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心淨而又佛土淨? - 生活
By Elizabeth
at 2010-08-25T00:00
at 2010-08-25T00:00
Table of Contents
《六祖禪經》經文:刺史又問曰:「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請和尚說,得生彼否?願為破疑!」師言:「使君善聽!惠能與說。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里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殊,見有遲疾;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請問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心淨而又佛土淨?
請就問題回答!
知識交流題~感恩!
請問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心淨而又佛土淨?
請就問題回答!
知識交流題~感恩!
Tags:
生活
All Comments
By Jacky
at 2010-08-26T22:08
at 2010-08-26T22:08
1.從跟你有交惡的人身上 看到可取之處
2.從你鄙視的人身上 看到可敬之處
3.從一切你看不順眼的人事物中 發現自己內在不完美的投射是什麼
擁抱一切外境的不完美 擁抱一切不完美的自己
By Leila
at 2010-08-27T20:46
at 2010-08-27T20:46
我等凡夫,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如何心淨? 先從降服其心開始吧! 先治標吧!
若降服做不到,仍不斷造惡,轉增深重啊…
至於治本…要自淨其心,只有老實念佛、修一切善、止一切惡、學禪定…
待業障輕了…自然心淨,佛土淨囉~
老實念佛吧~
共勉~
By Ida
at 2010-08-28T21:07
at 2010-08-28T21:07
談維摩詰居士是一個大智慧修行者 雖處居家不著三界 示有妻子 常修梵行
生死涅槃 猶如做夢 火中生蓮花 是可謂希有 在欲而行禪 希有亦如是
不僅證悟我空個人解脫 離開世間而入于出世涅槃
把握世間和出世 一如 真理欲行大道 莫示小徑 無以大海 內於牛跡 無以生滅心 說實相法
不捨道法 而現凡夫事 不捨有為 而起無相
但除其病 而不除法 行於非道 通達佛道菩薩
高原陸地 不生蓮華 卑濕污泥 乃生此華佛法是不離世間 深入世間大乘佛法 一切煩惱是如來種 不入煩惱大海 不能得一切智寶
菩薩欲得淨土 當淨其心 隨其心淨 則淨土淨 不離娑婆 而入眾香
維摩結居士生病時 問疾品中 世尊叫弟子 諸菩薩去探病
大家都推辭掉 最後叫文殊師利菩薩去 答曰 彼上人者 難為酬對
八千菩薩 五百聲聞 百千天人 隨從文殊師利菩薩與維摩結 共談不二法門妙法
最後維摩詰居士以默然 來解答不二法門妙法 默然就是自然清淨 萬法為識 而識神就是自性所起的妙用啊 人人皆有三身 : 法身 報身 應化身
若悟三身無自體性 即名四智菩提 所以有這個性體 就可以顯現各種萬物色相
然後發揮各種才能作用 以大公無私好好利益眾生 我們以各種身分體相去幫助人家 就是應化身
我們修道行道 主要就是要返本還原 保持童體 赤子之心 心要能去相化執
虛懷若谷 才能歸空 這樣便容易證得清淨法身
梵行 就是淨業 不思善 不思惡 一切包容善惡 各人造業各人擔
不執著善與惡 自然而行 便是梵行
六祖頓漸品 神秀大師在荊南玉泉寺 於時兩宗盛化 人皆稱南能北秀
故有南北二宗頓漸之分 而學者莫知宗趣 師謂眾曰:法本一宗 人有南北
法即一種 見有遲疾 何名頓漸?法無頓漸 人有利頓 故名頓漸 然秀之徒眾
往往譏南宗祖師:不識一字 有何所長?
秀曰:他得無師之智 深悟上乘 吾不如也
吾師五祖 親傳衣法 豈徒然哉!吾恨不能遠去親近 虛受國恩
汝等諸人毋滯於此!可往曹溪參決!一日 命門人志誠曰:汝聰明多智
可為吾到曹溪聽法 若有所聞 盡心記取 還為吾說......有些不明弟子前往...
都受六祖感化 致於開悟....最後 師見諸宗難問 咸起惡心 多集座下 愍而謂曰:學道之人 一切善念惡念 應當盡除 無名可名 名於自性 無二之性
是名實性 於實性中建立一切教門 言下便須自見!諸人聞說 總皆作禮 請事為師
六祖及神秀大師頓漸之法 是互補 大家修行 智慧是頓悟當下不思善惡而開悟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身體是漸修....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神秀當初作偈 時 當下未開悟 思考一大堆 就是心不淨
惠能當下開悟便 作出偈 就是心淨見佛
如此頓漸之法是互補 是圓滿 大家要經過身修階段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達到 自淨其意 便見佛土
里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
大家智慧有差別 大部人修持要以十惡八邪為入門 心中一轉
十惡八邪便轉十善八正 西方便在眼前 心淨即佛土淨
當今萬教齊發 道降 魔也來 要靠我們修身養性行正道 內心修持自性顯露
以六般若波羅蜜 在日行中行菩薩道.... 宗教是平等觀...包容別教加以化之
更會煥然一新 萬法歸一 人有男女之分 法是無分 以相對法 去兩邊 跳脫絕對無對待
然後進入寂靜涅槃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 應付八萬四千煩惱....只要多親近善知識 多深入經藏啟發....以生活道來印證...成佛目標指日可待
大家學習濟公活佛精神 一小時大公無私 就是一小時人間活佛
日以濟日 相信大家都是人間活佛..佛在人間成 看自己造化
羊後學祝福大家在生活中找到自性佛
By Delia
at 2010-08-29T21:39
at 2010-08-29T21:39
提供參考 祝福您
By Jack
at 2010-08-26T15:32
at 2010-08-26T15:32
多言...似乎有令色之嫌!<心靚>
不言...對不起自己!<心競>
淨~~用水洗手足!手足沾水卻握不住水,了解這個道理,心就會淨了!
心無形,無色、無味,能沾的是什麼呢?
佛土淨~~心有多寬,就能包容多寬的境界,無二分,怎能不淨!
By Gary
at 2010-08-28T17:29
at 2010-08-28T17:29
佛土淨:身淨
行為行為淨,這才是重點。
By Zora
at 2010-08-27T21:19
at 2010-08-27T21:19
所以,修行不是在累積定靜功夫去除業習的過程,而是「認出」你的本質是誰的過程,一但認出之後,不管你心靜不靜、不管你業障積習有多深,你都將是心淨又佛土淨。
By Margaret
at 2010-08-28T09:49
at 2010-08-28T09:49
首先要先到[初禪天的定功]
否則談不上[心淨]
未達到初禪而自以為心淨
甚至要莊嚴法報化三境只是[想的]而已
跟[實際]沒關係
By Cara
at 2010-08-28T07:59
at 2010-08-28T07:59
說近則去身中十惡八邪,
By Frederic
at 2010-08-28T20:08
at 2010-08-28T20:08
但盡凡心
不作聖解
阿彌陀佛
By Jacky
at 2010-08-27T19:21
at 2010-08-27T19:21
By Ethan
at 2010-08-28T14:29
at 2010-08-28T14:29
末學覺得,不妨您就將這句「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當作咒語,時常放在心上,煩惱如材薪,智慧如火,當有一天,您的智慧火出現時,煩惱就不復存在,這時您可以好好體會一下「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深願吉祥~
...Show more
By Poppy
at 2010-08-26T07:08
at 2010-08-26T07:08
認得外性內性自性法性有性無性同性異性
認得本以為能推的心,其實只是前塵虛妄想像,是個賊,因為緣心緣於內心前塵才生能推之賊,如果我們認識了這個作用背後的自性真心,就可以利用智慧觀照訓服這個賊不被他所惑並轉他成智將!不被他所緣於內塵外塵產生境界所惑亂,心就清淨了,清淨就能如理思維了^^!
...Show more
By Sierra Rose
at 2010-08-28T02:37
at 2010-08-28T02:37
一~~~是善的嗎~~~不是善的那就不用說了
二~~~是真善還是假善~~真善就是完全為眾生~~假善就是自私自利為自己~假善就不用說了
三~~~既然是真善~~~那就要馬上做~~~不是說說就算了說好玩的
那就沒意義了
沒意義的事是狂亂心(自私自利)狂亂心隨業轉
有意義的事是覺悟心(完全為眾生)覺悟心能轉業
如此就算心淨
2010-08-26 07:14:05 補充:
因有所問而有所答
但有言說毫無實義
落葉歸根~來時無嘴~去時無鼻孔
在理上佛性是平等的
在事項上還是需要去做的
正所謂修行人不昧因果
...Show more
By Edward Lewis
at 2010-08-25T23:29
at 2010-08-25T23:29
心淨:凡夫心
佛土靜:佛心
心:凡夫心及佛心
佛心:本身之『靈魂』(不生不滅,清淨無染,無分別心,無執著心),佛土靜即佛心靜,佛心本來就是清靜。
凡夫心:本身之『腦意識』,凡夫心原出生時(赤子之心)亦是清靜無染,但受後天環境影響,培養許多習性,使這顆凡夫心無法清靜,無法自然,這是以前的無知,不過現在已了解這個原理,現在就必須改變以前的種種習性,使凡夫心清靜,例如做到放下分別心,放下執著心,凡夫心自然就清靜,凡夫心若清靜的像佛心一樣,即是『隨其心靜即佛土靜』。
...Show more
Related Posts
離婚好難...監護權歸誰?
By Dinah
at 2010-08-25T00:00
at 2010-08-25T00:00
今年有勞工疏困貸款嗎?
By Olivia
at 2010-08-25T00:00
at 2010-08-25T00:00
請 問---
今年有勞工疏困貸款嗎?
時間是幾月?
有需要何種條件?
( 針對問題回答 . 不知道不要回答! ...
冷氣銅管焊接
By Audriana
at 2010-08-25T00:00
at 2010-08-25T00:00
慈悲地藏寶懺
By Jake
at 2010-08-25T00:00
at 2010-08-25T00:00
請問如何解決著魔了的求知欲望?
By Edwina
at 2010-08-25T00:00
at 2010-08-25T00:00
就會不停的閱讀大量的書籍 數量之多已經難以計算 也會常常因閱讀而忘記時間
導致身體負擔十分龐大 且無法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