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406廣場活化古蹟工程,鐘樓銅鐘正式 - 台北萬華
By Dorothy
at 2012-09-06T20:51
at 2012-09-06T20:51
Table of Contents
萬華四0六廣場活化古蹟工程,鐘樓銅鐘正式懸掛
座落於臺北市中華路一段及長沙街二段交會處的萬華406號廣場、隱身在萬華區的臺版「
西本願寺」建築群,在臺北市政府公園處的積極修復下,預計將在半年後,會以古色古香
全新的面貌與市民見面。臺版「西本願寺」建築群中被指定為市定古蹟之一的鐘樓,原建
於1922年,立於約一丈高的人造假山上,鐘樓屋頂為「入母屋」式,有精美的「斗拱組」
,大銅鐘於1901年先行鑄造,二次大戰後遺失,現已參考同時期銅鐘樣式仿作完成。銅鐘
材質鏻青銅,高1.2公尺,鐘口寬90公分,重約550公斤,吊鉤採龍型圖案,銅鐘上並鑄有
108顆菊花造型的鐘乳,於9月5日下午完成仿製原貌銅鐘正式懸掛,此鐘將成為未來當地
之地標。
臺版「西本願寺」建築群係於1922年陸續興建完成,由於時間久遠、建物破損不堪,在臺
北市政府跨局處合作之下,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先指定為市定古蹟與登錄歷史建築,再由
工務局公園處進行古蹟活化規劃及修復工程。整個古蹟修復內容包括: 原貌修復「樹心
會館」、「輪番所」、「鐘樓」及「參道」,殘跡方式保存「御廟所」,以及活化再利用
「本堂」。涉及許多古蹟保存的專業工法,同時為使修復後的樣貌能忠於原味,許多修復
過程都以優先保留建物意象為原則,其次考量長期使用與安全性,最後還要兼顧活化使用
,未來期能吸引民眾參觀駐足,使這塊古蹟重建的園地能與都市生活融和在一起。
臺版「西本願寺」建築群是日據時代日人在臺的精神堡壘,但隨著二次大戰結束,「西本
願寺」曾做為警備總司令部、大陸與中南部移民聚居、「中華理教總會」之地,記錄了臺
北的政治、都市移民與宗教歷史。然而1975年的大火燒毀了「本堂」及「御廟所」,被淹
沒在都市違章建築中,直到2005年才出現新契機,由臺北市政府拆除違建及簡易綠化此地
,才讓這座歷史古蹟重現臺北街頭,未來會將西門町的觀光休閒空間,串連紅樓、西門商
圈,將流行、新潮的時尚文化連結到具有古蹟氛圍的臺北一隅。
目前工程進度已達九成,「樹心會館」、「輪番所」及「御廟所臺基意象」已施工完成,
預計在102年初深具歷史味的「西本願寺」建築群將正式與市民見面,為恢復臺北人歷史
記憶的工程寫下新的一頁。
http://n.yam.com/greatnews/arts/20120906/20120906784348.html
--
Tags:
公園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輔導遊民工作告吹 議員批官員作梗
By Dorothy
at 2012-09-06T06:54
at 2012-09-06T06:54
有住在新市鎮水公園的住戶嗎?
By Olivia
at 2012-09-05T17:33
at 2012-09-05T17:33
有住在新市鎮水公園的住戶嗎?
By Isabella
at 2012-09-05T08:32
at 2012-09-05T08:32
秋高氣爽台北親山 8條與山林對話之道
By Belly
at 2012-09-04T23:39
at 2012-09-04T23:39
關於上塔悠旁邊的運動場
By Jessica
at 2012-09-04T16:15
at 2012-09-04T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