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R: 流程錯誤所衍生問題 - 眼鏡
By Freda
at 2015-05-23T20:58
at 2015-05-23T20:58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gavenni (台中聯合爆走)》之銘言:
: 原文刪除,抱歉
: 因為推文產生亂碼,所以重發,對XD1943的發言相當不諒解,所以在發一次。
: XD1943你在這串討論中,你是回答讓我最感到無言且又無知的一位,我問過TOPCOM,他們
: 推廣跟教學的依然是OEP的標準21道流程,並不是你說的這樣,想請教你當初是哪位業務
: ,那位講師出來教的?TOPCOM對此感到好奇。
到底是誰覺得好奇呢...是TOPCO"N"的業務呢還是您本人呢??
不知道您的店家有沒有資金買TOPCO"N"最新全自動驗光機?
機器內建的自動程序就是寫的跟K大規劃出來幾乎一樣
: 在來你說寫書的那些教授沒有臨床,抱歉有台灣版聖經之稱的,基礎驗光 流程作者王
: 益朗老師,直到今日為止還在臨床上努力,甚至研發出更好讓視光師判讀的視標程式,爲
: 了就是要減少新手驗光師判斷上的問題。
: 中山醫學院的吳怡璁老師,其上課教材驗光學ㄧ也是他親自撰寫及編寫,而吳老師直至今
: 日,依然還在臨床上努力,或許我的態度語氣,言語導致了觀感不佳,我道歉,但以上這
: 些老師自己也有開業,即便如此他們還是用無私的心以正確觀念來教導我們,為了就是讓
: 台灣視光環境更好,國人能享有更好的視光品質,而你今天的一句話,在我的解讀裡,你
: 以直接的否認這些老師們的努力及奉獻!
又一個斷章取義
這是前面第一句
這兩段話離這麼遠也可以湊再一起
書上的只是"基礎驗光",你有看書上寫有像K大這樣解釋影像晃動,散光晃動,
菱鏡三角函數交換鏡面傾斜角努力地降低患者不適應感並且實行於臨床中嗎??
: 在來你曾經回文說你去給k大驗過光,但你又說
: 你店裏也是這樣驗光的,說真的我很混亂。
對阿,明明就在業內工作,還偷偷排隊去朝聖. 您不也是?
下面那一大段我也看完了
最後的回一下
如果你學過統計,就該要知道樣本數(N)越大越好
而N>20才是最少有效的樣本數
不同的散光度數會讓軸度影響的關係K大也詳列出來過了
: 然後回k大,航醫中心使用針孔,其原因是在無視光師的驗光矯正下,舊眼鏡度數無法到
: 達1.0,則用使用針孔來判斷是否爲病理原因,造成的未矯正,如果視力值無法上升,則
: 可以有病理問題。
: 直到現在我還是無法理解,針孔跟散光的差異性在哪邊,昨晚包括我自己共十個人,以全
: 矯正依據1.紅綠平衡2.放射線線條一致3.可以清晰看到1.0視標4.網膜鏡的全中和。
: 在達到上述的狀態下,進行球面度全矯正,跟全矯正後加入-1.00度跟-1.50度使矯正過度
: ,跟以全矯正加入+100度跟+150度使矯正未完全的針孔測試,以及散光度全矯正的針孔測
: 試,不給予散光的未矯正,跟加入-1.00度的過度矯正,以及散光軸度的角度變化,來進
: 行針孔測試的實驗。
: 測驗過程中,
: 1.球面度全矯正跟未完全矯正比較,只有一個稍微覺得矯正比未矯正來的稍稍模糊,其他
: 的實驗對象都差不多,感覺不清楚的實驗對像是我自己。
: 2.球面度全矯正跟過度矯正比較,七個覺得比全矯正模糊,三個覺的還是差不多,用到加
: 入負150度的過矯,才使有些微差異。
: 這時我用全矯正加入負25度輕微過矯,跟實驗ㄧ結果一樣。
: 3.散光全矯正跟過度矯正比較,被實驗者234590,覺的稍稍有差。
: 4.散光全矯正跟未矯正比較,被實驗者145670,覺的稍稍有差。
: 5.散光軸度變化跟正常軸度差異性變化,一致認同影像沒有改變。
: 但是在做實驗三,四,五時,各有某些人,利用轉頭的方式來找出影像清楚的位置,但是
: 也有四位沒有,包括我自己,這是個滿有趣的發現。
: 從以上實驗結果來看,針孔的誤差值的確有點大,尤其是在過矯的部分,驗光最忌諱就是
: 時間長,讓調解力介入,一旦調節力介入,要驗出正確度數就相當困難了,以物理的原則
: 來看,你的理論是對的,但眼球生理來說,你好像一直忽略掉調節力了。
: 然後是散光自覺的測驗的實驗方式
: 1.給予實驗者全矯正之散光度及JCC做出來的角度,讓患者試戴約1-2分鐘後,讓患者自轉
: 到自己覺得清晰的角度。
: 2.給予實驗者全矯正之散光度及非角度,一樣讓患者試戴1-2分鐘開始自轉。
: 實驗結果
: 第一組,十人的散光軸度偏差約莫在3度內,給實驗者試戴度數,都是可以看到清楚的1.0
: 視標。
: 第二組,只有三位偏差在五度內,其他偏差在10-20度不等,除了偏差五度內之試驗者,
: 其他實驗者只有兩位能看到1.0兩個,剩下的兩位只能看到0.7-08之間。
: 這跟dr.葉給我的回應一樣,如果真的要讓患者比較,你必須要幫患者配到正確的度數後
: ,才可讓患者嘗試五度內的軸度,若超過五度內,則退回JCC步驟,給你參考一下。
: 最後想跟k大請教一下,如果按照針孔結果,可以提升視力的話,也就表示應該都無病理
: 上的原因,若無病理原因的話,都可以達到全矯正,為何你的有些患者表示,無法驗到1.
: 0,是用加菱鏡的方式來達到,可OEP也好,其他派系也好,都是主張需要矯正到雙眼1.0
: 之後,讓他雙眼都有在使用,之後再檢測菱鏡量,若是偏移量過大,再加入菱鏡使之舒緩
: ,可這做法跟你的做法完全相反呢,可以幫我解惑嗎?
--
: 原文刪除,抱歉
: 因為推文產生亂碼,所以重發,對XD1943的發言相當不諒解,所以在發一次。
: XD1943你在這串討論中,你是回答讓我最感到無言且又無知的一位,我問過TOPCOM,他們
: 推廣跟教學的依然是OEP的標準21道流程,並不是你說的這樣,想請教你當初是哪位業務
: ,那位講師出來教的?TOPCOM對此感到好奇。
到底是誰覺得好奇呢...是TOPCO"N"的業務呢還是您本人呢??
不知道您的店家有沒有資金買TOPCO"N"最新全自動驗光機?
機器內建的自動程序就是寫的跟K大規劃出來幾乎一樣
: 在來你說寫書的那些教授沒有臨床,抱歉有台灣版聖經之稱的,基礎驗光 流程作者王
: 益朗老師,直到今日為止還在臨床上努力,甚至研發出更好讓視光師判讀的視標程式,爲
: 了就是要減少新手驗光師判斷上的問題。
: 中山醫學院的吳怡璁老師,其上課教材驗光學ㄧ也是他親自撰寫及編寫,而吳老師直至今
: 日,依然還在臨床上努力,或許我的態度語氣,言語導致了觀感不佳,我道歉,但以上這
: 些老師自己也有開業,即便如此他們還是用無私的心以正確觀念來教導我們,為了就是讓
: 台灣視光環境更好,國人能享有更好的視光品質,而你今天的一句話,在我的解讀裡,你
: 以直接的否認這些老師們的努力及奉獻!
又一個斷章取義
推 xd1943: 老實說寫書倒是挺簡單的,難的是把不懂硬凹的人教到會
這是前面第一句
推 xd1943: 讓我來說個公道點的 g你一直質疑k大的驗法 但是你卻不問驗
→ xd1943: 完結果的成功率 結論是把所有客戶的樣本拿出來一比不就知
→ xd1943: 道了 對了 最好你也一起統計喔 啾咪
→ xd1943: 完全指不出哪裡有問題 只會不斷的說 我知道你那邊錯了 盡
→ xd1943: 信書不如無書 書上的老師也沒再臨床的阿
這兩段話離這麼遠也可以湊再一起
書上的只是"基礎驗光",你有看書上寫有像K大這樣解釋影像晃動,散光晃動,
菱鏡三角函數交換鏡面傾斜角努力地降低患者不適應感並且實行於臨床中嗎??
: 在來你曾經回文說你去給k大驗過光,但你又說
: 你店裏也是這樣驗光的,說真的我很混亂。
對阿,明明就在業內工作,還偷偷排隊去朝聖. 您不也是?
下面那一大段我也看完了
最後的回一下
如果你學過統計,就該要知道樣本數(N)越大越好
而N>20才是最少有效的樣本數
不同的散光度數會讓軸度影響的關係K大也詳列出來過了
: 然後回k大,航醫中心使用針孔,其原因是在無視光師的驗光矯正下,舊眼鏡度數無法到
: 達1.0,則用使用針孔來判斷是否爲病理原因,造成的未矯正,如果視力值無法上升,則
: 可以有病理問題。
: 直到現在我還是無法理解,針孔跟散光的差異性在哪邊,昨晚包括我自己共十個人,以全
: 矯正依據1.紅綠平衡2.放射線線條一致3.可以清晰看到1.0視標4.網膜鏡的全中和。
: 在達到上述的狀態下,進行球面度全矯正,跟全矯正後加入-1.00度跟-1.50度使矯正過度
: ,跟以全矯正加入+100度跟+150度使矯正未完全的針孔測試,以及散光度全矯正的針孔測
: 試,不給予散光的未矯正,跟加入-1.00度的過度矯正,以及散光軸度的角度變化,來進
: 行針孔測試的實驗。
: 測驗過程中,
: 1.球面度全矯正跟未完全矯正比較,只有一個稍微覺得矯正比未矯正來的稍稍模糊,其他
: 的實驗對象都差不多,感覺不清楚的實驗對像是我自己。
: 2.球面度全矯正跟過度矯正比較,七個覺得比全矯正模糊,三個覺的還是差不多,用到加
: 入負150度的過矯,才使有些微差異。
: 這時我用全矯正加入負25度輕微過矯,跟實驗ㄧ結果一樣。
: 3.散光全矯正跟過度矯正比較,被實驗者234590,覺的稍稍有差。
: 4.散光全矯正跟未矯正比較,被實驗者145670,覺的稍稍有差。
: 5.散光軸度變化跟正常軸度差異性變化,一致認同影像沒有改變。
: 但是在做實驗三,四,五時,各有某些人,利用轉頭的方式來找出影像清楚的位置,但是
: 也有四位沒有,包括我自己,這是個滿有趣的發現。
: 從以上實驗結果來看,針孔的誤差值的確有點大,尤其是在過矯的部分,驗光最忌諱就是
: 時間長,讓調解力介入,一旦調節力介入,要驗出正確度數就相當困難了,以物理的原則
: 來看,你的理論是對的,但眼球生理來說,你好像一直忽略掉調節力了。
: 然後是散光自覺的測驗的實驗方式
: 1.給予實驗者全矯正之散光度及JCC做出來的角度,讓患者試戴約1-2分鐘後,讓患者自轉
: 到自己覺得清晰的角度。
: 2.給予實驗者全矯正之散光度及非角度,一樣讓患者試戴1-2分鐘開始自轉。
: 實驗結果
: 第一組,十人的散光軸度偏差約莫在3度內,給實驗者試戴度數,都是可以看到清楚的1.0
: 視標。
: 第二組,只有三位偏差在五度內,其他偏差在10-20度不等,除了偏差五度內之試驗者,
: 其他實驗者只有兩位能看到1.0兩個,剩下的兩位只能看到0.7-08之間。
: 這跟dr.葉給我的回應一樣,如果真的要讓患者比較,你必須要幫患者配到正確的度數後
: ,才可讓患者嘗試五度內的軸度,若超過五度內,則退回JCC步驟,給你參考一下。
: 最後想跟k大請教一下,如果按照針孔結果,可以提升視力的話,也就表示應該都無病理
: 上的原因,若無病理原因的話,都可以達到全矯正,為何你的有些患者表示,無法驗到1.
: 0,是用加菱鏡的方式來達到,可OEP也好,其他派系也好,都是主張需要矯正到雙眼1.0
: 之後,讓他雙眼都有在使用,之後再檢測菱鏡量,若是偏移量過大,再加入菱鏡使之舒緩
: ,可這做法跟你的做法完全相反呢,可以幫我解惑嗎?
--
Tags:
眼鏡
All Comments
By Agatha
at 2015-05-24T04:26
at 2015-05-24T04:26
By Mary
at 2015-05-25T21:02
at 2015-05-25T21:02
By Elma
at 2015-05-29T05:34
at 2015-05-29T05:34
By Hedda
at 2015-06-03T01:35
at 2015-06-03T01:35
By Daph Bay
at 2015-06-03T20:08
at 2015-06-03T20:08
By Carol
at 2015-06-05T11:00
at 2015-06-05T11:00
By Dinah
at 2015-06-06T06:35
at 2015-06-06T06:35
By Joseph
at 2015-06-07T06:00
at 2015-06-07T06:00
By Barb Cronin
at 2015-06-08T02:54
at 2015-06-08T02:54
By George
at 2015-06-08T07:36
at 2015-06-08T07:36
By Anonymous
at 2015-06-12T21:49
at 2015-06-12T21:49
By Joseph
at 2015-06-15T21:31
at 2015-06-15T21:31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5-06-17T20:37
at 2015-06-17T20:37
By Wallis
at 2015-06-18T14:28
at 2015-06-18T14:28
By Ina
at 2015-06-20T09:58
at 2015-06-20T09:58
By Dorothy
at 2015-06-25T06:14
at 2015-06-25T06:14
By Valerie
at 2015-06-28T07:44
at 2015-06-28T07:44
By Yuri
at 2015-07-01T12:53
at 2015-07-01T12:53
By David
at 2015-07-02T03:21
at 2015-07-02T03:21
By Oscar
at 2015-07-04T16:26
at 2015-07-04T16:26
By Megan
at 2015-07-05T11:50
at 2015-07-05T11:50
By Jacob
at 2015-07-10T01:31
at 2015-07-10T01:31
By Sarah
at 2015-07-11T02:31
at 2015-07-11T02:31
Related Posts
R: 流程錯誤所衍生問題
By Mason
at 2015-05-23T20:07
at 2015-05-23T20:07
高度近視一眼無法1.0??
By Todd Johnson
at 2015-05-23T19:05
at 2015-05-23T19:05
大直日昌的雷朋
By Hardy
at 2015-05-23T16:45
at 2015-05-23T16:45
日本 ray ban RB3449
By Thomas
at 2015-05-23T10:43
at 2015-05-23T10:43
濾藍光鏡片 品牌選擇求解
By Kumar
at 2015-05-23T01:34
at 2015-05-23T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