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記麻辣鍋 - 桃園
By Linda
at 2010-05-27T15:36
at 2010-05-27T15:36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ChungLi 看板 #1B_XIMTl ]
作者: hsuanwang (hsuan) 看板: ChungLi
標題: [食記] 鎮記麻辣鍋
時間: Thu May 27 14:43:30 2010
網製圖文版:http://www.wretch.cc/blog/hsuamwang/11359012
這天要幫學妹慶生,與學長一行五個人一起到傳說中的鎮記麻辣鍋吃晚餐,
話說鎮記我幾年前有吃過,這家店在中壢也已經開業十幾年了,人氣一直維持不墜。
只為什麼我跟學弟曾吃過一次就沒有再去過了呢?實在是想不起來,決定跟大夥再
去嚐嚐看。
鎮記目前在桃園地區經營的不錯,有中壢、南崁與桃園三家店面,我們去的是中壢店,
該店位於陽明醫院對面,其實很好找,只是附近不太好停車,可能要停遠點。
一進入店面,令人驚訝的是,天氣明明就很好而且又熱呼呼的,怎麼會這麼多人來吃
鍋呀!?所幸還有座位,坐定後就來點餐,順便拍拍照囉!
1.肉類價位一般,算平價消費。
2.桌上擺著麻油、香油與醬油,還有一碗沙茶醬。一般來說,我所習慣的麻辣鍋吃法是
蒜苗+醋+香油,最後在加一瓢麻辣湯,這樣的沾醬我覺得最美味XD (這是花蓮的一位
麻辣鍋店老闆告訴我的),另外這邊的沙茶醬也還不錯,蠻香的,不過我吃麻辣鍋時不
用沙茶。
3.店家提供的蒜苗與酸菜,吃麻辣鍋蒜苗是基本的,酸菜就不是每家都有,但是這酸菜
我吃起來只有淡淡的調味,不酸也不會很辣,同桌的人都不吃,我就一個人當小菜吃完
整盤了XD
4.鍋上來囉!我們點的是鴛鴦鍋,麻辣鍋+酸菜白肉,鴛鴦鍋、酸白菜鍋 1-3 人:280元
( 每加 1人 / 70元 )。
麻辣的湯頭看起來艷紅,聞起來還蠻香的,裡面有鴨血與板豆腐。有些我們點的食材
已經下鍋了,例如牛筋(220元)、川丸子(200元)與肥腸(220元),所以沒拍到照片。
至於酸菜白肉鍋味道整個被蓋過,大家焦點都放在紅鍋上呀!!
5.紅鍋的部份,鴨血與豆腐都很入味了,蒜段建議不要煮久,會爛掉。
這紅鍋的味道呢,簡單來說就是麻,而且是很麻,辣度倒算一般,因為湯頭實在很麻,
這股麻味在第一口咬下鴨血時就感受到了。其實基本上,個人認為這湯頭的麻味可以
稍稍降低,應該是還不錯的湯底,很可惜的是這麻味太過,搶走了食材的鮮、麻辣湯的
香。
6.白鍋的部分,鍋一上來表面浮著些許薄肉片,肉片就是這樣了,之後也不會再加。
鍋內基本上有酸白菜、玉米等一些食材,湯頭微酸,其實這酸菜白肉鍋算還不錯的,
但是因為舌頭被紅鍋麻痺,所以無法好好享受XD,不過一般來講麻辣鍋我只吃紅鍋的。
7.油條(40元),量很多,夠酥但又不會臭油味,還不錯。
8.蛋餃(70元)與魚餃(70元),餃類是夠水準的,比吃到飽的強多了,也很新鮮。
9.霜降牛肉(270元),另外我們還有點特級牛肉(230元),相較之下,霜降牛肉的
油花分布均勻,也好吃很多。店家給的量不少,不會小氣。
10.餐後附上的西瓜一盤,我被麻的七葷八素的舌頭告訴我,這西瓜很甜!
另外就是川丸子吃起來不會乾硬,絞肉煮過後還是維持一定的嫩度,不錯。
牛筋也好吃,口感軟Q,咀嚼起來不費力,造成現場搶食的現象^^
肥腸建議煮久點,會比較入味好吃。
11.學妹的生日蛋糕,在百年神仙買的,造型與配色不錯,內餡是布丁與芋頭,奶油不
會過多太膩,還蠻好吃的!但是五個人分食有點吃力XD,因為剛吃飽。
12.此乃鎮記之室內裝潢一隅,店內的裝潢還真不像一般火鍋店呀!!
最後,鎮記是桃園地區生意很好的麻辣鍋店,但是麻辣鍋的靈魂在於湯底,個人無法
接受像鎮記這樣麻麻麻的湯頭。我甚至認為魚市場那邊的太和殿湯頭還比較好些(當然
中壢的太和殿又遜於台北的),可嘉許的是鎮記料好實在,量也足,如果這樣的食材加
上太和殿的湯底那應該不錯XD。
因為個人覺得中壢太和殿的食材在退步,以前我很常吃,現在幾乎不吃了,有空再去吃
看看。
現在終於想起為什麼我只去過一次鎮記就沒再去了呀XD,至於中壢也很有名的梁記,我
吃過但沒寫食記,下次再補。
以麻辣鍋來說,目前我還是覺得台中鼎王最好吃,台北太和殿也不錯,寫著寫著我又想
要衝去台中了呀XD
突然想到台北鼎王都還沒去吃呢!!
鎮記麻辣鍋
電話:03-492-4894
地址:桃園縣平鎮市延平路二段51號
--
http://www.wretch.cc/blog/hsuamwang
--
作者: hsuanwang (hsuan) 看板: ChungLi
標題: [食記] 鎮記麻辣鍋
時間: Thu May 27 14:43:30 2010
網製圖文版:http://www.wretch.cc/blog/hsuamwang/11359012
這天要幫學妹慶生,與學長一行五個人一起到傳說中的鎮記麻辣鍋吃晚餐,
話說鎮記我幾年前有吃過,這家店在中壢也已經開業十幾年了,人氣一直維持不墜。
只為什麼我跟學弟曾吃過一次就沒有再去過了呢?實在是想不起來,決定跟大夥再
去嚐嚐看。
鎮記目前在桃園地區經營的不錯,有中壢、南崁與桃園三家店面,我們去的是中壢店,
該店位於陽明醫院對面,其實很好找,只是附近不太好停車,可能要停遠點。
一進入店面,令人驚訝的是,天氣明明就很好而且又熱呼呼的,怎麼會這麼多人來吃
鍋呀!?所幸還有座位,坐定後就來點餐,順便拍拍照囉!
1.肉類價位一般,算平價消費。
2.桌上擺著麻油、香油與醬油,還有一碗沙茶醬。一般來說,我所習慣的麻辣鍋吃法是
蒜苗+醋+香油,最後在加一瓢麻辣湯,這樣的沾醬我覺得最美味XD (這是花蓮的一位
麻辣鍋店老闆告訴我的),另外這邊的沙茶醬也還不錯,蠻香的,不過我吃麻辣鍋時不
用沙茶。
3.店家提供的蒜苗與酸菜,吃麻辣鍋蒜苗是基本的,酸菜就不是每家都有,但是這酸菜
我吃起來只有淡淡的調味,不酸也不會很辣,同桌的人都不吃,我就一個人當小菜吃完
整盤了XD
4.鍋上來囉!我們點的是鴛鴦鍋,麻辣鍋+酸菜白肉,鴛鴦鍋、酸白菜鍋 1-3 人:280元
( 每加 1人 / 70元 )。
麻辣的湯頭看起來艷紅,聞起來還蠻香的,裡面有鴨血與板豆腐。有些我們點的食材
已經下鍋了,例如牛筋(220元)、川丸子(200元)與肥腸(220元),所以沒拍到照片。
至於酸菜白肉鍋味道整個被蓋過,大家焦點都放在紅鍋上呀!!
5.紅鍋的部份,鴨血與豆腐都很入味了,蒜段建議不要煮久,會爛掉。
這紅鍋的味道呢,簡單來說就是麻,而且是很麻,辣度倒算一般,因為湯頭實在很麻,
這股麻味在第一口咬下鴨血時就感受到了。其實基本上,個人認為這湯頭的麻味可以
稍稍降低,應該是還不錯的湯底,很可惜的是這麻味太過,搶走了食材的鮮、麻辣湯的
香。
6.白鍋的部分,鍋一上來表面浮著些許薄肉片,肉片就是這樣了,之後也不會再加。
鍋內基本上有酸白菜、玉米等一些食材,湯頭微酸,其實這酸菜白肉鍋算還不錯的,
但是因為舌頭被紅鍋麻痺,所以無法好好享受XD,不過一般來講麻辣鍋我只吃紅鍋的。
7.油條(40元),量很多,夠酥但又不會臭油味,還不錯。
8.蛋餃(70元)與魚餃(70元),餃類是夠水準的,比吃到飽的強多了,也很新鮮。
9.霜降牛肉(270元),另外我們還有點特級牛肉(230元),相較之下,霜降牛肉的
油花分布均勻,也好吃很多。店家給的量不少,不會小氣。
10.餐後附上的西瓜一盤,我被麻的七葷八素的舌頭告訴我,這西瓜很甜!
另外就是川丸子吃起來不會乾硬,絞肉煮過後還是維持一定的嫩度,不錯。
牛筋也好吃,口感軟Q,咀嚼起來不費力,造成現場搶食的現象^^
肥腸建議煮久點,會比較入味好吃。
11.學妹的生日蛋糕,在百年神仙買的,造型與配色不錯,內餡是布丁與芋頭,奶油不
會過多太膩,還蠻好吃的!但是五個人分食有點吃力XD,因為剛吃飽。
12.此乃鎮記之室內裝潢一隅,店內的裝潢還真不像一般火鍋店呀!!
最後,鎮記是桃園地區生意很好的麻辣鍋店,但是麻辣鍋的靈魂在於湯底,個人無法
接受像鎮記這樣麻麻麻的湯頭。我甚至認為魚市場那邊的太和殿湯頭還比較好些(當然
中壢的太和殿又遜於台北的),可嘉許的是鎮記料好實在,量也足,如果這樣的食材加
上太和殿的湯底那應該不錯XD。
因為個人覺得中壢太和殿的食材在退步,以前我很常吃,現在幾乎不吃了,有空再去吃
看看。
現在終於想起為什麼我只去過一次鎮記就沒再去了呀XD,至於中壢也很有名的梁記,我
吃過但沒寫食記,下次再補。
以麻辣鍋來說,目前我還是覺得台中鼎王最好吃,台北太和殿也不錯,寫著寫著我又想
要衝去台中了呀XD
突然想到台北鼎王都還沒去吃呢!!
鎮記麻辣鍋
電話:03-492-4894
地址:桃園縣平鎮市延平路二段51號
--
http://www.wretch.cc/blog/hsuamwang
--
All Comments
By Eden
at 2010-05-31T18:17
at 2010-05-31T18:17
By Todd Johnson
at 2010-06-04T20:57
at 2010-06-04T20:57
Related Posts
魯都香滷味 @ 桃園市
By Hedda
at 2010-05-27T13:07
at 2010-05-27T13:07
稀有優質辦公室~近捷運 風水採光極佳
By Harry
at 2010-05-27T09:56
at 2010-05-27T09:56
桃園中原夜市(Part II)
By Ethan
at 2010-05-27T07:43
at 2010-05-27T07:43
請問內湖哪裡可以整骨
By Bennie
at 2010-05-27T01:08
at 2010-05-27T01:08
誰可推薦基隆的牙醫,感謝
By Jessica
at 2010-05-26T22:52
at 2010-05-26T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