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一戰110 - 英檢

By Faithe
at 2011-10-05T13:38
at 2011-10-05T13:38
Table of Contents
考場:新北市板橋地球村B考場
分數: R:30 L:29 W:27 S:24 Total:110
準備過程大概1個月, 慶幸的是在這之前有準備了三個月的GRE,
還處於對英文熟悉的狀態...以下就先就各部份分享一下淺見
考場
報名前有先爬過文,評價不一,自己的感覺是蠻好的,環境大,明亮,舒適,考試設備很新
隔音的話,我個人不是很在意,要吵大家一起吵,況且我覺得能聽到大家都在講話的聲音
反而有幫助,比較不會緊張,有種在外頭跟人講話的情境感(毆)
不過,不知道台灣其他TOEFL考場如何,我覺得板橋地球村的流程管制很差,
進場前沒有嚴格搜身, 我甚至是自己想起要把皮包也拿出來放.
休息期間進出考場也沒有身份認證,不像GRE進出都要核對passport以及簽名登記,
種種流程上的漏洞讓我有種很隨便的感覺, 不像一個165美元的正式考試
Reading
一個月的準備期內,我只花一天做完OG熟悉一下題型,之後就沒繼續碰,
因為考過GRE的關係,所以覺得TOEFL的閱讀非常"友善"
實際在考的時候也有這種感覺,基本上完全可以先看題目再回去把段落看完,
所以面對TOEFL閱讀,我覺得大家不用太過度準備,
可能有人好奇TOEFL閱讀需要的字彙量大概在哪,我覺得要全部字彙都知道,
要有一定字彙量, 但問題是TOEFL閱讀的題目都蠻簡單的,
所以考生只需要有蠻一般的字彙就可作答, 看不懂的字基本上都可以從前後文慢慢猜,
就算是字彙題也有猜的空間. 若真的想準備字彙, 建議可以直接背GRE單字,
一來真的會用到, 二來GRE單字也沒很冷僻, 處處用得上
Listening
一個月的準備期內,大概花了一週練習聽力. 練習素材是"知英高分托福聽力",
就長度來說其實都還蠻接近真題, 速度的話要調快2格(光碟內建的介面)左右才比較接近,
跟真題比較有落差的地方是"內容資訊含量", 實際考試的聽力內容蠻多的,
真的需要稍微做一下筆記才能掌握到細節題.
這裡有個關鍵心得想分享:
TOEFL考得不是"能聽多快", 而是"能多習慣聽英文". TOEFL聽力內容的速度並不快,
所以準備過程中千萬不要嘗試什麼把MP3播放速度調快的方法,
而是要去找很臭很長的一段來聽, 並且在聽得過程中訓練一邊做筆記的流程
此外, TOEFL聽力內容的字彙都很簡單, 所以也不用擔心會聽到什麼聽不懂的字
Writing
一個月的準備期內,大概花了一週半練習作文. 練習素材是"知英高分托福寫作"
在準備GRE的期間內, 我有先詳細K過幾本文法書, 但這遠遠是不夠的.
文法書只能告訴你如何"不要寫錯", 但卻不會教你如何"寫出人家習慣的文句"
這部份我覺得"知英高分托福寫作"後面的引導寫作部份還不錯,
雖然內容很樸實, 句型也不特別複雜, 但每一個topic範文中都有一些自己憑空
想不出來的習慣用法, 我大概只有寫了30個topic, 但蠻有用的
實際考試的話, 整合寫作建議要先練習好模板, 這部份我也是按照"知英高分托福寫作"
內的範例自己建模的, 畢竟整合寫作能自由發揮的部份很少, 模板最安全.
獨立寫作的話, 我是不建議模板這種東西. TOEFL作文跟GRE作文不太一樣,
應該是不太注重文章有無一個正式且嚴謹的架構, 而是看你的語言使用能力如何,
因為我在實際考試時寫的獨立寫作還蠻率性寫的, 跟寫GRE作文時是完全不同的風格,
結果分數好像也還過得去...當然想要用模板的話也是ok,但因為我沒嘗試過,就不分享了
Speaking
一個月的準備期內,大概只花了3天練習,所以成績自然比其他部份來得不理想許多
這部份實在難以給任何建議, 因為我只有先預先用OG熟悉一下題型就上場了.
實際考試的話, 只能說非常緊張, 緊張到有幾題自己都覺得語無倫次,
但就算是這樣, 也還能有24分, 我相信大家只要能多加練習, 口說要27絕對不是難事
終於從考試地獄中解脫了,希望版上的大家日後也都能獲得好成績,
感謝有這個版,過程中提供給我非常多資訊 :)
--
分數: R:30 L:29 W:27 S:24 Total:110
準備過程大概1個月, 慶幸的是在這之前有準備了三個月的GRE,
還處於對英文熟悉的狀態...以下就先就各部份分享一下淺見
考場
報名前有先爬過文,評價不一,自己的感覺是蠻好的,環境大,明亮,舒適,考試設備很新
隔音的話,我個人不是很在意,要吵大家一起吵,況且我覺得能聽到大家都在講話的聲音
反而有幫助,比較不會緊張,有種在外頭跟人講話的情境感(毆)
不過,不知道台灣其他TOEFL考場如何,我覺得板橋地球村的流程管制很差,
進場前沒有嚴格搜身, 我甚至是自己想起要把皮包也拿出來放.
休息期間進出考場也沒有身份認證,不像GRE進出都要核對passport以及簽名登記,
種種流程上的漏洞讓我有種很隨便的感覺, 不像一個165美元的正式考試
Reading
一個月的準備期內,我只花一天做完OG熟悉一下題型,之後就沒繼續碰,
因為考過GRE的關係,所以覺得TOEFL的閱讀非常"友善"
實際在考的時候也有這種感覺,基本上完全可以先看題目再回去把段落看完,
所以面對TOEFL閱讀,我覺得大家不用太過度準備,
可能有人好奇TOEFL閱讀需要的字彙量大概在哪,我覺得要全部字彙都知道,
要有一定字彙量, 但問題是TOEFL閱讀的題目都蠻簡單的,
所以考生只需要有蠻一般的字彙就可作答, 看不懂的字基本上都可以從前後文慢慢猜,
就算是字彙題也有猜的空間. 若真的想準備字彙, 建議可以直接背GRE單字,
一來真的會用到, 二來GRE單字也沒很冷僻, 處處用得上
Listening
一個月的準備期內,大概花了一週練習聽力. 練習素材是"知英高分托福聽力",
就長度來說其實都還蠻接近真題, 速度的話要調快2格(光碟內建的介面)左右才比較接近,
跟真題比較有落差的地方是"內容資訊含量", 實際考試的聽力內容蠻多的,
真的需要稍微做一下筆記才能掌握到細節題.
這裡有個關鍵心得想分享:
TOEFL考得不是"能聽多快", 而是"能多習慣聽英文". TOEFL聽力內容的速度並不快,
所以準備過程中千萬不要嘗試什麼把MP3播放速度調快的方法,
而是要去找很臭很長的一段來聽, 並且在聽得過程中訓練一邊做筆記的流程
此外, TOEFL聽力內容的字彙都很簡單, 所以也不用擔心會聽到什麼聽不懂的字
Writing
一個月的準備期內,大概花了一週半練習作文. 練習素材是"知英高分托福寫作"
在準備GRE的期間內, 我有先詳細K過幾本文法書, 但這遠遠是不夠的.
文法書只能告訴你如何"不要寫錯", 但卻不會教你如何"寫出人家習慣的文句"
這部份我覺得"知英高分托福寫作"後面的引導寫作部份還不錯,
雖然內容很樸實, 句型也不特別複雜, 但每一個topic範文中都有一些自己憑空
想不出來的習慣用法, 我大概只有寫了30個topic, 但蠻有用的
實際考試的話, 整合寫作建議要先練習好模板, 這部份我也是按照"知英高分托福寫作"
內的範例自己建模的, 畢竟整合寫作能自由發揮的部份很少, 模板最安全.
獨立寫作的話, 我是不建議模板這種東西. TOEFL作文跟GRE作文不太一樣,
應該是不太注重文章有無一個正式且嚴謹的架構, 而是看你的語言使用能力如何,
因為我在實際考試時寫的獨立寫作還蠻率性寫的, 跟寫GRE作文時是完全不同的風格,
結果分數好像也還過得去...當然想要用模板的話也是ok,但因為我沒嘗試過,就不分享了
Speaking
一個月的準備期內,大概只花了3天練習,所以成績自然比其他部份來得不理想許多
這部份實在難以給任何建議, 因為我只有先預先用OG熟悉一下題型就上場了.
實際考試的話, 只能說非常緊張, 緊張到有幾題自己都覺得語無倫次,
但就算是這樣, 也還能有24分, 我相信大家只要能多加練習, 口說要27絕對不是難事
終於從考試地獄中解脫了,希望版上的大家日後也都能獲得好成績,
感謝有這個版,過程中提供給我非常多資訊 :)
--
Tags:
英檢
All Comments

By Candice
at 2011-10-06T02:58
at 2011-10-06T02:58

By Rae
at 2011-10-10T03:45
at 2011-10-10T03:45

By Robert
at 2011-10-14T21:40
at 2011-10-14T21:40

By Freda
at 2011-10-19T18:45
at 2011-10-19T18:45

By Harry
at 2011-10-22T10:08
at 2011-10-22T10:08

By Belly
at 2011-10-25T19:42
at 2011-10-25T19:42

By Dinah
at 2011-10-26T07:54
at 2011-10-26T07:54
Related Posts
TOEFL Sample Test

By Franklin
at 2011-10-05T13:27
at 2011-10-05T13:27
差三分 該不該複查呢

By Agatha
at 2011-10-05T08:02
at 2011-10-05T08:02
9/24一戰破百

By Bennie
at 2011-10-05T05:28
at 2011-10-05T05:28
0924 出分了

By Rachel
at 2011-10-05T01:05
at 2011-10-05T01:05
請問最近有去元智考場(STN12469B)考試的戰友

By Joseph
at 2011-10-04T22:40
at 2011-10-04T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