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肇所說的「惑取之知」是什麼意思啊? - 生活
By Hedda
at 2008-12-12T00:00
at 2008-12-12T00:00
Table of Contents
請問什麼是「惑取之知」啊?
我們老師說,
我們看電視所吸收的資訊都是「惑取之知」,
我們求學所學得的知識、技能也是「惑取之知」,
我們的同情心、憐憫心、愛國心、愛慕異性的心全都是「惑取之知」。
老師在上課時,剛好我在打瞌睡沒聽到,
到底什麼是「惑取之知」?
搞不懂耶!
我們老師說,
我們看電視所吸收的資訊都是「惑取之知」,
我們求學所學得的知識、技能也是「惑取之知」,
我們的同情心、憐憫心、愛國心、愛慕異性的心全都是「惑取之知」。
老師在上課時,剛好我在打瞌睡沒聽到,
到底什麼是「惑取之知」?
搞不懂耶!
Tags:
生活
All Comments
By Oscar
at 2008-12-12T13:33
at 2008-12-12T13:33
這也就是為甚麼許多悟道者,並非來自高級知識份子的原因,只因為他們的腦海裡儲存了太多拋不開的知識即「攀緣而來」的知識所致。所以修行人常勸人少看電視,少攀緣一些對追求生活沒有意義的娛樂之故。以下的資料可以提供你更多的了解,不過要細看,慢慢地讀,你自然會更透徹的理解到【 惑取之知 】的真實意義喔!
僧肇云:「 然經云 :般若清淨者,將無以般若體性真淨,本無惑取之知,本無惑取之知,不可以知名哉。豈唯無知名無知,知自無知矣。」
所謂的惑取之知,它的形成是在能知的主體經由攀緣所知的對象之下所造出的,這個「知」的形成,除了需要在能所之下的結構外,還需要置於一定的時空條件下,讓感官去感覺一物,或讓思辨依概念去綜合或辨析一物,然而不管是感官的直覺,或是知性的辨析,在惑取之智中,「對象」永遠是不可或缺的事項。
然而惑取之知的對象,首先它並非自外於惑取之智而存在。因為在惑取之知的認知過程中,能知的主體自己將毫無自性的諸法,顛倒其相後,賊予它一個自性,使它成為一個具有恆定不變之相的「概念 」,再將這客觀化之後的概念,推出自身之外,而成為認知的對象。能知的主體即對這個自己創設出來的對象,加以像取執著,藉之而建立客觀知識。究其實而言,這個對象的建立,純粹是站在認知角度之下才形成的,它是能知主體自己顛倒實相下的產物,所以它只對能知主體本身才有意義。
其次是無自性的諸法要對象化的過程裏,它第一個必須經由人的感官,所以也就受到感官的限制,化成人們感官所能認識與攫取的對象。第二個是它必須落在一定的時空範圍之中,才能為人所掌握與理解。經過這樣的對象化之外,諸法才有一定的形相,可供人去攀取。
因此吾人可說惑取之知的特色為:1.能知的主體與所知的對象缺一不可。2.能知的主體必須具備攀緣取相的能力。3.對象的形成是能知的主體,顛倒實相所成的。4.對象具有一定的形象與一定的內涵,所以可被攀緣。5.對象只對能知的主體而言是有意義的。
惑取之知即是我們平常所謂的認知,這個認知過程中,由於對象本身具有一定的形象與內容,所以可以為能知之智所攀取,甚至經由思辨與判斷,對它產生一個客觀的知識,大凡自然與人文知識的產生都有賴於惑取之知的形成。雖然惑取之知可以建構一個科學與人文的世界,但卻不能使人了脫於生死之外,也不能了解萬象的實相。因為惑取中的對象,仔細說來,是個相當主觀的對象。所謂「主觀」是從能知主體的角度上說的,惑取之知中的對象是能知主體自己顛倒事物實相而來的,且是受限於感官而有的了解,因此這個對象只有對能知主體而言是有意義的,
對於諸法而言,這只是人為附加在實物之上的東西,且這東西只具有思辨上的意義,事實上並不影響諸法本身的生滅或消長,所以佛學上謂之為「施設」的,或「增益」的,藉著這個施設的對象,人才能建立屬乎人文與自然的知識,但這個知識因為是屬於施設之後的知識,所以無助於人對實相的了解;同時也由於它是經由感官的攝取,而後所形成的了解,必然受限於感官之下,所以由此所建立的客觀知識,也必然是有限的。祝 法喜充滿!
By Tom
at 2008-12-13T07:39
at 2008-12-13T07:39
By Carol
at 2008-12-16T14:41
at 2008-12-16T14:41
阿嬤好年輕的時候啊,曾經有人送阿嬤一對血牙象牙的印章喔,
阿嬤看書之前,就都拿起來在硃砂印泥上壓壓、在白紙上蓋蓋。
經過一段時間,兩支印章都「整支透朱紅」,那時印章都還沒刻字。
剛好那時看到新聞報導,說象牙印章「禁止『買賣使用』」,
阿嬤「沒搞清楚」就趕緊把兩支印章扔到垃圾車丟掉。
後來,阿嬤才弄清楚,
是「禁止『買賣使用』」,
而不是「禁止『使用買賣』」。
這兩者有什麼不同?都是阿嬤「『搞不清楚下』的『知見』」!
Q:老師在上課時,剛好我在打瞌睡沒聽到,
到底什麼是「惑取之知」?
搞不懂耶!
老師在上課時,阿嬤在賣煎包也沒聽到,
到底什麼是「惑取之知」?
A:在自己別人等等東西「頭上安頭」,
如此這般,「接受分別,再分別」。
阿嬤知見立知的無明妄想分析,
敬請多多參考其他大德的說明。
感恩喔。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感恩喔~
依靠自性彌陀~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By Valerie
at 2008-12-12T08:46
at 2008-12-12T08:46
[惑]就是無明煩惱...其產生根源在於眾生的[分別;執著;自我愛欲]....
只有在[無人:我分別]的基礎下...而去增長的智慧[般若],才不是[惑取之知]!!
簡單的說....
世間的資訊;知識;技能...前提在於滿足眾生自己的慾望而產生.所以是[惑取之知]!
同情心、憐憫心、愛國心、愛慕異性的心...是依於有[人;我]分別而建立產生....
例如您的同情心會建立在...[值得您同情的人]...而不是您認為傷害您的惡人-----這就是有了[分別]!!....其他可以同理的推斷!!
所以除佛菩薩與聖賢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我執與分別心所行的無為法....才不會產生由[惑]所創造的[善惡]因果業報!
此世間是[因緣果報]的世間....所以世間法的一切知識都在[眾生自我的因緣業識]影響下而學習獲取---------所以都是[惑取之知]!!
Related Posts
民法物權的問題~~請大家幫幫忙~感恩!!
By Noah
at 2008-12-12T00:00
at 2008-12-12T00:00
有自律神經失調與過度換氣後恐慌憂鬱等來討論與方法
By Dorothy
at 2008-12-12T00:00
at 2008-12-12T00:00
我姊姐要(結婚)了要注意些甚麼?
By Edwina
at 2008-12-12T00:00
at 2008-12-12T00:00
請問福斯1996年polo1.6熱車問題
By Belly
at 2008-12-12T00:00
at 2008-12-12T00:00
幫幫忙我是不是有問題阿(有點長)20點
By Wallis
at 2008-12-12T00:00
at 2008-12-12T00:00
國小3年級的時候 我好像喜歡某個女生朋友
讓我開始懷疑與擔心自己的性向 不過後來她轉學走了
這種擔心就暫時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