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裡。金良興觀光磚廠 - 苗栗
By Kumar
at 2014-07-30T16:58
at 2014-07-30T16:58
Table of Contents
(圖文網誌:http://trongtrong.pixnet.net/blog/post/106103615)
過去台灣磚瓦業之盛行,幾乎每一鄉鎮就有數家磚瓦廠,
其中金良興磚廠則是苗栗最早使用隧道之窯廠。
設立於民國62年的金良興磚廠全名「金良興窯業股份有限公司」,
和其他大多數磚廠一樣,歷經興盛繁榮與產業衰退時光,
撐得過的多數已轉型成功,熬不過的最終只能關門倒閉。
2004年,金良興磚廠成立「灣麗磚瓦文物館」,
目的為推動磚瓦產業文化與地方特色發展,
不僅是全台極少數以磚瓦為主題的地方文化館,
也是產業轉型觀光工廠的成功案例之一。
來訪這天灣麗磚瓦文物館並沒有開放,
要參觀工廠的話直接從左邊小路下去售票口。
是說為什麼會取「灣麗」這個名稱呢?
上網查了一些資料才得知灣麗一詞源自早年居住在此地的原住民「道卡斯族喔灣麗社」,
清康熙年間漢人開始在苑裡拓墾開發,取該平埔族「灣麗」之音簡譯為「苑裡」。
來到入口,看到售票亭明白這座磚廠需要買票才能入園參觀,
只是人車都在入口空轉好一會兒了都不見售票員(售票亭裡面也沒看到人),
心想該不會其實已經沒在收錢了吧?
一邊沾沾自喜一邊連同另外一車旅客把摩托車停放在裡面的停車場,
不料下一秒突然殺出一個阿姨,表示要從我們的荷包抽走一張百元鈔。
沒記錯的話,門票可以用來抵消費(50元),
像是參加DIY教學體驗或是採買紀念品等。
至今仍有在運作的工廠外疊放許多紅磚,宛如一座自我封閉的巨大方盒。
看以前的部落客分享的照片有一座紅磚大迷宮,但似乎已在今年二月拆除,
所以當天遊覽園區時無緣一見紅磚迷宮之風采。
畢竟原本就是工廠,園區可謂有相當範圍,
眼到之處各項建築皆清楚可見紅磚之使用。
畢竟原本就是工廠(重申),廠區多數員工可能都是正常的周休二日制,
所以禮拜日來訪這天工廠除了遊客之外,沒撞見幾個在廠區奔波忙碌的員工,
而站門口負責吸收遊客荷包百元鈔的阿姨,
把門票發給我們現場幾個遊客之後便領著大夥兒到一旁的簡報室,
觀看公司的形象影片。
影片長度約15-20分鐘,主要介紹金良興磚廠的發展和艱辛路程,
內容訊息量算是相當豐富,
現在大概還記得的內容有曾經一名日本業界達人來台灣指導金良興磚廠運作,
以及磚廠弄了三條隧道,但其中一條因為設計不良,
一度造成公司巨大虧損面臨嚴重的危機,所幸最後轉危為安。
礙於心裡急著想出來外面拍拍那些紅磚造景,
所以並沒有把影片看到最後就先溜了出去。
和彰化花壇磚瓦窯文化館不一樣的地方是,
金良興的磚瓦創作幾乎都是堆砌起來的作品,
園區可以看見風車、凱旋門、類似聖托里尼島獨特的鐘樓、教堂景觀...等。
此外還有一小幢著名童話故事《三隻小豬》的磚屋情景,
在這裡佈下三隻小豬故事的場景頗適切的,
故事中豬豬三兄弟分別自己蓋了一棟房子,
LBJ蓋了草屋、Wade蓋木屋,但通通都被大野狼擊墜弄垮成功,
唯獨三弟Bosh蓋的磚屋成功防止大野狼的攻擊。
不過附近只有蘑菇而沒有大野狼,我想八成是已經被烹煮了吧!
看看那站在門口的小豬穿著一身廚師服,面帶安詳又幸福的笑容。
除了建築作品外,也有一些小型的創作放在紅磚砌成的平台上展示...
基本上這些創作已經跟傳統的磚瓦印象相差甚遠,
也許就是近年金良興磚廠與在地結合「磚雕藝術」的成果作品之展現。
中央這片用磚塊排成的房子也大有巧思,
起先還分辨不太出來,直到和他們的公司LOGO比對一下之後...
不難發現這不只是單純的房屋造型,仔細一看會看到「JLS」的英文字樣,
此乃金良興羅馬拼音後三個單字的字首,
不僅成為金良興磚廠出產的磚塊獨有商標,
還於2004年入選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文化創意產業著名商標」。
巨大白色鐵皮屋的右方是工廠參觀路線的入口,
一走進去,比戶外更加炙熱的高溫便襲面而來。
金良興磚廠製磚使用之原料來自附近火炎山的「風化頁泥岩」,
被評估是製磚的極佳材料,故有「近水樓台的苑裡,磚窯廠逐土而居」一說。
前面有提到金良興是苗栗第一家以「隧道窯」技術為本的磚廠,
隧道窯是台灣磚瓦窯發展史上較近期的技術,窯的演變從瓦窯(明鄭時期)開始,
接著目仔窯(日治時期)、圓窯(民國40-50年)、八卦窯(民國50-70年),
接著就是一次可以大量生產的自動連續窯,隧道窯便是其中一種。
隧道窯與傳統窯不同的是隧道窯不需停火取磚,可以不間斷地持續生產磚塊,
從過去每日二到三萬塊,大幅進步到超過十萬塊以上,
使得最早引進此技術的金良興磚廠不單單只是以品質優良聞名,
高額的產量都是其贏得「紅磚的故鄉」之美名的因素之一。
依照參觀動線途中會經過許多機具,工廠很貼心地在鐵欄杆上一一擺上介紹的字牌。
螺旋射出機將原料弄成長條狀,
經由鋼線切成30塊並印上金良興羅馬拼音第一個字母「JLS」的字樣,
完成後會送至自動夾胚機進行下一道流程。
這台名為自動夾胚機的機器一次可以夾起360個磚塊,
在台車完成堆疊後會轉往陰乾線進行陰乾。
此為陰乾線,當自動夾胚機將磚塊依序在台車上交疊至17層後,
就會送到這裡陰乾兩天,待濕度減少後再轉入烘乾窯烘烤乾燥。
因為隧道窯往往都是攝氏800度以上高溫在燒,所以廠區內瀰漫的熱氣也相當驚人,
進入裡面參觀才寥寥幾分鐘便大汗淋漓
(此生第一次在盛夏中如此明確感受到戶外比室內還透涼的舒爽感),
真是不得不佩服在這裏面工作的員工!
隨著建築需求量銳減,台灣從事磚瓦製造的工廠如骨牌效應般終止營運,
即便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苑裡鎮也只剩下金良興一間磚廠持續生產製造,
為求新思變,金良興磚廠不僅轉型觀光工廠,
還與文化產業、社區營造結合,山腳社區的磚雕藝術即是成果之一,
以產業的轉型讓地方重現生機,永續傳承這歷史意義深遠的磚瓦藝術與文化。
◎景點地址:苗栗縣苑裡鎮山腳里錦山71-17號
◎聯絡電話:037-746368
◎門票收費:全票100元(可折抵50元)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日9:00-16:30
◎官方網站:http://www.jls-brick.com/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jlsbrick
--
半吊子的旅遊攝影分享部落格--
遊寶島。寶島「壯」遊:http://trongtrong.pixnet.net/blog
--
過去台灣磚瓦業之盛行,幾乎每一鄉鎮就有數家磚瓦廠,
其中金良興磚廠則是苗栗最早使用隧道之窯廠。
設立於民國62年的金良興磚廠全名「金良興窯業股份有限公司」,
和其他大多數磚廠一樣,歷經興盛繁榮與產業衰退時光,
撐得過的多數已轉型成功,熬不過的最終只能關門倒閉。
2004年,金良興磚廠成立「灣麗磚瓦文物館」,
目的為推動磚瓦產業文化與地方特色發展,
不僅是全台極少數以磚瓦為主題的地方文化館,
也是產業轉型觀光工廠的成功案例之一。
來訪這天灣麗磚瓦文物館並沒有開放,
要參觀工廠的話直接從左邊小路下去售票口。
是說為什麼會取「灣麗」這個名稱呢?
上網查了一些資料才得知灣麗一詞源自早年居住在此地的原住民「道卡斯族喔灣麗社」,
清康熙年間漢人開始在苑裡拓墾開發,取該平埔族「灣麗」之音簡譯為「苑裡」。
來到入口,看到售票亭明白這座磚廠需要買票才能入園參觀,
只是人車都在入口空轉好一會兒了都不見售票員(售票亭裡面也沒看到人),
心想該不會其實已經沒在收錢了吧?
一邊沾沾自喜一邊連同另外一車旅客把摩托車停放在裡面的停車場,
不料下一秒突然殺出一個阿姨,表示要從我們的荷包抽走一張百元鈔。
沒記錯的話,門票可以用來抵消費(50元),
像是參加DIY教學體驗或是採買紀念品等。
至今仍有在運作的工廠外疊放許多紅磚,宛如一座自我封閉的巨大方盒。
看以前的部落客分享的照片有一座紅磚大迷宮,但似乎已在今年二月拆除,
所以當天遊覽園區時無緣一見紅磚迷宮之風采。
畢竟原本就是工廠,園區可謂有相當範圍,
眼到之處各項建築皆清楚可見紅磚之使用。
畢竟原本就是工廠(重申),廠區多數員工可能都是正常的周休二日制,
所以禮拜日來訪這天工廠除了遊客之外,沒撞見幾個在廠區奔波忙碌的員工,
而站門口負責吸收遊客荷包百元鈔的阿姨,
把門票發給我們現場幾個遊客之後便領著大夥兒到一旁的簡報室,
觀看公司的形象影片。
影片長度約15-20分鐘,主要介紹金良興磚廠的發展和艱辛路程,
內容訊息量算是相當豐富,
現在大概還記得的內容有曾經一名日本業界達人來台灣指導金良興磚廠運作,
以及磚廠弄了三條隧道,但其中一條因為設計不良,
一度造成公司巨大虧損面臨嚴重的危機,所幸最後轉危為安。
礙於心裡急著想出來外面拍拍那些紅磚造景,
所以並沒有把影片看到最後就先溜了出去。
和彰化花壇磚瓦窯文化館不一樣的地方是,
金良興的磚瓦創作幾乎都是堆砌起來的作品,
園區可以看見風車、凱旋門、類似聖托里尼島獨特的鐘樓、教堂景觀...等。
此外還有一小幢著名童話故事《三隻小豬》的磚屋情景,
在這裡佈下三隻小豬故事的場景頗適切的,
故事中豬豬三兄弟分別自己蓋了一棟房子,
LBJ蓋了草屋、Wade蓋木屋,但通通都被大野狼擊墜弄垮成功,
唯獨三弟Bosh蓋的磚屋成功防止大野狼的攻擊。
不過附近只有蘑菇而沒有大野狼,我想八成是已經被烹煮了吧!
看看那站在門口的小豬穿著一身廚師服,面帶安詳又幸福的笑容。
除了建築作品外,也有一些小型的創作放在紅磚砌成的平台上展示...
基本上這些創作已經跟傳統的磚瓦印象相差甚遠,
也許就是近年金良興磚廠與在地結合「磚雕藝術」的成果作品之展現。
中央這片用磚塊排成的房子也大有巧思,
起先還分辨不太出來,直到和他們的公司LOGO比對一下之後...
不難發現這不只是單純的房屋造型,仔細一看會看到「JLS」的英文字樣,
此乃金良興羅馬拼音後三個單字的字首,
不僅成為金良興磚廠出產的磚塊獨有商標,
還於2004年入選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文化創意產業著名商標」。
巨大白色鐵皮屋的右方是工廠參觀路線的入口,
一走進去,比戶外更加炙熱的高溫便襲面而來。
金良興磚廠製磚使用之原料來自附近火炎山的「風化頁泥岩」,
被評估是製磚的極佳材料,故有「近水樓台的苑裡,磚窯廠逐土而居」一說。
前面有提到金良興是苗栗第一家以「隧道窯」技術為本的磚廠,
隧道窯是台灣磚瓦窯發展史上較近期的技術,窯的演變從瓦窯(明鄭時期)開始,
接著目仔窯(日治時期)、圓窯(民國40-50年)、八卦窯(民國50-70年),
接著就是一次可以大量生產的自動連續窯,隧道窯便是其中一種。
隧道窯與傳統窯不同的是隧道窯不需停火取磚,可以不間斷地持續生產磚塊,
從過去每日二到三萬塊,大幅進步到超過十萬塊以上,
使得最早引進此技術的金良興磚廠不單單只是以品質優良聞名,
高額的產量都是其贏得「紅磚的故鄉」之美名的因素之一。
依照參觀動線途中會經過許多機具,工廠很貼心地在鐵欄杆上一一擺上介紹的字牌。
螺旋射出機將原料弄成長條狀,
經由鋼線切成30塊並印上金良興羅馬拼音第一個字母「JLS」的字樣,
完成後會送至自動夾胚機進行下一道流程。
這台名為自動夾胚機的機器一次可以夾起360個磚塊,
在台車完成堆疊後會轉往陰乾線進行陰乾。
此為陰乾線,當自動夾胚機將磚塊依序在台車上交疊至17層後,
就會送到這裡陰乾兩天,待濕度減少後再轉入烘乾窯烘烤乾燥。
因為隧道窯往往都是攝氏800度以上高溫在燒,所以廠區內瀰漫的熱氣也相當驚人,
進入裡面參觀才寥寥幾分鐘便大汗淋漓
(此生第一次在盛夏中如此明確感受到戶外比室內還透涼的舒爽感),
真是不得不佩服在這裏面工作的員工!
隨著建築需求量銳減,台灣從事磚瓦製造的工廠如骨牌效應般終止營運,
即便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苑裡鎮也只剩下金良興一間磚廠持續生產製造,
為求新思變,金良興磚廠不僅轉型觀光工廠,
還與文化產業、社區營造結合,山腳社區的磚雕藝術即是成果之一,
以產業的轉型讓地方重現生機,永續傳承這歷史意義深遠的磚瓦藝術與文化。
◎景點地址:苗栗縣苑裡鎮山腳里錦山71-17號
◎聯絡電話:037-746368
◎門票收費:全票100元(可折抵50元)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日9:00-16:30
◎官方網站:http://www.jls-brick.com/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jlsbrick
--
半吊子的旅遊攝影分享部落格--
遊寶島。寶島「壯」遊:http://trongtrong.pixnet.net/blog
--
All Comments
By Odelette
at 2014-07-31T18:06
at 2014-07-31T18:06
Related Posts
2014 我的心遺留在蘭嶼
By Margaret
at 2014-07-30T16:43
at 2014-07-30T16:43
桃園復興鄉 通往天堂之鑰-基國派老教堂
By Ethan
at 2014-07-30T16:43
at 2014-07-30T16:43
2014 我的心遺留在蘭嶼
By Gilbert
at 2014-07-30T16:43
at 2014-07-30T16:43
8/1~8/4 四天三夜行程建議
By Harry
at 2014-07-30T15:59
at 2014-07-30T15:59
8/4~8/8 五天四夜請益
By Andrew
at 2014-07-30T15:29
at 2014-07-30T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