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成績,「預習」比「複習」重要 - 學習
By Tracy
at 2011-11-10T22:16
at 2011-11-10T22:16
Table of Contents
雖然從國小就知道「預習」跟「復習」很重要
但是很弔詭的是從幼稚園一直念到博士快畢業
從來沒有一個老師包括教授教過我一個"科學又有具體"的方法
大部分的說法都是籠統的說把課堂要上的東西事先念過再來上課
對我來說如果我是先就念完了課程的內容 那何必來上課
學一樣的東西花的時間反而更長了 (預習+上課)
然後複習的時候再念一次 內容卻都是一樣的東西
變成 學習+學習+學習 事倍功半
一直到了看了一些關於記憶(記憶術與心智圖)跟讀書(速讀跟影像閱讀)的書
我才開始對於 預習 學習 複習 有比較深刻的體會
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也希望跟大家交流一些想法
學習 = 記憶 + 理解
記憶就是把資訊存進大腦
理解就是將這些資訊compile(編譯),讓資訊可以在腦中進行邏輯的運作
可以關聯出其他的資訊進行推理 演繹 或是歸納等等
有記憶才能理解 理解可以幫助記憶
預習:人的大腦很難記憶很片斷的內容 通過預習把片段的內容結構化
用"很短的時間"把要學習的資訊先做大概的了解
如果用書本比喻的話就是目錄跟標題
最重要的是知課程要講什麼東西
所以一般預習只要走馬看花帶過就足夠應付大部分的需求
知道要上什麼內容這樣在聽課的時候資訊的吸收就會很具體 很連貫
方便形成長期的記憶 讓思路不會像瞎子摸象一樣
如果全部都看懂那就不叫預習了
可以參考我板上另一篇文章會對於該預習什麼有更具體的了解
11/02 freelance R: [問題] 讀了後面 忘了前面
上課:就如同看一本書的內文 大部分的內容應該是這個時候吸收
如果有做過預習對上課的內容應該胸有成竹
上課時該做的事就是把預習的內容用邏輯連貫起來變成一個整體的系統
通常而言"稍微"預習就足夠課堂吸收新知
預習過上課還聽不懂的話是內容太難或是太複雜
並不是因為預習做得不夠詳盡
連上課都聽不懂的東西其實是要花很多時間去理解
如果花太多時間去念通再來上課時間的運用上並不經濟
複習:複習的重點是留住會忘記的東西 而不是再次學習
關鍵字就是遺忘曲線
留住記憶的訣竅:重複次數比單次的質量更有效果
上課沒聽懂的東西也是在複習的時候"學習" 然後之後再複習
※ 引述《iMath ()》之銘言:
: 「課前預習、課中聽講、課後復習」,這是所有人從國小時就知道的讀書步驟
: ,但是依照關注量的多寡,「預習」是最常被人忽略的步驟,而原因不外乎:
: 一、即使沒有「預習」,憑課中聽講及事後「復習」也能理解全部內容。二、
: 「預習」所需時間太長,無法同時應付新的「預習」和其他舊的「復習」。三
: 、成績不理想,對「預習」也意興闌珊。
: 而撇除「老師在課堂上只進行討論及補充,不具體教授課本內容」的特殊情況
: (這通常要到大學階段才會出現),對於理解力較靈敏的人而言,除非是和舊
: 課程有所銜接的新課程,仍然有必要稍作溫習外(同時作為新課程的「預習」
: ),在全新的課程之前進行「預習」,所能得到的收益確實不高。
: 但對於成績本來就不理想,或理解力較差(兩著不見得能劃上等號)的人來說
: ,「預習」價值就比「復習」更加重要。因為對他們來說,沒有「預習」,也
: 就根本沒有之後的「復習」。
: 需要大幅挽救成績的人,都應該地確實進行「預習」:先將內容完全閱讀並盡
: 最大的努力理解,中等難度的問題能夠在課堂上加強印象,在老師講解到完全
: 不懂的部份時也能投入最高注意力(要在整節課保持高度專注並不容易,必要
: 時只能選擇性地投入)。而在精選出最難以理解的部份後,那樣重點式的份量
: 也會讓人更勇於提問。
: 如果在成績和理解力尚未提升的情況下省略「預習」,在課堂上往往會處於完
: 全無法理解的狀態,此時要再事後進行「復習」更是難以實行。相信大家都有
: 經驗,成績不好的人,在課堂上的表現通常是完全抽離,這時對他們進行提問
: 也往往一問三不知;雖然可能有抄筆記,但其實也不懂抄寫的內容為何。而在
: 對課程內容零理解的情形下,要他們在當下或下課後鼓起勇氣發問既困難也毫
: 不實際,事後的「復習」也將無從下手。
: 或許有人會說:「要是我花太多時間在「預習」,沒有辦法進行「復習」怎麼
: 辦?」,這樣的問題其實完全顛倒了順序:如果你不能先藉由「預習」及課堂
: 時間理解內容,在零理解的程度下,你又要如何進行之後的「復習」?再說,
: 如果以「完全理解並熟悉內容」這樣的大目標去觀察,「預習」所耗費的時間
: 也完全不會浪費,因為那也屬於你理解內容的必經過程,與「復習」是同樣必
: 要的「支出」。
: 「預習」的另一個好處,就是能更輕易在課堂中感受到「老師現在講的東西我
: 聽得懂!」的愉快心情,而這向來與學習表現呈現正相關。「預習」功課做得
: 越多,得到的快樂也越多,學習也就更有成效。
: 來源:http://waknow.com/?p=2988
--
但是很弔詭的是從幼稚園一直念到博士快畢業
從來沒有一個老師包括教授教過我一個"科學又有具體"的方法
大部分的說法都是籠統的說把課堂要上的東西事先念過再來上課
對我來說如果我是先就念完了課程的內容 那何必來上課
學一樣的東西花的時間反而更長了 (預習+上課)
然後複習的時候再念一次 內容卻都是一樣的東西
變成 學習+學習+學習 事倍功半
一直到了看了一些關於記憶(記憶術與心智圖)跟讀書(速讀跟影像閱讀)的書
我才開始對於 預習 學習 複習 有比較深刻的體會
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也希望跟大家交流一些想法
學習 = 記憶 + 理解
記憶就是把資訊存進大腦
理解就是將這些資訊compile(編譯),讓資訊可以在腦中進行邏輯的運作
可以關聯出其他的資訊進行推理 演繹 或是歸納等等
有記憶才能理解 理解可以幫助記憶
預習:人的大腦很難記憶很片斷的內容 通過預習把片段的內容結構化
用"很短的時間"把要學習的資訊先做大概的了解
如果用書本比喻的話就是目錄跟標題
最重要的是知課程要講什麼東西
所以一般預習只要走馬看花帶過就足夠應付大部分的需求
知道要上什麼內容這樣在聽課的時候資訊的吸收就會很具體 很連貫
方便形成長期的記憶 讓思路不會像瞎子摸象一樣
如果全部都看懂那就不叫預習了
可以參考我板上另一篇文章會對於該預習什麼有更具體的了解
11/02 freelance R: [問題] 讀了後面 忘了前面
上課:就如同看一本書的內文 大部分的內容應該是這個時候吸收
如果有做過預習對上課的內容應該胸有成竹
上課時該做的事就是把預習的內容用邏輯連貫起來變成一個整體的系統
通常而言"稍微"預習就足夠課堂吸收新知
預習過上課還聽不懂的話是內容太難或是太複雜
並不是因為預習做得不夠詳盡
連上課都聽不懂的東西其實是要花很多時間去理解
如果花太多時間去念通再來上課時間的運用上並不經濟
複習:複習的重點是留住會忘記的東西 而不是再次學習
關鍵字就是遺忘曲線
留住記憶的訣竅:重複次數比單次的質量更有效果
上課沒聽懂的東西也是在複習的時候"學習" 然後之後再複習
※ 引述《iMath ()》之銘言:
: 「課前預習、課中聽講、課後復習」,這是所有人從國小時就知道的讀書步驟
: ,但是依照關注量的多寡,「預習」是最常被人忽略的步驟,而原因不外乎:
: 一、即使沒有「預習」,憑課中聽講及事後「復習」也能理解全部內容。二、
: 「預習」所需時間太長,無法同時應付新的「預習」和其他舊的「復習」。三
: 、成績不理想,對「預習」也意興闌珊。
: 而撇除「老師在課堂上只進行討論及補充,不具體教授課本內容」的特殊情況
: (這通常要到大學階段才會出現),對於理解力較靈敏的人而言,除非是和舊
: 課程有所銜接的新課程,仍然有必要稍作溫習外(同時作為新課程的「預習」
: ),在全新的課程之前進行「預習」,所能得到的收益確實不高。
: 但對於成績本來就不理想,或理解力較差(兩著不見得能劃上等號)的人來說
: ,「預習」價值就比「復習」更加重要。因為對他們來說,沒有「預習」,也
: 就根本沒有之後的「復習」。
: 需要大幅挽救成績的人,都應該地確實進行「預習」:先將內容完全閱讀並盡
: 最大的努力理解,中等難度的問題能夠在課堂上加強印象,在老師講解到完全
: 不懂的部份時也能投入最高注意力(要在整節課保持高度專注並不容易,必要
: 時只能選擇性地投入)。而在精選出最難以理解的部份後,那樣重點式的份量
: 也會讓人更勇於提問。
: 如果在成績和理解力尚未提升的情況下省略「預習」,在課堂上往往會處於完
: 全無法理解的狀態,此時要再事後進行「復習」更是難以實行。相信大家都有
: 經驗,成績不好的人,在課堂上的表現通常是完全抽離,這時對他們進行提問
: 也往往一問三不知;雖然可能有抄筆記,但其實也不懂抄寫的內容為何。而在
: 對課程內容零理解的情形下,要他們在當下或下課後鼓起勇氣發問既困難也毫
: 不實際,事後的「復習」也將無從下手。
: 或許有人會說:「要是我花太多時間在「預習」,沒有辦法進行「復習」怎麼
: 辦?」,這樣的問題其實完全顛倒了順序:如果你不能先藉由「預習」及課堂
: 時間理解內容,在零理解的程度下,你又要如何進行之後的「復習」?再說,
: 如果以「完全理解並熟悉內容」這樣的大目標去觀察,「預習」所耗費的時間
: 也完全不會浪費,因為那也屬於你理解內容的必經過程,與「復習」是同樣必
: 要的「支出」。
: 「預習」的另一個好處,就是能更輕易在課堂中感受到「老師現在講的東西我
: 聽得懂!」的愉快心情,而這向來與學習表現呈現正相關。「預習」功課做得
: 越多,得到的快樂也越多,學習也就更有成效。
: 來源:http://waknow.com/?p=2988
--
Tags:
學習
All Comments
By Zenobia
at 2011-11-15T01:24
at 2011-11-15T01:24
By Lauren
at 2011-11-15T19:08
at 2011-11-15T19:08
By Charlie
at 2011-11-19T07:16
at 2011-11-19T07:16
By Elma
at 2011-11-23T01:56
at 2011-11-23T01:56
By Frederic
at 2011-11-26T07:59
at 2011-11-26T07:59
Related Posts
改善成績,「預習」比「複習」重要
By Margaret
at 2011-11-10T17:08
at 2011-11-10T17:08
情緒低落如何專心?
By Yedda
at 2011-11-10T12:21
at 2011-11-10T12:21
高中教甄讀書會(桃園)
By Queena
at 2011-11-09T22:40
at 2011-11-09T22:40
情緒低落如何專心?
By Blanche
at 2011-11-08T18:30
at 2011-11-08T18:30
情緒低落如何專心?
By Margaret
at 2011-11-08T18:26
at 2011-11-08T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