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鹿港-寺廟篇 - 彰化

Aaliyah avatar
By Aaliyah
at 2008-10-22T14:42

Table of Contents

很多人都來版上詢問去鹿港要去哪些地點玩,這種文章實在太多了
所以我大概整理一下給各位要到鹿港的遊客參考
資料大多數來自於鹿港公所


三山國王廟 (別懷疑,鹿港也有客家族群!!)

類別:縣定古蹟(第三級古蹟)
創建年代:清乾隆2年(1737年)
地址:鹿港鎮中山路276號

歷史沿革

三山國王廟創建於乾隆2年(1737)為潮州客家人士興建的廟宇,供奉廣東揭陽縣巾山、
明山及獨山三座山的神明,廟宇的興建說明早年即有客家人士來此開墾。原廟位於今中山
路與民權街口,座東北朝西南,其後方原是三山國王廟義塚。

鹿港是泉州人的社群結構,由於客家潮州人的式微,三山國王廟遂成泉州人管理的廟宇,
嘉慶4年(1799)曾將三山國王廟改名為「三仙國王廟」,正殿前方有一只石製香爐,其
上有落款「嘉慶四年梅月置,三仙國王 弟子王合成叩謝」等字樣,說明了潮州客家人在
鹿港勢力的消長。

三山國王廟曾於道光24年(1844)重修,楹柱上書有「潮郡著神靈三山宛峙,鹿港崇廟祀
百代如新」,此對楹柱係由當時士紳黃萬春號所獻,目前楹柱置於廟內中埕。

大正15年(1926)日人將三山國王拆遷至現址(中山路276號),廟後三山國王塚(今鎮
公所附近)亦清塚開闢為道路。昭和8年(1933)鹿港實施市區改正,將不見天街拆除,
三山國王廟亦於此時修建廟宇。

民國74年指定為第三級古蹟,民國76年信士將位於正殿的神龕拆除,擴建廟宇,新建一座
正殿,民國82年由地方人士組織管理委員會,民國92年再增建後殿,供奉三山國王夫人。

建築藝術

三山國王廟原是「單開間一進」的建築格局,近年增建成為「三進二院」的建築,目前指
定為古蹟的範圍為三川殿建築。三川殿兩旁門板有精緻的雕刻,頂板為花鳥圖,身堵分別
有「百忍堂」與「汾陽府」的精緻雕刻。

正門門神為秦叔寶與尉遲恭,是鹿港彩繪匠師王錫河的作品。目前廟方保存有乾隆2年(
1737)「海東霖田」匾及光緒年(1878)「國王古廟」匾,由於年代己久,匾額己略呈風
化。

三川殿有內一塊「奉憲示禁」碑,係乾隆55年(1790)由粵籍士紳懇請於鹿港勒石示禁,
嚴禁海防官員不得對客籍人士加索規費。此碑原位於鹿港海防理番同知衙門前,明治36年
(1903)因拆除衙門改建鹿港公學校(今鹿港國小),遂將石碑移至鳳山寺。由於此碑係
為客籍人士所立,民國83年將之移至三山國王廟內保存。







文祠、武廟 (通稱 文武廟,這裡可以拜拜喔,很多考生都來拜!裡面有孔子畫像,
為什麼不是神像呢?因為鹿港是個"鎮"不是"市",所以不能有雕像!!裡面有關老爺喔
,關老爺也是屬於文昌星裡面的代表人物之一,還有赤兔馬,很大一隻)

類別:縣定古蹟
創建年代:文開書院:清道光4年(1824年)
文祠、武廟:清嘉慶16年(1811年)
地址:鹿港青雲路2號

文開書院 歷史沿革

道光4年(1824)鹿港海防同知鄧傳安倡議興建書院,泉廈八郊商紳捐資響應,至道
光7年(1827)完成書院的建築,名為「文開書院」,係為紀念明末儒者沈光文。沈
光文,字「文開」,於荷據時期至台灣從事教育工作,被譽為「開台文化之父」。

在清代,鹿港文開書院曾孕育多位舉人、進士,開啟鹿港文風的輝煌時期。日治時期,北
白川宮能久親王曾率軍駐紮書院,昭和18年(1943)日人將文開書院改為「北白川
宮能久親王紀念館」,龍邊廂廊內有二塊的碑記,分別為台灣總督長谷川所書「北白川官
能久親王御遺跡鹿港軍情御視察之所」碑及台中州知事森田俊界所題「北白川官能久親王
視察鹿港遺跡紀念」碑。

民國64年12月9日書院遭到回祿之災,正殿及後堂受損,並波及文昌祠,使書院一度
荒廢。民國74年經指定為第三級古蹟,由漢光建築事務所主持修復,恢復文開書院的建
築風貌。民國88年九二一地震,文開書院再度受損,歷經數年的重修,於民國94年完
成修復。

建築藝術

文開書院的建築為三川殿、正殿及後堂。三川殿的木構件仍保存道光年間原有的棟架,石
柱楹聯上有鄧傳安所書「賓日有祥興雲有兆,希賢得地入道得門」墨跡。

三川殿旁有一塊道光27年(1847)「公業條款」碑,此碑敘述鄧傳安及陳盛紹二位
鹿港同知為文開書院籌設的田租,做為書院的經費來源,兩旁廂房為昔日學生自習讀書的
地方。

正殿前方為祭祀的空間,後方是老師授課的講堂。文開書院正殿主祀朱子,配祀海內外八
寓賢,分別是「沈光文、徐孚遠、盧若騰、王忠孝、沈全期、辜朝薦、郭貞一、藍鼎元」
等八位對台灣文化有貢獻的先賢,後堂則是昔日書院山長(院長)起居的空間。

文祠、武廟 歷史沿革

鹿港文祠即為文昌祠,與文開書院相鄰。嘉慶16年(1811)鹿港海防同知薛志亮捐俸倡建文
祠、武廟,由士紳陳士陶負責文昌祠,蘇雲從負責武廟的興建。

嘉慶23年(1818)廟宇因風雨侵蝕,殿堂傾毀,由士紳發起重修,歷時一年餘,於嘉慶24年
完成修復。鹿港的文人曾於文昌祠內成立「拔社」,是鹿港早期的義學與詩社,文昌祠亦
成為文人聚會的場所。

同治8年(1869)鹿港同知孫壽銘發起重修文昌祠,並聘請進士蔡德芳掌教文開書院。光
緒2年(1878)正殿因年久失修而傾圮,由董事施家珍等人募款重修,並增建二廂廊,此次
重修,歷時二年餘,至光緒4年(1878)完成修復。

大正元年(1912)由蔡德宣發起重修文昌祠,大和行辜顯榮損資,秀才鄭鴻猷監督工程。此
次重修至大正5年(1916)完成。大正3年(1914)台灣總督左久間佐馬太敬獻「萬年師表」匾
,目前,此匾額由廟方保管。

戰後,文祠、武廟成為駐軍軍營,民國64年文祠遭回祿之災,建築物受損,民國74年由政
府依原貌重修。民國88年九二一地震,文開書院與文祠武廟再度受損,民國91年重修,至
民國94年完成。

建築藝術

文祠為二進一院的建築,前方有一座水池,稱為泮池。古代邵縣之學稱為「泮宮」,其東
西門以南置有水池,稱為「泮池」。文昌祠在建築規制中,前方置有水池,亦稱為泮池。
詩經泮水篇:「思樂泮水,薄采其芹…」,昔日,古人應試及第,需至文昌祠祭祀,循古
禮於泮池邊摘取芹葉,插於帽緣,故考取秀才功名者,又稱「入泮」。

文祠主祀文昌帝君,由於文祠並無管理委員會,故文昌帝君神像暫置於武廟內供奉。文祠
三川殿內有二塊碑文,分別是嘉慶24年(1819)「重修文武兩祠碑記」及光緒8年(1869)「
重修文祠碑記」碑文,是文祠、武廟的重要文獻。

武廟主祀關聖帝君,配祀關平、周倉,同祀倉頡先師。武廟的三川殿並無門神彩繪,符合
官祀廟宇的風格。武廟曾於嘉慶24年(1819)、咸豐4年(1854)、光緒7年(1881)重修,
目前正殿內有嘉慶16年(1811)「藻耀海天」與咸豐4年(1854)的「峻極于天」匾,是武
廟的重要文物。

武廟正殿前有一口古鐘,係昭和5年(1930)由鹿港士紳黃禮永、許梅舫等人所敬獻,是
武廟的重要文物。武廟旁有一塊「忠魂碑」,係日人供奉為國捐軀的軍人、警察的紀念碑
,目前荒廢於武廟旁空地。

文祠與武廟之間,有一口井水,稱為「虎井」,其水質甘美,故有「蓬萊第一泉」之美稱






新祖宮 勒建天后宮(軍方蓋的天后宮,裡面有很多石碑,不過部份文字已經模糊)

歷史沿革

乾隆51年(1786)11月27日台灣發生林爽文事件,隔年8月乾隆皇帝特命協辦大學士、陝甘
總督嘉勇侯福康安將軍,統領巴圖魯待衛120餘員及水師,由福建崇武澳放洋,於鹿港登
陸。福康安將軍所率領的軍隊順利抵達台灣,認為是媽祖的神助庇佑,為感念媽祖的聖靈
,於是奏請乾隆,由朝廷賜帑金,於台灣府城及鹿港二地敕建天后宮。

乾隆52年(1787)敕建天后宮砌基豎樑,同年12月福康安敬獻「恩霑海國」匾予天后宮(舊
祖宮),乾隆53年(1788)6月完成官建的媽祖廟。敕建天后宮的興建費用,由官帑撥冗一
萬一千餘圓,不足四千八百餘圓由鹿港首富日茂行林振嵩出資,敕建天后宮完成之際,福
康安敬獻「后德則天」匾,此匾目前懸掛於正殿。

嘉慶12年(1806)由北路理番鹿港海防同知汪楠,日茂行林文濬等人倡議重修,歷時3月完
成。道光13年(1833)由鹿港理番海防同知王蘭佩、遊擊溫兆鳳再次重修,至道光14年
(1834)冬完成,廟貌煥然一新。

日治時期,敕建天后宮由大和行辜顯榮擔任管理人,明治41年(1908)重修廟宇,明治41年
(1908)重修廟宇,並由總理辜顯榮敬獻「表海揚休」匾。光復初期,乾隆御賜「佑濟昭靈
」匾堆置於牆邊,後由鎮長陳培煦請人將此匾修復,因敕建天后宮當時乏人管理,而將此
匾送至鹿港天后宮(舊祖宮)懸掛至今。



建築藝術

敕建天后宮的建築格局原為二進一院,日治時期因遭盟軍轟炸,致使廟宇三川殿損毀,直
至民國55年由居民籌組管理委員會,由大和行辜偉甫擔任名譽主任委員,陳卯生擔任主委
,民國61年於正殿前方興建拜殿,當時由於廟方無充裕經費,及將前埕石材出售,所得款
項做為復資金。

正殿神龕內鎮殿媽祖神像為軟身媽祖,配祀千里眼,順風耳為戴官帽,穿官鞋的造型。兩
旁並奉祀三官大帝、龍王尊神。民國61年新祖宮重修,由郭新林匠師彩繪門神,此為新林
師晚期的作品,門屏上另有鹿港名書法家黃天素的作品。

廟埕有四塊碑文,分別為乾隆53年(1788)「敕建天后宮碑記」、乾隆57年(1792)「天后宮
田產器具記」、嘉慶12年(1807)「重修廟宇碑記」、道光14年(1834)「重修天后宮記」
,為敕建天后宮的重要文物。

民國84年敕建天后宮前方興建一座牌樓,進入廟埕後,有一道石板御路,為昔時文武宮員
進入廟宇的步道。民國93年6月敕建天后宮管理委員會新設一座下馬碑,採龍生九子中的
贔屭造型,碑文上書有漢文與滿文的「文武官員至此下馬」,符合官建媽祖廟的規制。





天后宮(鹿港人信仰中心,拜拜聖地阿!!!)

類別:縣定古蹟
創建年代:明末清初
遷建年代:清雍正3年(1725年)
地址:鹿港鎮中山路430號

歷史沿革

鹿港天后宮創建於明末清初,原廟位於現址北側,古地名「船仔頭」附近(今三條巷內)
,奉祀天下聖母媽祖,是早年閩籍的守護神之一。康熙22年(1683)施琅將軍平台時幕僚藍
理恭請湄洲開基媽祖神像,護軍渡海,事平後班師回朝之際,其族侄施啟秉、施世榜為感
念媽祖神靈顯赫,恩被黎庶,而懇留聖像於本宮崇祀,為台灣供奉「湄洲開基祖廟」的天
上聖母媽祖神像。

康熙48年(1709)由士紳施世榜開築之施厝圳(後稱八堡圳),歷經10年竣工,該圳開發完成
後,吸引大批的移民進入彰化平原開墾,鹿港遂成為移民的重鎮。雍正3年(1725)由施世
榜獻地,將媽祖廟遷建至今日現址。地方人士為感念施世榜的善舉,於天后宮右廂廊內供
奉其長生祿位。

鹿港天后宮於嘉慶年間稱為「聖母宮」,乾隆52年(1787)大學士福康安以官帑於鹿港海墘
另興建媽祖廟,以及乾隆皇所敕建的天后宮,為清朝官方所祭祀的廟宇。在鹿港為分辦這
二座媽祖廟字,鹿港聖母宮稱為「舊祖宮」,後建之宮方媽祖廟則稱為「新祖宮」。
嘉慶19年(1814)舊祖宮廟宇傾頹,泉、廈等八郊及地方士紳相繼捐輸,倡議重修,至嘉慶
20年(1815)3月完成天后宮的重修事宜,目前天后宮內有一「重修鹿溪聖母宮」碑記,為
天后宮珍貴史料。天后宮陸續又於同治13年(1874)、昭和11年(1936)重修,現念廟貌為昭
和11年重修完成時所奠定的規模與格局。

民國48年媽祖誕辰一千周年,鹿港信士捐資重建後殿,至民國50年完成神明的安座。民國
74年經指定為第三級古蹟,民國81年成立媽祖文物館,展示媽祖文物、鳳輦與湄洲祖廟贈
予鹿港天后宮的相關文物。鹿港天后宮致力於文化活動的推展,民國86年香客大樓的落成
,更帶動鹿港的觀光人潮。

建築藝術

鹿港天后宮的建築規模宏偉,廟宇為三進二院格局,分別為前殿(三川殿)、正殿及後殿
。三川殿為五開間建築格局,兩旁為八卦門,正門的空間則往內延伸,形成一凹壽的格局
,營造出三川殿空間的層次美感。

三川殿的屋頂採用重簷歇山式的造型,在台灣的寺廟中,甚少廟宇前殿使用此類型屋頂,
天后宮的作法相當特別。三川殿的石雕、木雕,雕工精湛,為學界喻為台灣最精緻的作品
之一。天后宮精彩的石窗透雕,剔地起突的龍虎石雕,精緻的彩繪及棟架上的木雕,皆值
得你慢慢地品味匠師的工藝。

龍虎堵石雕
三川殿兩旁為龍、虎堵石雕,左邊龍堵以「張僧繇畫龍點晴」為石雕題材,石雕的構圖中
張僧繇髻髮背劍,聚精會神的畫龍點睛,前方有一位童子趨前,雙手呈上墨硯,下方並雕
有數隻鯉魚,有「魚躍龍門」之勢,象徵「科舉高中」的涵意。

虎堵的雕刻為「保生大帝醫虎喉」,民間信仰傳說「有一隻老虎,因吃了一位懷有身孕的
婦女,其骨頭哽在虎口,後來求助保生大帝醫治,並答應保生大帝願為其座騎,且不再害
人」。天后宮的石雕在匠師巧奪天工的匠藝下,賦予多重的內涵,虎堵石雕的上方有一位
童子做打虎狀,讓人聯想到「楊香打虎」的故事。

門神彩繪
民國43年三川殿門神由郭新林繪製,正門門神手持鉞斧,柄上有「中華民國甲午夏 大阪
市郭棟敬謝鹿溪郭新林繪」的落款。龍邊的門神為太監,手捧香爐與牡丹花,虎邊的門神
為宮女,手持燈與果,「香、花、燈、果」為祭祀四種基本物品。三川殿的門神,其面貌
、姿態、服飾等筆法,充份展現新林師的彩繪風格。

三川殿內兩旁灰牆上有大型的壁畫,「伯牙學琴」及「李鐵拐臥禪」分別由柯煥章及鹿港
書畫名家黃天素所繪製,是鹿港現存最大的灰牆壁畫作品。三川殿除了彩繪外,灰壁尚有
黃祖輝、施讓甫、陳浚源、王漢英等多位鹿港書法名家的墨跡,而楹聯則為日治時期的文
人所撰寫,有伊若先生莊太岳、莊垂勝、羅君藍等人,為天后宮留下豐富的人文資產。

八卦藻井
三川殿內的八卦藻井是大木匠師樹發師(王樹發)所設計的作品,泉州溪底匠師所做的藻
井特色,是以斗栱層層出挑,齊集「頂心明鏡」(即上方的天花板)中間覆以天花板。

藻井分為兩層,底層八角形的每一邊出二栱,每栱升四斗,以二十四組斗栱組砌而成,呈
八卦形往內齊集,此層藻井的每一邊有八仙的人物造型與吊筒,八仙人物的上方分別為四
愛「茂叔愛蓮,羲之愛鵝、淵明愛菊、和靖詠梅」與「漁、樵、耕、讀」木雕。

人生四暢 木雕
三川殿後步口明間處的通樑,分別有獅座及象座的斗座雕刻,上方並有「人生四暢」的木
雕作品,「人生四暢」象徵著人生中四件舒暢的事情,分別為「伸腰、掏耳、撚鼻、搔背
」。後步口次間的雕刻為「忠、孝、廉、節」,分別為「孔明夜進出師表、狄仁傑望雲思
親、楊震辭金、蘇武牧羊」等典故。

欣賞匾額
正殿神龕上方有雍正皇帝御賜「神昭海表」匾、乾隆皇帝御賜「佑濟昭靈」匾及光緒皇帝
御賜「與天同功」匾。此三塊御賜的匾額,其共同的特色為皇帝所落款的,皆位於匾額的
正中央。

此外,三川殿有乾隆52年(1787)大學士福康安所獻「恩霑海國」匾、嘉慶14年(1809)福建
陸路提督許文謨所獻「虔迓靈庥」匾、道光10年(1830)鹿港理番海防同知王蘭佩所獻「薄
海蒙庥」匾等,皆是鹿港天后宮的重要文物。

神像
正殿神龕內最大尊的媽祖聖像是「鎮殿媽祖」,為昭和年間天后宮重修時所新塑,此尊媽
祖為土塑神像;第二尊媽祖為同治年間重修時天后宮時的鎮殿媽,此尊媽祖為軟身神像,
稱為「鎮殿二媽」;位於神龕前方的媽祖神像,則為湄州開基媽祖之二媽。正殿神龕宛如
一座小寺廟,斗栱出簷、吊筒垂珠,神龕正上方書有「湄洲聖母」的牌匾,前方的龍柱雕
刻並有八仙人物裝飾其上,整座神龕更顯得莊嚴肅穆。

正殿為重簷歇山式的建築,殿宇面寬為三開間格局,前步口有一捲棚造型的木架構建築,
做為拜殿的空間,兩側供奉千里眼與順風耳的神像,為媽祖的護法,姿態神韻極為優雅;
兩旁並開有二個拱門連接左右廂廊,廂廊內供奉有境主公與註生娘娘。

民國48年為紀念媽祖壽辰一千周年慶典重修後殿,後殿擴建成五開間的格局,二樓露台增
建成八角型,使參香者有更大的參拜空間。後殿主祀玉皇大帝及三官大帝,兩旁配祀有觀
音菩薩、神農大帝、女媧娘娘及水僊尊王。






南靖宮

類別:縣定古蹟
創建年代:清乾隆48年(1783年)
地址:鹿港鎮埔頭街74號

歷史沿革

鹿港有三座人群廟,分別是興化人的興安宮,潮州客家的三山國廟與漳州人的南靖宮。乾
隆48年(1783)福建漳州府南靖縣人,恭請關聖帝君神像渡海來台,於鹿港港墘邊創建廟宇

南靖宮曾於嘉慶5年(1800)擴建,道光20年(1840)重修,至民國59年廟貌傾頹,年久失修
,遂由信士倡議重修並設立管理委員會。民國89年7月14日經指定為縣定古蹟,民國92年
進行修復,至民國93年完工。

建築藝術

南靖宮為單間二進一院的建築格局,分別為三川殿及正殿。三川殿門神彩繪為鹿港匠師王
錫河的作品,正門門神為秦叔寶與尉遲恭,風格承襲鹿港郭派的畫風。正門兩旁對聯,由
鹿港文人朱啟南所撰楹聯,書法家陳百川的墨跡。天井的龍邊書法,為王漢英的墨跡。虎
邊為王重五的作品,三人均為鹿港書法家。

正殿供奉的主神為關聖帝君,配祀關平及周倉。正殿上方之匾額有民國59年重修時,由鹿
港書法家歐陽錦華所書「義凜春秋」及民國60年廟方祈安祭典時,陳百川所書「義勇凌雲
」匾額。







興安宮

類別:縣定古蹟
創建年代:清康熙23年(1684年)
地址:中山路89號後段、興化巷44號

歷史沿革

興安宮俗稱「興化媽祖宮」,是鹿港最早的媽祖廟之一。康熙23年(1684)由福建省興化府
人移民台灣時,攜帶媽祖香火來台,於鹿港草仔市一帶興建廟宇,廟名「興安宮」,取其
「興化平安」、「興化安寧」之意。

興安宮為鹿港的人群廟之一,「人群廟」係指大陸原鄉某一人群移民台灣時,所共同興建
的廟宇,同時兼具「同鄉會館」的功能。興安宮是興化人的祭祀廟宇,因此香火並不興盛
,廟貌保存原有的格局。

道光28年(1848)11月8日彰化發生地震,興安宮受到震損。咸豐2年(1852)由興化籍人士
徐錫麟、周文銓、蘇代生、蕭日新等九位董事再倡議重修,此次的重修奠定今日之廟貌格
局。

興安宮曾於光緒12年(1886)局部重修,民國72年經指定為第三級古蹟,民國82年由政府
撥款修復,至民國85年完工,並舉行安座大典。三百多年歷史的興安宮,廟貌與格局仍保
存古風貌。

建築藝術

興安宮為單開間二進一院的建築格局,分為前埕、三川殿、拜亭及正殿。廟宇為街屋式的
建築,廟門面向興化巷,後臨中山路。廟內木柱採以附壁柱的工法,門楣上方之木構建築
,為舊廟宇的雕刻及棟架。

興安宮屋簷墀頭處,原有一對石獅,造型古樸,由於年代久遠己遭風化,民國76年琳恩颱
風夜,此對石獅遭宵小竊取,目前所看到的石獅,為重修時新刻的造型。

三川殿的彩繪,正門門神為秦叔寶與尉遲恭,兩旁分別為太監與宮女,手持「香花燈果」
,係民國85年重修時,由和美匠師陳穎派施做。今興安宮經重新彩繪後,雖看似新廟,但
匠師的構圖及用色均依照傳統工法,呈現廟宇的彩繪藝術。

前殿的牆面有一塊光緒13年(1887)「奉憲示禁」碑,此碑文由當時賞戴花翎郎補清軍府
代理中路撫民理番鹿港海防總捕分府龍景淳所設立,內文敘述興安宮的廟產,自同治年間
戴潮春之亂後,有陸續被竊佔之虞,碑文告示租用興安宮祭祀公業之屋舍者,應依租納稅
,廟方董事秉公處理,並辦理廟務暨春秋二祭。

正殿供奉媽祖,兩旁有二尊造型精緻的宮女神像,一位手持粉盒,另一位拿花瓶。由於興
安宮的格局受限,居民供奉的觀世音菩薩,只能先暫放正殿神龕供桌上,供信徒膜拜。
咸豐2年(1852)廟宇重修時,由士紳敬獻「奠安山海」匾,此匾左下方有一鈐印,其上
書「興安會館」,說明興安宮為興化人的同鄉會館。光緒13年(1887)興安宮局部重修時
,並由信士柯清泉、柯春榮敬獻「慈航普渡」匾。

廟方存有一張光緒12年(1886)的古圖,此圖將興安宮週遭的環境詳細繪載,昔日興安宮
廟埕有三階舖面,廟埕長十一丈五尺,闊五丈五尺,右下方另署「光緒十二年七月府蔡,
斷勘自磚路外起橫一丈歸興安宮管,並立碑為界」。

此「立碑為界」的石碑,目前豎立於興安宮廟前右側,上書「宮埕界」。由古圖亦可得知
,興安宮廟埕左前方原有一口魚池,為興安宮所有,現己成為民居房舍,唯此民宅目前係
屬龍山寺之寺產,住戶每月仍需繳交租稅予龍山寺,由興安宮的產權變成龍山寺的寺產,
訴說著興化人在鹿港勢力的消長。

廟方另存有一張署名「彰化縣正堂劉、鹿港理番分府金、鹿港副總府麥。鹿港分司徐所會
同給示」,描繪清代鹿港海防理番同知衙門的官府米倉及地形位置圖,為鹿港重要的文獻
資料。








鳳山寺

類別:縣定古蹟
創建年代:清道光4年(1824年)
地址:鹿港鎮德興街26號

歷史沿革

道光2年(1822)鹿港士紳梁獻瑞倡議興建鳳山寺,由地主盧西池獻地,甘武略出任總理
,總理興建廟宇事宜,地方信士踴躍捐資,此次建廟募得1529圓,同年9月動工,歷經兩
年餘,於道光4年(1824)10月完工。

鳳山寺主祀廣澤尊王,配祀夫人媽,廟名「鳳山寺」源自於原鄉祖廟之名。道光28年(
1848)彰化地震,造成廟宇的受損,咸豐6年(1856)至咸豐9年(1859)進行重修,目前
廟宇保存咸豐年間重修時的廟貌。

此次的重修,鹿港閤港鄉紳參與,並於咸豐6年(1856)敬獻「威武英烈」匾。由於鳳山
寺位於鹿港粟倉旁,廟宇前方即是鹿港理番同知衙門,咸豐6年北路理番兼鹿港海防同知
及安平協水師右營游擊敬獻「忠孝義」匾。

大正15年(1926)鳳山寺因年久失修,廟宇坍塌受損,地方士紳廖天顯、陳揀等人倡議重
修,同年完成廟宇的修復,並由鹿港街長陳懷澄撰寫「重修鳳山寺碑記」木碑,置於三川
殿右牆。

昭和3年(1928)鹿港街長陳懷澄拆萬春宮及廈郊會館,改建為公會堂,並將蘇府王爺神
像移至鳳山寺供奉。民國71年鳳山寺曾局部修護,再將蘇府王爺神像移至左廂。
民國79年德興街拓寬時,為保存三川殿的建築及牆面的交趾陶,拆除中埕,將三川殿移至
後方與正殿相鄰,形成目前正殿與三川殿相鄰的廟貌。中埕牆面書法對聯,係咸豐9年(
1859)慶昌陳宗潢的墨跡,可惜已於民國79年拆毀。民國89年10月經指定為縣定古蹟。

建築藝術

鳳山寺原為二進一院的建築格局,三川殿為單開間建築,屋頂是單簷硬山式造型,屋脊上
泥塑與交趾陶,為咸豐年間的作品。三川殿左右兩旁有精緻的「博古圖」及「龍、虎堵」
交趾陶,「博古圖」為「香、花、燈、果」的裝飾題材,龍堵落款為丙辰年,係咸豐6年
(1856)。鳳山寺的交趾陶係泉州「晉江一經堂蔡騰迎」所作,是目前台灣交趾陶保存年
代最早的作品。

正門兩旁有一對青斗石獅,是廈郊船戶新福來蔡天賜所捐獻。三川殿的門神正門為秦叔寶
與尉遲恭,兩旁側門為太監的造型,為鹿港彩繪匠師王錫河的作品。
正殿供奉廣澤尊王,神龕上方有「威武英烈」古匾,為閤港商紳泉、廈等八郊船商舖戶於
咸豐6年(1856)重修時所獻。

鳳山寺保存二塊古碑,一為道光10年(1830)「鹿港新建鳳山寺碑記」,此碑由選拔進士
廖春波所撰,增生董步雲敬書的墨跡。另一碑記為大正15年(1926)鹿港街長陳懷澄撰書
「重修鳳山寺碑記」,均為鳳山寺重要文獻史料。

鳳山寺左廂房原為鹿港「玉如意」北管樂團的社址,鳳山寺內亦供奉北管樂守護神西秦王
爺,為鹿港歷史悠久的北管樂社,「玉如意」匾額為鹿港書法名家鄭鴻猷的墨跡,目前此
匾保存於廟方委員家中。







龍山寺 (台灣紫禁城,921之前也是個拜拜聖地,香客人數也很多)

類別:國定古蹟
創建年代:明末清初
遷建年代:乾隆51年(1786年)
地址:鹿港鎮金門街81號

歷史沿革

鹿港龍山寺創建於明末清初,原址位於鹿港舊港溝邊(今大有街)。乾隆49年(1784)鹿
港開為正口,與大陸泉州蚶江對渡通商,開啟了鹿港繁華的一頁。由於移民信士日眾,乾
隆51年(1786)武官陳邦光倡議遷建,士紳林振嵩、許樂三主持遷建工程至現址。
乾隆57年(1792)龍山寺因地震而受損,乾隆60年(1795)重修時,由日茂行林振嵩之子
林文濬主持,至嘉慶3年(1798)完成修復工程。

道光9年(1829)龍山寺因牆垣剝落而重修,由日茂行林廷璋主持重修,至道光11年(
1831)完成,此次的重修奠定了今日的規模。道光28年(1848)彰化地震,咸豐2年(
1852)龍山寺再度重修,並增建拜殿,至咸豐8年(1858)完成修建。

明治30年(1897)日人在龍山寺內設立敬愛學校,由佐佐木一道主持。明治37年(1904)
龍山寺被改為日本本願寺的分寺,並廢除龍山寺之名,第一任住持光明智曉。大正10年(
1921)後殿發生火災,建築物及神像毀之一炬。昭和11年(1936)龍山寺動工重修,並重
建後殿,至昭和13年(1938)竣工。

民國49年龍山寺成立管理委員會,由陳壽昌擔任第一任主任委員,民國50年組織「鹿港龍
山寺修建委員會」,展開龍山寺的重修,至民國53年竣工。民國63年,由漢寶德教授主持
兩廂廊重修。民國72年龍山寺經指定為國家第一級古蹟,民國75年政府進行全面修護,民
國83年驗收。

民國88年九二一地震,龍山寺嚴重受損,正殿屋脊斷落,山門與戲台木柱移位。民國90年
由政府積極規劃修護,鹿港企業家寶成國際集團總裁蔡其瑞、董事長蔡其建昆仲全額捐資
龍山寺主體工程修復經費,期能妥善保存國家文化資資產,為鹿港龍山寺近百年來最大的
修復工程。

建築藝術

龍山寺主祀觀音菩薩,今日建築為道光11年(1831)重修時的空間格局。龍山寺佔地一千
六百餘坪,為三進二院七開間的建築格局,分為山門、五門殿(含戲台)、正殿(含拜殿
)、後殿。

山門與石獅
山門是佛寺的院門,山門屋頂採雙重屋簷,四面有坡落水的形式,稱為「重簷歇山式」。
山門為三開間的立面,匠師採用減柱法及移柱法,在山門的四個角落各立三根木柱,形成
組柱的方式,由靠內側的四根圓形木柱及牆面內的二根石柱,直接承載上層屋頂,外側的
八根方形木柱支撐下層屋簷,此建築共有十四根柱子支撐屋簷。

山門兩旁的花圃內,有一對青斗石獅座,為嘉慶3年(1798)由溫陵(泉州)劉華堂及澎
江(澎湖)許克京兩位信士所敬獻。龍邊公獅,腳踩繡球,球上並雕有古代錢幣的圖紋,
虎邊母獅,懷抱小獅,這對石獅的造型,身體的姿態獨特,背部螺紋式的鬃毛刻劃入微,
充份表現出匠師的功力。

五門殿龍柱
前殿因為開有五扇門,故稱為「五門殿」。五門殿為七開間建築格局,殿前有一對精緻的
龍柱,材質為花崗岩礱石,為道光11年(1831)重修時的作品。龍柱上除了雲紋、岩石雕
刻外,每根龍柱各有五隻鶴飛翔其上,象徵「十全十美」。龍邊的龍柱上有一隻鶴。口啣
靈芝,鶴代表長壽,靈芝則為如意的造型,取其「長壽如意」的涵意。

這對龍柱造型為龍邊龍身由上往下隨雲臨降,虎邊龍身由下向上翻騰,《易經》以乾為天
、為陽、為上、為父、坤為地、為陰、為下、為母,這種一上一下的龍柱造型,稱為「乾
坤交泰」,象徵「天地之氣交和,萬物生生不息」之意。

五門殿石雕
五門殿正門的入口處有一對造型碩大的石鼓,石鼓採用泉州石材,石鼓與大門的門臼一體
成形,其主要的功用為鞏固門柱及門扇之用。石鼓下方有二個童子造型,一拿蓮花,一拿
芭蕉,在裝飾的圖騰上,其象徵的涵意為「連招貴子」。

五門殿身堵的博古堵採深浮雕,以「香、花、燈、果」四種禮佛時的基本物品為雕刻題材
。龍邊博古圖騰中香爐的左上方有一隻蝙蝠,象徵「福」,左下角有一顆桃子,象徵「壽
」,香爐取其諧音為「祿」,整體造型象徵「福祿壽」。虎邊的博古圖騰雕刻牡丹、花瓶
及案桌,代表「富貴平安」,旁邊有「南瓜、石榴、佛手瓜」為三樣多子的瓜果,代表「
多子多孫多福」之意。

龍虎堵石雕
五門殿兩旁的龍、虎堵石雕,均採深浮雕方式,龍堵的石雕構圖中,龍在空中騰雲駕霧,
下方雕飾有二隻鯉魚,並以岩石做成禹門的造型,象徵「魚躍龍門」。龍的下方有一人物
做降龍狀,即佛教十八羅漢中的「降龍尊者」,其衣服著有青色的頻料,也符合了五形的
色彩。

虎堵的石雕,老虎由山稜縱躍而下,回首凝視身邊的幼虎,旁邊的松樹隨風搖曳,有「虎
嘯生風」之勢,而在左上方有一人物做伏虎狀,即佛教十八羅漢的「伏虎尊者」。

五門殿楹聯
五門殿正門兩旁有一幅木刻對聯,採「圓篆體」雕刻,其上書:
龍山開鎮源流遠
鹿水重興慈澤長
這幅對聯說明了鹿港的開港、龍山寺創寺、重興的意義。「龍山」乃指龍山寺,其創建(
遷建)年代可溯自乾隆51年(1786)以前,與鹿港開港(乾隆49年)為同時期。「鹿水」是
指鹿港,昔時文人對鹿港有「鹿水」、「鹿溪」、「洛津」等雅稱。龍山寺在道光、咸豐
年間重新整修。才有今日的規模,士紳鄉耆寄望已漸淤塞的鹿港,也能夠與龍山寺一樣創
造出更加輝煌的歷史,重興二鹿的風華。

夔龍窗木雕
五門殿兩旁夔龍窗木雕,其圖案源自於《易經》<繫辭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
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兩儀代表陰儀與陽儀,四象為四方之象,即春夏秋冬,木雕的
圖案中分別以兩隻鯉魚及四隻夔龍來表達,又象徵「鯉魚躍龍門」,有祈求「登科取士,
金榜高中」之意。

四象外圍有八卦的造型,八卦的四隅有四隻蝙蝠,代表「賜福」,龍邊為「先天八卦」圖
騰,虎邊則採「後天八卦」圖騰,匠師採用雙面透雕的工法,內外的圖案相同。

戲台與八卦藻井
進入五門殿即是戲台的空間,龍山寺的戲台突出於中埕,並與五門殿相連接。戲台的特色
是屋簷採「斷簷升箭口」的作法,其屋頂下層屋簷未相連貫,使明間處形成一個挑高的空
間,提供觀眾欣賞戲齣時有更寬廣的視覺空間。

龍山寺戲台上方的藻井結構,為全台首屈一指的作品,道光11年(1831)重修時所興建,
是台灣保存年代最早的作品。八卦藻井設立於戲,具有演戲時共鳴的效果,「八卦」也有
鎮邪、平安之意。

拜殿龍柱
正殿前有一座拜殿,採捲棚形式,係正殿祭祀空間的延伸,為信徒準備禮佛的場所。龍山
寺拜殿的前簷柱為咸豐2年(1852)的楹聯落款,木雕的上方有「咸豐通寶」的落款,由
此可明確研判拜殿的建築為咸豐年間所建造。

拜殿龍柱係咸豐2年(1852)重修時,由船頭行泰順號所敬獻,為清中葉台灣龍柱的代表
佳作之一,其特色為單龍蟠柱,四爪握珠,口啣龍珠並露出兩顆龍牙,顯得格外生動。柱
身後側上方雕有鳳、麟、鶴、龜等四種吉祥動物,所以這對龍柱又稱「四靈柱」,喻為「
鳳毛麟趾、鶴算龜齡」,有「稀奇珍貴、祥瑞長壽」涵意。

正殿與後殿
龍山寺的正殿面寬五開間,兩旁再以八卦門連接兩廂廊,形成正殿與廂廊之過水廊道,正
殿的屋頂為重簷歇山式的建築。

後殿於大正10年(1921)遭火災焚毀後,於昭和11年至13年(1936至1938)重建。後殿的
屋頂為單簷硬山式的建築,殿宇面寬五開間,殿內碩大的樑枋採三通五瓜的木架構。由於
時值日治時期,台灣山區的木材已開採,所以後殿大量使用台灣檜木。






城隍廟(這是陰廟喔,聽說很靈,不過記得要還願...)

類別:縣定古蹟
創建年代:清道光19年(1839年)
地址:鹿港鎮中山路366號

歷史沿革

道光19年(1839)日茂行林家及地方士紳自泉州永寧(鰲城)恭請城隍至鹿港建廟,由於
永寧城隍廟稱為「鰲亭宮」,鹿港城隍廟亦沿用祖廟「鰲亭宮」為廟名。

道光28年(1848)彰化、鹿港地區發生地震,城隍廟嚴重受損,遂由地方士紳倡議重修,
道光30年(1850)完成修護。目,廟內右側牆面有一塊「重修鹿城隍廟」碑,是當時重修
廟宇時,官員、船戶、舖戶、郊商的捐題緣金碑,是城隍廟的重要史料。

光緒元年(1875)廟曾再次重修,由鹿港商紳郊舖,至光緒2年完成。日治時期,鹿港於
昭和8年(1933)實施市區改正,拆除鹿港不見天街,鹿港城隍廟的廟埕、三川殿均遭拆
毀,僅存正殿及後殿。

民國47年曾重修廟宇,當時聘請郭新林匠師施做彩繪。民國73年宏碁電腦公司遭竊數千萬
元的微電子產品,當時總經理施振榮至城隍廟恭請「八爺」至新竹科學園區,祈求能尋回
失物,經員警數日的偵查,順利破案並找回電子零件,同年,施振榮敬獻「靈蹟昭著」匾
予鹿港城隍廟。

民國74年經指定為第三級古蹟,民國84年由政府出資進行修復,並重建三川殿,民國86年
完成。此次修復,三川殿木門屏窗堵雕刻,是薪傳獎藝師施鎮洋的作品,極具藝術價值。

建築藝術

城隍廟為二進一院的建築,分別為三川殿、正殿與後殿。三川殿為三開間建築,石柱有「
赫濯聲靈昭鹿水,綿延香火肇鰲亭」楹聯,係道光19年(1839)倡建時,由日茂行林家所
捐贈。三川殿前有一對石獅,為道光30年(1850)重修時的作品,獅座為青斗石雕,是清
中葉的經典作品。

三川殿門神正門是神茶與鬱壘,兩旁側門為文官與衙役,有別於一般的廟宇。城隍廟內有
一面算盤與銅鏡,象徵城隍爺以算盤算計士民在陽世的功過,銅鏡則有「善惡分明」之意


鹿港城隍廟的聯句相當特別,兩旁木柱書有「為善不昌,祖有餘殃,殃盡必昌,為惡不滅
,祖有餘德,德盡必滅」、「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謂無知,善報惡報早報遲報,終需有
報」,皆具「賞善罰惡」與警示世人行善的意涵。

正殿主祀城隍,城隍受封為「忠佑侯」,神龕上方「燮理陰陽」匾,說明城隍爺職責掌管
陰陽兩界。兩旁為北斗星君與南斗星君,分別是文判官及武判官,殿內另配祀二十四司及
范謝將軍。後殿為觀音殿,主祀觀音菩隆,又稱「鰲亭寺」。兩旁供奉城隍夫人、註生娘
娘、文昌帝君及開山和尚蓮座。










地藏王廟(聽說也是陰廟...)

類別:縣定古蹟(第三級古蹟)
創建年代:清初
地址:鹿港鎮力行街2號

歷史沿革

鹿港地藏王廟創建於清初,嘉慶20年(1815)由八郊及地方士紳重修鹿港天后宮時,以部
份的捐銀重修地藏王廟,此次修護共計花費壹千貳佰餘圓。光緒4年(1878)地藏王廟曾
重修,廟內保存光緒4年「天竺尊嚴」匾。

日治時期,日人於地藏王廟內設置國語(日語)傳習所,明治30年(1897)才將國語傳習
所遷至彰化。光復後,地藏王廟曾於民國49年重修神房、正殿,民國60年再修兩廊,並聘
請鹿港書法家施文炳、施招澤等人,於木屏揮亳,增添廟宇的文風。

民國74年經指定為第三級古蹟,民國88年由政府撥款修復,同年5月11日開工,期間歷經
九二一地震,至民國92年復工,93年11月10日完成廟宇的修復,同年11月17日舉行入火安
座大典,並舉行三天的水陸法會。


建築藝術

地藏王廟主祀地藏菩薩,從祀境主公、註生娘娘與十殿閻羅,由於地藏王廟被視為陰廟,
廟宇屋簷低矮,更顯廟宇陰森的氣氛。地藏王廟為二進一院的建築格局,分別為三川殿與
正殿,三川殿開有個三門扇,平常僅開正門與龍邊的門扇,農曆7月中元普度,才將虎邊
的門扇開啟,象徵開啟「鬼門」之意。

地藏王廟正門門神為秦叔寶與尉遲恭,龍邊是文官,虎邊為衙役,有別於一般的廟宇。民
國60年代重修時,由鹿港彩繪匠師王錫河所繪,民國92年重修時,由台南彩繪匠師潘岳雄
依原門神新繪。

地藏王廟右廂廊,有一塊嘉慶23年(1818)「重興敬義園捐題」石碑,「敬義園」為鹿港
最早的慈善組織,乾隆42年(1777)由鹿港巡檢王坦、幕僚魏子鳴發起,並得到士紳林振
嵩及泉廈郊商的捐助,於地方上從事施棺木、拾字紙、收遺骸、置義塚、修橋樑等地方公
益。




--
有一群小孩在麥田裡遊戲,我就站在懸崖邊守望。

要是有人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不讓他摔下去。

麥田捕手/沙林傑

--

All Comments

Michael avatar
By Michael
at 2008-10-23T17:24
辛苦啦,46,不過…段落要不要弄多一點,我覺得看得眼睛
不舒服…QQ有點擠QQ
Madame avatar
By Madame
at 2008-10-24T20:05
46,你真認真,給你一張努力打字卡.....遞
Barb Cronin avatar
By Barb Cronin
at 2008-10-25T22:47
<( ′▽`)-o因囡囝囚
Oliver avatar
By Oliver
at 2008-10-27T01:29
46...你可以當鹿港嚮導了...@@
Mia avatar
By Mia
at 2008-10-28T04:10
這一篇文章值 101 銀 貼這麼久 才幾壩摳... @@
Donna avatar
By Donna
at 2008-10-29T06:52
因為是用貼的不是用打的@@
Jessica avatar
By Jessica
at 2008-10-30T09:34
我先弄在記事本 在貼過來...
Belly avatar
By Belly
at 2008-10-31T12:16
我前幾天就在整理了阿...用打的 怎麼可能一次發好幾篇
Edith avatar
By Edith
at 2008-11-01T14:57
http://0rz.tw/c44ZI 看網頁比較舒服耶

誠徵電影友(不限長短期 有空即可)

Noah avatar
By Noah
at 2008-10-21T22:45
主辦人ID:TKGSoo 活動:看電影 地點:京華城B1喜滿客影城 時間:周1.4晚上六點後 周2下午三點後 聯絡方式:至 http://www.wretch.cc/guestbook/x9025407留言報名 或者寄私信 活動內容:第一次學用BBS= = 也是首次發文 ...

yahoo廣告...

Joseph avatar
By Joseph
at 2008-10-20T23:52
雅虎最新的廣告, 什麼禮物人生的第四個... and#34;他不壞他是我爸爸and#34; 那個女生走出的學校好像是舊庄國小欸!!! 有人有發現嗎??? 附上網址 http://yahoobid.ogilvyad.com.tw/family.php 快!!!!大家來找碴^^ - ...

尋找五股國小畢業的同學

Jacky avatar
By Jacky
at 2008-10-20T12:45
※ 引述《conjunction (D-back/Nats)》之銘言: : 大家好 找到了五股版 想來求個希望andgt;and#34;andlt; : 小弟以前念五股國小 : 國小念到一半就轉學到外縣市了QQ : 所以也沒拿到畢業記念冊 : (那個學年度是76~77年次的學生,現在約是升大二) : 最近 ...

台北 威尼斯廚房

Blanche avatar
By Blanche
at 2008-10-20T11:26
★名稱:威尼斯廚房 ☆地址:台北市南昌路一段82號(近捷運中正紀念堂站二號出口) ★電話:(02)2397-0998 ☆營業時間:AM11:00~PM02:00 PM05:00~PM09:30 ★圖文好讀版:http://www.wretch.cc/blog/energy77723/ ...

關於騎車環島...

Thomas avatar
By Thomas
at 2008-10-19T16:03
※ 引述《Yvonne0105 (新開始)》之銘言: : 很久以前曾經有一些勇者在版上發表過環島心得 : 最近我也非常心動 : 很想也嘗試看看機車環島 : 我騎車的車齡一年可是幾乎天天騎啦 : 目前累積里程數快7千 : 可是自己一個人最遠只騎到過三芝白沙灣 : 想說利用假日有空時來練習一下 : 不過一來我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