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度7的教訓 - 花蓮
By Anonymous
at 2018-03-02T02:49
at 2018-03-02T02:49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Qc3XHtG ]
作者: harry901 (harry901)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爆卦] 震度7的教訓
時間: Fri Mar 2 01:28:47 2018
1. 前言
206花蓮地震之後 因為受了傷手指無法打字 加上工作與情緒需要淡化
很早就想發一篇震度7的警惕文 所以才拖到現在
在發文之前 我一直在想要用回文還是爆卦
回文是想找2013年之後我在八卦發過的地震預警文章
但文章紀錄已不覆存在 當時還有教學如何用ptt人肉快速鍵發文的相關教學
有興趣的可以參考 http://disp.cc/b/163-6S8t
2. 鄉民人肉地震預警的契機
原po在花蓮生活10年了 原本對地震議題有興趣
研究所考上地球物理但沒去念 跑去念力學相關科系
畢業後就一直待在花蓮 但對於地震預警是很期待的
因為這套系統在國外早就行之有年 所以希望臺灣能早一點作成預警系統
才會在八卦板開始利用ptt的人肉感應來發文預警
好幾次花蓮附近的地震 我發了文 鄉民也提前預警
(不過99%的鄉民都真的在電腦手機前預警 沒有實際找地方掩護)
剛開始這種人肉預警是希望能在大地震前真的達到提醒鄉民而產生的
此之前八卦的氣氛是搶地震文優先
在我寫了快速鍵的教學時 只要是我在花蓮市 有感受到地震
幾乎是搶頭香 有幾次大到我猶豫是不是不要搶了
因為花東常地震 所以當時只要我一個快速鍵 幾乎有很多鄉民可以提前預警
不過我從來沒有認為這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因為曾經有幾次地震大到我猶豫是否要快速鍵 那幾次我還是快速鍵發了文
雖然每次快速鍵發頭香 但總是會有鄉民噓文作弊之類的
這些我都是笑笑的看著並不以為意
也有鄉民提醒太大的時候就不要搶快速鍵
總之 八卦板是一個讓人百感交集的聚集地
我只希望臺灣能有一個預警的系統
爾後沒幾年 氣象局與民間等 預警系統有了雛型 而且也實際上線作用
我才開始沒搶地震文
一開始的契機只是日本以及墨西哥等環太平洋地震帶國家都有這種系統
臺灣應該也要有才對 不能因為臺灣小 但地震不是只有發生在國土內
海底地震等有很多大型地震都會發生在臺灣附近 這些都是應該政府要做的事情
3. 為什麼這次206大地震花蓮人都嚇到了?
原因很簡單 因為那是震度7 7級地震 規模雖然只有6.4(USGS,Mw) 6.0(CWB,ML)
6.4與6.0的差異在於地震矩(世界通用多) 中央氣象局採用的是近震規模
兩者差異與汎用解釋度 請自行查詢
臺灣對於地震搖晃的程度分為0~7級 依造加速度分
4級約52gal(中震,0.052g) 5級平均165gal(強震,0.165g)
6級平均325gal(烈震,0.325g) 7級劇震則是400gal以上
再上去因為破壞力很大沒有分類的必要 所以都是7級
以花蓮所在地cwb測得482gal(0.482g) 約一半個重力加速度那種感覺
至於關於震度USGS分類 有興趣可以參考就好 他分的太細了
連隕石撞地球之後才有可能形成的震度他都列入了
目前觀測史上恐怕還沒有一個地震有達到USGS的分類最高級
以921為例 日月潭測得最高震度為989gal約1g
以311為例 宮城縣栗原市測得最高震度為2934gal約3g
而我在花蓮市這邊 最大家速度0.5g 感受震感的差異可以自行換算一下
這0.5g的恐怖感受 我這一輩子都不想再遇到
發文之前 我爬了好幾次自己有關地震的文
只有在今年一月有關921的描述中有提到當時的感受
1g 就是一個重力加速度 可以想成你今天地板突然在一秒內不見了然後又接回來
這樣的重力加速度一般人肯定受到傷害 何況地震時不是只有上下
他是可能上下左右混在一起的 變成周圍的東西都會用1g的加速度離開或接近你
由此可知 若是遇到3g那種感受 人一定會被周圍的物品打昏
4. 震度7是什麼樣的感覺?
當晚 一如往常我在電腦前 因為前幾天0204密集的群震(EarthScience板我有發文紀錄)
在花蓮都習以為常了 花蓮的地震都是頂多規模5到6 震度頂多4最多5(5很少碰到)
而震度的分類剛剛介紹過了 並非等差排列
這些因素促成了很多花蓮人習慣地震 而忽略了地震時該有的反應
加上0204那天星期天有個較大的前震5.8 剛洗好澡感覺地在動
然後突然一個站有點不穩之後 地震沒了 心想:哇 這個地震有點大!
就這樣而已 這就是花蓮人的日常
0206當晚 一開始也是這樣 心想:哇! 有點大!
不到一秒鐘就變成:左邊的桌子用不知道幾g的力量撞到你
右邊的書櫃+書用不知道幾g的力量噴向你 要去開門結果被門夾到小指頭
門變形 導致整個小拇指的指頭夾住然後拔出來上半皮都不見了
醒過神來 地還在搖 還好沒停電 還好房子還是正的 只是屋內根本完全無法行走
情況跟著個影片的某片段很像
https://youtu.be/McjIOGWmTTk?t=1m46s 一分46秒開始
只是我反覆看了很幾次強震來的那秒 花蓮這次的衝擊比影片大一倍以上 很恐怖
這個影片也值得全部觀看 鄉民可以瞭解強震在各地發生的狀況 搖晃程度不太一樣
可能因為我在4樓的原因 所以晃比較大 更別說我同事住9樓隔天上班幾乎嚇哭了
打了電話報平安 一分鐘內穿了保暖衣褲 重要東西拿著衝下樓
因為很明顯這次地震的感覺跟以前差太多 以前都是小兒科
而誰又會知道小兒科的下一秒居然是驚天動地
那晚 我人在災區這邊 我家隔了兩條街倒了兩棟房子
等到地震完全停穩後 我才衝下來到馬路上 再也不敢回到家裡
5.地震來/來之前的時候我該做什麼?
a.看到預警系統發訊息 確定在秒數內可以跑到屋外(意指:在一樓而且很靠近屋外)
請敢快跑到屋外且注意掉落物 不確定者拜託請找最近可以保護的地方
因為跑到一半都有可能被建築物壓到 非常危險 要能跑到屋外與否
除非是有非常大的即時資訊判斷 不然非常不建議亂跑到屋外
b.一般人請留在原地 判斷最近可以掩護的地方 不要被東西砸到/壓到/噴到
以我為例 當下我是站著(以為又是常發生的那種地震)
下一秒桌子以0.5g速度衝向我 然後自己驚恐可能也往桌子移動
這一加上去不知道幾g的力量打到我大腿 導致我大腿瘀青疼痛了一個禮拜
接下來想去開門 結果門被衣櫃卡住 導致打不開
情急之下左手小拇指被夾傷 而且很嚴重 皮都沒了 骨頭有些微損傷
一開始醫生判斷指甲可能長不出來 還好後來沒什麼大事
只是指甲整個是黑色的 長得很慢也會痛
但經過這些 我才明白 命還在 什麼都可以重來的道理
這次地震 完全是我沒想過的 我甚至天真的認為921大概就是我遇到最大的地震了
直到有天我跟同事閒聊 他才說他921人在彰化 遇到的比這次還大
我才知道原來台灣人一輩子會遇到這樣的大地震的機率 並沒有你我想像中的小
6. 從現在開始 你我做起
a.家中請勿囤積太多東西 書櫃衣櫃如果太高請固定住
ps.我書櫃已經固定在牆壁上了 還是全倒 這點供參考
b.所有會倒的物品家具 請預先測量倒的方向
我家什麼能倒的都倒了 4x"大電視也毀了 而這些物品倒的方向不是只有東西
連南北什麼你擺的方向都能倒 重點在於這些東西倒下來會不會擋住/卡住逃生方向
是值得鄉民大家去思考的 這部份很重要 很重要 很重要 請安排好倒的方向
重心/長度等等都是最基礎考慮因素 重點在於倒下來會不會卡住/擋住主要逃生路線
c.地震包 家中都要準備
內容物請包含 手電筒/水/雜糧/口哨/藥品/保暖物/etc.
請放在最容易取得的地方
這東西台灣人很少做 希望這次地震可以喚醒鄉民 這些錢真的不多 要投資
7. 後記
當晚 花蓮市區異常詭譎 彷彿又來到我在台北921時一樣的情況
平時無人的大街上擠滿了快一千人 這是我在這土地上第一次遇到的情況
震後十分鐘樓下的平價超商有人騎著摩托車來跟店家"吆喝"讓售手電筒
店家門外的物品能倒的都倒了 後來我才知道語帶威脅的求售者
是因為當下他的母親被困在倒下來的大樓中 當下我釋懷了(一開始我以為是流氓來搶)
[這是小插曲:一開始有一個年輕人口氣很急很差的來店家求手電筒 店家一開始也很亂
因為門口物品倒的亂七八糟 後來得知後面大樓倒了 才知道事情嚴重]
那時候我在想 如果是我母親 我大概也會這麼恐懼 這麼態度去取一個手電筒來救人吧
旁邊的人告訴我我手流血了 我這時才意識到小拇指整個毀了
而當下才知道痛(真的是告知之後才知道痛!!!)
後來有人傳了統帥倒塌的照片 以及市區一些災情 我才知道這次地震真的太嚴重了
當時逃到樓下還以為稍微嚴重 直到看到照片才驚覺原來我離死神這麼近?
市區裡面受傷的不是只有我 很多人跟我一樣都是小傷 有人頭上還留著血
而這些場景我是第一次遇到的 這些驚恐我直到現在 才敢發文
睡了兩天帳篷 半夜寒流冷的無法睡著
而這兩天醒來剛好都可以看到花蓮市區可見山頭雪景 我卻沒有心情去看
一直以來我對於地震的議題是敬畏的 但從沒畏懼過
可是這次 我真的畏懼了 震度7 我不想再遇到了
能做的 就是做好事前 即時的準備
遇到再大的地震 人真的很渺小
災後檢視我的那棟大樓 沒什麼問題 在買房之前我也詳查過斷層位置與法規
好險當初蓋這棟大樓的建商 讓我的房子沒什麼問題
只是很難想像這種震度在台北 會發生什麼狀況
希望大家能做好該做的準備 有備無患
殘酷的後記
如果真的遇到大災難 你/我/你認識的人
是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聯絡上的
這一點真的很殘酷 雖然我在災區 但還好通訊是沒問題的
所以震後一個小時可以都聯繫上
但想想如果是受困/受災/各種罹難的情況下
這些種種 人 真的到目前為止 無法勝天
我只領悟到 愛要及時 這四個字
請大家共免之
--
作者: harry901 (harry901)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爆卦] 震度7的教訓
時間: Fri Mar 2 01:28:47 2018
1. 前言
206花蓮地震之後 因為受了傷手指無法打字 加上工作與情緒需要淡化
很早就想發一篇震度7的警惕文 所以才拖到現在
在發文之前 我一直在想要用回文還是爆卦
回文是想找2013年之後我在八卦發過的地震預警文章
但文章紀錄已不覆存在 當時還有教學如何用ptt人肉快速鍵發文的相關教學
有興趣的可以參考 http://disp.cc/b/163-6S8t
2. 鄉民人肉地震預警的契機
原po在花蓮生活10年了 原本對地震議題有興趣
研究所考上地球物理但沒去念 跑去念力學相關科系
畢業後就一直待在花蓮 但對於地震預警是很期待的
因為這套系統在國外早就行之有年 所以希望臺灣能早一點作成預警系統
才會在八卦板開始利用ptt的人肉感應來發文預警
好幾次花蓮附近的地震 我發了文 鄉民也提前預警
(不過99%的鄉民都真的在電腦手機前預警 沒有實際找地方掩護)
剛開始這種人肉預警是希望能在大地震前真的達到提醒鄉民而產生的
此之前八卦的氣氛是搶地震文優先
在我寫了快速鍵的教學時 只要是我在花蓮市 有感受到地震
幾乎是搶頭香 有幾次大到我猶豫是不是不要搶了
因為花東常地震 所以當時只要我一個快速鍵 幾乎有很多鄉民可以提前預警
不過我從來沒有認為這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因為曾經有幾次地震大到我猶豫是否要快速鍵 那幾次我還是快速鍵發了文
雖然每次快速鍵發頭香 但總是會有鄉民噓文作弊之類的
這些我都是笑笑的看著並不以為意
也有鄉民提醒太大的時候就不要搶快速鍵
總之 八卦板是一個讓人百感交集的聚集地
我只希望臺灣能有一個預警的系統
爾後沒幾年 氣象局與民間等 預警系統有了雛型 而且也實際上線作用
我才開始沒搶地震文
一開始的契機只是日本以及墨西哥等環太平洋地震帶國家都有這種系統
臺灣應該也要有才對 不能因為臺灣小 但地震不是只有發生在國土內
海底地震等有很多大型地震都會發生在臺灣附近 這些都是應該政府要做的事情
3. 為什麼這次206大地震花蓮人都嚇到了?
原因很簡單 因為那是震度7 7級地震 規模雖然只有6.4(USGS,Mw) 6.0(CWB,ML)
6.4與6.0的差異在於地震矩(世界通用多) 中央氣象局採用的是近震規模
兩者差異與汎用解釋度 請自行查詢
臺灣對於地震搖晃的程度分為0~7級 依造加速度分
4級約52gal(中震,0.052g) 5級平均165gal(強震,0.165g)
6級平均325gal(烈震,0.325g) 7級劇震則是400gal以上
再上去因為破壞力很大沒有分類的必要 所以都是7級
以花蓮所在地cwb測得482gal(0.482g) 約一半個重力加速度那種感覺
至於關於震度USGS分類 有興趣可以參考就好 他分的太細了
連隕石撞地球之後才有可能形成的震度他都列入了
目前觀測史上恐怕還沒有一個地震有達到USGS的分類最高級
以921為例 日月潭測得最高震度為989gal約1g
以311為例 宮城縣栗原市測得最高震度為2934gal約3g
而我在花蓮市這邊 最大家速度0.5g 感受震感的差異可以自行換算一下
這0.5g的恐怖感受 我這一輩子都不想再遇到
發文之前 我爬了好幾次自己有關地震的文
只有在今年一月有關921的描述中有提到當時的感受
1g 就是一個重力加速度 可以想成你今天地板突然在一秒內不見了然後又接回來
這樣的重力加速度一般人肯定受到傷害 何況地震時不是只有上下
他是可能上下左右混在一起的 變成周圍的東西都會用1g的加速度離開或接近你
由此可知 若是遇到3g那種感受 人一定會被周圍的物品打昏
4. 震度7是什麼樣的感覺?
當晚 一如往常我在電腦前 因為前幾天0204密集的群震(EarthScience板我有發文紀錄)
在花蓮都習以為常了 花蓮的地震都是頂多規模5到6 震度頂多4最多5(5很少碰到)
而震度的分類剛剛介紹過了 並非等差排列
這些因素促成了很多花蓮人習慣地震 而忽略了地震時該有的反應
加上0204那天星期天有個較大的前震5.8 剛洗好澡感覺地在動
然後突然一個站有點不穩之後 地震沒了 心想:哇 這個地震有點大!
就這樣而已 這就是花蓮人的日常
0206當晚 一開始也是這樣 心想:哇! 有點大!
不到一秒鐘就變成:左邊的桌子用不知道幾g的力量撞到你
右邊的書櫃+書用不知道幾g的力量噴向你 要去開門結果被門夾到小指頭
門變形 導致整個小拇指的指頭夾住然後拔出來上半皮都不見了
醒過神來 地還在搖 還好沒停電 還好房子還是正的 只是屋內根本完全無法行走
情況跟著個影片的某片段很像
https://youtu.be/McjIOGWmTTk?t=1m46s 一分46秒開始
這個影片也值得全部觀看 鄉民可以瞭解強震在各地發生的狀況 搖晃程度不太一樣
可能因為我在4樓的原因 所以晃比較大 更別說我同事住9樓隔天上班幾乎嚇哭了
打了電話報平安 一分鐘內穿了保暖衣褲 重要東西拿著衝下樓
因為很明顯這次地震的感覺跟以前差太多 以前都是小兒科
而誰又會知道小兒科的下一秒居然是驚天動地
那晚 我人在災區這邊 我家隔了兩條街倒了兩棟房子
等到地震完全停穩後 我才衝下來到馬路上 再也不敢回到家裡
5.地震來/來之前的時候我該做什麼?
a.看到預警系統發訊息 確定在秒數內可以跑到屋外(意指:在一樓而且很靠近屋外)
請敢快跑到屋外且注意掉落物 不確定者拜託請找最近可以保護的地方
因為跑到一半都有可能被建築物壓到 非常危險 要能跑到屋外與否
除非是有非常大的即時資訊判斷 不然非常不建議亂跑到屋外
b.一般人請留在原地 判斷最近可以掩護的地方 不要被東西砸到/壓到/噴到
以我為例 當下我是站著(以為又是常發生的那種地震)
下一秒桌子以0.5g速度衝向我 然後自己驚恐可能也往桌子移動
這一加上去不知道幾g的力量打到我大腿 導致我大腿瘀青疼痛了一個禮拜
接下來想去開門 結果門被衣櫃卡住 導致打不開
情急之下左手小拇指被夾傷 而且很嚴重 皮都沒了 骨頭有些微損傷
一開始醫生判斷指甲可能長不出來 還好後來沒什麼大事
只是指甲整個是黑色的 長得很慢也會痛
但經過這些 我才明白 命還在 什麼都可以重來的道理
這次地震 完全是我沒想過的 我甚至天真的認為921大概就是我遇到最大的地震了
直到有天我跟同事閒聊 他才說他921人在彰化 遇到的比這次還大
我才知道原來台灣人一輩子會遇到這樣的大地震的機率 並沒有你我想像中的小
6. 從現在開始 你我做起
a.家中請勿囤積太多東西 書櫃衣櫃如果太高請固定住
ps.我書櫃已經固定在牆壁上了 還是全倒 這點供參考
b.所有會倒的物品家具 請預先測量倒的方向
我家什麼能倒的都倒了 4x"大電視也毀了 而這些物品倒的方向不是只有東西
連南北什麼你擺的方向都能倒 重點在於這些東西倒下來會不會擋住/卡住逃生方向
是值得鄉民大家去思考的 這部份很重要 很重要 很重要 請安排好倒的方向
重心/長度等等都是最基礎考慮因素 重點在於倒下來會不會卡住/擋住主要逃生路線
c.地震包 家中都要準備
內容物請包含 手電筒/水/雜糧/口哨/藥品/保暖物/etc.
請放在最容易取得的地方
這東西台灣人很少做 希望這次地震可以喚醒鄉民 這些錢真的不多 要投資
7. 後記
當晚 花蓮市區異常詭譎 彷彿又來到我在台北921時一樣的情況
平時無人的大街上擠滿了快一千人 這是我在這土地上第一次遇到的情況
震後十分鐘樓下的平價超商有人騎著摩托車來跟店家"吆喝"讓售手電筒
店家門外的物品能倒的都倒了 後來我才知道語帶威脅的求售者
是因為當下他的母親被困在倒下來的大樓中 當下我釋懷了(一開始我以為是流氓來搶)
[這是小插曲:一開始有一個年輕人口氣很急很差的來店家求手電筒 店家一開始也很亂
因為門口物品倒的亂七八糟 後來得知後面大樓倒了 才知道事情嚴重]
那時候我在想 如果是我母親 我大概也會這麼恐懼 這麼態度去取一個手電筒來救人吧
旁邊的人告訴我我手流血了 我這時才意識到小拇指整個毀了
而當下才知道痛(真的是告知之後才知道痛!!!)
後來有人傳了統帥倒塌的照片 以及市區一些災情 我才知道這次地震真的太嚴重了
當時逃到樓下還以為稍微嚴重 直到看到照片才驚覺原來我離死神這麼近?
市區裡面受傷的不是只有我 很多人跟我一樣都是小傷 有人頭上還留著血
而這些場景我是第一次遇到的 這些驚恐我直到現在 才敢發文
睡了兩天帳篷 半夜寒流冷的無法睡著
而這兩天醒來剛好都可以看到花蓮市區可見山頭雪景 我卻沒有心情去看
一直以來我對於地震的議題是敬畏的 但從沒畏懼過
可是這次 我真的畏懼了 震度7 我不想再遇到了
能做的 就是做好事前 即時的準備
遇到再大的地震 人真的很渺小
災後檢視我的那棟大樓 沒什麼問題 在買房之前我也詳查過斷層位置與法規
好險當初蓋這棟大樓的建商 讓我的房子沒什麼問題
只是很難想像這種震度在台北 會發生什麼狀況
希望大家能做好該做的準備 有備無患
殘酷的後記
如果真的遇到大災難 你/我/你認識的人
是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聯絡上的
這一點真的很殘酷 雖然我在災區 但還好通訊是沒問題的
所以震後一個小時可以都聯繫上
但想想如果是受困/受災/各種罹難的情況下
這些種種 人 真的到目前為止 無法勝天
我只領悟到 愛要及時 這四個字
請大家共免之
--
Tags:
花蓮
All Comments
By Kelly
at 2018-03-03T13:43
at 2018-03-03T13:43
By Liam
at 2018-03-05T00:36
at 2018-03-05T00:36
By Lydia
at 2018-03-06T11:30
at 2018-03-06T11:30
By Sandy
at 2018-03-07T22:23
at 2018-03-07T22:23
By Charlie
at 2018-03-09T09:16
at 2018-03-09T09:16
By Hazel
at 2018-03-10T20:10
at 2018-03-10T20:10
By Joseph
at 2018-03-12T07:03
at 2018-03-12T07:03
By Sandy
at 2018-03-13T17:56
at 2018-03-13T17:56
By Damian
at 2018-03-15T04:50
at 2018-03-15T04:50
By Tracy
at 2018-03-16T15:43
at 2018-03-16T15:43
By Jessica
at 2018-03-18T02:36
at 2018-03-18T02:36
By Yedda
at 2018-03-19T13:30
at 2018-03-19T13:30
By Rae
at 2018-03-21T00:23
at 2018-03-21T00:23
By Rachel
at 2018-03-22T11:16
at 2018-03-22T11:16
By Susan
at 2018-03-23T22:10
at 2018-03-23T22:10
By Suhail Hany
at 2018-03-25T09:03
at 2018-03-25T09:03
By Elvira
at 2018-03-26T19:56
at 2018-03-26T19:56
By Leila
at 2018-03-28T06:50
at 2018-03-28T06:50
By Daph Bay
at 2018-03-29T17:43
at 2018-03-29T17:43
By Hardy
at 2018-03-31T04:36
at 2018-03-31T04:36
By Mary
at 2018-04-01T15:30
at 2018-04-01T15:30
By Victoria
at 2018-04-03T02:23
at 2018-04-03T02:23
By Daph Bay
at 2018-04-04T13:17
at 2018-04-04T13:17
By Anonymous
at 2018-04-06T00:10
at 2018-04-06T00:10
By Leila
at 2018-04-07T11:03
at 2018-04-07T11:03
By Odelette
at 2018-04-08T21:57
at 2018-04-08T21:57
By Dora
at 2018-04-10T08:50
at 2018-04-10T08:50
By Erin
at 2018-04-11T19:43
at 2018-04-11T19:43
By Oscar
at 2018-04-13T06:37
at 2018-04-13T06:37
By Joe
at 2018-04-14T17:30
at 2018-04-14T17:30
By Megan
at 2018-04-16T04:23
at 2018-04-16T04:23
By Lucy
at 2018-04-17T15:17
at 2018-04-17T15:17
By Valerie
at 2018-04-19T02:10
at 2018-04-19T02:10
By Tracy
at 2018-04-20T13:03
at 2018-04-20T13:03
By Necoo
at 2018-04-21T23:57
at 2018-04-21T23:57
By Oscar
at 2018-04-23T10:50
at 2018-04-23T10:50
By Connor
at 2018-04-24T21:43
at 2018-04-24T21:43
By Ethan
at 2018-04-26T08:37
at 2018-04-26T08:37
By Delia
at 2018-04-27T19:30
at 2018-04-27T19:30
By Joseph
at 2018-04-29T06:23
at 2018-04-29T06:23
By Genevieve
at 2018-04-30T17:17
at 2018-04-30T17:17
By Emily
at 2018-05-02T04:10
at 2018-05-02T04:10
By Genevieve
at 2018-05-03T15:04
at 2018-05-03T15:04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8-05-05T01:57
at 2018-05-05T01:57
By Edwina
at 2018-05-06T12:50
at 2018-05-06T12:50
By Charlie
at 2018-05-07T23:44
at 2018-05-07T23:44
By Lydia
at 2018-05-09T10:37
at 2018-05-09T10:37
By Anonymous
at 2018-05-10T21:30
at 2018-05-10T21:30
By Poppy
at 2018-05-12T08:24
at 2018-05-12T08:24
By Audriana
at 2018-05-13T19:17
at 2018-05-13T19:17
By Oliver
at 2018-05-15T06:10
at 2018-05-15T06:10
By Necoo
at 2018-05-16T17:04
at 2018-05-16T17:04
By Donna
at 2018-05-18T03:57
at 2018-05-18T03:57
By Edith
at 2018-05-19T14:50
at 2018-05-19T14:50
By Candice
at 2018-05-21T01:44
at 2018-05-21T01:44
By Kumar
at 2018-05-22T12:37
at 2018-05-22T12:37
By Steve
at 2018-05-23T23:30
at 2018-05-23T23:30
By Andrew
at 2018-05-25T10:24
at 2018-05-25T10:24
By Cara
at 2018-05-26T21:17
at 2018-05-26T21:17
By Jacob
at 2018-05-28T08:10
at 2018-05-28T08:10
By Ivy
at 2018-05-29T19:04
at 2018-05-29T19:04
By Enid
at 2018-05-31T05:57
at 2018-05-31T05:57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8-06-01T16:51
at 2018-06-01T16:51
By Kristin
at 2018-06-03T03:44
at 2018-06-03T03:44
By Todd Johnson
at 2018-06-04T14:37
at 2018-06-04T14:37
By Cara
at 2018-06-06T01:31
at 2018-06-06T01:31
By Sierra Rose
at 2018-06-07T12:24
at 2018-06-07T12:24
By Hedda
at 2018-06-08T23:17
at 2018-06-08T23:17
By Bethany
at 2018-06-10T10:11
at 2018-06-10T10:11
By Andy
at 2018-06-11T21:04
at 2018-06-11T21:04
By Zora
at 2018-06-13T07:57
at 2018-06-13T07:57
By Elvira
at 2018-06-14T18:51
at 2018-06-14T18:51
By Irma
at 2018-06-16T05:44
at 2018-06-16T05:44
By Quintina
at 2018-06-17T16:37
at 2018-06-17T16:37
By Joe
at 2018-06-19T03:31
at 2018-06-19T03:31
By Necoo
at 2018-06-20T14:24
at 2018-06-20T14:24
By Sandy
at 2018-06-22T01:17
at 2018-06-22T01:17
By Lydia
at 2018-06-23T12:11
at 2018-06-23T12:11
By Heather
at 2018-06-24T23:04
at 2018-06-24T23:04
By Hedy
at 2018-06-26T09:57
at 2018-06-26T09:57
By Hazel
at 2018-06-27T20:51
at 2018-06-27T20:51
By Zenobia
at 2018-06-29T07:44
at 2018-06-29T07:44
By Megan
at 2018-06-30T18:38
at 2018-06-30T18:38
By Rosalind
at 2018-07-02T05:31
at 2018-07-02T05:31
By Madame
at 2018-07-03T16:24
at 2018-07-03T16:24
By Sarah
at 2018-07-05T03:18
at 2018-07-05T03:18
By Frederica
at 2018-07-06T14:11
at 2018-07-06T14:11
By Frederic
at 2018-07-08T01:04
at 2018-07-08T01:04
By Hazel
at 2018-07-09T11:58
at 2018-07-09T11:58
By Eartha
at 2018-07-10T22:51
at 2018-07-10T22:51
By Noah
at 2018-07-12T09:44
at 2018-07-12T09:44
By Hardy
at 2018-07-13T20:38
at 2018-07-13T20:38
By Agatha
at 2018-07-15T07:31
at 2018-07-15T07:31
By Selena
at 2018-07-16T18:24
at 2018-07-16T18:24
By Cara
at 2018-07-18T05:18
at 2018-07-18T05:18
By David
at 2018-07-19T16:11
at 2018-07-19T16:11
By Edith
at 2018-07-21T03:04
at 2018-07-21T03:04
By Quanna
at 2018-07-22T13:58
at 2018-07-22T13:58
By Jessica
at 2018-07-24T00:51
at 2018-07-24T00:51
By Franklin
at 2018-07-25T11:44
at 2018-07-25T11:44
By Charlotte
at 2018-07-26T22:38
at 2018-07-26T22:38
By Carol
at 2018-07-28T09:31
at 2018-07-28T09:31
By Freda
at 2018-07-29T20:25
at 2018-07-29T20:25
By Caroline
at 2018-07-31T07:18
at 2018-07-31T07:18
By Leila
at 2018-08-01T18:11
at 2018-08-01T18:11
By Megan
at 2018-08-03T05:05
at 2018-08-03T05:05
By Bennie
at 2018-08-04T15:58
at 2018-08-04T15:58
By Victoria
at 2018-08-06T02:51
at 2018-08-06T02:51
By Delia
at 2018-08-07T13:45
at 2018-08-07T13:45
By Susan
at 2018-08-09T00:38
at 2018-08-09T00:38
By Christine
at 2018-08-10T11:31
at 2018-08-10T11:31
By George
at 2018-08-11T22:25
at 2018-08-11T22:25
By Puput
at 2018-08-13T09:18
at 2018-08-13T09:18
By Daniel
at 2018-08-14T20:11
at 2018-08-14T20:11
By Mary
at 2018-08-16T07:05
at 2018-08-16T07:05
By Noah
at 2018-08-17T17:58
at 2018-08-17T17:58
By Noah
at 2018-08-19T04:51
at 2018-08-19T04:51
By Regina
at 2018-08-20T15:45
at 2018-08-20T15:45
By Sierra Rose
at 2018-08-22T02:38
at 2018-08-22T02:38
By Bennie
at 2018-08-23T13:31
at 2018-08-23T13:31
By Gilbert
at 2018-08-25T00:25
at 2018-08-25T00:25
By Sandy
at 2018-08-26T11:18
at 2018-08-26T11:18
Related Posts
撿到狗 長毛吉娃娃
By Jake
at 2018-03-01T21:13
at 2018-03-01T21:13
優俐咖啡館:花蓮市也吃得到瑞穗鮮奶鍋!
By Anonymous
at 2018-03-01T19:28
at 2018-03-01T19:28
邀請您體驗心理治療
By Edward Lewis
at 2018-03-01T18:47
at 2018-03-01T18:47
有認識不錯的煮飯阿姨嗎?
By Hardy
at 2018-03-01T12:14
at 2018-03-01T12:14
艾維士租車特惠
By Margaret
at 2018-03-01T09:30
at 2018-03-01T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