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行] 台64 [上] 從觀音山至二重疏洪畔 - 五股
By Linda
at 2009-11-10T11:49
at 2009-11-10T11:49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Road 看板]
作者: Deming (衝來衝去哪像咧駛鯊魚) 看板: Road
標題: [記行] 台64 [上] 從觀音山至二重疏洪畔
時間: Mon Nov 9 21:03:38 2009
圖文版:http://ice2006.pixnet.net/blog/post/25326061
【附圖1】台64八里三重段里程配置圖
http://deming.pixnet.net/blog/post/25340538
【附圖2】台64五股一、五股二及國1五股交流道路網示意圖
http://deming.pixnet.net/blog/post/25338171
PTT文字版
位於台北縣的台64快速公路,西起八里台北港
終至中和與新店交界之秀朗橋,全長28公里
全線通過觀音山後,隨即沿二重疏洪道堤而行
接著沒入板橋中和的樓仔厝裡頭
本文先介紹前半段的八里至三重段,也就是從觀音山至疏洪道的台64
江子翠至板橋、中和段,則留待下一篇文章來撰寫
台64是筆者首度結合Google的街景資訊來紀錄的文章
當然不是截取它的圖資,而是利用街景圖,先在網路上「走一遍」台64線
並且在周邊道路觀察,有沒有好的拍照點可以駐足側拍台64的英姿
做好一切功課後,再帶著相機、EeePC及3.5G網卡一同上路
在事前嚴密的規劃後,正式路拍時,便能減少遺珠的比例
而且一次拍到位,不必再如其他公路常常需要補拍或進行2次以上的路拍
Google街景圖發佈時,曾有公路邦的網友擔心,是否會影響公路記錄?
筆者的看法是非常正面的,Google街景不僅不會影響我們的紀綠,且還是個助益
一如筆者紀錄台64的模式,出發前可先利用街景圖預習將要路拍的公路
實際上路,便可按圖按圖索驥,將需要的圖片拍到自己的相機裡頭
目前街景圖只有台北縣市的圖資,當然未來會再擴大
員林、羅東等地都已經有網友發現Google的Yaris拍攝車的蹤跡
有朝一日,台灣所有的公路均會成為360度的影像,讓大家坐在LCD前便能身歷其境
話雖如此,光是圖像所能表達僅是表面,更深一層的文化面,仍需紀錄者的註解及詮釋
您若有心,也歡迎隨時加入公路記錄的行列
台64規劃背景
台64線串連了台北縣環河地區的衛星城市群
同時也是台北港的重要聯外道路
但是工程期非常久,且歷經路線變更的設計
板橋中和段於2000年開放通車,三年之後中和至秀朗橋通車
之後再睽違至2009年,八里五股段才在趕工的情況下通車
五股至板橋段,則在2009年9月接起台64全線通車的最後一塊環節
台64全線大致分為觀音山段、二重疏洪道段以及板橋中和段
三段的風景絕然不同,各有千秋
本文就先由起點觀音山至二重疏洪道開始談起
八里至五股段的台64線,最原始的規劃與今日大有不同
1990年代規劃的八新快速公路,仍起於八里
接著向南穿越林口台地東側,經由五股後,再沿新莊、板橋、中和至新店秀朗橋頭
此一規劃後來又變更為沿淡水河岸的台15、縣103南下,經五股後接原路線
但淡水河岸線又遇到環保問題而受阻,新莊段也受到抗爭而停擺
最後才決定直接打穿觀音山,再沿二重疏洪道而行,繞過新莊,成為今天的路線
今日通車的八里至五股的台64,由國道新建工程局代辦興建,路況及品質均屬上乘
指標系統亦採用國道的標準規格,看起來非常舒服
八里→觀音山
台64線起於八里台北港的台61甲線上
但台61甲卻是以高架橋劃過台64線起點上空
所以若由台61甲(台61)北上駛來,無法直接從匝道匯入台64
駕駛人得先開到61甲的終點,再來個迴轉,才能接上台64
無形之間也增加了至少3分鐘的車行時間
(詳筆者前文《台北港雙層大道-台61甲》)
台64起點,有一小段的剛性(水泥)路面,以應付頻繁的貨櫃車潮
做為台北港聯絡道的台64,理所當然無時無刻都會遇到貨櫃車
起點的路標中,預告地名寫著「新莊」及「五股」
但台64在變更設計後,已不再通過新莊市區了,而是轉沿二重疏洪道經三重而行
所以這面「新莊」的路標應該改為「三重」或「中和」為佳
另外台64八里端的「快速公路起點」路牌,屬於白底黑字
印象中,省道快速公路的起終點牌多為綠底白字
國道則多為白底黑字,(國3基金終點則為綠底白字)
至於白底黑字、綠底白字的分際為何?似乎沒有定數?
起點東行至1K,為八里交流道,銜接台15線及縣道105
八里交流道僅設置西行出口及東行入口
所以出口預告牌亦僅見於西行線
隨著台64的通車,八里市區的發展也扶搖直上
在台64的起點之後一公里,已可見一棟棟住宅大樓冒出頭來
早期,台北至八里,最快的路大概就是淡水河邊的台15
台64打通觀音山後,八里至台北市區的車程至少節省10分鐘以上
在房價高居不下的台北都會區,八里或許是個不錯的新選擇
(只是大眾運輸仍嫌不便)
迅速地通過八里市區後,台64開始鑽進觀音山區中
為了登上觀音山,首先就是一個長陡坡
所以外側車道外,比照國道,設有爬坡道,讓吃力的重型車有個喘息的空間
國道高速公路的爬坡道,隨處可見,不過省道快速公路就少很多了
記得沒錯的話,僅有台61龍港至赤土崎的南下車道有設爬坡道
全線均在丘陵山區的台62及台72反倒沒有爬坡道
也顯見自古以來觀音山的行路之難
就連台64的闢建,也得以陡坡加隧道,方能克服地形的障礙
台64的2K至3K的長陡坡,雖不及國道1號三義伯公坑的死亡大斜坡
但急彎加上一定的斜度,也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雖然如此,若是由西行線往八里的方向,這處爬坡道就換成了下坡道
下坡前的一個展望,遠遠的就能看見台北港的碼頭機具
相信天氣更好時,可以看見蔚藍的台灣海峽
結束坡道後,緊接著進入2.3公里長的觀音山隧道
東行線進入隧道前的路段,2009年初曾造成交通迷的觀注
全聯的搞笑先生在這裡拍了一個小車塞滿過年消費券大採購的廣告
(廣告連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iKHLOUjYXg )
畫面背景有一座「100/60」的速限牌
時值國道6號通車前夕,加上地面多孔隙排水瀝青
讓一票人(包括筆者在內)以為這支廣告在國道6號拍的
後來被眼尖的網友發現,廣告中的地點,應該是台64觀音山隧道前
加上國6的速限是90km/h,與廣告中的100km/h亦有所不符
可證廣告中的「100/60」之速限牌乃廣告商為了效果所仿製
成功騙倒許多交通迷
從廣告中的空拍,也可以看見觀音山隧道前的台64樣貌
其本上雙向的水平線是不同的
觀音山隧道雖是雙孔隧道,但東行、西行兩個方向的坡度及高度均不同
有趣的是,隧道西口,往八里的西行線,車道高度高於往新店的東行線
但是到了隧道東口,往八里的西行線卻比往新店的東行線要低
由此可知,觀音山隧道的西行線,爬了一段不小的坡度
至於廣告中的「100/60」的速限標示何去何從?就現場來看,完全消失了
只留下後面的右側縮減警告標示
觀音山→成子寮
台64東行出了觀音山隧道,立即來到6k的觀音山交流道
出口路標除了五股、五股下二次的預告外
還外加一面棕色「觀音山」的風景遊憩區路標
以及「凌雲路三段」直式的出口道路標示
台64在五股鄉境的路線非常長
共設置觀音山、五股一、五股二等三座交流道
而三座交流道的出口預告地名皆為「五股」
故需要另外加上出口道路名稱的直式立牌,以供辨識
這個問題與台66類似,筆者的建議先前亦有提過
不如就直接使用「道路名稱」做為出口預告地名
或如台68的新竹一交流道,以「新竹/武陵路」上下並排的模式來編排
例如觀音山可以「五股/凌雲路」上下並排的形式來呈現
特別的是,棕色「觀音山」風景遊憩區的告示
最上方特別加上小圖示,代表著山林風景區,非常活潑
類似的圖示已開始在台灣各地出現,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留心觀察
觀音山交流道聯絡北53-1鄉道,也就是五股鄉凌雲路,直達觀音山區
這座交流道的造型特殊,呈一個圓形,基本上是菱形交流道的變形
因為主線與平面道路垂直高度落差過大
所以聯絡道以「繞圈圈」的方式銜接台64與凌雲路
到達一定高度後,再於台64主線下施做兩個交叉路口連結四條匝道
從繞圈圈到高架的路口,加上台64的高架橋
整個交流道全為高架橋所佈設,墩柱林立所排列出的幾何之美,讓人遛連再三
台灣公路工程總是不斷在挑戰著視野的極限
早年國道3號的牛瀾河高架橋號稱全台最高,垂直高度讓人讚嘆
但之後的國道5號、6號以及台62、64、72等山區高快速公路的出現
不斷改寫橋墩高度的紀錄,也造就出許多嘆為觀止的工程景觀
東行過了觀音山交流道,台64開始緩緩地走下坡,準備進入成子寮
觀音山段的台64,與其他山區快速公路的工法差不多
遇山鑿洞,遇水築橋,或以路塹方式取代昂貴的隧道工程
為了降低道路的坡度,便以超高的高架橋墩讓道路得以緩步下降
所以到了成子寮,依然可見高聳的高架橋墩
成子寮→五股一
到了成子寮,高架橋不單是緩步下移,且轉了個小於90度的銳角,切進二重疏洪道的堤岸
為了讓車輛能高速過彎,彎道的水平面是傾斜的,使得雙向車道產生高低落差
往八里的西行線,內側亦預留稍寬的緩衝帶,同樣的設計也見於國道6號
為了拍攝這個大轉彎,筆者先在Google街景圖找好位置
到了現場便可直接停車拍照,不必再費力尋找拍攝點
最佳拍攝點是在縣道103成泰路旁的獅子頭抽水站門口
畫過天際的弧線,盡收眼底
不過,如果上得去附近住宅大樓的話,應可拍到更棒的畫面
劃過這道弧線後,台64告別了觀音山,來到了二重疏洪道,並沿西側河堤而行
接著來到10K的五股一交流道,連結縣道103、107,以及疏洪道對岸的蘆洲市
交流道出口預告僅有列出五股外加疏洪七路的直立道路牌
其實可以更豐富些
五股一交流道的形式,可能也是台灣絕無僅有
通常交流道同一方向的入、出口匝道,都會接上與公路平行或垂直交叉的平面道路
而五股一交流道的入、出口匝道,均是連結主線下方的平面道路
且入、出口匝道彼此沒有交集,互相錯開,非常有趣
五股一交流道周邊為成洲重劃區,新闢許多道路,但亦有多條路仍封閉中
凌亂的指標系統讓人頭昏眼花,目前亦無任何地圖完整交待該區的實況
國工局所繪的算是比較清楚的版本(詳 http://ppt.cc/Mq45 )
由國工局的圖判斷,按其設計本初而言,接到平面道路後
駕駛人可循任一道路接上與台64平行的縣道107成泰路
或者迴轉經1號越堤道上成蘆大橋至蘆洲市
但指標系統太簡單也太雜亂,導致許多駕駛人在這裡打圈圈不知如何是好
筆者以為,不如導入「圖形式指標」,或許能幫助用路人走出五股一的這團迷宮
依國工局的資料,橋樑部份即為「全焊接鋼床板箱形樑設計」,採單一箱式構造
換句話說,中央連著橋墩的一道是單一的箱形樑
兩側則為懸臂的延伸支撐,使用圓弧形的鋼構,讓視覺上柔潤許多
若將中央圓潤主線與兩旁匝道方方正正的箱樑比較,立即能感受兩者的不同
除了橋的橫樑具有圓弧造形外,主線墩柱亦採半圓弧面的造形
墩柱上方嵌以盾形飾面,彷彿在高架橋下方死硬的空間注入溫潤的活水般
行駛平面車道時,還能順道欣賞難得一見的工程工藝的巧思
又據國工局的資料,五股段台64下方的平面道路,應即神秘的北縣特二號五股段
也就是說,成子寮的台64與特二號道路採取共線設計
在二號水門附近,特二號方脫離台64橋下,以平面道路銜接新五路(縣道107甲)
並沿新五路南行至中興路口前(縣道108),才高架立體化
五股一→五股二
五股一交流道東行1公里,為五股二交流道,連絡縣道108
同時也是台64與國1五股交流道的轉換點
五股二交流道非常複雜,疊橋架墩的,讓人目眩
其實台64從觀音山至板橋段,每一個交流道都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
且各交流道的形式都不遵循傳統,變化百出地綻放獨特的造形
五股二交流道除了聯絡平面的縣道108外
還兼聯繫高架的五股交流道聯絡道
為了改善縣道108的交通
除了原橫跨二重疏洪道的縣道108,另外再興建「二重疏洪道橋」
也就是自新五路至蘆洲的這段中興路,已全面高架化了
蘆洲至國道1號五股交流道
沿環堤大道接上疏洪道橋之後,可以一路無紅綠燈直上中山高
對於平面段的車流相對減輕許多壓力
但也許高架橋蓋得太複雜,用路人也還在陌生摸索的階段
網路上仍不時可見相關的詢問
特別要提的是台64五股二交流道與國道1號五股交流道的聯絡道
台64與國1沒有直接的系統交流道
只能透過縣道108(中興路)轉縣道107甲(新五路)來銜接
為了讓銜接更方便,在不增加即有道路的負擔下
國工局於台64五股二交流道與國1五股交流道之間,新建了一座高架橋
讓車輛直接在高架橋中進行轉換
而最初只是簡易式的國1五股交流道,在不斷的擴增改建下,也變成一個複雜的交流道
只是若由國1五股交流道下,欲轉往台64西行至八里的話,必須先下高架橋
再沿平面的新五路轉中興路,方能接上西行線的台64
可能因為腹地不足,所以高架橋未施作台64西行匝道入口吧?
這是駕駛人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在縣道107甲上方新建的高架聯絡道,從國工局的資料及現場形勢來看
應即是台北縣特二號快速公路無疑
雖然目前高架橋看起來像是台64與國1的聯絡道
但從新五路右轉至中興路這一段,高架橋是以叉出的匝道來設計
主線仍沿新五路直行,但過了中興路口後,便暫時中止並預留後續的銜接面
未來特二號將由新五路繼續前行,然後降為平面,最後鑽入台64橋下,並接上五股二交流
道
(關於特二號計畫,可參閱北縣府工務局網頁 http://ppt.cc/TuW0 )
上述的現有路線和計畫路線,用說的可能太複雜了
光是現場的匝道就繞得七葷八素了,更何況是用寫的
依例,我們還是來個「一圖破萬言」吧
五股二→三重
接著回到台64的主線吧
五股二交流道之後,台64主線的路肩縮減
成為雙向4線道沒有路肩的快速公路
因此速限也從80km/h降為70km/h,與中投公路相同
沿著疏洪道進入三重市境
台64原計畫設置「三重一」、「三重二」及「江子翠」三座交流道
「三重一」聯絡台1線,「三重二」聯絡北縣環快
「江子翠」則是聯絡橋下的平面道路(環河路)
不過因「三重二」與「江子翠」距離過近,合併為「江子翠」交流道
原「三重一」則改為「三重交流道」,位於台64的15k
不過三重交流道目前僅開放西行線的出、入口匝道
往新店方向的東行線,匝道尚未施作
官方資料曾說會在99年底完工,但依例通常會再延個數月到數年不等的時間
所以只能委曲一下三重人了,說不定快速公路不通前,捷運還比較早通車
從八里經觀音山至三重的台64,也是最年輕的台64
它歷經變更設計,也遲至2009年才通車
在山區路段,台64有著蜿蜒的線形及長隧道
進入二重疏洪道的河畔,寬闊的視野甚至可以看見遠方的山脈
而後經江子翠轉進板橋市區後,台64又呈現另一種風格,好像是穿梭於大樓間的賽道般
後半段樓中的台64,就留待下集再來繼續分曉
--
╭───────╮[●─────────────────────────────
│ 公 路 邦 │[● http://road.club.pixnet.net/ ● ←人孔蓋
│ │[● ═══════ ─── ─── ─── ─
│ Road Club │ 公路貼圖/公路記錄/公路猜一猜/公路討論
╰───────╯ ──────────────────────────────
--
作者: Deming (衝來衝去哪像咧駛鯊魚) 看板: Road
標題: [記行] 台64 [上] 從觀音山至二重疏洪畔
時間: Mon Nov 9 21:03:38 2009
圖文版:http://ice2006.pixnet.net/blog/post/25326061
【附圖1】台64八里三重段里程配置圖
http://deming.pixnet.net/blog/post/25340538
【附圖2】台64五股一、五股二及國1五股交流道路網示意圖
http://deming.pixnet.net/blog/post/25338171
PTT文字版
位於台北縣的台64快速公路,西起八里台北港
終至中和與新店交界之秀朗橋,全長28公里
全線通過觀音山後,隨即沿二重疏洪道堤而行
接著沒入板橋中和的樓仔厝裡頭
本文先介紹前半段的八里至三重段,也就是從觀音山至疏洪道的台64
江子翠至板橋、中和段,則留待下一篇文章來撰寫
台64是筆者首度結合Google的街景資訊來紀錄的文章
當然不是截取它的圖資,而是利用街景圖,先在網路上「走一遍」台64線
並且在周邊道路觀察,有沒有好的拍照點可以駐足側拍台64的英姿
做好一切功課後,再帶著相機、EeePC及3.5G網卡一同上路
在事前嚴密的規劃後,正式路拍時,便能減少遺珠的比例
而且一次拍到位,不必再如其他公路常常需要補拍或進行2次以上的路拍
Google街景圖發佈時,曾有公路邦的網友擔心,是否會影響公路記錄?
筆者的看法是非常正面的,Google街景不僅不會影響我們的紀綠,且還是個助益
一如筆者紀錄台64的模式,出發前可先利用街景圖預習將要路拍的公路
實際上路,便可按圖按圖索驥,將需要的圖片拍到自己的相機裡頭
目前街景圖只有台北縣市的圖資,當然未來會再擴大
員林、羅東等地都已經有網友發現Google的Yaris拍攝車的蹤跡
有朝一日,台灣所有的公路均會成為360度的影像,讓大家坐在LCD前便能身歷其境
話雖如此,光是圖像所能表達僅是表面,更深一層的文化面,仍需紀錄者的註解及詮釋
您若有心,也歡迎隨時加入公路記錄的行列
台64規劃背景
台64線串連了台北縣環河地區的衛星城市群
同時也是台北港的重要聯外道路
但是工程期非常久,且歷經路線變更的設計
板橋中和段於2000年開放通車,三年之後中和至秀朗橋通車
之後再睽違至2009年,八里五股段才在趕工的情況下通車
五股至板橋段,則在2009年9月接起台64全線通車的最後一塊環節
台64全線大致分為觀音山段、二重疏洪道段以及板橋中和段
三段的風景絕然不同,各有千秋
本文就先由起點觀音山至二重疏洪道開始談起
八里至五股段的台64線,最原始的規劃與今日大有不同
1990年代規劃的八新快速公路,仍起於八里
接著向南穿越林口台地東側,經由五股後,再沿新莊、板橋、中和至新店秀朗橋頭
此一規劃後來又變更為沿淡水河岸的台15、縣103南下,經五股後接原路線
但淡水河岸線又遇到環保問題而受阻,新莊段也受到抗爭而停擺
最後才決定直接打穿觀音山,再沿二重疏洪道而行,繞過新莊,成為今天的路線
今日通車的八里至五股的台64,由國道新建工程局代辦興建,路況及品質均屬上乘
指標系統亦採用國道的標準規格,看起來非常舒服
八里→觀音山
台64線起於八里台北港的台61甲線上
但台61甲卻是以高架橋劃過台64線起點上空
所以若由台61甲(台61)北上駛來,無法直接從匝道匯入台64
駕駛人得先開到61甲的終點,再來個迴轉,才能接上台64
無形之間也增加了至少3分鐘的車行時間
(詳筆者前文《台北港雙層大道-台61甲》)
台64起點,有一小段的剛性(水泥)路面,以應付頻繁的貨櫃車潮
做為台北港聯絡道的台64,理所當然無時無刻都會遇到貨櫃車
起點的路標中,預告地名寫著「新莊」及「五股」
但台64在變更設計後,已不再通過新莊市區了,而是轉沿二重疏洪道經三重而行
所以這面「新莊」的路標應該改為「三重」或「中和」為佳
另外台64八里端的「快速公路起點」路牌,屬於白底黑字
印象中,省道快速公路的起終點牌多為綠底白字
國道則多為白底黑字,(國3基金終點則為綠底白字)
至於白底黑字、綠底白字的分際為何?似乎沒有定數?
起點東行至1K,為八里交流道,銜接台15線及縣道105
八里交流道僅設置西行出口及東行入口
所以出口預告牌亦僅見於西行線
隨著台64的通車,八里市區的發展也扶搖直上
在台64的起點之後一公里,已可見一棟棟住宅大樓冒出頭來
早期,台北至八里,最快的路大概就是淡水河邊的台15
台64打通觀音山後,八里至台北市區的車程至少節省10分鐘以上
在房價高居不下的台北都會區,八里或許是個不錯的新選擇
(只是大眾運輸仍嫌不便)
迅速地通過八里市區後,台64開始鑽進觀音山區中
為了登上觀音山,首先就是一個長陡坡
所以外側車道外,比照國道,設有爬坡道,讓吃力的重型車有個喘息的空間
國道高速公路的爬坡道,隨處可見,不過省道快速公路就少很多了
記得沒錯的話,僅有台61龍港至赤土崎的南下車道有設爬坡道
全線均在丘陵山區的台62及台72反倒沒有爬坡道
也顯見自古以來觀音山的行路之難
就連台64的闢建,也得以陡坡加隧道,方能克服地形的障礙
台64的2K至3K的長陡坡,雖不及國道1號三義伯公坑的死亡大斜坡
但急彎加上一定的斜度,也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雖然如此,若是由西行線往八里的方向,這處爬坡道就換成了下坡道
下坡前的一個展望,遠遠的就能看見台北港的碼頭機具
相信天氣更好時,可以看見蔚藍的台灣海峽
結束坡道後,緊接著進入2.3公里長的觀音山隧道
東行線進入隧道前的路段,2009年初曾造成交通迷的觀注
全聯的搞笑先生在這裡拍了一個小車塞滿過年消費券大採購的廣告
(廣告連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iKHLOUjYXg )
時值國道6號通車前夕,加上地面多孔隙排水瀝青
讓一票人(包括筆者在內)以為這支廣告在國道6號拍的
後來被眼尖的網友發現,廣告中的地點,應該是台64觀音山隧道前
加上國6的速限是90km/h,與廣告中的100km/h亦有所不符
可證廣告中的「100/60」之速限牌乃廣告商為了效果所仿製
成功騙倒許多交通迷
從廣告中的空拍,也可以看見觀音山隧道前的台64樣貌
其本上雙向的水平線是不同的
觀音山隧道雖是雙孔隧道,但東行、西行兩個方向的坡度及高度均不同
有趣的是,隧道西口,往八里的西行線,車道高度高於往新店的東行線
但是到了隧道東口,往八里的西行線卻比往新店的東行線要低
由此可知,觀音山隧道的西行線,爬了一段不小的坡度
至於廣告中的「100/60」的速限標示何去何從?就現場來看,完全消失了
只留下後面的右側縮減警告標示
觀音山→成子寮
台64東行出了觀音山隧道,立即來到6k的觀音山交流道
出口路標除了五股、五股下二次的預告外
還外加一面棕色「觀音山」的風景遊憩區路標
以及「凌雲路三段」直式的出口道路標示
台64在五股鄉境的路線非常長
共設置觀音山、五股一、五股二等三座交流道
而三座交流道的出口預告地名皆為「五股」
故需要另外加上出口道路名稱的直式立牌,以供辨識
這個問題與台66類似,筆者的建議先前亦有提過
不如就直接使用「道路名稱」做為出口預告地名
或如台68的新竹一交流道,以「新竹/武陵路」上下並排的模式來編排
例如觀音山可以「五股/凌雲路」上下並排的形式來呈現
特別的是,棕色「觀音山」風景遊憩區的告示
最上方特別加上小圖示,代表著山林風景區,非常活潑
類似的圖示已開始在台灣各地出現,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留心觀察
觀音山交流道聯絡北53-1鄉道,也就是五股鄉凌雲路,直達觀音山區
這座交流道的造型特殊,呈一個圓形,基本上是菱形交流道的變形
因為主線與平面道路垂直高度落差過大
所以聯絡道以「繞圈圈」的方式銜接台64與凌雲路
到達一定高度後,再於台64主線下施做兩個交叉路口連結四條匝道
從繞圈圈到高架的路口,加上台64的高架橋
整個交流道全為高架橋所佈設,墩柱林立所排列出的幾何之美,讓人遛連再三
台灣公路工程總是不斷在挑戰著視野的極限
早年國道3號的牛瀾河高架橋號稱全台最高,垂直高度讓人讚嘆
但之後的國道5號、6號以及台62、64、72等山區高快速公路的出現
不斷改寫橋墩高度的紀錄,也造就出許多嘆為觀止的工程景觀
東行過了觀音山交流道,台64開始緩緩地走下坡,準備進入成子寮
觀音山段的台64,與其他山區快速公路的工法差不多
遇山鑿洞,遇水築橋,或以路塹方式取代昂貴的隧道工程
為了降低道路的坡度,便以超高的高架橋墩讓道路得以緩步下降
所以到了成子寮,依然可見高聳的高架橋墩
成子寮→五股一
到了成子寮,高架橋不單是緩步下移,且轉了個小於90度的銳角,切進二重疏洪道的堤岸
為了讓車輛能高速過彎,彎道的水平面是傾斜的,使得雙向車道產生高低落差
往八里的西行線,內側亦預留稍寬的緩衝帶,同樣的設計也見於國道6號
為了拍攝這個大轉彎,筆者先在Google街景圖找好位置
到了現場便可直接停車拍照,不必再費力尋找拍攝點
最佳拍攝點是在縣道103成泰路旁的獅子頭抽水站門口
畫過天際的弧線,盡收眼底
不過,如果上得去附近住宅大樓的話,應可拍到更棒的畫面
劃過這道弧線後,台64告別了觀音山,來到了二重疏洪道,並沿西側河堤而行
接著來到10K的五股一交流道,連結縣道103、107,以及疏洪道對岸的蘆洲市
交流道出口預告僅有列出五股外加疏洪七路的直立道路牌
其實可以更豐富些
五股一交流道的形式,可能也是台灣絕無僅有
通常交流道同一方向的入、出口匝道,都會接上與公路平行或垂直交叉的平面道路
而五股一交流道的入、出口匝道,均是連結主線下方的平面道路
且入、出口匝道彼此沒有交集,互相錯開,非常有趣
五股一交流道周邊為成洲重劃區,新闢許多道路,但亦有多條路仍封閉中
凌亂的指標系統讓人頭昏眼花,目前亦無任何地圖完整交待該區的實況
國工局所繪的算是比較清楚的版本(詳 http://ppt.cc/Mq45 )
由國工局的圖判斷,按其設計本初而言,接到平面道路後
駕駛人可循任一道路接上與台64平行的縣道107成泰路
或者迴轉經1號越堤道上成蘆大橋至蘆洲市
但指標系統太簡單也太雜亂,導致許多駕駛人在這裡打圈圈不知如何是好
筆者以為,不如導入「圖形式指標」,或許能幫助用路人走出五股一的這團迷宮
依國工局的資料,橋樑部份即為「全焊接鋼床板箱形樑設計」,採單一箱式構造
換句話說,中央連著橋墩的一道是單一的箱形樑
兩側則為懸臂的延伸支撐,使用圓弧形的鋼構,讓視覺上柔潤許多
若將中央圓潤主線與兩旁匝道方方正正的箱樑比較,立即能感受兩者的不同
除了橋的橫樑具有圓弧造形外,主線墩柱亦採半圓弧面的造形
墩柱上方嵌以盾形飾面,彷彿在高架橋下方死硬的空間注入溫潤的活水般
行駛平面車道時,還能順道欣賞難得一見的工程工藝的巧思
又據國工局的資料,五股段台64下方的平面道路,應即神秘的北縣特二號五股段
也就是說,成子寮的台64與特二號道路採取共線設計
在二號水門附近,特二號方脫離台64橋下,以平面道路銜接新五路(縣道107甲)
並沿新五路南行至中興路口前(縣道108),才高架立體化
五股一→五股二
五股一交流道東行1公里,為五股二交流道,連絡縣道108
同時也是台64與國1五股交流道的轉換點
五股二交流道非常複雜,疊橋架墩的,讓人目眩
其實台64從觀音山至板橋段,每一個交流道都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
且各交流道的形式都不遵循傳統,變化百出地綻放獨特的造形
五股二交流道除了聯絡平面的縣道108外
還兼聯繫高架的五股交流道聯絡道
為了改善縣道108的交通
除了原橫跨二重疏洪道的縣道108,另外再興建「二重疏洪道橋」
也就是自新五路至蘆洲的這段中興路,已全面高架化了
蘆洲至國道1號五股交流道
沿環堤大道接上疏洪道橋之後,可以一路無紅綠燈直上中山高
對於平面段的車流相對減輕許多壓力
但也許高架橋蓋得太複雜,用路人也還在陌生摸索的階段
網路上仍不時可見相關的詢問
特別要提的是台64五股二交流道與國道1號五股交流道的聯絡道
台64與國1沒有直接的系統交流道
只能透過縣道108(中興路)轉縣道107甲(新五路)來銜接
為了讓銜接更方便,在不增加即有道路的負擔下
國工局於台64五股二交流道與國1五股交流道之間,新建了一座高架橋
讓車輛直接在高架橋中進行轉換
而最初只是簡易式的國1五股交流道,在不斷的擴增改建下,也變成一個複雜的交流道
只是若由國1五股交流道下,欲轉往台64西行至八里的話,必須先下高架橋
再沿平面的新五路轉中興路,方能接上西行線的台64
可能因為腹地不足,所以高架橋未施作台64西行匝道入口吧?
這是駕駛人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在縣道107甲上方新建的高架聯絡道,從國工局的資料及現場形勢來看
應即是台北縣特二號快速公路無疑
雖然目前高架橋看起來像是台64與國1的聯絡道
但從新五路右轉至中興路這一段,高架橋是以叉出的匝道來設計
主線仍沿新五路直行,但過了中興路口後,便暫時中止並預留後續的銜接面
未來特二號將由新五路繼續前行,然後降為平面,最後鑽入台64橋下,並接上五股二交流
道
(關於特二號計畫,可參閱北縣府工務局網頁 http://ppt.cc/TuW0 )
上述的現有路線和計畫路線,用說的可能太複雜了
光是現場的匝道就繞得七葷八素了,更何況是用寫的
依例,我們還是來個「一圖破萬言」吧
五股二→三重
接著回到台64的主線吧
五股二交流道之後,台64主線的路肩縮減
成為雙向4線道沒有路肩的快速公路
因此速限也從80km/h降為70km/h,與中投公路相同
沿著疏洪道進入三重市境
台64原計畫設置「三重一」、「三重二」及「江子翠」三座交流道
「三重一」聯絡台1線,「三重二」聯絡北縣環快
「江子翠」則是聯絡橋下的平面道路(環河路)
不過因「三重二」與「江子翠」距離過近,合併為「江子翠」交流道
原「三重一」則改為「三重交流道」,位於台64的15k
不過三重交流道目前僅開放西行線的出、入口匝道
往新店方向的東行線,匝道尚未施作
官方資料曾說會在99年底完工,但依例通常會再延個數月到數年不等的時間
所以只能委曲一下三重人了,說不定快速公路不通前,捷運還比較早通車
從八里經觀音山至三重的台64,也是最年輕的台64
它歷經變更設計,也遲至2009年才通車
在山區路段,台64有著蜿蜒的線形及長隧道
進入二重疏洪道的河畔,寬闊的視野甚至可以看見遠方的山脈
而後經江子翠轉進板橋市區後,台64又呈現另一種風格,好像是穿梭於大樓間的賽道般
後半段樓中的台64,就留待下集再來繼續分曉
--
╭───────╮[●─────────────────────────────
│ 公 路 邦 │[● http://road.club.pixnet.net/ ● ←人孔蓋
│ │[● ═══════ ─── ─── ─── ─
│ Road Club │ 公路貼圖/公路記錄/公路猜一猜/公路討論
╰───────╯ ──────────────────────────────
--
All Comments
By Kristin
at 2009-11-11T14:11
at 2009-11-11T14:11
By Yedda
at 2009-11-12T16:34
at 2009-11-12T16:34
By Dora
at 2009-11-13T18:57
at 2009-11-13T18:57
By Joseph
at 2009-11-14T21:20
at 2009-11-14T21:20
By Necoo
at 2009-11-15T23:42
at 2009-11-15T23:42
By Ula
at 2009-11-17T02:05
at 2009-11-17T02:05
By Victoria
at 2009-11-18T04:28
at 2009-11-18T04:28
By Charlie
at 2009-11-19T06:51
at 2009-11-19T06:51
By Susan
at 2009-11-20T09:13
at 2009-11-20T09:13
By Tracy
at 2009-11-21T11:36
at 2009-11-21T11:36
By Belly
at 2009-11-22T13:59
at 2009-11-22T13:59
By Isabella
at 2009-11-23T16:22
at 2009-11-23T16:22
By Anthony
at 2009-11-24T18:44
at 2009-11-24T18:44
By David
at 2009-11-25T21:07
at 2009-11-25T21:07
By Delia
at 2009-11-26T23:30
at 2009-11-26T23:30
By Rachel
at 2009-11-28T01:53
at 2009-11-28T01:53
By Yuri
at 2009-11-29T04:15
at 2009-11-29T04:15
By Puput
at 2009-11-30T06:38
at 2009-11-30T06:38
By Elvira
at 2009-12-01T09:01
at 2009-12-01T09:01
By Zenobia
at 2009-12-02T11:24
at 2009-12-02T11:24
By Zenobia
at 2009-12-03T13:46
at 2009-12-03T13:46
By Hedy
at 2009-12-04T16:09
at 2009-12-04T16:09
By Carol
at 2009-12-05T18:32
at 2009-12-05T18:32
By Agnes
at 2009-12-06T20:55
at 2009-12-06T20:55
By Tristan Cohan
at 2009-12-07T23:17
at 2009-12-07T23:17
By Aaliyah
at 2009-12-09T01:40
at 2009-12-09T01:40
Related Posts
八里 女作業員數名
By Jake
at 2009-11-09T19:34
at 2009-11-09T19:34
一間不錯的車行
By Isla
at 2009-11-09T18:10
at 2009-11-09T18:10
台 64 線介紹,從觀音山至二重疏洪畔
By Edward Lewis
at 2009-11-09T11:51
at 2009-11-09T11:51
請問八里哪裡有在賣毛線球 還可編織教學的?
By Dinah
at 2009-11-08T12:01
at 2009-11-08T12:01
觀音山望雪山
By Jessica
at 2009-11-07T10:18
at 2009-11-07T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