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巴士 - 金門
By Donna
at 2007-06-27T18:05
at 2007-06-27T18:05
Table of Contents
http://www.kmdn.gov.tw/show_night.asp?night_id=2007_6_27_20_19_36
鄉愁巴士
作者/楊樹清
「離開機場,中型巴士要載我們到山外。沒有看到一路舖滿的高粱稈子,或許那已經
是秋深以後的事了吧?秋深以後,在幽靜、冷冽的坑道裡煮汽化爐大鍋菜,喝無色的高粱
,縱談故鄉事……有時透過碉堡的槍眼,向晚時分,金廈海峽的帆影在亮爍如金魚鱗片的
水面,彷如是一首江南水歌。那時,有位英挺謙和的少校,酒後似乎有著些許的感傷向我
說:如果不要有戰事,看!那是一片多麼壯麗的如畫江山。
——林文義〈海峽有明月〉(一九八四)
今天,星期三,我又要回到我那滿佈「鄉愁」的島鄉。
很不同於以往的回家活動形式;這一次,金門交通旅遊局的邀請、安排,名為「金門
觀光公車」的啟動體驗之旅。媒體、作家、攝影家組成的二十人隊伍,我從名單中看到了
作家古蒙仁(林日揚)、林文義、曾郁雯、張典婉,畫家林文德、鄭愛華,攝影家鐘永和
、王鳳傑、符鼎偉,以及《中國時報》、《時報周刊》、《TVBS周刊》、《行遍天下》、
《光華雜誌》、《經典雜誌》等來採訪、製作專題的媒體朋友,出生於原鄉的旅台媒體人
、風雨征塵的草綠過客,初次到訪的文學中人,這真是一次多元、有趣的文化組合;如果
說,金門是海上共同的鄉愁,齊聚在訪遊斯土的觀光公車,不也像是一部滿載鄉情、鄉愁
的巴士?
出發前夕,重讀林文義的散文集《寂靜的航道》,翻到那篇〈海峽有明月〉,才驚覺
他那趟坐「中巴」的金門行旅,二十三年過去了;那一晚,我搭乘金城到山外的「經機場
」公車到「美加美」與他會面,又趕在宵禁前陪他走回下榻的迎賓館,他在文章裡提起「
那個常常從前線島嶼捎他的燕南書簡給我的樹清,笑出一臉屬於金門人特有的憨厚,在月
光下,我們慢慢的向前走去,夜深很幽靜,而令我幾疑這裡究竟是我所生長的台灣北島,
還是大陸邊緣,海峽以西的前線島嶼?」
喜歡散文的林文義,清清淡淡、安安靜靜的行文中,自有一份動人的情境,特別是觸
及的金門,「很多年以前,在台灣南島的港都,搭乘鐵灰色的運輸艦到料羅灣,在波濤詭
譎的海峽間前進,記得那是一個無星無月的冬夜,很多年輕的戰士躺在吊床上,隨著船身
搖晃,有的睡得十分的適意,有的不很安穩,偶爾會聽到嘔吐的聲音。那年,我是個年輕
而哀愁的軍人,正從一個痛楚而愚蠢的夢裡猛然抽身出來,決定在外島好好的把自我孤立
於愛戀之外」,縱使止於征人的海島情緒,我們讀來,卻也是共同的記憶、共同的鄉愁;
他又將個人的鄉情擴散到兩岸之間,二○○○年題為〈五十年的鄉愁〉文章中寫著「去過
金門的人,可能都有如是的經驗:手中的行動電話在某個方位,顯示幕上有時是「中華電
信」,向前走兩步,可能就是簡體字的「中國電訊」了。一水之隔,金門與廈門有著五十
年的鄉愁。」
金門,岸與岸、島與島情感臍帶相連。這份鄉愁,是二地的,也是歷史的、文化的,
它不會是金門人獨有;屬於所有與這座島這片海有過牽繫的人。林文義從金門找到另一種
「鄉愁」,以《黑色部落》崛起於文壇的報導文學作家古蒙仁也是,一九七○年代末期軍
旅金門的他,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繞著太湖跑,少說三千公尺方圓,跑了一年,週日,
繼續跑,跑上太武山眺望彼岸江山,聆聽海印鐘聲,也喜在宵禁過後零星的「單打雙不打
」砲聲下冒險穿越稀疏燈火的山外街,然後,在戌守的碉堡裡寫出島居的第一章〈金門書
簡—初航〉。
古蒙仁跑離太湖後,一九八一年冬天,作家吳鳴(彭明輝)也來到金門當兵,他不是
繞著太湖跑,而是坐在柔條千尺的柳隄畔冥思,生出了一本書《湖邊的沈思》,他寫道「
在不能歸鄉的時候,太湖與柳隄或也可以稍慰思念的情懷吧!應折柳條過千尺,我的千尺
外是台灣,是我的故鄉,是我生長的土地;上一代的千尺外是故國山河,是他們的故鄉,
是他們來自的土地」………。
林文義、古蒙仁、吳鳴登臨前的一九六三,詩人楊牧(葉珊)早已在斯島的戎馬歲月
孕育出文學的鄉愁了,他在〈料羅灣的漁舟〉文字裡刻繪出畫面,「那天中午,吉普車蹦
蹦跳跳開過料羅灣的公路時,好大的風沙,只看到白花花的太陽光照在樹上,田地裡,馬
路上;看得最多的是那熟悉的教人心動的木麻黃和相思樹。車子忽然升高,揚起一片灰塵
,又往前滑了幾公尺,灰塵落地時,眼前亮開一片湛藍如寶石的海灣,那是我們熟知的料
羅灣。我像在夢中夢見另一個更離奇的夢,車子又一迴轉就失去了它,第二次迴轉,我看
到料羅灣的漁舟。〈料羅灣的漁舟〉之外,楊牧也曾在戰地的黑夜裡「看見一座宋朝的村
莊」,回營後在燈下寫出給濟慈的第一封信〈緣湖的風暴〉,一開始就驚嘆於山后「宋朝
的美,古典的驚悸」。金門的記憶,全保留在楊牧〈給濟慈的信的信〉裡。
金門的鄉景、鄉情、鄉愁,貯存在島鄉人,也輸入在島外人的繫念中;哪怕是一位短
暫停留的征人過客;藺奕獲浯島文學獎的作品〈蕪島〉,寫父子移植、聯結的隔代島,「
父親對於金門的情感,就像是前線海灘的『軌條砦』,紮紮實實埋入土底,斜尖向著對岸
。但如今,記憶軌條砦佈滿硬老的蚵殼,經歲月層層披覆之後,鈍化砲聲隆隆的驚慌曾經
。我也曾經問父親,是否試圖從戰爭出走,或者有某段時間、某樣東西,重要性超越軍旅
?父親說有的,譬如藍天戲院的二輪片和高粱酒」。
要走入文學中的金門風景?楊牧的料羅與山后、林文義的山外與帆影、古蒙仁的太武
山與海印寺、藺奕的軌條砦與藍天戲院………,盡在金門觀光公車由各個景點串聯而出的
金門地圖沿途停靠中;到達金城請搭A線、前進金寧請搭B線、造訪金沙請搭C線、行經
金湖請搭D線。今天啟動、明天試乘、七月一日起天天發車、正式上路,金門縣政府交通
旅遊局規劃的觀光公車,每一條線都配合有觀光解說員,用以支援、服務自助旅行者;觀
迎來金門作客,這是個具有人情、散發熱情的創舉,或將形塑金門人文觀光的新形象。在
漂泊旅人的心靈地圖,一路高粱,滿載鄉景與鄉情;觀光公車,也可以是「鄉愁巴士」吧
………。
--
鄉愁巴士
作者/楊樹清
「離開機場,中型巴士要載我們到山外。沒有看到一路舖滿的高粱稈子,或許那已經
是秋深以後的事了吧?秋深以後,在幽靜、冷冽的坑道裡煮汽化爐大鍋菜,喝無色的高粱
,縱談故鄉事……有時透過碉堡的槍眼,向晚時分,金廈海峽的帆影在亮爍如金魚鱗片的
水面,彷如是一首江南水歌。那時,有位英挺謙和的少校,酒後似乎有著些許的感傷向我
說:如果不要有戰事,看!那是一片多麼壯麗的如畫江山。
——林文義〈海峽有明月〉(一九八四)
今天,星期三,我又要回到我那滿佈「鄉愁」的島鄉。
很不同於以往的回家活動形式;這一次,金門交通旅遊局的邀請、安排,名為「金門
觀光公車」的啟動體驗之旅。媒體、作家、攝影家組成的二十人隊伍,我從名單中看到了
作家古蒙仁(林日揚)、林文義、曾郁雯、張典婉,畫家林文德、鄭愛華,攝影家鐘永和
、王鳳傑、符鼎偉,以及《中國時報》、《時報周刊》、《TVBS周刊》、《行遍天下》、
《光華雜誌》、《經典雜誌》等來採訪、製作專題的媒體朋友,出生於原鄉的旅台媒體人
、風雨征塵的草綠過客,初次到訪的文學中人,這真是一次多元、有趣的文化組合;如果
說,金門是海上共同的鄉愁,齊聚在訪遊斯土的觀光公車,不也像是一部滿載鄉情、鄉愁
的巴士?
出發前夕,重讀林文義的散文集《寂靜的航道》,翻到那篇〈海峽有明月〉,才驚覺
他那趟坐「中巴」的金門行旅,二十三年過去了;那一晚,我搭乘金城到山外的「經機場
」公車到「美加美」與他會面,又趕在宵禁前陪他走回下榻的迎賓館,他在文章裡提起「
那個常常從前線島嶼捎他的燕南書簡給我的樹清,笑出一臉屬於金門人特有的憨厚,在月
光下,我們慢慢的向前走去,夜深很幽靜,而令我幾疑這裡究竟是我所生長的台灣北島,
還是大陸邊緣,海峽以西的前線島嶼?」
喜歡散文的林文義,清清淡淡、安安靜靜的行文中,自有一份動人的情境,特別是觸
及的金門,「很多年以前,在台灣南島的港都,搭乘鐵灰色的運輸艦到料羅灣,在波濤詭
譎的海峽間前進,記得那是一個無星無月的冬夜,很多年輕的戰士躺在吊床上,隨著船身
搖晃,有的睡得十分的適意,有的不很安穩,偶爾會聽到嘔吐的聲音。那年,我是個年輕
而哀愁的軍人,正從一個痛楚而愚蠢的夢裡猛然抽身出來,決定在外島好好的把自我孤立
於愛戀之外」,縱使止於征人的海島情緒,我們讀來,卻也是共同的記憶、共同的鄉愁;
他又將個人的鄉情擴散到兩岸之間,二○○○年題為〈五十年的鄉愁〉文章中寫著「去過
金門的人,可能都有如是的經驗:手中的行動電話在某個方位,顯示幕上有時是「中華電
信」,向前走兩步,可能就是簡體字的「中國電訊」了。一水之隔,金門與廈門有著五十
年的鄉愁。」
金門,岸與岸、島與島情感臍帶相連。這份鄉愁,是二地的,也是歷史的、文化的,
它不會是金門人獨有;屬於所有與這座島這片海有過牽繫的人。林文義從金門找到另一種
「鄉愁」,以《黑色部落》崛起於文壇的報導文學作家古蒙仁也是,一九七○年代末期軍
旅金門的他,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繞著太湖跑,少說三千公尺方圓,跑了一年,週日,
繼續跑,跑上太武山眺望彼岸江山,聆聽海印鐘聲,也喜在宵禁過後零星的「單打雙不打
」砲聲下冒險穿越稀疏燈火的山外街,然後,在戌守的碉堡裡寫出島居的第一章〈金門書
簡—初航〉。
古蒙仁跑離太湖後,一九八一年冬天,作家吳鳴(彭明輝)也來到金門當兵,他不是
繞著太湖跑,而是坐在柔條千尺的柳隄畔冥思,生出了一本書《湖邊的沈思》,他寫道「
在不能歸鄉的時候,太湖與柳隄或也可以稍慰思念的情懷吧!應折柳條過千尺,我的千尺
外是台灣,是我的故鄉,是我生長的土地;上一代的千尺外是故國山河,是他們的故鄉,
是他們來自的土地」………。
林文義、古蒙仁、吳鳴登臨前的一九六三,詩人楊牧(葉珊)早已在斯島的戎馬歲月
孕育出文學的鄉愁了,他在〈料羅灣的漁舟〉文字裡刻繪出畫面,「那天中午,吉普車蹦
蹦跳跳開過料羅灣的公路時,好大的風沙,只看到白花花的太陽光照在樹上,田地裡,馬
路上;看得最多的是那熟悉的教人心動的木麻黃和相思樹。車子忽然升高,揚起一片灰塵
,又往前滑了幾公尺,灰塵落地時,眼前亮開一片湛藍如寶石的海灣,那是我們熟知的料
羅灣。我像在夢中夢見另一個更離奇的夢,車子又一迴轉就失去了它,第二次迴轉,我看
到料羅灣的漁舟。〈料羅灣的漁舟〉之外,楊牧也曾在戰地的黑夜裡「看見一座宋朝的村
莊」,回營後在燈下寫出給濟慈的第一封信〈緣湖的風暴〉,一開始就驚嘆於山后「宋朝
的美,古典的驚悸」。金門的記憶,全保留在楊牧〈給濟慈的信的信〉裡。
金門的鄉景、鄉情、鄉愁,貯存在島鄉人,也輸入在島外人的繫念中;哪怕是一位短
暫停留的征人過客;藺奕獲浯島文學獎的作品〈蕪島〉,寫父子移植、聯結的隔代島,「
父親對於金門的情感,就像是前線海灘的『軌條砦』,紮紮實實埋入土底,斜尖向著對岸
。但如今,記憶軌條砦佈滿硬老的蚵殼,經歲月層層披覆之後,鈍化砲聲隆隆的驚慌曾經
。我也曾經問父親,是否試圖從戰爭出走,或者有某段時間、某樣東西,重要性超越軍旅
?父親說有的,譬如藍天戲院的二輪片和高粱酒」。
要走入文學中的金門風景?楊牧的料羅與山后、林文義的山外與帆影、古蒙仁的太武
山與海印寺、藺奕的軌條砦與藍天戲院………,盡在金門觀光公車由各個景點串聯而出的
金門地圖沿途停靠中;到達金城請搭A線、前進金寧請搭B線、造訪金沙請搭C線、行經
金湖請搭D線。今天啟動、明天試乘、七月一日起天天發車、正式上路,金門縣政府交通
旅遊局規劃的觀光公車,每一條線都配合有觀光解說員,用以支援、服務自助旅行者;觀
迎來金門作客,這是個具有人情、散發熱情的創舉,或將形塑金門人文觀光的新形象。在
漂泊旅人的心靈地圖,一路高粱,滿載鄉景與鄉情;觀光公車,也可以是「鄉愁巴士」吧
………。
--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義消救災測驗 金門33人全滿分
By Edith
at 2007-06-27T18:03
at 2007-06-27T18:03
高雄大學第二校區看上金門 可望下半年啟用
By Genevieve
at 2007-06-27T18:00
at 2007-06-27T18:00
請問一下金城鎮的住宿地點
By Tom
at 2007-06-27T17:34
at 2007-06-27T17:34
海山漁港
By Aaliyah
at 2007-06-27T14:40
at 2007-06-27T14:40
貓空遊園公車 配合纜車啟用
By John
at 2007-06-27T12:21
at 2007-06-27T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