前的選擇。
對於選擇博班這條路的人,這個 updating process 會發生在念博班之前、申請、
念博班之後,甚至畢業之後。我自己是認為找各種機會檢視自己是否適合念博班
(或是 "做研究" ) 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無論你是在申請之前或是在念博班時期),
念博班之前先工作一陣子,或是做不同領域的研究,都是很好的方法。
其二,在國外當國際學生的我們,不只是面對學業上的挑戰,還有文化、語言和
社交上的衝擊,雖然很版上很多前輩分享過他們克服的方法,很多時候這些困境跟
解決方法都是很個人化的,不需要急著一次克服所有的困難,找到讓自己舒服的
解決方式很重要,畢竟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持續和耐心。
# 博班申請:
申請的部分,我想談談 SOP 的寫作,最主要是針對社會科學方面的申請。在過去的
幾年裡,我幫不少人看過 SOP,無論是英語母語或非母語者,在第一次寫 SOP 時常
犯得一個錯是,很多人以為 SOP 是過去做的事的摘要,然後只寫了短短的一段或
幾句有興趣的研究方向,然而這不是 SOP 要呈現的,過去的經驗是呈現在 CV
或是 personal statement 裡,SOP 要呈現的是你未來在 PhD 訓練想發展的研究方向,
過去的經驗只是為你未來的研究奠立基礎而已。當然,我不認為寫 SOP 跟準備
申請文件時,申請者就完全知道自己要什麼,畢竟申請者都還沒念過博班,committee
也不期望申請人馬上就寫得出一篇洋洋灑灑的 proposal,committee 想看的是
申請人有沒有做研究的潛力和豈碼及格的學術寫作能力。這可以從你在 SOP 裡提出的
研究問題看出,你的研究問題是不是跟你的過去的經驗有邏輯連貫性,以及你的問題
是不是有可能以研究方法解決。由於我是改申請別的領域,申請前也不是太清楚
公衛研究的研究重心在哪裡 (遮臉),雖然當時自以為是的寫了幾個有興趣的
研究主題,但真的進來念之後,做的東西完全不同。現在回去看當時的 SOP 有種
WTF 的感覺。也感謝當時的 committee 沒有因為我當時的生澀而不給我
admission。總的來說,我這屆的同學們之後做的研究都跟申請時寫的完全不同。
# 博班前半 (1-3年級):
念博班之前,畢竟有碩班的經驗,語言上沒有太大的問題,剛開始念博班時還算順遂。
博班的第一年是靠獎學金生活,第一學期全是修課,第二學期跟著我之後的
指導老師開始做研究。第一年當時覺得是挑戰的地方,現在想想都會發笑,
比如說某一科拿了個 A- 啦~ 跟當時喜歡的人之間不愉快決定斷了那段關係啦~
在很冷的北方冬天太陽太早下山很讓人憂鬱啦 (我得說這是真的,有一陣子太陽
大約4點一下山,我就開始想哭跟想吐,有一天頓時覺得這樣不行,開始積極的找朋友
跟網路約會,以及定時運動)~ 第二年開始做 RA,剛開始當 RA 時有幾個學期
不太穩定,所以每到學期中下旬就開始煩惱下學期的經濟來源,當時真的滿羨慕美藉
同學的,他們一進博班大多有幾年穩定的 funding,可以申請的 grant 來源也比
國際學生多很多,當我們這些國際學生在討論下學期的 funding 去哪裡找時,
他們有時都一臉問號,不過所幸我的指導教授一直很幫我,每次需工作時,
她都積極幫我牽線。
博班前半最大的挑戰其實不是上述這些,而是學會如何把一個 project 做到成功
發表出去的流程,我並不是一個極有耐心的人,而且很容易被其它有趣的
research idea 分心,我的第一個跟指導老師做的 project,花了兩年左右才
最終發到期刋上,其中有很多的試誤、寫作上一直跟老闆來來回回的修改、
因為修改假設,又回去改 code 跟模型,整個過程讓我不停的問自己到底適不適合
做研究。這段是信心不停的被摧毁和重建的過程,我很感謝我的指導老師對我的耐心,
讓我自由的不停犯錯跟問蠢問題。我還記得我第一次寄給老闆的草稿被修得體無完膚,
在她的辦公室裡她花了一個小時跟我講英文寫作的基本要求。我也記得,
在某一次發現 coding error 跟老闆誠實報告之後,我們在 conference room
裡花了一個下午一行一行的做 code review (自此之後,所有她的學生寫的
code,她都會找時間或找人跟學生 reveiw 一次 XD)。雖然在這段過程中,
不停的覺得自己是白痴,但是看到文章被期刋接受跟付印的成品時,的確是十分另人
滿足。
# 博班後半 (4-5年級):
如果你以為念博班只要學會怎麼發表文章的話,那只看到一半 PhD 的訓練,
PhD 另外一個很大部分的訓練是怎麼找錢做研究 (也就是怎麼寫一份能拿到錢的
research proposal)。我的 4-6 年級最大的學習是提 proposal、
平衡 RA 跟寫論文的時間、以及分給伴侶的時間 (至於給自己的時間就真的
顧不太到了)。我大約是在 4 年級秋季的時候提 dissertation proposal,
同時試著申請學校的 research grant。雖說都是 dissertation 的主題,
但是要求天差地別,dissertation proposal 只要 committee 同意,
寫作沒有太大問題,基本上沒有不過的。但是 research grant 就是要精簡的三頁,
由全校不同系的老師們審查,不夠應用、不夠淺顯易懂、或不夠新潮的議題被選中
的機會不大,當然對於寫作苦手的我而言 (雖然相比之前寫作進步很多了啦~),
後來沒有被選上,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早知就不要花時間在那上面了。
寫 proposal 的過程的確讓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待學術界,因為我實在
是不知道怎麼寫還不確定要怎麼做的東西,寫 paper 對我而言容易許多。
提完 proposal 之後的一年,我的論文只進展了大概 1/5,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做
RA 的東西或是其它外務,畢竟 RA 是直接跟有沒有飯吃有關,另外是其中一個 PI
非常 demanding,我曾經因為這位 PI 在一周內重做了一份報告 5 次,
我後期跟那位 PI 開會的前一晚都會緊張到睡不好 (連我的指導老師跟這位 PI
開會也都特別小心翼翼),再來是其他已結束的 RAships,因為文章還沒發,
也都還不算結束。在最高峰時,我的手上同時有 7 個 projects 在跑 (不含論文),
而大部分的 projects,我是唯一的 programmer,當時的確有種在台灣工作的既視感。
去年暑假好不容易清掉兩個 projects 之後,跟指導老師提了我沒辦法在一年內
完成原來提的 proposal,老師讓我換題目。最後就是我的伴侶 (當時還是男友),
跟我下通碟說他 2020 年租約到期後要搬去其他地方,
不想待在冷得要命的凜冬之城,這開始了我混亂的最後一年。
# 最後一年:
最後一年最大的體會是念 PhD 是一個人孤獨的旅程,你的伴侶最多是支持你,
但是沒辦法幫你,你的指導老師和 committee 可以給你方向建議,
但是最終只有你自己去走完這個旅程。
最後一年其實有點混亂到我不太確定是怎麼走過來的,我想大部分完成 PhD 的人都有
同樣的經驗,同時 RA、conferences、interviews、dissertation、
other research activities。我的伴侶有好幾次跟我抱怨我活在自己的
世界沒花心思注意他的需求,某一次他跟我去研討會 (我去開會找工作,他去玩),
我們大吵一架,原因是他以為我們可以趁著去別的城市的時候兩個人一起散散心,
結果我除了第一天有空跟他出遊外,其它天都花時間在研討會上,
我當下真是火到一個不行,畢竟我出行前就跟他說過我會很忙的,
研討會結束後兩周他才有一天被雷劈到跟我說抱歉當時 manapause 來著。
找工作的幾個月也是每周不停刷工作網看有沒有新工作,每收到拒絕信就
覺得完了完了,我接下來能去哪裡。所幸的是我二月中找到工作,
所以剩下來的就是寫論文和畢業。我得說有時候自私一點人會好過一些,
在答辯日的一個半月前,我寄了信給其他的合作者說我現在要忙論文,
所以無法顧及其他 research activities,請諒解,然後就不回信了
(當然有跟指導老師先打過招呼),其實大部分的老師們也都很能體諒。
尤其是我的指導老師剛好懷孕,如果我不在她生產之前完成答辯,
事必得等到她產假回來,那會壓縮到我開始工作的時間。
現在回頭想想,專心寫論文的時候,是最單純的時期,雖然當下覺得壓力很大,
只要醒著就是在高壓的狀態,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在 60 天內寫完論文,
也曾經在答辯的三周前跟指導老師 zoom meeting 時差點哭出來,
老闆在聽到我胡言亂語一陣也知道我在慌,我很感謝她給我很溫柔的鼓勵,
和對我六年來不變的耐心,她是這麼說的:
"In my mind, you are already a PhD. I already knew that you can do research.
You have proven it in the last 6 years. This is the last hurdle.
I am confident that you can pass that hurdle. You deserve it!"
雖然寫到這裡,有點像是寫給指導老師的 love letter,但是如果沒有她,
我真不知道我能不能念完這個 PhD,我很感謝她給我的機會、耐心、和對我的信心。
最後一年半的期間內,我讓自己比較像正常人的方式 (?)
是有時間就做 dog sitting。我和伴侶都很喜歡狗,
有狗在的時候讓我們兩個都舒壓不少,在我忙的時候他有狗陪;
另外有狗在,我會強迫自己至少要出門遛遛狗,帶去公園跑跑之類的,
看狗狗無憂無慮的樣子自己煩惱也沒了~
# 結語:
我之所以寫落落長看似很平常零碎的小事,是因為在圍城外的人看 PhD 這頭銜時,
都只看最後的結果,外人沒看到的是一路走來的心理壓力、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惶恐、
在平衡工作和生活之間的掙扎、以及思考如何跟金字塔上層提出一些要求會有的焦慮。
這些經歷很個人,但是也很相似。已經拿到 PhD 的人,不見得會想分享這些,
也許是太索碎、也許是因為大家都經歷過不足為外人道也、
也許是因為人生的這一個篇章已經結束了。
我自己在寫這篇長文的過程中也是有很多的心情起伏,但是,如果我們可以多
分享這些困境以及處理的方式 (無論健不健康),讓想進來的人豈碼瞭解未來可能
會遇到的挫折,並衡量自己是否能承受,未來,我們也許可以降低這些
新進研究者處理情緒的成本,讓他們更能專注在研究上,並減少許多不必要的
沉没成本,畢竟這些成本是由一個人的青春年華所組成的啊。
最後,我很感謝我的伴侶對我的支持和包容,雖然偶爾我們都有耍脾氣的時候,
謝謝他沒有因為我的人生很無聊就放棄我。
--
Tags:
留學
All Comments
By Blanche
at 2020-11-25T15:44
at 2020-11-25T15:44
By Gilbert
at 2020-11-29T19:35
at 2020-11-29T19:35
By Ivy
at 2020-12-01T09:02
at 2020-12-01T09:02
By Ina
at 2020-12-01T17:04
at 2020-12-01T17:04
By Joe
at 2020-12-05T08:06
at 2020-12-05T08:06
By Mason
at 2020-12-09T21:23
at 2020-12-09T21:23
By Ingrid
at 2020-12-13T23:09
at 2020-12-13T23:09
By Connor
at 2020-12-17T06:14
at 2020-12-17T06:14
By Jacky
at 2020-12-18T02:05
at 2020-12-18T02:05
By Iris
at 2020-12-21T13:14
at 2020-12-21T13:14
By Margaret
at 2020-12-23T03:02
at 2020-12-23T03:02
By Puput
at 2020-12-26T08:21
at 2020-12-26T08:21
By Lauren
at 2020-12-26T13:19
at 2020-12-26T13:19
By Eden
at 2020-12-27T06:42
at 2020-12-27T06:42
By Sierra Rose
at 2020-12-29T23:55
at 2020-12-29T23:55
By Christine
at 2020-12-30T09:44
at 2020-12-30T09:44
By Dora
at 2021-01-02T19:06
at 2021-01-02T19:06
By Agatha
at 2021-01-06T05:06
at 2021-01-06T05:06
By Lily
at 2021-01-10T11:05
at 2021-01-10T11:05
Related Posts
中低GPA CS/ECE PhD NCSU/UF/W&M
By George
at 2020-11-22T17:32
at 2020-11-22T17:32
那些出國念書後沒有人跟你說的事
By Cara
at 2020-11-22T14:26
at 2020-11-22T14:26
目前申請的狀態(LSE、UCL、曼大...)
By Jessica
at 2020-11-21T18:27
at 2020-11-21T18:27
2021 Fall DS/ISIM/BA 中低GPA混申請益
By William
at 2020-11-21T14:24
at 2020-11-21T14:24
11/24UCR ME研究所招生說明會
By Hamiltion
at 2020-11-21T10:42
at 2020-11-21T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