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公公園的五峰學生 - 新店

By Edith
at 2012-04-20T01:52
at 2012-04-20T01:52
Table of Contents
借題發揮,看看就好...
※ 引述《josephwnwn (阿文)》之銘言:
我不在乎有沒有體罰。
我是78年次出生,我到國中的時候,體罰已經很少了。
但在我國小開始有提倡不要體罰的聲音開始,
我就開始陸續聽到長輩跟我說
『現在的小孩子真幸福,都不能打不能罵。』
這跟我從小長大聽長輩說他們以前是吃地瓜籤長大,我現在有米飯卻不知足,
以及當兵我們只要當一年部隊又很爽又有周休二日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的家庭背景是單親,從我有印象開始,就只剩下爸爸,媽媽因為旅居日本,
能來看我的次數並不頻繁。
我爸在我小學四年級的時候跟我說
『你已經長大了,大到有自己思考對與錯的年紀了,
我不會再打你了,從今天開始你就要對你自己的行為負責。』
從此之後他沒再打過我(這也好,不然他每次去大賣場買蒼蠅拍都一捆,打我都打斷)
我不敢說我是個好學生,我的功課很差,上課只挑自己喜歡的上,不喜歡的就是睡覺,
但我敢說我是個好孩子,至少我都盡可能的不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別人,
功課差所以國中畢業就開始半工半讀,後悔沒讀書嗎?或許吧。
但我不後悔我這樣一路走來,有之前的種種才有今天的我。
我只想問各位,到底提倡以其他教育方式取代體罰是哪裡惹到你們了?
我們為什麼要因為這個政策都是一個白癡團體在宣傳的,就要因此唾棄它?
這個團體只知道要零體罰,卻沒辦法拿出有效的方式取代,不代表我們沒有辦法。
現在的教育真得很失敗嗎?對是很失敗,但不是徹底的失敗。
如果是連救都沒辦法救了,那才是真正的失敗。
今天連一個零體罰的教育都做不好,顯現什麼?
我們根本沒辦法落實甚至想不到其他的招來教小孩子,
請問這樣子,我們是要怪小孩白目,還是我們自己廢物?
然後只知道罵這些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是新一代的草莓族。
這種惡性循環的學長學弟制請問大家玩夠了沒?
在國中的時候,我上課乖乖的都會被人家堵,當然當時我也回嘴了啦。
不過我走在路上莫名其妙被人白癡,轉頭看是誰還被罵看三小,一時氣不過回嘴,
下課就被一群人堵了。
還找國三的大學長來堵我這個小學弟,當時我不過就是一個小鱉三而已。
而這種現象在求學階段根本就屢見不鮮,
請問為人師表的長輩們,你們到底做了什麼?
被欺負的小孩子沒有得到該有的保護。
試問各位,求學階段老師怎麼告訴你的?
『你被欺負或怎樣一定要跟老師報告。』
再問各位,一旦你報告之後會在班上得到什麼封號?
這些平常學壞的小孩子也沒辦法讓他改過向善,
試問各位,求學階段如果你也是喜歡找地方發洩精力的那一群,老師是怎麼管你的?
記過?體罰?通報家長?然後呢?
再問各位,你遇到這些喜歡發洩精力的同學,有幾個是真得怕這些玩意兒的?
我是普通人,
我在外面看到一群上課不上課在外面鬼混我也會投以鄙視的眼光,暗罵死小孩。
但就是因為我是普通人,所以我知道那些小孩長大之後,他也是普通人。
我做過幾份工作,有認識幾個求學階段也是愛鬼混的,長大後也是乖乖工作。
當個普通人。
當然不可能是全部,有些還是誤入歧途了。
而那些被霸凌的,有些長大陰影依舊。
請問一下學校的功能在哪裡?社區的功能在哪裡?親朋好友的功能在哪裡?
我沒有罵原PO的意思,因為原PO的文章裡連學校聯絡電話都寫出來了,
聯絡該校讓該校能更有效率的處理,這很好,這就是一種熱心。
我就不熱心,看到文章的當下反而有點汗顏。
唯一驕傲的地方就是我雖然沒做什麼實質幫助,至少也不會在背後放馬後砲。
因為我就是不爽新聞媒體每天報一些霸凌有的沒的,然後說教育失敗怎樣,
看電視的人也一股腦跟著罵。
記者也是已經在職場上打拼的,跟這些一股腦跟著罵的都有一定年紀了,
我23歲都有經歷過一點點的體罰了,相信這些人也是在體罰教育下長大的。
結果體罰給他們什麼?我想不用我說,自己看看新聞也知道水準吧?
噢對。為什麼突然講熱心?我以前在7-11打工的時候,有個同事放在店門口的腳踏車
被我的母校的學生幹走了。我們調監視器確認之後連絡該校,
不知道哪個混帳接的,跟我店長說叫我們把光碟拿去學校給他們看。
我們東西被偷,還要我們親自跑一趟學校?不是這樣子吧。
到最後我也不知道店長是怎麼講的,有一個看起來還頗具執行力的教官來找我們的。
最後也把那幾個一看就知道愛鬼混道歉愛理不理的學生給抓來了。
我不知道接電話處理這通電話的老師是誰,
但我死也不相信處理我們那通電話的會是我以前尊重的某幾位老師,
因為這真得太扯了。
我不認為"零"體罰是好事,但我也不認為因此而反零體罰就是一種正面的方法。
至今我認為這東西依然還沒開始,
全世界我不敢說,但我在台灣出生台灣長大,
我敢說台灣有太多太多的東西根本就不算開始,
顯見我們連做好都沒做好,然後就結束它,然後我們還跟小孩子說龜兔賽跑的床邊故事,
嗯,你不心虛,我都心虛了。
--
※ 引述《josephwnwn (阿文)》之銘言:
我不在乎有沒有體罰。
我是78年次出生,我到國中的時候,體罰已經很少了。
但在我國小開始有提倡不要體罰的聲音開始,
我就開始陸續聽到長輩跟我說
『現在的小孩子真幸福,都不能打不能罵。』
這跟我從小長大聽長輩說他們以前是吃地瓜籤長大,我現在有米飯卻不知足,
以及當兵我們只要當一年部隊又很爽又有周休二日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的家庭背景是單親,從我有印象開始,就只剩下爸爸,媽媽因為旅居日本,
能來看我的次數並不頻繁。
我爸在我小學四年級的時候跟我說
『你已經長大了,大到有自己思考對與錯的年紀了,
我不會再打你了,從今天開始你就要對你自己的行為負責。』
從此之後他沒再打過我(這也好,不然他每次去大賣場買蒼蠅拍都一捆,打我都打斷)
我不敢說我是個好學生,我的功課很差,上課只挑自己喜歡的上,不喜歡的就是睡覺,
但我敢說我是個好孩子,至少我都盡可能的不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別人,
功課差所以國中畢業就開始半工半讀,後悔沒讀書嗎?或許吧。
但我不後悔我這樣一路走來,有之前的種種才有今天的我。
我只想問各位,到底提倡以其他教育方式取代體罰是哪裡惹到你們了?
我們為什麼要因為這個政策都是一個白癡團體在宣傳的,就要因此唾棄它?
這個團體只知道要零體罰,卻沒辦法拿出有效的方式取代,不代表我們沒有辦法。
現在的教育真得很失敗嗎?對是很失敗,但不是徹底的失敗。
如果是連救都沒辦法救了,那才是真正的失敗。
今天連一個零體罰的教育都做不好,顯現什麼?
我們根本沒辦法落實甚至想不到其他的招來教小孩子,
請問這樣子,我們是要怪小孩白目,還是我們自己廢物?
然後只知道罵這些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是新一代的草莓族。
這種惡性循環的學長學弟制請問大家玩夠了沒?
在國中的時候,我上課乖乖的都會被人家堵,當然當時我也回嘴了啦。
不過我走在路上莫名其妙被人白癡,轉頭看是誰還被罵看三小,一時氣不過回嘴,
下課就被一群人堵了。
還找國三的大學長來堵我這個小學弟,當時我不過就是一個小鱉三而已。
而這種現象在求學階段根本就屢見不鮮,
請問為人師表的長輩們,你們到底做了什麼?
被欺負的小孩子沒有得到該有的保護。
試問各位,求學階段老師怎麼告訴你的?
『你被欺負或怎樣一定要跟老師報告。』
再問各位,一旦你報告之後會在班上得到什麼封號?
這些平常學壞的小孩子也沒辦法讓他改過向善,
試問各位,求學階段如果你也是喜歡找地方發洩精力的那一群,老師是怎麼管你的?
記過?體罰?通報家長?然後呢?
再問各位,你遇到這些喜歡發洩精力的同學,有幾個是真得怕這些玩意兒的?
我是普通人,
我在外面看到一群上課不上課在外面鬼混我也會投以鄙視的眼光,暗罵死小孩。
但就是因為我是普通人,所以我知道那些小孩長大之後,他也是普通人。
我做過幾份工作,有認識幾個求學階段也是愛鬼混的,長大後也是乖乖工作。
當個普通人。
當然不可能是全部,有些還是誤入歧途了。
而那些被霸凌的,有些長大陰影依舊。
請問一下學校的功能在哪裡?社區的功能在哪裡?親朋好友的功能在哪裡?
我沒有罵原PO的意思,因為原PO的文章裡連學校聯絡電話都寫出來了,
聯絡該校讓該校能更有效率的處理,這很好,這就是一種熱心。
我就不熱心,看到文章的當下反而有點汗顏。
唯一驕傲的地方就是我雖然沒做什麼實質幫助,至少也不會在背後放馬後砲。
因為我就是不爽新聞媒體每天報一些霸凌有的沒的,然後說教育失敗怎樣,
看電視的人也一股腦跟著罵。
記者也是已經在職場上打拼的,跟這些一股腦跟著罵的都有一定年紀了,
我23歲都有經歷過一點點的體罰了,相信這些人也是在體罰教育下長大的。
結果體罰給他們什麼?我想不用我說,自己看看新聞也知道水準吧?
噢對。為什麼突然講熱心?我以前在7-11打工的時候,有個同事放在店門口的腳踏車
被我的母校的學生幹走了。我們調監視器確認之後連絡該校,
不知道哪個混帳接的,跟我店長說叫我們把光碟拿去學校給他們看。
我們東西被偷,還要我們親自跑一趟學校?不是這樣子吧。
到最後我也不知道店長是怎麼講的,有一個看起來還頗具執行力的教官來找我們的。
最後也把那幾個一看就知道愛鬼混道歉愛理不理的學生給抓來了。
我不知道接電話處理這通電話的老師是誰,
但我死也不相信處理我們那通電話的會是我以前尊重的某幾位老師,
因為這真得太扯了。
我不認為"零"體罰是好事,但我也不認為因此而反零體罰就是一種正面的方法。
至今我認為這東西依然還沒開始,
全世界我不敢說,但我在台灣出生台灣長大,
我敢說台灣有太多太多的東西根本就不算開始,
顯見我們連做好都沒做好,然後就結束它,然後我們還跟小孩子說龜兔賽跑的床邊故事,
嗯,你不心虛,我都心虛了。
--
Tags:
新店
All Comments

By Adele
at 2012-04-23T14:10
at 2012-04-23T14:10

By Ursula
at 2012-04-28T12:04
at 2012-04-28T12:04

By Sarah
at 2012-05-02T04:52
at 2012-05-02T04:52

By Damian
at 2012-05-03T20:44
at 2012-05-03T20:44

By Megan
at 2012-05-06T23:48
at 2012-05-06T23:48

By Eartha
at 2012-05-11T19:08
at 2012-05-11T19:08

By Genevieve
at 2012-05-15T21:51
at 2012-05-15T21:51

By Ethan
at 2012-05-20T18:27
at 2012-05-20T18:27

By Zora
at 2012-05-23T01:22
at 2012-05-23T01:22

By Eartha
at 2012-05-23T18:22
at 2012-05-23T18:22

By Elizabeth
at 2012-05-26T21:23
at 2012-05-26T21:23

By Gary
at 2012-05-27T19:03
at 2012-05-27T19:03

By Iris
at 2012-05-28T07:20
at 2012-05-28T07:20

By Kelly
at 2012-05-28T17:48
at 2012-05-28T17:48

By Carol
at 2012-05-30T14:26
at 2012-05-30T14:26

By Rachel
at 2012-06-04T07:24
at 2012-06-04T07:24

By Emily
at 2012-06-09T06:49
at 2012-06-09T06:49

By Selena
at 2012-06-13T00:49
at 2012-06-13T00:49

By Ula
at 2012-06-14T13:14
at 2012-06-14T13:14

By Genevieve
at 2012-06-17T03:21
at 2012-06-17T03:21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2-06-20T09:59
at 2012-06-20T09:59

By Eden
at 2012-06-23T17:01
at 2012-06-23T17:01

By Adele
at 2012-06-25T03:32
at 2012-06-25T03:32

By Lydia
at 2012-06-28T18:31
at 2012-06-28T18:31

By Ina
at 2012-06-29T04:04
at 2012-06-29T04:04

By Edwina
at 2012-07-03T07:26
at 2012-07-03T07:26

By Doris
at 2012-07-05T03:57
at 2012-07-05T03:57

By Hazel
at 2012-07-10T03:47
at 2012-07-10T03:47

By Charlie
at 2012-07-13T00:44
at 2012-07-13T00:44

By Mia
at 2012-07-16T01:58
at 2012-07-16T01:58

By Hazel
at 2012-07-16T07:51
at 2012-07-16T07:51

By Freda
at 2012-07-17T17:26
at 2012-07-17T17:26

By Candice
at 2012-07-20T00:53
at 2012-07-20T00:53

By Jessica
at 2012-07-22T08:23
at 2012-07-22T08:23

By Hazel
at 2012-07-25T13:44
at 2012-07-25T13:44

By Enid
at 2012-07-26T22:21
at 2012-07-26T22:21

By Damian
at 2012-07-27T02:11
at 2012-07-27T02:11

By Victoria
at 2012-07-30T03:46
at 2012-07-30T03:46

By Susan
at 2012-08-01T16:09
at 2012-08-01T16:09

By Doris
at 2012-08-01T23:37
at 2012-08-01T23:37

By Linda
at 2012-08-05T20:12
at 2012-08-05T20:12

By Bethany
at 2012-08-09T22:37
at 2012-08-09T22:37

By Caroline
at 2012-08-14T10:33
at 2012-08-14T10:33

By Hardy
at 2012-08-14T15:18
at 2012-08-14T15:18

By Michael
at 2012-08-18T04:32
at 2012-08-18T04:32

By Steve
at 2012-08-23T01:07
at 2012-08-23T01:07

By Daph Bay
at 2012-08-25T10:47
at 2012-08-25T10:47

By Kelly
at 2012-08-28T14:32
at 2012-08-28T14:32

By Callum
at 2012-09-01T10:34
at 2012-09-01T10:34

By Sandy
at 2012-09-05T20:57
at 2012-09-05T20:57

By Zanna
at 2012-09-09T04:48
at 2012-09-09T04:48

By David
at 2012-09-09T07:16
at 2012-09-09T07:16

By Victoria
at 2012-09-11T14:24
at 2012-09-11T14:24

By Jacky
at 2012-09-13T04:15
at 2012-09-13T04:15

By Ethan
at 2012-09-16T03:03
at 2012-09-16T03:03

By Todd Johnson
at 2012-09-16T12:12
at 2012-09-16T12:12

By Ethan
at 2012-09-21T11:00
at 2012-09-21T11:00

By Hardy
at 2012-09-21T17:17
at 2012-09-21T17:17

By Erin
at 2012-09-26T01:56
at 2012-09-26T01:56

By Sarah
at 2012-09-29T02:32
at 2012-09-29T02:32

By Hedy
at 2012-10-02T04:23
at 2012-10-02T04:23

By Sierra Rose
at 2012-10-03T18:18
at 2012-10-03T18:18

By Erin
at 2012-10-04T10:42
at 2012-10-04T10:42

By Dinah
at 2012-10-06T12:59
at 2012-10-06T12:59

By Delia
at 2012-10-09T11:08
at 2012-10-09T11:08

By Lily
at 2012-10-12T05:30
at 2012-10-12T05:30
Related Posts
新店的螢火蟲??

By Olivia
at 2012-04-19T20:44
at 2012-04-19T20:44
相機入塵

By Queena
at 2012-04-19T17:03
at 2012-04-19T17:03
新店必吃的晚餐?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2-04-19T11:07
at 2012-04-19T11:07
馬公公園的五峰學生

By Cara
at 2012-04-19T10:35
at 2012-04-19T10:35
4/23(一) 新店北新國小 2000-2200 (羽球)

By Mason
at 2012-04-19T10:28
at 2012-04-19T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