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將重現玉里神社參拜道原有樣貌 - 花蓮
By Daniel
at 2015-07-08T09:16
at 2015-07-08T09:16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Ld3lNq5 ]
作者: taichungbear (taichungbear)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新聞] 花蓮將重現玉里神社參拜道原有樣貌
時間: Wed Jul 8 04:51:29 2015
※ 引述《FuyumiIrisu (入須冬実)》之銘言:
: 花蓮將重現玉里神社參拜道原有樣貌 中國時報 楊漢聲
: 花蓮縣縣定古蹟「玉里社殘蹟」棧道因日曬雨淋及受去年受麥德姆颱風影響,多處破裂損
: 壞,花蓮縣文化局已於日前完成修繕,除恢復古蹟之環境景觀,更提供參訪民眾一個安全
: 的休憩空間,未來將邀集專家進行規畫,恢復玉里神社參拜道原有樣貌。
: 日治時期,花蓮縣玉里鎮警察、部隊征伐附近布農族人以及男子受徵召服兵役等出征前,
: 都會到玉里社祈福,祈求出征軍人「武運長久」,而入口處右側亦設立一座「表忠碑」,
: 表彰為理蕃或瘴癘之氣犧牲的日本軍警人員。
: 花蓮縣文化局長陳淑美表示,「玉里社殘蹟」位在花蓮縣玉里鎮西邊街的山麓上,為日治
: 時期一街庄一神社政策下的建築。先前所修築之棧道因颱風影響多處破損,經民眾反映後
: 已立即修復,將來會極力爭取文化部補助經費,恢復參拜道原有樣貌,重現歷史風華。
: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620002734-260405
我是玉里人
半夜睡不著回一篇比較久以前的文:
這次花蓮縣文化局所修繕的棧道的確並不是玉里神社所原本有的設施,
而是在玉里神社被指定為古蹟之後,由地方的議員為了方便遊客參觀所添置的設施,
並不是原本神社的建築,在一開始的神社打掃活動時,
或是更久之前三十年前我第一次進入到玉里神社時,都是砂石地並沒有棧道。
原本玉里神社前除了現在還留存於原地的表忠碑之外,
還有一座〈八通關越道路開鑿紀念碑》,後來〈八通關越道路開鑿紀念碑〉被推倒棄置,
1987年為楊南郡老師所尋獲,因為當時玉里神社尚未獲得重視,
所以將〈八通關越道路開鑿紀念碑〉轉交玉山國家公園南安遊客中心保存,
而原本〈八通關越道路開鑿紀念碑〉在日本時代是如何豎立?
這原本並沒有資料,而地方耆老也記不清楚,
一直到我前些時候在日本的拍賣找到這張繪葉書,
玉里神社鳥居、表忠碑、八通關越道路開鑿紀念碑彼此間的位置關係才終於清楚明白了。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893944300649253&l=b7dc4466aa
http://tinyurl.com/q3ohsq5
順帶一提,光只是這一張繪葉書,就花了我76000日幣,比我一個月薪水還要高,
但是畢竟玉里神社在日治時期的影像太少見,這張雖然花的肉痛,不過值得。
另外我在2010年寫過一篇文章簡單介紹過玉里和玉里神社、八通關之間的關係,
由於當時見識未足,所以並沒寫到日本人鎮壓布農以及八通關越嶺道等,
八通關越嶺道以及大分事件,我後來有寫這篇 http://tinyurl.com/psn74ll
〈玉里神社記事〉
在我的故鄉──花蓮縣玉里鎮內的一處山坡上,樹立了兩座鳥居,
那是從前日本人還統治台灣的年代,所建立的神社,當時稱為玉里社。
玉里社,創建於昭和3 年(1928),
當時建社的地點正好位於清代吳光亮所開拓的八通關古道的東端出口附近,
日本人將神社建立在這地方,其實是刻意為之。
在神社建立之前,
日本人已經先在玉里大通立上一根上面書著「八通關橫斷越道路起點」的大木柱,
在神社建立後沒多久,木柱改為水泥柱( 或石柱),
上面刻的字變為「八通關越道路起點」,後面刻著「至台中州廳界八二粁一四五米」,
不久臺灣興起一陣登山熱潮,而玉山尤為熱門登山路線,
當時玉山被日本人硬更名為新高山,玉里是玉山的三個主要登山口之一,
於是便在原來的「八通關越道路起點」旁邊又多立個一根一模一樣的柱子,
上面大書「新高登山東口 玉里」等字,接著又在一旁的路口立了兩個碩大華麗的石燈,
就這樣日本人將清代武將所開通的古道、神社以及當時熱門的登山路線三者合而為一,
是舊日玉里街頭上最獨特的景觀。
以上這段歷史,在戰爭之後很長一段時期不被提及,
新高登山東口標在戰後馬上被砸壞,
石燈和八通關越道路起點標則在1950-1960 年代被遷入鎮上的外省族群強力要求下,
由鎮公所派人拆除。
再說一點更久遠以前的歷史。
在清代,玉里原名叫璞石閣,這是個非常美的名字,妙的是,
這是由當時阿美族原住民的阿美語風砂之谷所音譯過來的,
美麗的秀姑巒溪就在玉里鎮旁,當風吹起時就會看到滾滾風砂,以是得名。
當時這裏主要的居民是阿美族,還有一些布農族,
他們在很久很久以前就住在這個美麗的地方,一直到漢人來到花蓮為止。
漢人到花蓮,雖然在康熙年間就有記錄,
但是要到十九世紀之後才有大量的漢人到花蓮開墾,
然而這邊原本就是阿美族以及布農族的居地,漢人和原住民之間因此發生了不少衝突。
在牡丹社事件之後,清廷決定以武力開發東台灣,因此分北、中、南三線開路,
中路就是後來的八通關古道,現在已經列為一級古蹟。
吳光亮到玉里之後,對於抵抗的原住民毫不留情的以武力鎮壓,
而在大港口事件中更對當時來降的阿美族人予以屠殺,當時港口阿美幾乎因此滅族,
倖存者流散他處,在後來人類學者所採集到的口傳歷史中,一百多年了,
他們仍然以哀傷的語調痛訴當時漢人對他們無情的屠殺。
吳光亮後來還編了一部〈化番俚言〉,
說真的我在讀過之後,感覺那不是很善良而是充滿肅殺之氣的宣傳品。
然而,吳光亮在我故鄉的廟宇中,卻又被視為開拓後山的英雄人物,
玉里協天宮中那方傳說是吳光亮實為吳光亮之弟吳光忠所寫的「後山保障」匾額
至今仍被當成鎮廟之寶,他在台灣一直駐守到乙未年日軍來台,
在彰化抵抗日軍失利之後,他黯然回到大陸,後來經歷無可考。
在中國長長的歷史中他可能是無人注意的小人物,
但是在台灣開拓史以及花蓮的歷史之中,他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代表性人物。
說來說去玉里就是這麼個奇妙的地方,
在歷史中是由原住民、漢人、日本人以及戰後來到的外省族群所共同串連起來的。
所以有清代的古剎( 雖然現在已經改建),有日本人所遺下的神社殘跡,
也有基督徒所興建的教堂,在我小時候鎮上也還留下很多日治時代的房屋,
其中一間在當時還是著名的酒家,在戰後改為旅社,
那間旅社內還留下一座日本人所建的花園,但是旅社老闆極討厭小孩,
我小時候就沒進去看過,等到我高中時,那間老旅社卻已夷為平地,變成住宅社區。
舊日的點點滴滴,就這樣在玉里人的周遭漸漸消失,或是變質。
而神社,在戰爭一結束,本殿以及拜殿因為建材值錢所以馬上遭到拆毀,
而參拜道的石燈以及鳥居則留了下來,只是上面的年代以及捐贈者名都以水泥抹去,
在1960 年代,由於環境幽靜所以玉里的學生常到那邊去背單字,神社是沿山而建,
下方的鳥居不多時就被甫遷來玉里的外省族群興建的房屋鑲嵌起來,
鳥居並沒有被毀,居民選擇與它共存。
在神社右邊約三百公尺有座榮民醫院,
許多自大陸來到台灣的退伍軍人都住在那,有些人實在是禁不起思鄉之情,
就趁無人之際,拿了繩子到神社山坡上的鳥居上吊。
這大大的驚駭了玉里的居民,神社變成禁地,大人紛紛禁止小孩到那邊,
再不久雜草野樹更將這些石燈鳥居重重的包裹了起來,這一荒廢,又是數十年的時間。
在早期的思維下,幾乎台灣所有的古蹟都是清代或明鄭所留下或建造的,
但是這並不是正確看待歷史的態度,
所以後來一些原住民的遺址、日本人所興建的建築也都列入古蹟之列。
玉里神社在沉睡了數十年之後,終於有人記起了它,
雖然原本散落在第一鳥居旁的數十個石燈的竿已經消失,
但是山坡上的石燈除了因為土石流失而傾倒的之外,絕大多數都保存下來,
在花蓮縣文化局探勘之後,2008 年玉里神社被列為花蓮縣古蹟。
不過對於後續的整理和保護花蓮縣文化局實在力有未逮,
根本沒有多餘經費整理以及清掃神社,
因此由當地人士陳世淵以及黃家榮等人發起組成了志工隊,
將神社的維護工作認養下來,除了每個月打掃整理環境之外,
也搜集以及徵求玉里早期的史料和老照片,這樣的工作已經持續了一年,
目前已經有了一些成績,大家透過各個管道去找尋古老玉里的一切,
去重新建構出完整的歷史,並透過對古蹟的維護,來傳承愛鄉之心。
http://ihc.apc.gov.tw/Journals.php?pid=616&id=731
http://reader.roodo.com/hakkaweekly/archives/25264366.html
https://youtu.be/UyP1OUM8Cec 客家新聞雜誌334集-追尋花蓮過去式
==============================================================================
南北濱公園園區 陽光電城、一條街 鳳林觀光親子樂園 知卡宣親水樂園
http://www.ksnews.com.tw/newsdetail.php?n_id=0000735831&level2_id=101
縣政府說,上述四大園區活化計畫,已責成農業、建設、觀光及環保等局處
將斥資一億餘元改善建設經費,趕在今年七月一日全部竣工啟用。
--
作者: taichungbear (taichungbear)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新聞] 花蓮將重現玉里神社參拜道原有樣貌
時間: Wed Jul 8 04:51:29 2015
※ 引述《FuyumiIrisu (入須冬実)》之銘言:
: 花蓮將重現玉里神社參拜道原有樣貌 中國時報 楊漢聲
: 花蓮縣縣定古蹟「玉里社殘蹟」棧道因日曬雨淋及受去年受麥德姆颱風影響,多處破裂損
: 壞,花蓮縣文化局已於日前完成修繕,除恢復古蹟之環境景觀,更提供參訪民眾一個安全
: 的休憩空間,未來將邀集專家進行規畫,恢復玉里神社參拜道原有樣貌。
: 日治時期,花蓮縣玉里鎮警察、部隊征伐附近布農族人以及男子受徵召服兵役等出征前,
: 都會到玉里社祈福,祈求出征軍人「武運長久」,而入口處右側亦設立一座「表忠碑」,
: 表彰為理蕃或瘴癘之氣犧牲的日本軍警人員。
: 花蓮縣文化局長陳淑美表示,「玉里社殘蹟」位在花蓮縣玉里鎮西邊街的山麓上,為日治
: 時期一街庄一神社政策下的建築。先前所修築之棧道因颱風影響多處破損,經民眾反映後
: 已立即修復,將來會極力爭取文化部補助經費,恢復參拜道原有樣貌,重現歷史風華。
: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620002734-260405
我是玉里人
半夜睡不著回一篇比較久以前的文:
這次花蓮縣文化局所修繕的棧道的確並不是玉里神社所原本有的設施,
而是在玉里神社被指定為古蹟之後,由地方的議員為了方便遊客參觀所添置的設施,
並不是原本神社的建築,在一開始的神社打掃活動時,
或是更久之前三十年前我第一次進入到玉里神社時,都是砂石地並沒有棧道。
原本玉里神社前除了現在還留存於原地的表忠碑之外,
還有一座〈八通關越道路開鑿紀念碑》,後來〈八通關越道路開鑿紀念碑〉被推倒棄置,
1987年為楊南郡老師所尋獲,因為當時玉里神社尚未獲得重視,
所以將〈八通關越道路開鑿紀念碑〉轉交玉山國家公園南安遊客中心保存,
而原本〈八通關越道路開鑿紀念碑〉在日本時代是如何豎立?
這原本並沒有資料,而地方耆老也記不清楚,
一直到我前些時候在日本的拍賣找到這張繪葉書,
玉里神社鳥居、表忠碑、八通關越道路開鑿紀念碑彼此間的位置關係才終於清楚明白了。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893944300649253&l=b7dc4466aa
http://tinyurl.com/q3ohsq5
順帶一提,光只是這一張繪葉書,就花了我76000日幣,比我一個月薪水還要高,
但是畢竟玉里神社在日治時期的影像太少見,這張雖然花的肉痛,不過值得。
另外我在2010年寫過一篇文章簡單介紹過玉里和玉里神社、八通關之間的關係,
由於當時見識未足,所以並沒寫到日本人鎮壓布農以及八通關越嶺道等,
八通關越嶺道以及大分事件,我後來有寫這篇 http://tinyurl.com/psn74ll
〈玉里神社記事〉
在我的故鄉──花蓮縣玉里鎮內的一處山坡上,樹立了兩座鳥居,
那是從前日本人還統治台灣的年代,所建立的神社,當時稱為玉里社。
玉里社,創建於昭和3 年(1928),
當時建社的地點正好位於清代吳光亮所開拓的八通關古道的東端出口附近,
日本人將神社建立在這地方,其實是刻意為之。
在神社建立之前,
日本人已經先在玉里大通立上一根上面書著「八通關橫斷越道路起點」的大木柱,
在神社建立後沒多久,木柱改為水泥柱( 或石柱),
上面刻的字變為「八通關越道路起點」,後面刻著「至台中州廳界八二粁一四五米」,
不久臺灣興起一陣登山熱潮,而玉山尤為熱門登山路線,
當時玉山被日本人硬更名為新高山,玉里是玉山的三個主要登山口之一,
於是便在原來的「八通關越道路起點」旁邊又多立個一根一模一樣的柱子,
上面大書「新高登山東口 玉里」等字,接著又在一旁的路口立了兩個碩大華麗的石燈,
就這樣日本人將清代武將所開通的古道、神社以及當時熱門的登山路線三者合而為一,
是舊日玉里街頭上最獨特的景觀。
以上這段歷史,在戰爭之後很長一段時期不被提及,
新高登山東口標在戰後馬上被砸壞,
石燈和八通關越道路起點標則在1950-1960 年代被遷入鎮上的外省族群強力要求下,
由鎮公所派人拆除。
再說一點更久遠以前的歷史。
在清代,玉里原名叫璞石閣,這是個非常美的名字,妙的是,
這是由當時阿美族原住民的阿美語風砂之谷所音譯過來的,
美麗的秀姑巒溪就在玉里鎮旁,當風吹起時就會看到滾滾風砂,以是得名。
當時這裏主要的居民是阿美族,還有一些布農族,
他們在很久很久以前就住在這個美麗的地方,一直到漢人來到花蓮為止。
漢人到花蓮,雖然在康熙年間就有記錄,
但是要到十九世紀之後才有大量的漢人到花蓮開墾,
然而這邊原本就是阿美族以及布農族的居地,漢人和原住民之間因此發生了不少衝突。
在牡丹社事件之後,清廷決定以武力開發東台灣,因此分北、中、南三線開路,
中路就是後來的八通關古道,現在已經列為一級古蹟。
吳光亮到玉里之後,對於抵抗的原住民毫不留情的以武力鎮壓,
而在大港口事件中更對當時來降的阿美族人予以屠殺,當時港口阿美幾乎因此滅族,
倖存者流散他處,在後來人類學者所採集到的口傳歷史中,一百多年了,
他們仍然以哀傷的語調痛訴當時漢人對他們無情的屠殺。
吳光亮後來還編了一部〈化番俚言〉,
說真的我在讀過之後,感覺那不是很善良而是充滿肅殺之氣的宣傳品。
然而,吳光亮在我故鄉的廟宇中,卻又被視為開拓後山的英雄人物,
玉里協天宮中那方傳說是吳光亮實為吳光亮之弟吳光忠所寫的「後山保障」匾額
至今仍被當成鎮廟之寶,他在台灣一直駐守到乙未年日軍來台,
在彰化抵抗日軍失利之後,他黯然回到大陸,後來經歷無可考。
在中國長長的歷史中他可能是無人注意的小人物,
但是在台灣開拓史以及花蓮的歷史之中,他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代表性人物。
說來說去玉里就是這麼個奇妙的地方,
在歷史中是由原住民、漢人、日本人以及戰後來到的外省族群所共同串連起來的。
所以有清代的古剎( 雖然現在已經改建),有日本人所遺下的神社殘跡,
也有基督徒所興建的教堂,在我小時候鎮上也還留下很多日治時代的房屋,
其中一間在當時還是著名的酒家,在戰後改為旅社,
那間旅社內還留下一座日本人所建的花園,但是旅社老闆極討厭小孩,
我小時候就沒進去看過,等到我高中時,那間老旅社卻已夷為平地,變成住宅社區。
舊日的點點滴滴,就這樣在玉里人的周遭漸漸消失,或是變質。
而神社,在戰爭一結束,本殿以及拜殿因為建材值錢所以馬上遭到拆毀,
而參拜道的石燈以及鳥居則留了下來,只是上面的年代以及捐贈者名都以水泥抹去,
在1960 年代,由於環境幽靜所以玉里的學生常到那邊去背單字,神社是沿山而建,
下方的鳥居不多時就被甫遷來玉里的外省族群興建的房屋鑲嵌起來,
鳥居並沒有被毀,居民選擇與它共存。
在神社右邊約三百公尺有座榮民醫院,
許多自大陸來到台灣的退伍軍人都住在那,有些人實在是禁不起思鄉之情,
就趁無人之際,拿了繩子到神社山坡上的鳥居上吊。
這大大的驚駭了玉里的居民,神社變成禁地,大人紛紛禁止小孩到那邊,
再不久雜草野樹更將這些石燈鳥居重重的包裹了起來,這一荒廢,又是數十年的時間。
在早期的思維下,幾乎台灣所有的古蹟都是清代或明鄭所留下或建造的,
但是這並不是正確看待歷史的態度,
所以後來一些原住民的遺址、日本人所興建的建築也都列入古蹟之列。
玉里神社在沉睡了數十年之後,終於有人記起了它,
雖然原本散落在第一鳥居旁的數十個石燈的竿已經消失,
但是山坡上的石燈除了因為土石流失而傾倒的之外,絕大多數都保存下來,
在花蓮縣文化局探勘之後,2008 年玉里神社被列為花蓮縣古蹟。
不過對於後續的整理和保護花蓮縣文化局實在力有未逮,
根本沒有多餘經費整理以及清掃神社,
因此由當地人士陳世淵以及黃家榮等人發起組成了志工隊,
將神社的維護工作認養下來,除了每個月打掃整理環境之外,
也搜集以及徵求玉里早期的史料和老照片,這樣的工作已經持續了一年,
目前已經有了一些成績,大家透過各個管道去找尋古老玉里的一切,
去重新建構出完整的歷史,並透過對古蹟的維護,來傳承愛鄉之心。
http://ihc.apc.gov.tw/Journals.php?pid=616&id=731
http://reader.roodo.com/hakkaweekly/archives/25264366.html
https://youtu.be/UyP1OUM8Cec 客家新聞雜誌334集-追尋花蓮過去式
==============================================================================
南北濱公園園區 陽光電城、一條街 鳳林觀光親子樂園 知卡宣親水樂園
http://www.ksnews.com.tw/newsdetail.php?n_id=0000735831&level2_id=101
縣政府說,上述四大園區活化計畫,已責成農業、建設、觀光及環保等局處
將斥資一億餘元改善建設經費,趕在今年七月一日全部竣工啟用。
--
All Comments
By Joe
at 2015-07-11T20:18
at 2015-07-11T20:18
By Elvira
at 2015-07-15T07:21
at 2015-07-15T07:21
By Catherine
at 2015-07-18T18:23
at 2015-07-18T18:23
By Erin
at 2015-07-22T05:25
at 2015-07-22T05:25
By Puput
at 2015-07-25T16:27
at 2015-07-25T16:27
By Agnes
at 2015-07-29T03:30
at 2015-07-29T03:30
By Odelette
at 2015-08-01T14:32
at 2015-08-01T14:32
By Anthony
at 2015-08-05T01:34
at 2015-08-05T01:34
By Jacky
at 2015-08-08T12:37
at 2015-08-08T12:37
By Bethany
at 2015-08-11T23:39
at 2015-08-11T23:39
By Ophelia
at 2015-08-15T10:41
at 2015-08-15T10:41
By Ingrid
at 2015-08-18T21:44
at 2015-08-18T21:44
By Carol
at 2015-08-22T08:46
at 2015-08-22T08:46
By Madame
at 2015-08-25T19:48
at 2015-08-25T19:48
By Eden
at 2015-08-29T06:50
at 2015-08-29T06:50
By Audriana
at 2015-09-01T17:53
at 2015-09-01T17:53
By Frederica
at 2015-09-05T04:55
at 2015-09-05T04:55
By Audriana
at 2015-09-08T15:57
at 2015-09-08T15:57
By Robert
at 2015-09-12T03:00
at 2015-09-12T03:00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5-09-15T14:02
at 2015-09-15T14:02
By Doris
at 2015-09-19T01:04
at 2015-09-19T01:04
By Franklin
at 2015-09-22T12:07
at 2015-09-22T12:07
By Hedwig
at 2015-09-25T23:09
at 2015-09-25T23:09
By Suhail Hany
at 2015-09-29T10:11
at 2015-09-29T10:11
By Ophelia
at 2015-10-02T21:13
at 2015-10-02T21:13
By James
at 2015-10-06T08:16
at 2015-10-06T08:16
By Olivia
at 2015-10-09T19:18
at 2015-10-09T19:18
By Kelly
at 2015-10-13T06:20
at 2015-10-13T06:20
By Mary
at 2015-10-16T17:23
at 2015-10-16T17:23
By Sierra Rose
at 2015-10-20T04:25
at 2015-10-20T04:25
By Yuri
at 2015-10-23T15:27
at 2015-10-23T15:27
By Elma
at 2015-10-27T02:30
at 2015-10-27T02:30
By Hazel
at 2015-10-30T13:32
at 2015-10-30T13:32
By Brianna
at 2015-11-03T00:34
at 2015-11-03T00:34
By Adele
at 2015-11-06T11:36
at 2015-11-06T11:36
By Delia
at 2015-11-09T22:39
at 2015-11-09T22:39
By Brianna
at 2015-11-13T09:41
at 2015-11-13T09:41
By Hamiltion
at 2015-11-16T20:43
at 2015-11-16T20:43
By Leila
at 2015-11-20T07:46
at 2015-11-20T07:46
By Dora
at 2015-11-23T18:48
at 2015-11-23T18:48
By Una
at 2015-11-27T05:50
at 2015-11-27T05:50
By Charlie
at 2015-11-30T16:53
at 2015-11-30T16:53
By Liam
at 2015-12-04T03:55
at 2015-12-04T03:55
Related Posts
汐止公園對面蓋什麼?
By Elvira
at 2015-07-08T08:06
at 2015-07-08T08:06
花蓮吉安 牛舍土樓 獨一無二土樓建築民宿
By Rachel
at 2015-07-08T07:51
at 2015-07-08T07:51
今年度Youbike預計設站地點公佈了
By Dora
at 2015-07-08T02:07
at 2015-07-08T02:07
轉 共乘 南下07/08(三) 花蓮->台南
By Jacob
at 2015-07-07T23:30
at 2015-07-07T23:30
東華教授:花蓮紅珊瑚店快超過麻糬店2倍
By Ida
at 2015-07-07T23:08
at 2015-07-07T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