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調節理論(selfregulation) - 生活
By Irma
at 2005-08-03T00:00
請問誰知 自我調節理論(self regulation)之介紹
自我協調理論(self- regulation):同化(assimilation)與調適(accomodation)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中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是自我協調理論(self- regulation)(Piaget,1964,1971)。自我協調代表人在遭遇不能理解的事物時,一種主動找尋新的推動模式的認知本能。自我協調是促進孩童認知成長的原動力,也是人在學習及瞭解新事物時的認知模式(黃湘武等,民80)。他認為二個自我協調的作用就是同化(assimilation)與調適(accomodation)。皮亞傑認為孩童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有外界環境的刺激,例如人際的交流、物理經驗的獲得等。這些外來的刺激會使學童本身的認知基模產生不協調的現象,人腦便會根據已有的知識去解釋這些外來的資訊,並整合到原有的基模或認知結構中,這便是同化的過程。但是若原來的知識體系解釋這類資訊有矛盾時,人腦便會修正自己原先的認知結構以重新解釋外來的資訊,這便是調適的過程。同化與調適之間是並存而且是雙向的,當外來的資訊不斷藉由自我協調的作用加以整合時,學童的認知結構便不斷的改變而成長。 影響學生自我協調的發生有三項因素:認知成長、人際意見交流、物理經驗。從教學的觀點來看,人際意見交流包括師生間的交流和同學間的交流,而物理經驗則為各種科學的實驗活動。人際意見交流和物理經驗的作用不是直接提供正確答案,而是希望經由這些交互作用能夠提供認知衝突的機會及達到重組知識的效果。 (黃湘武等,民80) 根據自我協調,我們對人的學習活動有如下的瞭解:學習是一種“主動”的活動,“自我”協調及“主動”找尋是它的特色。 學習者的出發點永遠是學習者舊有的知識體系,學習者根據已有的知識去解釋所遭遇的事物,如果發現不合理時則嘗試做適當的修正,如果沒有矛盾則增強對舊有知識的信心。 除了學校的教學外,學習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建立某些知識體系去作為瞭解生活中經常遭遇之事物的工具。這些自發性的知識體系會與學院的知識體系相矛盾或相一致,而造成對在學校教學時的某種影響。 產生自我協調的首要關鍵在於學習者有否發生認知衝突的心理狀態,亦即學習者有否意識到原有知識體系的矛盾,而產生修正舊有想法的意願。認知衝突的發生意謂著對同一事物兩種知識體系的相互矛盾而產生的心理不平衡狀態,而自我協調則是重新協調組合舊有體系恢復平衡的心智活動。 (黃湘武等,民80)http://memo.cgu.edu.tw/yun-ju/CGUWeb/SciEdu/Piaget...
Related Posts
一本書除了看以外
你還會拿來怎麼用咧?
怎麼發揮一本書的最大利用價值?
請發揮你的想像力喔~
從一本書買回來....看完後...接下來咧????
Upda ...
水瓶座合哪幾個星座最合得來???
水瓶座合哪幾個星座最合得來???
我在國立空中大學網站上看到的校址:台北縣蘆洲市中正路172號空中大學不是一大早在家看教學電視上課的嗎?還 ...
請問-為何中秋節我們總是習慣性地烤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