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1甲子 大園國中「3代校友」回娘家 - 桃園
By Frederica
at 2017-04-17T15:31
at 2017-04-17T15:31
Table of Contents
走過1甲子 大園國中「3代校友」回娘家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037468
2017-04-15
[記者謝武雄/桃園報導]配合航空城都市計畫,桃園市立大園國中將於明年1月遷校,
校方利用今天的親職教育日,邀請校友回娘家,校方還特別邀請多組三代都是就讀大園國
中的「三代校友」回來學校,由校方頒發「三代校友家族證書」,很多祖父級校友拿到家
族證書後都很高興,還以從大園國中畢業為榮。
今天的親職教育日,大約有10組祖父孫三代校友回娘家,很多祖父輩校友一進校園就四處
觀望,還感慨「真的不一樣了」,以前平房教室都沒有了,如今都是大樓,唯一沒有變的
只有司令台而已;面對學校即將搬遷,老校友們頻頻在校園內合影留念,希望能捕捉學生
時代的回憶。
此外,校方也搜集創校66年來的老照片與畢業紀念冊展覽,並邀請多位退休資深老師回來
與校友們一聚。
大園國中因位於第三跑道範圍必須遷移,計將明年1月搬到大園區南港里,新校區佔地
4.36公頃,校方將舉辦一系列活動,讓大園國中的精神繼續傳承。
從草地變高樓 大園國中三代回娘家憶童年
https://udn.com/news/story/7324/2405038
2017-04-15 13:09聯合報 記者許政榆
「以前沒有高樓,只有平房教室」回憶起57年前的國中模樣,今年73歲的桃園大園區橫峰
里長徐德旺,帶著同是校友的兒子徐振東、孫子徐士翰再度回到大園國中,因為明(107
)年1月母校即將配合航空城計畫遷校,雖然不同時代,但對這片土地卻有一樣的情感。
不斷四處觀望,里長徐德旺看著自己的母校,似乎變得有點多,都快認不出來了,他表示
,自己從小到現在都住在大園區,一路看著大園國中從瓦片平房、沒有圍牆、滿是草地的
景象,變成高樓林立,教室也都重新設計過,感慨表示「真的不一樣了」。
「過去因為軍事需要,學校還有大禮堂,那就是廣播電台,不過現在都沒了」,語氣難掩
失望,但徐德旺也知道隨著時代變遷,修繕及改建都是必要的。徐德旺兒子徐振東,在校
時是民國72年左右,「那時我們最愛的遊戲,就是吊蟲子」。
什麼是吊蟲子?徐振東露出童心頑皮地說,因為以前操場都是紅土壤,土壤上會長草,旁
邊也有一個個的洞,同學會拔旁邊的草,放到洞裡把小蟲子吊出來。但徐振東的童年回憶
,突然驟停,看著新建好的操場跑道,淡淡地說「現在都沒了」,但他抬頭一看,突然笑
說「司令台好像沒變」,滿滿回憶湧上心頭。
大園國中為了因應桃園機場新建工程,以及配合航空城開發,預計將在明年1月搬離現址
,搬到大園區南港里,新校佔地4.36公頃,新建校舍將是桃園第一所「鑽石級」綠建築學
校。為了讓校友能把握最後母校時光,今天舉辦親職教育日暨校友回娘家活動,共有10組
3代同堂大園校友返校,也收集校友過去老照片,並在學校內展出,趁最後幾個月好好在
欣賞母校風景。
遷校後的大園國中舊校 移做大園區多功能休閒運動中心?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70415/905124.htm
記者楊淑媛/桃園報導
桃園市立大園國中即將遷校,未來的舊校舍如何利用,受到關切。市議員徐其萬15日出席
大園國中因配合遷校所舉辦的「校友回娘家」活動中指出,他已向市府及相關單位提出遷
校後的舊校舍,移做大園區多功能休閒運動中心使用建議,期讓廣大校園能充分活化運用
。
徐其萬議員表示,桃園機場佔地1200公頃,所有的用地皆是大園區的土地。由於機場的噪
音影響,未來將有6所國中、小學面臨遷校或廢校。以大園區內的兩所國中竹圍國中與大
園國中,已先後面臨遷校的命運。
隨著大園國中即將在107年2月遷入新校區,他於去年市議會總質詢即向市長鄭文燦及教育
局提出,利用舊的大園國中校區做為多功能休閒運動中心使用,由於距遷校日還有10個月
,徐其萬說,他將進一步要求市府及相關單位,趕快成立舊校區規劃小組,進駐校園,以
免舊校園閒置浪費。
--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台北場地詢問:200人活動
By Thomas
at 2017-04-17T12:13
at 2017-04-17T12:13
違停被拖吊 駕駛別硬上車
By Jacky
at 2017-04-17T08:58
at 2017-04-17T08:58
協尋物品,救救學生
By John
at 2017-04-17T00:08
at 2017-04-17T00:08
找桃園女孩打籃球
By Tristan Cohan
at 2017-04-17T00:04
at 2017-04-17T00:04
四獸山
By Quanna
at 2017-04-16T16:54
at 2017-04-16T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