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爛泥而居 台北「客」拚造新故鄉 - 台北大安區
By Tristan Cohan
at 2012-05-29T17:49
at 2012-05-29T17:49
Table of Contents
全文轉自中時電子報 http://ppt.cc/SCJ1
我們的客家人/台北客家人》逐爛泥而居 台北「客」拚造新故鄉 從南機場公寓開始 接
著到南昌路 再向泰順街、通化街、六張犁擴展 最後來到北投石牌發展
石文南、張志清/台北報導】
台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主委劉智雄表示,游牧民族是逐水草而居, 客家人移入台北
是逐爛泥巴而居,初到之處都是尚未開發的爛泥巴地,加上剛到台北打天下,沒錢也沒人
脈,只能在「台北城」的邊陲打拚,這些地方就成了「台北客」的新故鄉。
文史工作者彭啟原表示,台北城的開發史中,客家族群拓墾的行腳路線,約略是由中
華路二段的南機場公寓開始,接著到南昌路,再向泰順街、通化街、六張犁一帶擴展;範
圍集中在台北城南,後來也有許多客家人到北投石牌發展。
客家人移入的南機場公寓,是台灣第一批國民住宅興建處,自民國五十二年迄今,超
過半世紀,多由桃竹苗地區移入。根據當地客家人說法,早年到台北打拚的客家人大多手
頭很緊,只買得起小房子,早已不存在的「克難街」,則是他們共同的記憶。
後來客家人前進南昌路及周邊的同安街、晉江街等街路,初期選擇南昌路一帶聚集,
因從新店、景美和永和出入城,都要經過南昌路,在這裡做生意較方便。
民國四十幾年羅斯福路拓寬,慢慢取代了南昌路成為新店、景美進入台北的主要通衢
;曾經造就了離鄉第一代客家鄉親成就的南昌街,也因而沒落。許多此區的拆遷戶開始移
居至通化街,以竹板搭蓋違章建築,無意中卻造就了南區第二個區塊的客家街路─通化街
的形成。
通化街的客家居民大多來自新竹縣,以竹東、竹北、湖口、關西等地為多。彭啟原表
示,桃竹苗地區客家人又開始遷入三張犁、六張犁。從地名就知與耕種有關,因為一張犁
為五甲,三張犁就代表開發了十五甲、六張犁代表卅甲。當時這一帶尚未開發,這些地方
就成為北上客家人的新住居。
總的來看,客家人主要聚集在台北市南區兩個區塊,一為通化街附近,另一則是中正
區的羅斯福路、南昌路、同安街,及萬華區南機場一帶,總數有卅、四十萬人。網路上甚
至有人說,從捷運古亭站與台電大樓站出來「向左走」或「向右走」,就在這些巷弄裡,
散落了許多的客家人。
走在台北街頭,只要用心傾聽,不難「發現」台北客,他們在開百貨行、中藥店、開
餐廳、賣自助餐,更多的是在各行各業認分工作、默默打拚,多數人與故鄉的唯一牽連是
每年清明或舊曆年後的家族祭祖活動,即使再忙也會全家如期 前往。
--
我們的客家人/台北客家人》逐爛泥而居 台北「客」拚造新故鄉 從南機場公寓開始 接
著到南昌路 再向泰順街、通化街、六張犁擴展 最後來到北投石牌發展
石文南、張志清/台北報導】
台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主委劉智雄表示,游牧民族是逐水草而居, 客家人移入台北
是逐爛泥巴而居,初到之處都是尚未開發的爛泥巴地,加上剛到台北打天下,沒錢也沒人
脈,只能在「台北城」的邊陲打拚,這些地方就成了「台北客」的新故鄉。
文史工作者彭啟原表示,台北城的開發史中,客家族群拓墾的行腳路線,約略是由中
華路二段的南機場公寓開始,接著到南昌路,再向泰順街、通化街、六張犁一帶擴展;範
圍集中在台北城南,後來也有許多客家人到北投石牌發展。
客家人移入的南機場公寓,是台灣第一批國民住宅興建處,自民國五十二年迄今,超
過半世紀,多由桃竹苗地區移入。根據當地客家人說法,早年到台北打拚的客家人大多手
頭很緊,只買得起小房子,早已不存在的「克難街」,則是他們共同的記憶。
後來客家人前進南昌路及周邊的同安街、晉江街等街路,初期選擇南昌路一帶聚集,
因從新店、景美和永和出入城,都要經過南昌路,在這裡做生意較方便。
民國四十幾年羅斯福路拓寬,慢慢取代了南昌路成為新店、景美進入台北的主要通衢
;曾經造就了離鄉第一代客家鄉親成就的南昌街,也因而沒落。許多此區的拆遷戶開始移
居至通化街,以竹板搭蓋違章建築,無意中卻造就了南區第二個區塊的客家街路─通化街
的形成。
通化街的客家居民大多來自新竹縣,以竹東、竹北、湖口、關西等地為多。彭啟原表
示,桃竹苗地區客家人又開始遷入三張犁、六張犁。從地名就知與耕種有關,因為一張犁
為五甲,三張犁就代表開發了十五甲、六張犁代表卅甲。當時這一帶尚未開發,這些地方
就成為北上客家人的新住居。
總的來看,客家人主要聚集在台北市南區兩個區塊,一為通化街附近,另一則是中正
區的羅斯福路、南昌路、同安街,及萬華區南機場一帶,總數有卅、四十萬人。網路上甚
至有人說,從捷運古亭站與台電大樓站出來「向左走」或「向右走」,就在這些巷弄裡,
散落了許多的客家人。
走在台北街頭,只要用心傾聽,不難「發現」台北客,他們在開百貨行、中藥店、開
餐廳、賣自助餐,更多的是在各行各業認分工作、默默打拚,多數人與故鄉的唯一牽連是
每年清明或舊曆年後的家族祭祖活動,即使再忙也會全家如期 前往。
--
Tags:
餐廳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台北車站-功夫蘭州拉麵。手工巧勁看的到
By Oliver
at 2012-05-29T17:00
at 2012-05-29T17:00
台北興隆路 大呼過癮臭臭鍋興隆店
By Joe
at 2012-05-29T11:34
at 2012-05-29T11:34
台北車站-功夫蘭州拉麵。手工巧勁看的到
By Jessica
at 2012-05-29T11:30
at 2012-05-29T11:30
北投區 50元祖母套餐?
By Jack
at 2012-05-29T09:41
at 2012-05-29T09:41
食記~陽明山蒙馬特影像咖啡
By Joe
at 2012-05-29T02:16
at 2012-05-29T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