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靠天分 家長醒醒吧 - 學習
By Necoo
at 2011-08-28T22:03
at 2011-08-28T22:03
Table of Contents
原文恕刪。
理性勿戰。
我想先提出一個小小的意見,
首先標題是天分,然後又是記者下的標題,所以我想,天份應該是這個意思:
天賦﹑天資。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為是塵務經心,天分有限。」文明小
史˙第二十五回:「濟川天分極高,不上三年,學得純熟。」
資料來源:教育部國語辭典
如果要討論,我認為最好用同樣的意思,不然兩個人講的天份都不一樣,
可能會讓讀者搞混。
讀書其實可以有分解動作,拿書、坐下、埋頭苦念。
首先是拿書,你知道自己要拿什麼書嗎?你知道自己要先看什麼書嗎?
你知道自己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嗎?又你確定現在你要專心看這本書嗎?
此時我們需要計劃,了解自己的終極目標,確定短程目標,
至少你要知道今天要幹嘛,要作到些什麼。
坐下,是需要意志力的,因為你要坐的久,至少,你要能讀一個小時。
如果不是被逼到盡頭,很少有人能坐下好好讀書,
看看那些圖書館裡面考公職的人,他們的屁股就是比國高中生還要硬,
一坐就很久(雖然有些人常常在睡覺)。
動機是最純粹的力量,說來很簡單,但動機哪裡來?
最近最夯的那些年,男主角為了追女主角而拼命念書,那也是動機,
不管怎樣都要有動機,但除了動機還有別的,我就先不講。
埋頭苦念看似簡單,但這是最困難也牽扯最多技術性操作的步驟,
但基本上就是:為什麼?
每天多問自己一句為什麼,多想一次自己提出來的為什麼,
你就會比大多數的人利害了。
這三個步驟都跟為什麼有關,把事情做好也跟為什麼有關,
千萬不要認為自己只是不認真,不然也能讀的好,
藉口找的好,也才能過得好,想清楚自己為什麼不認真,為什麼無法認真,
要把藉口講的夠清楚,才知道自己問題在哪。
這就是「為什麼」的力量。
讀書其實不太需要天份,只需要專注,這是有非常充分的現實證據的,
只是腦袋不靈光的,可能要花更久的時間而已,我家就有一個很好的個案,
目前沒人比他更有說服力。
台灣的教育非常有趣,大部分的人都喜歡批評,卻沒人去深深思考,
再愚蠢的題目都有意義在,只是那個意義未必是在題目的本身,
在思考之前,最好不要有好惡,你先喜歡了,先討厭了,
你就見不到有意思的地方了。
對於天分有興趣的人,其實可以看看「異數」或是「我比別人更認真」,
要表現的超群,有一個「一萬小時」的界線,可以參考看看。
其實,技術面說再多,也沒用,
讀書,不用跟那些醫科比,跟自己比就好,明天的你能比今天看更多更久的書嗎?
然後時間到了很多東西自然就瞭解了。
如果還是不能理解,那你要好好想想「不要有好惡」和「為什麼」兩件事情,
其實這兩件事情一直都是「把事情做好」的本質之一,
簡單說就是重複著為什麼和避免好惡兩件事情(或許可以說避免過度自信)。
舉個例子來說,不要過度自信認為自己真的讀懂了,
搞懂是一件事,連貫是另一件事,
就算連貫了也不要得意,題目怎麼出,如何出,為啥要這樣出,是有一個大方向的,
到最後你會發現還有些零零角角的你不懂,然後又找本更進階的書來看。
讀書就是這樣,跟考試不是很有關係,考得好不一定讀的好,
讀的好不能保證一定考的好.....
---
先說到這邊,我再想想需不需要補充。
--
理性勿戰。
我想先提出一個小小的意見,
首先標題是天分,然後又是記者下的標題,所以我想,天份應該是這個意思:
天賦﹑天資。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為是塵務經心,天分有限。」文明小
史˙第二十五回:「濟川天分極高,不上三年,學得純熟。」
資料來源:教育部國語辭典
如果要討論,我認為最好用同樣的意思,不然兩個人講的天份都不一樣,
可能會讓讀者搞混。
讀書其實可以有分解動作,拿書、坐下、埋頭苦念。
首先是拿書,你知道自己要拿什麼書嗎?你知道自己要先看什麼書嗎?
你知道自己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嗎?又你確定現在你要專心看這本書嗎?
此時我們需要計劃,了解自己的終極目標,確定短程目標,
至少你要知道今天要幹嘛,要作到些什麼。
坐下,是需要意志力的,因為你要坐的久,至少,你要能讀一個小時。
如果不是被逼到盡頭,很少有人能坐下好好讀書,
看看那些圖書館裡面考公職的人,他們的屁股就是比國高中生還要硬,
一坐就很久(雖然有些人常常在睡覺)。
動機是最純粹的力量,說來很簡單,但動機哪裡來?
最近最夯的那些年,男主角為了追女主角而拼命念書,那也是動機,
不管怎樣都要有動機,但除了動機還有別的,我就先不講。
埋頭苦念看似簡單,但這是最困難也牽扯最多技術性操作的步驟,
但基本上就是:為什麼?
每天多問自己一句為什麼,多想一次自己提出來的為什麼,
你就會比大多數的人利害了。
這三個步驟都跟為什麼有關,把事情做好也跟為什麼有關,
千萬不要認為自己只是不認真,不然也能讀的好,
藉口找的好,也才能過得好,想清楚自己為什麼不認真,為什麼無法認真,
要把藉口講的夠清楚,才知道自己問題在哪。
這就是「為什麼」的力量。
讀書其實不太需要天份,只需要專注,這是有非常充分的現實證據的,
只是腦袋不靈光的,可能要花更久的時間而已,我家就有一個很好的個案,
目前沒人比他更有說服力。
台灣的教育非常有趣,大部分的人都喜歡批評,卻沒人去深深思考,
再愚蠢的題目都有意義在,只是那個意義未必是在題目的本身,
在思考之前,最好不要有好惡,你先喜歡了,先討厭了,
你就見不到有意思的地方了。
對於天分有興趣的人,其實可以看看「異數」或是「我比別人更認真」,
要表現的超群,有一個「一萬小時」的界線,可以參考看看。
其實,技術面說再多,也沒用,
讀書,不用跟那些醫科比,跟自己比就好,明天的你能比今天看更多更久的書嗎?
然後時間到了很多東西自然就瞭解了。
如果還是不能理解,那你要好好想想「不要有好惡」和「為什麼」兩件事情,
其實這兩件事情一直都是「把事情做好」的本質之一,
簡單說就是重複著為什麼和避免好惡兩件事情(或許可以說避免過度自信)。
舉個例子來說,不要過度自信認為自己真的讀懂了,
搞懂是一件事,連貫是另一件事,
就算連貫了也不要得意,題目怎麼出,如何出,為啥要這樣出,是有一個大方向的,
到最後你會發現還有些零零角角的你不懂,然後又找本更進階的書來看。
讀書就是這樣,跟考試不是很有關係,考得好不一定讀的好,
讀的好不能保證一定考的好.....
---
先說到這邊,我再想想需不需要補充。
--
Tags:
學習
All Comments
By Elizabeth
at 2011-08-31T04:53
at 2011-08-31T04:53
By Hamiltion
at 2011-08-31T09:31
at 2011-08-31T09:31
By Audriana
at 2011-09-01T20:29
at 2011-09-01T20:29
By Kama
at 2011-09-06T04:48
at 2011-09-06T04:48
By Olga
at 2011-09-10T04:19
at 2011-09-10T04:19
By Hedwig
at 2011-09-14T15:12
at 2011-09-14T15:12
By Zora
at 2011-09-18T12:59
at 2011-09-18T12:59
By Elma
at 2011-09-19T10:08
at 2011-09-19T10:08
By Agatha
at 2011-09-23T02:50
at 2011-09-23T02:50
Related Posts
只會應付考試...聽.說能力都很差
By Steve
at 2011-08-28T21:41
at 2011-08-28T21:41
亞東技術學院圖書館
By Queena
at 2011-08-28T02:30
at 2011-08-28T02:30
讀書靠天分 家長醒醒吧
By Agnes
at 2011-08-27T18:41
at 2011-08-27T18:41
有完美主義強迫症
By Elma
at 2011-08-27T04:15
at 2011-08-27T04:15
三小時免費口說小班
By Agnes
at 2011-08-26T21:15
at 2011-08-26T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