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一下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茲的著作戰爭論(15分) - 生活
By John
at 2005-04-04T00:00
at 2005-04-04T00:00
Table of Contents
請問一下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茲的著作戰爭論
對後人有啥影響.........報告........謝謝
Update:
除了普魯士~那對亞洲國家有啥影響呢??
對後人有啥影響.........報告........謝謝
Update:
除了普魯士~那對亞洲國家有啥影響呢??
Tags:
生活
All Comments
By Sierra Rose
at 2005-04-04T10:31
at 2005-04-04T10:31
對普德軍事思想演進之影響
根據克勞塞維茨「絕對戰爭」觀念,他預想從事戰爭的手段應以最無情、最迅速的手段來獲得決定性的結果,而這樣的一種手段,即是認為應該採取「殲滅戰」的方式來達成。決定性殲滅戰爭即成為普魯士對於戰爭遂行的最中心思想,這一種觀念一直傳衍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止。一切的軍事理論,均以達到這個目的為最高原則。
十九世紀的普魯士陸軍是四個人所創造出來的:菲德烈大帝、拿破崙、沙恩霍斯特(Sharnhorst),與賴赫勞(Gneisenau)。在當時戰略學說理論中,包括約米尼以及克勞塞維茨在內,都是對於拿破崙的戰爭藝術作一原始的解釋,所以普魯士的新戰略也依此為本。自1850年以後,普魯士參謀本部即採取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來當作普魯士的軍事聖經,甚至自1866年起,一切戰爭理論與實踐,都受到「戰爭論」的影響。
以對近代德國軍事學術影響深遠的毛奇(Herlmut Karl von Moltke)為例,他是克勞塞維茨的門徒,在他的領導下,普魯士參謀本部藉由經濟上以及技術上的發展而將拿破崙戰爭的經驗用來是用於新方法及新條件上。毛奇的第一項對於普魯士軍事的改革措施即是對於新興事業鐵道的擴充,因為鐵路帶來了新的戰略機會。部隊的運輸速度,比起拿破崙的軍隊行軍速度,可以快了六倍以上,於是一切戰略的基本因素-時間和空間-都完全以新的姿態出現。雖然普魯士建立了較迅速的動員體系,但是直到鐵路系統出現後,才得以補救這些缺失。這樣的變革使戰略在本質上產生了時間與空間上的擴展,於是動員的速度與部隊的集中即成為戰略考量上的重要因素。這種軍事上的改變使得自拿破崙以來的機動戰略得以進一步提昇,也為普魯士所追求的殲滅會戰的達成提供了一項新契機。
但是因為軍隊的形體越變越大,使得即使有鐵路及交通幹道的出現,部隊的機動性也是不比從前。所以在運動時必須將兵力分散,利用稠密的道路往來加速部隊的運動。但是在會戰時又還是必須將兵力集中於決定點上。這也是毛奇「分進合擊」的「外線作戰」觀念,他認為「……只要一個短距離的行軍,即可以使兵力從各個不同的方向上達到正面上,和進入敵軍的側翼上,於是戰略的運用即可以說是達到了止於至善的標準,……當用分進合擊的戰略作戰時,對於最後的結果是誰也無法保證的。這個結果的決定,不僅有賴於可以計算的因素,及時間與空間,而且也更常常有賴於事前小戰的結果,天氣,假情報,簡言之,即是人生中的所謂機會和運氣的因素。不過在戰爭中要想獲得偉大的成功,則無法不冒偉大的危險。」
從毛奇最後一句話可以顯示他的戰爭哲學。他是克勞塞維茨的門徒,完全了解機會和天才在戰爭中的交相為用。他也和克勞塞維茨一樣,認為戰爭和商業頗為類似:兵力為投資,而勝利則為利潤。因此對於一切因素都應作精密合理的計算。[18]但是他也知道,戰爭的問題是算不盡的,戰爭是政策的工具,所以毛奇雖然主張在軍事行動的實際指導中,指揮官故應保有自由,但毛奇也承認多變的政治目標和環境對於戰略是經常註定了要產生改變作用的。他不認為戰略是一種科學,有一定的原則可以遵循。他在「論戰略」一文中曾這樣指出:「戰略是一種隨機應變的系統(a system of expediences)。它不僅限於知識,而是知識對於實際生活的應用。它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觀念,隨著不斷改變的環境而發展。它是在最困難條件壓迫之下的行動藝術。」
根據上述看法,指揮的組織在毛奇的戰爭觀念中佔有一個重要的地位。他認為任何戰爭會議都不能指導一個軍隊,而在作戰計劃方面,只有參謀長才是指揮官的唯一顧問。即令是一個錯誤的計劃,但若能有堅定的執行,都還是要比一個綜合性的產品較好。反而言之,即令是良好的作戰計劃,也還是不能預測戰爭的變化,所以在現場上還必須作個別的戰術決定。上級對下級的命令是越少越好,越簡單越好。換言之,統帥不應干涉戰術性的安排。毛奇甚至容許其部下擅自改變作戰計劃,只要能獲重大戰術成功,則准其將功抵罪。他幽默地說:「只要戰術能獲勝利,戰略可以讓步。」
事實上,毛奇會有這種與拿破崙時期想法不同的思考是可以理解的。拿破崙的指揮體系是集權式的,其認為野戰統帥必須親臨戰場指揮作戰,他的元帥們以及參謀都只是這位大皇帝的工具,無法擔當一面之責。但是之後由於戰場範圍擴大,軍隊數量日益增多,這種由一人獨攬大權,要想處處親躬指揮,已經成為不可能。毛奇對此有深切的認知,所以他要求指揮權限務必下放給予各級指揮官,這即類似英美軍隊中所謂的「分權化」(decentralization)。因為任何的作戰計劃都只能算到大兵團的開始衝突為止,過此之後即無任何的確實把握,所以最好是聽任各下級指揮官根據其自己的主動精神來採取行動,但必須符合一種共同的思想。所以,一旦會戰展開之後,概括性的指示應代替詳細的命令。這當然又有引起混亂危險,但是毛奇仍然認為這是兩害相權取其輕,時間的損失是更大的危險。上級指揮官的命令雖然可以具充份的彈性,但是他的含意必須明確,否則執行者往往不了解命令的意義而「自行揣摩上意」,反而取代了命令的原意。
毛奇的這種思想,日後德軍各級幹部乃至下級軍士官兵所表現的主動積極、勇敢頑強的戰鬥力,實乃傳承至毛奇從克勞塞維茨戰略思考中所得到的精華。毛奇這一套指揮原則模式,爾後發展成為德軍傳統的「任務指揮」原則(die Auftragstaktik),這也是日後德軍實施機動作戰以及閃擊戰的基礎。
Related Posts
請問山蘇如何種植?
By George
at 2005-04-03T00:00
at 2005-04-03T00:00
麻煩了~急需回答~3個建築結構相關問題~
By Elvira
at 2005-04-03T00:00
at 2005-04-03T00:00
為什麼女廁的牆壁上那麼多鼻屎?
By Zanna
at 2005-04-03T00:00
at 2005-04-03T00:00
一天洗臉幾次才好呢?
By William
at 2005-04-03T00:00
at 2005-04-03T00:00
奇摩為神麼要辦知識加呢
By Oscar
at 2005-04-03T00:00
at 2005-04-03T00:00
總要知道為神麼會有知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