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二崁文化聚落的昔日今朝 - 澎湖
By Damian
at 2005-09-20T07:46
at 2005-09-20T07:46
Table of Contents
澎湖時報
細說二崁文化聚落的昔日與今朝
[2005/09/20]
聚落保存為文化紮根最重要的一環,而二崁文化村就是澎湖最佳典型也最寫實的示範
區域,雖然該村又名老者之村但是在海洋的環抱下形成寬闊的草原,景緻宜人、美不勝
收令人流連忘返,每至仲夏時節觀光旺季是遊客必經之地,甚受觀光遊客喜愛。
澎湖西嶼鄉二崁村原本是一個產業蕭條,地處海隅位置相當封閉的單姓聚落,全村清
一色均姓陳,在民國七十四年時被澎湖縣政府選為全縣計劃的六個民俗村中的一個預定
點,最後又躍升為各個民俗村落推動最完整、最投入的首席據點。
由於地方文化學者把他評定為實施可行性最高的方案,但因民俗村的規劃,都把聚落
的特色都看成是觀光商品,不但會忽視當地居民的尊嚴,更往往會為了吸引外來的資本
,而將聚落空間做貴族化的全面改建,導致當地居民被迫外移,甚使整個聚落逐漸喪失
原有機能的顧慮,而被暫時擱置。
二崁村在西嶼鄉算是一個十分迷你的聚落,從清朝在澎湖設治起到日據時代,在行政
上都稱為西嶼鄉二崁村,台灣光復初期,曾一度和大池角合併為大二村,後來才獨立設
村稱為西嶼鄉二崁村。二崁村的開基祖師陳延益公,據傳在明朝萬曆年間,從金門下坑
(今金湖鎮夏興)移居澎湖西嶼鄉大池角(今大池村),因為在當時大池角的可耕性,
多已被先期的移民所佔有,只好遷居到龜山下的海濱,位於二崁村與竹灣村之間,全以
務農為主業;以漁業為副業謀生,傳到第三代後因子孫日益增加而分為四房(支),以
後又為了方便「上山下海」,才又陸續遷移到現在的位置,而逐漸形成現在的聚落。
台灣光復後,二崁人口外移現象日趨加劇,期間雖然也有少數遷台軍人進駐二崁,甚
至與村中的女子結婚而落戶,但是「出外」謀生已成風尚,尤其是民國五十九年跨海大
橋完工後,更加速了二崁村人口的外流,迄今二崁村年輕的一代,除了少數到馬公市求
發展之外,大多數投入台灣的勞工就業市場,足跡遍佈台南、高雄及屏東,甚至還遠達
台中、台北等地。如今,二崁村的長住人口已不滿五十人,而且大多數是捨不得拋棄家
園的耆老,他們雖仍偶爾種植一些傳統作物,或在潮間帶從事簡單的漁作,但是所獲除
了自己食用之外,能出售的並不多,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多是在台親人的匯款,因此
聚落的活力日漸枯萎,而形成現在的蕭條景象。
二崁聚落在日漸沒落的今日,全村洋溢一片古老懷舊景緻,而在寬廣無垠海洋的大自
然環抱下形成寬闊的草原,景緻宜人、美不勝收往往令人流連忘返,每至仲夏時節觀光
旺季是遊客必經之地。
--
Tags:
澎湖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Re: 二崁二興宮郎君爺的傳說
By Damian
at 2005-09-20T07:42
at 2005-09-20T07:42
二崁二興宮郎君爺的傳說
By Queena
at 2005-09-20T07:38
at 2005-09-20T07:38
多數意見嚴禁車輛進入小門
By Brianna
at 2005-09-20T00:32
at 2005-09-20T00:32
撿珠螺預定日期
By Kyle
at 2005-09-19T21:15
at 2005-09-19T21:15
{詩} 九月讀候鳥
By Eden
at 2005-09-19T19:12
at 2005-09-19T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