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切都是種子-《黏土》講座-時光1939 - 花蓮
By Callum
at 2015-07-24T11:11
at 2015-07-24T11:11
Table of Contents
https://zh-tw.facebook.com/timelight1939
講題:離開花園的途徑
與談:胡慕情/本書作者x戴興盛/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
時間:07.24(五)19:30
地點:時光1939
(花蓮市民國路80巷16號,近明禮路)
(免費入場)
報名表:http://goo.gl/WWRw6F
黏土》簡介:
一九九五到二○一一年,苗栗後龍鎮灣寶里,一個四百多戶的小村莊,
十六年間,兩次成功對抗土地徵收。
他們的故事不是傳奇,是臺灣農民與土地一段真實的簡史。
胡慕情以灣寶的田野為核心,清楚記錄灣寶十六年間抗爭的過程,
也以生動的文學筆觸刻劃灣寶里民的悲歡命運,
甚至展開他們的家族史,從清朝開墾一路追溯百年來農業與農民的困境,
以農業的角度檢視臺灣的經濟產業、地方政治與土地政策發展問題,
將是一部企圖以農業重寫臺灣史的重要著作,
也是對十年來諸多土地徵收抗爭事件,最深沉的一次凝視。
※還請當天來參加講座的朋友,勿攝影、錄影和錄音。謝謝大家※
我相信,那一切都是種子-《黏土》環臺講座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82917
書寫弱勢議題,在主流媒體沒有版面,也不討好。非主流媒體則是曝光率低、影響力小。
但樂生保留運動透過網路突圍,使我也開始轉貼報導至部落格,再藉由社群媒體傳播。
除此之外,也嘗試用散文、評論、詩、攝影圖說乃至於音樂創作等方式,
做為閱聽眾延伸閱讀的媒介。
...確認「始終是文學性的書寫引領視線」,並試圖為自己的書寫定位:
「左手寫新聞報導,右手寫新聞以外的觸動。
...面對災難,我們總想找出線索來理解、來解釋、來衡量傷害的大小。
也許為了掩飾我們對災難的著迷,災難變成一種刺激。
就像服用毒品。今日也許我們就是上癮了,對所有災難景象。
也是那時警覺,過多重複卻單一的資訊,及媒體必須不斷追逐新事件的框架,
已嚴重改變閱聽眾的閱讀習慣。
{ 今仔日農民的職業,不是種田,遮農民的職業,是抗爭! }
http://imgur.com/mybvOlq
https://goo.gl/mhE0bB
臺灣這幾年許多地方出現土地徵收的抗爭事件,特別是因高科技園區的擴張,
都引發社會對農業與經濟發展,農業與工業,以及環境與工業之間的爭論。
其中因竹科四期與後龍科技園區徵收案而兩次抗爭的苗栗灣寶里張木村、洪箱夫婦,
是難以令人忘懷的身影。
灣寶里從九○年代抗爭到二十一世紀,是少見兩次都能成功對抗土地徵收的地方,
灣寶的故事對臺灣討論農民與土地問題將是極具代表性的例子。
本書也是突破臺灣在地書寫,打破文學與非文學的一本作品。
--
講題:離開花園的途徑
與談:胡慕情/本書作者x戴興盛/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
時間:07.24(五)19:30
地點:時光1939
(花蓮市民國路80巷16號,近明禮路)
(免費入場)
報名表:http://goo.gl/WWRw6F
黏土》簡介:
一九九五到二○一一年,苗栗後龍鎮灣寶里,一個四百多戶的小村莊,
十六年間,兩次成功對抗土地徵收。
他們的故事不是傳奇,是臺灣農民與土地一段真實的簡史。
胡慕情以灣寶的田野為核心,清楚記錄灣寶十六年間抗爭的過程,
也以生動的文學筆觸刻劃灣寶里民的悲歡命運,
甚至展開他們的家族史,從清朝開墾一路追溯百年來農業與農民的困境,
以農業的角度檢視臺灣的經濟產業、地方政治與土地政策發展問題,
將是一部企圖以農業重寫臺灣史的重要著作,
也是對十年來諸多土地徵收抗爭事件,最深沉的一次凝視。
※還請當天來參加講座的朋友,勿攝影、錄影和錄音。謝謝大家※
我相信,那一切都是種子-《黏土》環臺講座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82917
書寫弱勢議題,在主流媒體沒有版面,也不討好。非主流媒體則是曝光率低、影響力小。
但樂生保留運動透過網路突圍,使我也開始轉貼報導至部落格,再藉由社群媒體傳播。
除此之外,也嘗試用散文、評論、詩、攝影圖說乃至於音樂創作等方式,
做為閱聽眾延伸閱讀的媒介。
...確認「始終是文學性的書寫引領視線」,並試圖為自己的書寫定位:
「左手寫新聞報導,右手寫新聞以外的觸動。
...面對災難,我們總想找出線索來理解、來解釋、來衡量傷害的大小。
也許為了掩飾我們對災難的著迷,災難變成一種刺激。
就像服用毒品。今日也許我們就是上癮了,對所有災難景象。
也是那時警覺,過多重複卻單一的資訊,及媒體必須不斷追逐新事件的框架,
已嚴重改變閱聽眾的閱讀習慣。
{ 今仔日農民的職業,不是種田,遮農民的職業,是抗爭! }
http://imgur.com/mybvOlq
https://goo.gl/mhE0bB
臺灣這幾年許多地方出現土地徵收的抗爭事件,特別是因高科技園區的擴張,
都引發社會對農業與經濟發展,農業與工業,以及環境與工業之間的爭論。
其中因竹科四期與後龍科技園區徵收案而兩次抗爭的苗栗灣寶里張木村、洪箱夫婦,
是難以令人忘懷的身影。
灣寶里從九○年代抗爭到二十一世紀,是少見兩次都能成功對抗土地徵收的地方,
灣寶的故事對臺灣討論農民與土地問題將是極具代表性的例子。
本書也是突破臺灣在地書寫,打破文學與非文學的一本作品。
--
Tags:
花蓮
All Comments
By Frederic
at 2015-07-26T03:39
at 2015-07-26T03:39
Related Posts
8/10-免費講座-育才/留才發展方案及方法
By Olivia
at 2015-07-24T10:09
at 2015-07-24T10:09
開椰子的器具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5-07-24T09:09
at 2015-07-24T09:09
有關花蓮百鈔ATM
By Christine
at 2015-07-24T08:12
at 2015-07-24T08:12
花蓮環保科技園區
By Edith
at 2015-07-24T02:20
at 2015-07-24T02:20
三天兩夜 拿著相機放空的行程規劃
By Eartha
at 2015-07-23T23:45
at 2015-07-23T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