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thwestern History PhD 歷史博 2019 - 留學
By Edward Lewis
at 2021-07-26T11:43
at 2021-07-26T11:43
Table of Contents
*這是兩年前(2019)的錄取文*
當年從版上獲得許多有用的資訊,也因此發願等我稍微更了解在美國讀博士班是怎麼一回
事時一定要回來留學版分享。上個月剛結束所有的課程,正在往資格考邁進,應該是時間
來還願了!希望可以幫助到一些人文與社會科學的版友。
Field
Modern East Asian history
Chinese and transnational legal history
The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law
The history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s
Admission
Northwestern, History, PhD (5 years funding; admitted from waitlis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MAPSS 社會科學碩士班 (rejected from Ph.D)
Rejection
以下都是歷史系,我沒有申請東亞系
Harvard, Yale, Stanford, Columbia, NYU, University of Michigan
同時申請PhD-JD雙學位被拒:
Northwestern, UChicago, Harvard, NYU
Decision
Northwestern, PhD in History
Background
NTU 法律系法學組/歷史系 雙主修畢業 2009-2014
Rank:1。因為延畢所以跟小一屆的同學排。
大三於日本北海道大學交換學生
交流協會獎學金贊助
NTU 法律系碩士班公法組畢 (2014-2017)
其中一年休學服役
Work Experience
碩士班在學時當了很多兼任助理/ 期刊編輯
內政部役政署署本部替代役管理幹部
律師高考及格
日本某本土法律事務所外國研修律師 (三個月)
美商律師事務所台北所實習律師 (六個月)
中研院專任助理 (一年四個月)
Language
TOEFL Total: 104 (R: 29 L: 28 S:23 W:24)
GRE (V:159 Q:168 AWA:3.5) (考了第四次)
日文JLPT N1
義大利文學了兩年
Recommendations
歷史系部分:NTU歷史系教授x2 碩班指導老師x1
JD部分:中研院老闆x1 事務所指導律師x1 碩班指導老師x1
Publications
台灣國際法季刊書中文評一篇(與國際法法律史相關)
工作論文:
碩士論文 (中文)
合著會議論文一篇(英文,但也是發在小型國內工作坊而已)
Writing Sample
碩士論文的一章改寫成英文。來美國以後陸陸續續修改,也投了三個研討會,
但目前還沒投稿出版 (希望快了!)
以下直接用問答的方式或許比較清楚
Q: 為什麼要念歷史學博士?為什麼同時申請History PhD與JD?
一言以蔽之,因為我未來想要同時找法學院 與 歷史系的教職。因此並沒有要放棄法律。
我高中開始就對歷史與法律同時有高度的興趣,但大學時其實我並不是非常清楚如何完整
地結合這兩個學科。我後來的碩班指導教授在我大四時曾經對我說:「跨領域研究除了努
力,時常更需要天賦,做不好會變成兩頭空。」
當時的我除了不服輸想要挑戰以外,也在思考如何才能系統性的接受兩個領域的訓練。後
來我在PTT留學版看到了改變我一生、由撲馬老師(blackb)發的文。撲師是正統法律訓練
出身,後來在美國念犯罪學與法社會學PhD,也是我首次全面性了解到PhD、JD、LLM、JSD/
SJD到底有何不同。
簡言之,LLM/ JSD/ SJD是美國法學院以外國學生為主要受眾的學位。傳統上如果一個美國
人想要在法學院教書,她大學畢業後要先念一個JD (學士後法學位),而後從事三年左右的
實務工作(法官助理或律師等等),之後申請回法學院當講師(Fellow)。任職講師的3-6
年中,她必須寫出1-2篇期刊論文,藉以申請助理教授的職位。
但後來美國人發現很多講師最後無法成功轉任助理教授。理由其實很簡單,JD並不是一個
學術學位。3年的課程中多數在訓練學生成為一名律師,而非學者。所以一位講師可能完
全缺乏學術訓練。因此後來很多美國人選擇去其他社科領域念PhD,藉以從修課、資格考
、寫博士論文等活動中習得為學的方法。同時具有JD/ PhD雙學位成為了近年美國法學院
教職市場的主要趨勢。
之前看到的資料中,這樣雙背景的學者中比例最多的是經濟學博士,再來就是政治學與
歷史學博士。在我個人閱讀的經驗中,這些具有雙學位的老師們的文章,令我欽佩不已
,是真正的跨領域研究。也因此,我開始作夢自己或許能成為那樣的學者。
2019年有一批學校的JD第一年開放用GRE(而非LSAT)申請,深覺自己躬逢其盛,一定要
衝一波,但最終JD部分仍全數落榜。
有些學校可以直接申請JD-PhD雙學位,藉以互相抵免學分數,可以節省攻讀的時間。但
我後來也認識很多美國人JD/ PhD是前後分開在不同學校念,所以我也決定從歷史學博士
開始慢慢念。雖然我不知道五年後我還有沒有力氣與勇氣再念一個JD,但不試試看怎麼知
道?
近年來已經有一些中國大陸人透過雙學位的方式在美國法學院任教,希望我也可以跟他們
一樣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耶魯大學張泰蘇教授(第一位出生在中國的耶魯法學院正教授)曾在微信公眾號上談外國
人如何在美國法學院找教職。因為連結被PTT 禁止,請自行搜尋〈在经济学和历史学中寻
找答案:耶鲁张泰苏教授访谈录(上)〉。
Q: 念PhD/ JD有什麼風險?
首先就是非常花時間。歷史學博士至少5年,JD一般3年,兩者合計「最少」8年。我入學
的時候正好一位同師門、雙學位的學姊畢業。她2009年入學,2019年畢業。
其次,我碩士班指導老師在我申請前跟我說,台灣法學學術界對JD的認可度比較低,如果
未來回國,我會被認為是歷史學者,而不是法學者,並問我是否可接受?當我肯定回答時
,老闆就說她支持我追求夢想。我中研院的老闆也非常支持我接受這樣的訓練。我目前為
止對於我歷史學家的身分感到非常驕傲,所以完全接受這個「標籤」。
Q: 為什麼選擇美國而不是日本?
我大學的導師是一位知名法律史學者,我大一請教老師說,如果想交換學生,應該以哪個
國家為目標?當時老師給我的回答是,日本人小心求證,美國人大膽假設。一個好的學者
應該兼具兩者。所以應該去日本交換學生,未來去美國念博士。我後來謹記在心至今。
雖然現階段我認為要兼具兩者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Q: 要不要考公費或是傅爾布萊特獎學金?
有獎學金等於是帶槍投靠,會大幅增加錄取的機會。但我也聽某知名美國教授私下說,不
要拿這些錢來美國念PhD。因為美國博班的獎學金綁定了一系列的「做中學」,例如擔任
教學助理、研究助理對未來找工作都是加分的。如果你沒有使用學校的錢,不用做這些助
理,履歷也會失色一些些。另外,這些獎學金都規定了回國義務,部分老師可能會放寬對
你的訓練,這未必是好事。
Q: 要不要套磁?
要!我覺得超級重要。史丹佛大學歷史系的Tom Mullaney教授的YouTube頻道有很多學術
界的資訊與技巧,其中就包含申請學校時如何套磁。推薦有志於學術的同道一定要追蹤!
https://www.youtube.com/c/tommullaney
Q: 博班申請中什麼最關鍵?
只要實力在一定程度以上,我覺得最關鍵的是運氣。正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
五讀書」。歷史博士班的規模很小,但領域、年代卻非常地多。以西北大學為例,一年15
個名額要分給美國史、歐洲史、非洲史、東亞史、南亞史、中東史,再分上各個年代,除
了歐美史以外,一個領域一年不一定分的到一個新生。所以套磁有很正面的回應,也不一
定錄取。沒錄取也未必是你實力不足,只是今年錄取委員會沒辦法分一個名額給你。
跟我同屆有一位日本人= 研究日本史的博士生。她2013年起就在耶魯大學當任日本語講師
拿了全美國日本史權威教授的推薦信,那位老師甚至還幫她打了很多電話問哪裡可以收她
進日本史博士班,最終也只錄取西北大學一間。
我當初給自己設定兩年的申請期,如果沒有好的結果就乖乖回去當律師。很幸運第一年就
「備取」上了唯一一間。但真的就只是運氣好而已。被拒絕千萬不要覺得是自己的問題。
學術界就是一個不斷自我懷疑而逐漸進步的地方,所以要對自己有強大的信心,才會走
得下去。
結語
回顧三年前準備申請學校的日子,當時雖然已經盡了全力,但事後看來,對於很多資訊的
掌握並不充足。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一些未來有志學術、有志留學的版友。就像撲師
的文章一樣,能夠讓迷茫的大學生看到些微的曙光,然後勇敢地往前走。
--
當年從版上獲得許多有用的資訊,也因此發願等我稍微更了解在美國讀博士班是怎麼一回
事時一定要回來留學版分享。上個月剛結束所有的課程,正在往資格考邁進,應該是時間
來還願了!希望可以幫助到一些人文與社會科學的版友。
Field
Modern East Asian history
Chinese and transnational legal history
The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law
The history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s
Admission
Northwestern, History, PhD (5 years funding; admitted from waitlis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MAPSS 社會科學碩士班 (rejected from Ph.D)
Rejection
以下都是歷史系,我沒有申請東亞系
Harvard, Yale, Stanford, Columbia, NYU, University of Michigan
同時申請PhD-JD雙學位被拒:
Northwestern, UChicago, Harvard, NYU
Decision
Northwestern, PhD in History
Background
NTU 法律系法學組/歷史系 雙主修畢業 2009-2014
Rank:1。因為延畢所以跟小一屆的同學排。
大三於日本北海道大學交換學生
交流協會獎學金贊助
NTU 法律系碩士班公法組畢 (2014-2017)
其中一年休學服役
Work Experience
碩士班在學時當了很多兼任助理/ 期刊編輯
內政部役政署署本部替代役管理幹部
律師高考及格
日本某本土法律事務所外國研修律師 (三個月)
美商律師事務所台北所實習律師 (六個月)
中研院專任助理 (一年四個月)
Language
TOEFL Total: 104 (R: 29 L: 28 S:23 W:24)
GRE (V:159 Q:168 AWA:3.5) (考了第四次)
日文JLPT N1
義大利文學了兩年
Recommendations
歷史系部分:NTU歷史系教授x2 碩班指導老師x1
JD部分:中研院老闆x1 事務所指導律師x1 碩班指導老師x1
Publications
台灣國際法季刊書中文評一篇(與國際法法律史相關)
工作論文:
碩士論文 (中文)
合著會議論文一篇(英文,但也是發在小型國內工作坊而已)
Writing Sample
碩士論文的一章改寫成英文。來美國以後陸陸續續修改,也投了三個研討會,
但目前還沒投稿出版 (希望快了!)
以下直接用問答的方式或許比較清楚
Q: 為什麼要念歷史學博士?為什麼同時申請History PhD與JD?
一言以蔽之,因為我未來想要同時找法學院 與 歷史系的教職。因此並沒有要放棄法律。
我高中開始就對歷史與法律同時有高度的興趣,但大學時其實我並不是非常清楚如何完整
地結合這兩個學科。我後來的碩班指導教授在我大四時曾經對我說:「跨領域研究除了努
力,時常更需要天賦,做不好會變成兩頭空。」
當時的我除了不服輸想要挑戰以外,也在思考如何才能系統性的接受兩個領域的訓練。後
來我在PTT留學版看到了改變我一生、由撲馬老師(blackb)發的文。撲師是正統法律訓練
出身,後來在美國念犯罪學與法社會學PhD,也是我首次全面性了解到PhD、JD、LLM、JSD/
SJD到底有何不同。
簡言之,LLM/ JSD/ SJD是美國法學院以外國學生為主要受眾的學位。傳統上如果一個美國
人想要在法學院教書,她大學畢業後要先念一個JD (學士後法學位),而後從事三年左右的
實務工作(法官助理或律師等等),之後申請回法學院當講師(Fellow)。任職講師的3-6
年中,她必須寫出1-2篇期刊論文,藉以申請助理教授的職位。
但後來美國人發現很多講師最後無法成功轉任助理教授。理由其實很簡單,JD並不是一個
學術學位。3年的課程中多數在訓練學生成為一名律師,而非學者。所以一位講師可能完
全缺乏學術訓練。因此後來很多美國人選擇去其他社科領域念PhD,藉以從修課、資格考
、寫博士論文等活動中習得為學的方法。同時具有JD/ PhD雙學位成為了近年美國法學院
教職市場的主要趨勢。
之前看到的資料中,這樣雙背景的學者中比例最多的是經濟學博士,再來就是政治學與
歷史學博士。在我個人閱讀的經驗中,這些具有雙學位的老師們的文章,令我欽佩不已
,是真正的跨領域研究。也因此,我開始作夢自己或許能成為那樣的學者。
2019年有一批學校的JD第一年開放用GRE(而非LSAT)申請,深覺自己躬逢其盛,一定要
衝一波,但最終JD部分仍全數落榜。
有些學校可以直接申請JD-PhD雙學位,藉以互相抵免學分數,可以節省攻讀的時間。但
我後來也認識很多美國人JD/ PhD是前後分開在不同學校念,所以我也決定從歷史學博士
開始慢慢念。雖然我不知道五年後我還有沒有力氣與勇氣再念一個JD,但不試試看怎麼知
道?
近年來已經有一些中國大陸人透過雙學位的方式在美國法學院任教,希望我也可以跟他們
一樣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耶魯大學張泰蘇教授(第一位出生在中國的耶魯法學院正教授)曾在微信公眾號上談外國
人如何在美國法學院找教職。因為連結被PTT 禁止,請自行搜尋〈在经济学和历史学中寻
找答案:耶鲁张泰苏教授访谈录(上)〉。
Q: 念PhD/ JD有什麼風險?
首先就是非常花時間。歷史學博士至少5年,JD一般3年,兩者合計「最少」8年。我入學
的時候正好一位同師門、雙學位的學姊畢業。她2009年入學,2019年畢業。
其次,我碩士班指導老師在我申請前跟我說,台灣法學學術界對JD的認可度比較低,如果
未來回國,我會被認為是歷史學者,而不是法學者,並問我是否可接受?當我肯定回答時
,老闆就說她支持我追求夢想。我中研院的老闆也非常支持我接受這樣的訓練。我目前為
止對於我歷史學家的身分感到非常驕傲,所以完全接受這個「標籤」。
Q: 為什麼選擇美國而不是日本?
我大學的導師是一位知名法律史學者,我大一請教老師說,如果想交換學生,應該以哪個
國家為目標?當時老師給我的回答是,日本人小心求證,美國人大膽假設。一個好的學者
應該兼具兩者。所以應該去日本交換學生,未來去美國念博士。我後來謹記在心至今。
雖然現階段我認為要兼具兩者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Q: 要不要考公費或是傅爾布萊特獎學金?
有獎學金等於是帶槍投靠,會大幅增加錄取的機會。但我也聽某知名美國教授私下說,不
要拿這些錢來美國念PhD。因為美國博班的獎學金綁定了一系列的「做中學」,例如擔任
教學助理、研究助理對未來找工作都是加分的。如果你沒有使用學校的錢,不用做這些助
理,履歷也會失色一些些。另外,這些獎學金都規定了回國義務,部分老師可能會放寬對
你的訓練,這未必是好事。
Q: 要不要套磁?
要!我覺得超級重要。史丹佛大學歷史系的Tom Mullaney教授的YouTube頻道有很多學術
界的資訊與技巧,其中就包含申請學校時如何套磁。推薦有志於學術的同道一定要追蹤!
https://www.youtube.com/c/tommullaney
Q: 博班申請中什麼最關鍵?
只要實力在一定程度以上,我覺得最關鍵的是運氣。正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
五讀書」。歷史博士班的規模很小,但領域、年代卻非常地多。以西北大學為例,一年15
個名額要分給美國史、歐洲史、非洲史、東亞史、南亞史、中東史,再分上各個年代,除
了歐美史以外,一個領域一年不一定分的到一個新生。所以套磁有很正面的回應,也不一
定錄取。沒錄取也未必是你實力不足,只是今年錄取委員會沒辦法分一個名額給你。
跟我同屆有一位日本人= 研究日本史的博士生。她2013年起就在耶魯大學當任日本語講師
拿了全美國日本史權威教授的推薦信,那位老師甚至還幫她打了很多電話問哪裡可以收她
進日本史博士班,最終也只錄取西北大學一間。
我當初給自己設定兩年的申請期,如果沒有好的結果就乖乖回去當律師。很幸運第一年就
「備取」上了唯一一間。但真的就只是運氣好而已。被拒絕千萬不要覺得是自己的問題。
學術界就是一個不斷自我懷疑而逐漸進步的地方,所以要對自己有強大的信心,才會走
得下去。
結語
回顧三年前準備申請學校的日子,當時雖然已經盡了全力,但事後看來,對於很多資訊的
掌握並不充足。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一些未來有志學術、有志留學的版友。就像撲師
的文章一樣,能夠讓迷茫的大學生看到些微的曙光,然後勇敢地往前走。
--
Tags:
留學
All Comments
By Vanessa
at 2021-07-30T13:16
at 2021-07-30T13:16
By James
at 2021-08-03T14:49
at 2021-08-03T14:49
By Emma
at 2021-08-07T16:22
at 2021-08-07T16:22
By Brianna
at 2021-08-11T17:55
at 2021-08-11T17:55
By Valerie
at 2021-08-15T19:28
at 2021-08-15T19:28
By Kyle
at 2021-08-19T21:01
at 2021-08-19T21:01
By Mia
at 2021-08-23T22:34
at 2021-08-23T22:34
By Connor
at 2021-08-28T00:07
at 2021-08-28T00:07
By Megan
at 2021-09-01T01:40
at 2021-09-01T01:40
By Agatha
at 2021-09-05T03:13
at 2021-09-05T03:13
By Puput
at 2021-09-09T04:46
at 2021-09-09T04:46
By Ida
at 2021-09-13T06:19
at 2021-09-13T06:19
By Ivy
at 2021-09-17T07:53
at 2021-09-17T07:53
By Liam
at 2021-09-21T09:26
at 2021-09-21T09:26
By Faithe
at 2021-09-19T11:22
at 2021-09-19T11:22
By Olivia
at 2021-09-23T12:55
at 2021-09-23T12:55
By Mason
at 2021-09-19T11:22
at 2021-09-19T11:22
By Madame
at 2021-09-23T12:55
at 2021-09-23T12:55
By Bethany
at 2021-09-19T11:22
at 2021-09-19T11:22
By Emily
at 2021-09-23T12:55
at 2021-09-23T12:55
By Isla
at 2021-09-19T11:22
at 2021-09-19T11:22
By Steve
at 2021-09-23T12:55
at 2021-09-23T12:55
Related Posts
留學相關問題
By Mia
at 2021-07-26T09:55
at 2021-07-26T09:55
請問留英人withdraw form course的意思 ?
By Robert
at 2021-07-26T04:12
at 2021-07-26T04:12
大學時參與實驗室之必要
By Robert
at 2021-07-25T23:50
at 2021-07-25T23:50
美國留學醫療保險推薦
By Edith
at 2021-07-24T21:32
at 2021-07-24T21:32
先碩再博 vs. 直博
By Noah
at 2021-07-24T13:27
at 2021-07-24T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