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日本人相處 vol.2 - 留學

By Olive
at 2016-09-03T17:05
at 2016-09-03T17:05
Table of Contents
跟日本人相處 vol2
大家好,我是專發廢文的部落客
在上次寫的文章,在最近幾天重新分析之後
大概感覺是讚否兩論,但是再進一步分析之後
在我又在這都是日本人的環境下生活過了半年之後
對於在國外跟外國人相處這一件事情 又有了新的體悟
-------------
在寫下面的內容之前先針對上一篇文章簡短的檢討
首先在寫文的時候 我以為這版是日留版 所以一般都說在日本的留學生再看文
結果其實更多的人其實是已經再日本工作 或是打工留學 之類的
因為自己是還在專業學校 對於真正職場的經驗還算不是很夠
所以內容上可能不符合這些人的需求
用艦娘來形容的話 大概就是發了一篇2-3的攻略 卻被打到更後面的人問號
再來就是文章雖然寫的很了不起一樣
但是那其實是自己也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而紀錄下來
其實自己寫的文章 自己也有很多地方做不到
只能有所意識然後慢慢修正
知道跟做得到是兩回事
再來就是被批最慘的日文錯很多的推文
說起來 筆者也是沒有日文基礎然後來到日本上語言學校一年然後專門學校的那種
然後雖然沒有到超級認真 但是都有乖乖上課 沒有翹課打小鋼珠
但就算是這樣的進度念了七個月 雖然n2算是沒有太大障礙
可是實際上用到日文的時候 n2根本是小兒科
教了一年n2都教不完的進度真的沒有問題嗎
抱著這個疑問 心裏覺得所以這一個語言學校到底在幹嘛
回想起來 其實不是學校的問題 而是語言學校這地方 讀書風氣就是一個大問題
而在這樣不穩定的狀態下 到了都是日本人的環境
在我說出如課本上標準的日文之後
被人覺得不可思議 怎麼還有人說這種日文
而到了現在用著課本上會被扣分的用法
反而才能真正溝通 說起來 教科書上的課文
都是昭和時代最昭和的用法 在對上這一些平成的小屁孩
很多時候都是越來越糟
到最後我覺得實際上用到的只有自動詞與他動詞的區別
其他的地方說法都有很多 就算說錯了其實也還聽得懂
課本上沒有寫到的ってる ってない的變化反而是最常出現的
假如唸日文是打木人樁 跟人對談是跟人打架
我只打了一年的木人樁就要出去跟人打架兩年
然後跟打了木人樁多年的人討教 他們卻覺得你怎麼這樣亂打
-------------
或許因為我們都太年輕了,才會興致勃勃地說著:『加油喔』、『要努力喲』,或者是什麼『我喜歡你』、『我們會支持你的』、『我要永遠和你在一起』這樣無法承擔的話吧。我一直以為長大就是累積與擁有,從來沒有想過,長大很可能也意味著不斷地失去。
出自: 《危險心靈》P.230
---------------
因為是在日本 所以要很有禮貌對吧
上一篇文最後一個被批很大的地方就是
不要亂教一些亂七八糟的小屁孩用語
這一個地方算是我想要另外論述的地方 所以在這另外提出
但在說到這一個地方之前 請讓我先說一個故事
在筆者語言學校時期時 有一個越南人叫做quan
相當的帥氣 常常穿著紅色襯衫配上西裝
Quan相當的有上進心 常常追著老師問問題
而且是真的問到老師都頭痛的程度
但是再過了三個月 quan的出席率突然變得不穩定
而且常常跟老師有所爭執 與不合
在過了一陣子 quan突然醉心於敬語
常常說出一些 讓我覺得 哇賽 居然有這種說法 超花的敬語
在有一天 quan又一如往常的對老師提問
"先生、こんな場合でどう話せば丁寧ですか?"
老師的回答讓我到現在仍然忘不了
"そうですね。Quanならば、先に態度を直せば方がいいと思う"
所以假如你要問我說 這是什麼雖毛爛故事
我只能說 在日本 雖然說著一口流利的敬語
但是態度卻讓人覺得很敷衍的(日本)人大有人在
特別是說話越快的日本人 有說敬語跟沒說幾乎一樣
--------
所以只要態度很好又說敬語就沒有問題了對吧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 在這又要說到另一個故事
在筆者語言學校考完二級日檢剩不到一兩個月的時候
這時的寫作課的題目是 假如你在新的學校認識了日本朋友
你要怎麼用比較平輩的講法跟對方傳mail
說實話 這真是考倒我了 因為課本上都是最昭和年代最昭和的說法
寫出來的文章老師只握著拳頭摀住嘴巴笑了一下
然後說 要用跟對方親近的說法溝通真的是很難耶 然後就結束了
課本上的文法 花的時間大概都是百小時單位起跳
但是這一個我覺得最重要的部分 居然只有一個小時
然後再過了一個月 突然踏進一堆小屁孩的環境
說起來 一般大家在一開始不論男女 都會自稱わたし
然後只會用です ます型收尾 沒有例外
女生還好 要說是男生 這樣說話就是相當的
女々しくて、女々しくて、つらいよ
是的 說到我也是最近才學會稱自己叫おれ(或是自分)
相信生活在華人圈子的人 對於自稱俺一定相當排斥
"你是山東人嗎 還是你是張飛 "
一般一定會這樣被嗆
在日本社會 這是一個相當一般的男性第一人稱
其實很多時候也就算是日文都是有的說法上不需要這麼有禮貌
所以其實一般認知的有禮貌的說法 或是敬語 其實沒有錯
但是卻會讓人覺得"啊 這個人的說話方式跟其他人不一樣"
在相處時間久一點(大約ㄧ兩個月)
"啊 這個人說話方法不一樣 這個人是外國人"
這一個想法 就會悄悄植入他人的想法中
------------
所以寫這文章的人很討厭敬語對吧
不 其實正好相反 我算是還滿喜歡敬語的
說到敬語有許多優點 其中一個優點就是敬語的音節比較長
對於說的人與聽的人來說 這都會比較好判斷
(而且寫報告還可以騙字數)
可對於從小聽敬語長大的日本人來說
他們很清楚當對方跟你說敬語的時候
通常都不會有好事發生
對於要跟對方深交 敬語就常常成為一個障礙
而這是一個日本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下面是一些實例
お疲れ様でした
這相信是剛來日本的朋友都很愛說的話
但是這句お疲れ様でした其實含有很多陷阱
首先お疲れ様でした翻成中文 就是辛苦了
這句辛苦了 其實在中文裡 算是沒有這麼常用到
假設你是上司 抱頭於消化不完的業務
看到屬下可以先回家 然後那傢伙跟你說了一句
“辛苦了” 請問你會想到什麼事
一般都是會很自然的聯想到 我有多辛苦你怎麼知道
或是你居然知道我很辛苦你怎麼好意思回家
這一個相當危險的お疲れ様でした日本人居然當作每天打招呼的用詞
事實上 日本人也有不說お疲れ様一派的人
結論上來說お疲れ様只有喝酒乾杯的時候
或是跟平輩回家說再見的時候
所以我回家遇到長輩一般都是說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先に失礼します
----------
所以到底要怎樣啦
敬語算是一個雙面刃 用的好壞端看個人
但是跟人相處還有許多的技巧 敬語算是最偷吃步的一個
可是跟人說話或是相處還有許多基本面與技術面的問題
這都是需要許多的經驗與學習
基本上老實說一般生活日常用的敬語大概連一般對話百分之五都不到
而不得不說 日文就是有很多只是讓對方聽起來比較好聽
但是實際上卻很空泛的字詞 很多時候 就是常常讓對方產生心靈壓力的字句
像是筆者最討厭的日文文法
就是なければならない這樣反向兩邊負負得正
也因為昭和時代很喜歡說這句 反過來的平成年代最常說的
就是なんてなければいけないの?
--------
蛇足補充
上一篇被人說不要亂教一些小屁孩的用法
這讓我深刻反省
讓我體會到要教就要教就要教最正確的小屁孩用法
說到大家到了語言學校 一定常常會問老師日本的髒話
然後老師也就會笑笑的跟你說 日本沒有髒話的概念耶
但是事實上 還是有的
說到假如大家看美國的b級片 常常看到fxxk被翻成日文クソ
而跟朋友或是熟人 fuxx you就會被翻成うるさい
至於英文的motherfxxker在日文有沒有相對應的日文呢?
當我問了班上的日本人 他的回答是
あるよ、おまえの母ちゃんでべそ
でべそ寫成漢字就是出臍 直接翻譯就是你老媽是凸肚臍
但是在這邊でべそ指的不是肚臍 而是暗指其他的部位
所以言下之意就是你媽的下半身某個地方是突出來的
為什麼我知道 因為我看過
一句髒話都可以這麼大圈 我也是醉了
-------------
你是否在奇怪的地方 渲染的太多的戲劇色彩
http://hornydragon.blogspot.com/2016/08/calm.html
轉自好色龍網誌
這一個影片剛剛好再我打這篇的時候出現 我自己都覺得太神啦
某一天 在跟剛來到日本的留學生一起吃飯
在到了服務生來點菜的時候
我不懷好心的什麼都不說
想當然 他當然支支吾吾的不知道要答什麼
就這樣稀裡嘩啦的點完菜之後
"你看 剛剛那個服務生看到你不會說日文 整個態度都不一樣對吧"
"對啊 這是為什麼 是因為日本人討厭大陸人嗎 還是中日關係惡化的關係"
"哇賽 你不要腦補這麼多 只要是人都會這樣"
-------------
相信在上一篇文章 筆者的日文能力大家都知道
簡直比詹姆士與徐若瑄加起來除以二乘上零點八七還強
(上一篇教日文的那個部份成了我寫那篇文章最後悔的部份)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 進入都是日本人的環境 到底會怎麼樣
說起來 筆者家境算小康 家裡是請的起外傭的
基本上那些發生在外傭身上的問題
全部一模一樣的發生在我身上
所以下面寫的這些情況 其實不是說日本人多幾百多拷貝
而是要表達 其實在踏入他人的文化 假如沒有非常專於該國語言
會面對到的事情基本上都差不多
1.因為語言隔閡 所以沒有辦法第一時間取得對方信任
2.很多事情你其實聽得懂 但是卻被對方當做聽不懂
3.很多情況其實是對方錯了 但是因為你是外國人 所以錯都在你身上
4.對方就會以為你聽不懂 所以越說越離譜
5.因為語言障礙 所以不常表達 但是遇到需要強烈主張的事情 對方就感覺你在生氣
6.其實其他的某些能力可能超出他人 但是因為是外國人 所以對方都看輕你
7. 許多事情會被加倍放大
8.很多時候他們會以為你很窮 (或是你家裡很鄉下)
說到有一次的實習 是要做水餃(筆者是料理學校)
說到水餃 台灣人一定不陌生 可以說是從小吃到大
可在我捏了一個跟老師教的不一樣捏法
就有人拿著那個水餃問我為什麼要這樣捏
身為吃水餃長大的台灣人 一定要強力主張
結果上面列的所有事都在這一個事件都出現了ㄆ
之後還有發生許多的事 在這裡就不多談
但是都差不多都是上面哪些
說到這裡上一篇文章有一個推文是
"就算是日本人 也有合得來跟合不來的"
這句話在一般的狀況之下是當然沒有問題
可是這裡要反問大家 怎樣才知道一個人跟你合不合得來
相信大家都有經驗 剛開學交到的朋友跟你要畢業的時候都是完全不同人
例如剛剛的故事的那傢伙 之後也是還可以也一起抽菸講屁話
結論來說 你要比對方有耐心有意志力
跟對方合不來這一個想法 一閃過的話
身為留學生你就會在與人相處之下加倍吃力了許多
因為剛剛上面所列出的東西 都會更加深刻的反噬你
沒錯 這是一個嚴苛的條件與環境
可是假如太過在意那些一定看雖你的少數人的時候
卻也會讓你分身乏術讓你無法看到理智的大多數人
要知道 就算是日本人 沒有出過國的人也是占大多數
而看到你這一個外國來的傢伙 會有所敵意
某種意義來說 這已經是生物本能的範圍了
就算是籃球只要一是客場就是完全不一樣
留學生就是要有在他國的期間 都當客場球員的心理準備
在網路上 偶然看到一篇文章
大概內容是 原po的舅舅是一個超級愛捐錢給慈濟的人
但是有一天 有人在他們家門口出了車禍需要幫助
那時他居然拒他人於門外
至於這一個故事跟這次的主題有什麼關聯?
相信在來到日本之前 大家都是希望可以交到很多日本朋友
但是有沒有可能到了別人的國家 結果反而拒他人於門外的 就是你自己
最後第八點 很多沒有出過國的小屁孩
還以為台灣很鄉下 路上都還是牛
所以這一次放暑假我就跟那一個住長野縣的小屁孩說
回到了實家把pokemon go打開然後拍照互傳line
結果那小屁孩家裡甚麼都沒有 我家旁邊還有兩個回點與道館
還可以抓到爆鯉龍快龍 想當然一定要嗆爆他
說道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女孩遇到熊這一個漫畫
裡面的鄉下偏遠題材真的是戳到我的點
但是過這樣生活的日本人 我相信比例上與數量上比台灣人還多
其實不管日本台灣或是天朝 其實大家都是被大都市吸引的羔羊
我們都一樣 脫離了家鄉來到了這裡了 不事嗎
---------------
日本人的語言潔癖與其他
說到一次看到一個日本的節目 一個歐洲的觀光客向日本藝人問路
而且是用英文 想當然爾是一場災難
最後觀光客離開 藝人さん補了一句 為什麼不學好日文才來日本呢
而這就是日本的龜毛的完整發揮了
假如是一個老外 可能問他說"can you speak japanese"
他會回答你"sushi sumo fujiyama ryu ga waga teki wo kurau!!"
但是你問一個日本人說"英語できますか?"
他們就會先狂搖頭然後說無理無理無理
這樣的語言潔癖 說真的會真的讓溝通的難度上升
要說到美國的美語是一個有許多的族群為了求生活所發展的語言
所以其實大概有一個讓人好學與好聽的說法與溝通法
可對於英語以外的語文 就因為學的人比較少
所以他們不太能理解你不能說那個語文還在那一個國家
日文的情況特別明顯
一般日文的特性 常常就是有許多連日本人都難以辨認的發音
就像漫畫上常常會出現的段子 常常是說了一堆片假名的外來名詞
然後聽不懂就從耳朵冒煙之類的內容
我來到了日本才發現這是真的不唬的事情
但是神奇的是發生了 要是日本人聽不懂 跟外國人聽不懂
一樣是聽不懂 兩種態度卻完全不一樣
--------------------------------------------------
中日語言差異
雖然上面寫的是 語言差異
卻是想要表達的是 中文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在這假如說 語言是一個像是為了到達大眾想要的目的的工具
日本人的話 會在一些小地方下來功夫
而是台灣人的話 那就是為了到達目的 可以忽略不重要的流程
其實台灣人很多情況之下 常常就是會有傷害到他人的說話習慣
(這邊稱作言語車禍)
說道文化歷史面 在流亡政府來台不知道是那一版的中文
很多地方表現很奇怪 再來要用這一版很奇怪的中文
教會母語不是中文的台灣人
在這樣急就章情況之下 那些假如說了這一句話就可以讓雙方很開心的話
常常就是會被省略 例如辛苦了 或是其他的除了請謝謝對不起以外的
甚至更近一步說 台灣社會常常就是連謝謝跟對不起都說不好了
但是跳一步跳開禮貌這一回事 台灣人常常被說到的缺點
筆者算是偶爾會參加什麼外國交流會之類的
而不難想像 一堆妹子都會跑到老外那邊去
在三杯黃湯下肚之後 我什麼都沒有想衝進他們的對話裡面
簡短的結論就是 老外都是用いいてすね、素晴らしい之類的字句
而到了我要說話的時候 我都是そうですか?ヘ~~~~~
然後就句點了 撇開一些顏值或是某些器官的長度(這邊指的是鼻子)
妹子很自然的都被老外騙走了
說到了這裡 台灣真的很少一些跟對方共感或是讓對方聽起來比較好的字句
以前筆者上過外國人的英文課 第一堂課就當然是打招呼
"How are you? "
"Soso "
這時老師就說話了 他說
Taiwanese use too much soso.
然後延續這個故事 台灣人最常說的日文大多都是
大丈夫 普通 或是微妙
假如你是沒有想太多就把上面三句掛在嘴邊
我只能跟你說上面的三句話 都相當的句點
---------------
日本人的搞笑文化
假如你對於日本人的印象 是一絲不苟 喜怒哀樂不現於型
我只能跟你說 完全不是這樣 其實日本人還滿喜歡笑的
應該說某種程度上來說 他們真的笑的太誇張
說到日本獨特的社會結構 常常會有一堆人聚在一起
然後對於一些其實根本沒有很好笑的事情 一直拍手狂笑
假如一般日本人以外的人 一般會這樣的時候只有跟家人在或是電影院
日本的話就完全不太一樣了 你需要跟一些你根本不熟一起邊拍手邊傻笑
額 所以他們都是在笑什麼東西 有什麼東西這麼好笑嗎
我可以明白的跟你說 都不是什麼好笑的事情
但是在那個情況之下 總之就是笑就對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末代武士這部電影呢
在裡面 渡邊謙這個村莊的老大 也是需要上台搞笑的
所以在這裡想要表達的是 對於日本的社會來說
不只要跟人像白癡一樣的邊拍手邊大笑很重要
必要時你也需要把自己化成為梗 自己也要搞笑
說到筆者還沒有來到日本之前 在電視上看到男女糾察隊
常常覺得 “嗯 這傢伙講話明明就沒有很好笑 怎麼還可以當藝人”
但是在來到日本之後才知道 重點不是好不好笑
而是製造出那個可以大家一起拍手的情境
這一件事情 突然發現 這是一個非常需要專業性的東西
另外假如常常看日本節目的人 一定看過他們扒別人的頭
相信我 千萬不要這麼做
-------------------
社交實務
好啦 標題雖然是這樣寫 但是必須說的是
其實這一個部份我沒什麼好說的
應該說 其實上一篇文章裡面 對於怎麼跟人社交
比這篇的內容還多 而至於這篇文章的內容
其實只是把我遇到的問題寫下來的希望給其他人一些心理準備
你知道 其實筆者看過的跟人交際應酬的書也滿多
很多時候 書內大部份的內容幾乎不是在寫什麼技巧
很多都是要調整自己的心態
(例如說打電話給十個不認識的人問說有什麼電影好看的練習法)
所以社交技巧 可以說是一個需要健康的心理才可以使用的技巧
心理的健康就會跟身體的健康有關係
所以要是你真的是每天都作息正常 心理生理狀況都正常
應該很難交不到朋友
反過來說 你要是每天都跑去跟台灣朋友喝酒 打小鋼珠搞到都三四點才睡
然後每天都是一個想睡覺的臭臉去學校然後上課都在睡覺
這樣的情況我反而很難相信你可以交到朋友
另外 以腦科學的角度來說 其實腦在聽與說這兩個動作
就需要消耗大量腦力 更別說你是在國外要用外語聽說
至於為什麼會提到這一點
因為比例上 留學生因為脫離了父母
然後就過著天亮才吃晚餐的生活的留學生還真的頗多
---------------
我不擅長社交 這一個想法是危險的
我不擅長社交 這件事是不擅長社交的人最常掛在嘴邊的話
其實人都是以自我為思考的出發點
擅長交際的人 他只是可以在正確的時間處於交際的狀態
另外不善社交的人一般思考都算比較偏負面
相反的 善於交際的人相對比較正面
所以寫這一篇文章的人 應該又正面又陽光
穿著吊嘎一遍伏地挺身一遍寫這一篇文章
不 其實正好相反 筆者來到日本之前
度過了三個月沒跟人說話的超負面情緒裡面
應該說 當我想要寫文章分析跟人交際這一件事情的時候
比起那些天生就善於交際的傢伙 我就已經輸了
但是要我做的話 就是負面情緒的人
常常就是會 "啊啊 我好負面 不行了 我這麼負面沒有救了"
然後就此陷入負面的迴圈
可最後我的結論是
負面不一定是壞事 相對的樂觀也不是好事
悲觀的人只是比別人看得到自己的籌碼
可假如你不下注自己的籌碼 你就永遠不會贏
悲觀的人可能會覺得自己日文不好一定會被笑
但是會被笑這是一件好事 調整你的心態 加以利用這一個被笑的時候吧
---------------
社交技巧
好啦 到了這邊我們真的要講社交技巧了
首先一般的社交的書都會跟你說 要跟對方找到相同的興趣
但是我在這裡跟你說 就算是台灣跟日本 文化上已經相當接近了
成長背景卻是完全不一樣
假如同樣的手機遊戲 台灣人就是神魔之塔
但是日本人就是パストラ(釣魚嘍~~~~)
而十年前台灣是三國信長 而日本就是萌夯二
而日本的娛樂與文化五花八門 東西又雜
相信我 可以跟人有相同興趣的機率絕對很低
就算是一些男生一定會看的東西 愛情動作片(在此向女性讀者致歉)
這一個話題 我可以跟你說
日本人看過的片絕對沒有台灣人多
是的 台灣人的電腦普及率絕對是比日本多
而電腦的其中一樣重大的用途 就是恩 你知道
Internet is really really great .
台灣下載一部片可以說是比喝水還容易
但是對於日本人來說 假如家裡沒有電腦(或是可以使用p2p的媒介)
要看一部片要花不小的金額
所以你跟日本人說波多野結依 或是拓也哥
他們一定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但是在知道的人的腦海裏
就是拓也哥跟波多野結依共同演出的畫面
我相信知道上面在說什麼的台灣人 比例上一定比日本人還多
所以對於看av認識日本的人我必須跟你說
在日本那只是一個不是很大眾的興趣
對於那些認為日本人很變態的人我只能跟你說
那些很變態的內容都是要花不小的金額
而你可以免費的就得到女優賣命演出的內容
你感到很變態 那是因為她們要你感覺很變態
而那就是那些人花錢買這些片子的原因
---------------
社交技巧
不好意思 我知道 為什麼一個社交技巧可以偏題三次
你們心理一定要這樣想 我現在也抱著頭後悔我怎樣又沒事打上面那些
上面要說的是 同樣的興趣 基本上不太可能
就算是同樣的日本人 擁有同樣興趣的機率也不高
所以關於興趣算是聽聽就算 有相同興趣 很好
但是沒有共同的興趣 共感這一件事情 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這就是日本交談文化的重點了
上面說的日本人搞笑文化 其實日本電視節目常常的段子
就是一些あるあるネタ
例如小學會有人把老師不小心教成媽媽
或是遠足時問老師香蕉算不算零食之類的骨灰級的內容
上面這些都是相當老的梗 但是另外的內容就需要自己吸收了
一般與日本人最常講到的話題 都是片假名很難
然後延續這一個話題 說到最難的是語調イントネーション
對方假如不是土生土長的東京人 可能對於為了調整自己的語調也下了一番功夫
這樣一個就算是外國人與日本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算是一個相當好的話題 這也算是筆者認為最理想的話題
一個外國人與日本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是最理想的話題
一個外國人與日本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是最理想的話題
一個外國人與日本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是最理想的話題
一個外國人與日本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是最理想的話題
所以要是跟你說 そんなことをするのは日本だけですね、日本は面倒くさいですよね。
此時就算你心裡其實也覺得日本人很煩 你也要這樣說
いいえ、そんなことない、それは世界的にいいことと思いますよ
至於天氣常常說是一個很好的話題 但是平成年代不太講天氣
個人覺得天氣效果也沒有很好 所以不推
只能當作真的沒有東西可以講的時候 才偶爾拿出來講
另外常常提到的是名字的唸法怎麼跟日文的不一樣
這時你就可以說 其實日文的唸法的漢字的唸法也不一樣 這也是常常說到的話題
別人最想從別人口中聽到的 是自己的名字
在社交裡面 記得別人的名字算是一個很重要的部份
我知道對於母語不是日文還要記日文名字 真的是不小的挑戰
但是我必須跟你說 就算你日文在不好 只要會唸對方的名字
別人就會覺得你的日文很好 這是真的
-----------
最後感謝你看到這邊 這一篇可能就是我最後的文章了
因為我也感覺該寫的東西都寫過了
而我會寫這些文章 都是一個很簡單的理由 因為沒有人寫
網路上不需要另外一篇一蘭拉麵的食記
但是一定需要一篇教你怎麼跟人社交的文章
我自己也很後悔 怎麼要剩不到半年的時間
才知道怎麼跟這些國家的人相處
對於跟人交際的時候 一定會遇到挫折
可我告訴你 這些個挫折還真是個不小的經驗
李連杰都曾經到國外被導演用劇本砸到臉上
但是他克服了這些 才成為了在浴血任務裡的李連杰
說得現實一點 跟人交際一定一定會遇到挫折
但是跟台灣人溝通有障礙 跟與外國人有障礙
年收入就是不一樣 所以一定要遇到障礙
還是要跟外國人
最後 手機雖然是可以促進人的溝通
但是我相信手機帶來的壞處決定多於好處
假如你整天看著手機卻忽略了自己身邊的未知的東西
留學生常常犯的錯 就是有了手機 整天看Facebook ptt隔絕外面的世界
我建議你 放下手機 去受點傷吧
--
大家好,我是專發廢文的部落客
在上次寫的文章,在最近幾天重新分析之後
大概感覺是讚否兩論,但是再進一步分析之後
在我又在這都是日本人的環境下生活過了半年之後
對於在國外跟外國人相處這一件事情 又有了新的體悟
-------------
在寫下面的內容之前先針對上一篇文章簡短的檢討
首先在寫文的時候 我以為這版是日留版 所以一般都說在日本的留學生再看文
結果其實更多的人其實是已經再日本工作 或是打工留學 之類的
因為自己是還在專業學校 對於真正職場的經驗還算不是很夠
所以內容上可能不符合這些人的需求
用艦娘來形容的話 大概就是發了一篇2-3的攻略 卻被打到更後面的人問號
再來就是文章雖然寫的很了不起一樣
但是那其實是自己也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而紀錄下來
其實自己寫的文章 自己也有很多地方做不到
只能有所意識然後慢慢修正
知道跟做得到是兩回事
再來就是被批最慘的日文錯很多的推文
說起來 筆者也是沒有日文基礎然後來到日本上語言學校一年然後專門學校的那種
然後雖然沒有到超級認真 但是都有乖乖上課 沒有翹課打小鋼珠
但就算是這樣的進度念了七個月 雖然n2算是沒有太大障礙
可是實際上用到日文的時候 n2根本是小兒科
教了一年n2都教不完的進度真的沒有問題嗎
抱著這個疑問 心裏覺得所以這一個語言學校到底在幹嘛
回想起來 其實不是學校的問題 而是語言學校這地方 讀書風氣就是一個大問題
而在這樣不穩定的狀態下 到了都是日本人的環境
在我說出如課本上標準的日文之後
被人覺得不可思議 怎麼還有人說這種日文
而到了現在用著課本上會被扣分的用法
反而才能真正溝通 說起來 教科書上的課文
都是昭和時代最昭和的用法 在對上這一些平成的小屁孩
很多時候都是越來越糟
到最後我覺得實際上用到的只有自動詞與他動詞的區別
其他的地方說法都有很多 就算說錯了其實也還聽得懂
課本上沒有寫到的ってる ってない的變化反而是最常出現的
假如唸日文是打木人樁 跟人對談是跟人打架
我只打了一年的木人樁就要出去跟人打架兩年
然後跟打了木人樁多年的人討教 他們卻覺得你怎麼這樣亂打
-------------
或許因為我們都太年輕了,才會興致勃勃地說著:『加油喔』、『要努力喲』,或者是什麼『我喜歡你』、『我們會支持你的』、『我要永遠和你在一起』這樣無法承擔的話吧。我一直以為長大就是累積與擁有,從來沒有想過,長大很可能也意味著不斷地失去。
出自: 《危險心靈》P.230
---------------
因為是在日本 所以要很有禮貌對吧
上一篇文最後一個被批很大的地方就是
不要亂教一些亂七八糟的小屁孩用語
這一個地方算是我想要另外論述的地方 所以在這另外提出
但在說到這一個地方之前 請讓我先說一個故事
在筆者語言學校時期時 有一個越南人叫做quan
相當的帥氣 常常穿著紅色襯衫配上西裝
Quan相當的有上進心 常常追著老師問問題
而且是真的問到老師都頭痛的程度
但是再過了三個月 quan的出席率突然變得不穩定
而且常常跟老師有所爭執 與不合
在過了一陣子 quan突然醉心於敬語
常常說出一些 讓我覺得 哇賽 居然有這種說法 超花的敬語
在有一天 quan又一如往常的對老師提問
"先生、こんな場合でどう話せば丁寧ですか?"
老師的回答讓我到現在仍然忘不了
"そうですね。Quanならば、先に態度を直せば方がいいと思う"
所以假如你要問我說 這是什麼雖毛爛故事
我只能說 在日本 雖然說著一口流利的敬語
但是態度卻讓人覺得很敷衍的(日本)人大有人在
特別是說話越快的日本人 有說敬語跟沒說幾乎一樣
--------
所以只要態度很好又說敬語就沒有問題了對吧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 在這又要說到另一個故事
在筆者語言學校考完二級日檢剩不到一兩個月的時候
這時的寫作課的題目是 假如你在新的學校認識了日本朋友
你要怎麼用比較平輩的講法跟對方傳mail
說實話 這真是考倒我了 因為課本上都是最昭和年代最昭和的說法
寫出來的文章老師只握著拳頭摀住嘴巴笑了一下
然後說 要用跟對方親近的說法溝通真的是很難耶 然後就結束了
課本上的文法 花的時間大概都是百小時單位起跳
但是這一個我覺得最重要的部分 居然只有一個小時
然後再過了一個月 突然踏進一堆小屁孩的環境
說起來 一般大家在一開始不論男女 都會自稱わたし
然後只會用です ます型收尾 沒有例外
女生還好 要說是男生 這樣說話就是相當的
女々しくて、女々しくて、つらいよ
是的 說到我也是最近才學會稱自己叫おれ(或是自分)
相信生活在華人圈子的人 對於自稱俺一定相當排斥
"你是山東人嗎 還是你是張飛 "
一般一定會這樣被嗆
在日本社會 這是一個相當一般的男性第一人稱
其實很多時候也就算是日文都是有的說法上不需要這麼有禮貌
所以其實一般認知的有禮貌的說法 或是敬語 其實沒有錯
但是卻會讓人覺得"啊 這個人的說話方式跟其他人不一樣"
在相處時間久一點(大約ㄧ兩個月)
"啊 這個人說話方法不一樣 這個人是外國人"
這一個想法 就會悄悄植入他人的想法中
------------
所以寫這文章的人很討厭敬語對吧
不 其實正好相反 我算是還滿喜歡敬語的
說到敬語有許多優點 其中一個優點就是敬語的音節比較長
對於說的人與聽的人來說 這都會比較好判斷
(而且寫報告還可以騙字數)
可對於從小聽敬語長大的日本人來說
他們很清楚當對方跟你說敬語的時候
通常都不會有好事發生
對於要跟對方深交 敬語就常常成為一個障礙
而這是一個日本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下面是一些實例
お疲れ様でした
這相信是剛來日本的朋友都很愛說的話
但是這句お疲れ様でした其實含有很多陷阱
首先お疲れ様でした翻成中文 就是辛苦了
這句辛苦了 其實在中文裡 算是沒有這麼常用到
假設你是上司 抱頭於消化不完的業務
看到屬下可以先回家 然後那傢伙跟你說了一句
“辛苦了” 請問你會想到什麼事
一般都是會很自然的聯想到 我有多辛苦你怎麼知道
或是你居然知道我很辛苦你怎麼好意思回家
這一個相當危險的お疲れ様でした日本人居然當作每天打招呼的用詞
事實上 日本人也有不說お疲れ様一派的人
結論上來說お疲れ様只有喝酒乾杯的時候
或是跟平輩回家說再見的時候
所以我回家遇到長輩一般都是說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先に失礼します
----------
所以到底要怎樣啦
敬語算是一個雙面刃 用的好壞端看個人
但是跟人相處還有許多的技巧 敬語算是最偷吃步的一個
可是跟人說話或是相處還有許多基本面與技術面的問題
這都是需要許多的經驗與學習
基本上老實說一般生活日常用的敬語大概連一般對話百分之五都不到
而不得不說 日文就是有很多只是讓對方聽起來比較好聽
但是實際上卻很空泛的字詞 很多時候 就是常常讓對方產生心靈壓力的字句
像是筆者最討厭的日文文法
就是なければならない這樣反向兩邊負負得正
也因為昭和時代很喜歡說這句 反過來的平成年代最常說的
就是なんてなければいけないの?
--------
蛇足補充
上一篇被人說不要亂教一些小屁孩的用法
這讓我深刻反省
讓我體會到要教就要教就要教最正確的小屁孩用法
說到大家到了語言學校 一定常常會問老師日本的髒話
然後老師也就會笑笑的跟你說 日本沒有髒話的概念耶
但是事實上 還是有的
說到假如大家看美國的b級片 常常看到fxxk被翻成日文クソ
而跟朋友或是熟人 fuxx you就會被翻成うるさい
至於英文的motherfxxker在日文有沒有相對應的日文呢?
當我問了班上的日本人 他的回答是
あるよ、おまえの母ちゃんでべそ
でべそ寫成漢字就是出臍 直接翻譯就是你老媽是凸肚臍
但是在這邊でべそ指的不是肚臍 而是暗指其他的部位
所以言下之意就是你媽的下半身某個地方是突出來的
為什麼我知道 因為我看過
一句髒話都可以這麼大圈 我也是醉了
-------------
你是否在奇怪的地方 渲染的太多的戲劇色彩
http://hornydragon.blogspot.com/2016/08/calm.html
轉自好色龍網誌
這一個影片剛剛好再我打這篇的時候出現 我自己都覺得太神啦
某一天 在跟剛來到日本的留學生一起吃飯
在到了服務生來點菜的時候
我不懷好心的什麼都不說
想當然 他當然支支吾吾的不知道要答什麼
就這樣稀裡嘩啦的點完菜之後
"你看 剛剛那個服務生看到你不會說日文 整個態度都不一樣對吧"
"對啊 這是為什麼 是因為日本人討厭大陸人嗎 還是中日關係惡化的關係"
"哇賽 你不要腦補這麼多 只要是人都會這樣"
-------------
相信在上一篇文章 筆者的日文能力大家都知道
簡直比詹姆士與徐若瑄加起來除以二乘上零點八七還強
(上一篇教日文的那個部份成了我寫那篇文章最後悔的部份)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 進入都是日本人的環境 到底會怎麼樣
說起來 筆者家境算小康 家裡是請的起外傭的
基本上那些發生在外傭身上的問題
全部一模一樣的發生在我身上
所以下面寫的這些情況 其實不是說日本人多幾百多拷貝
而是要表達 其實在踏入他人的文化 假如沒有非常專於該國語言
會面對到的事情基本上都差不多
1.因為語言隔閡 所以沒有辦法第一時間取得對方信任
2.很多事情你其實聽得懂 但是卻被對方當做聽不懂
3.很多情況其實是對方錯了 但是因為你是外國人 所以錯都在你身上
4.對方就會以為你聽不懂 所以越說越離譜
5.因為語言障礙 所以不常表達 但是遇到需要強烈主張的事情 對方就感覺你在生氣
6.其實其他的某些能力可能超出他人 但是因為是外國人 所以對方都看輕你
7. 許多事情會被加倍放大
8.很多時候他們會以為你很窮 (或是你家裡很鄉下)
說到有一次的實習 是要做水餃(筆者是料理學校)
說到水餃 台灣人一定不陌生 可以說是從小吃到大
可在我捏了一個跟老師教的不一樣捏法
就有人拿著那個水餃問我為什麼要這樣捏
身為吃水餃長大的台灣人 一定要強力主張
結果上面列的所有事都在這一個事件都出現了ㄆ
之後還有發生許多的事 在這裡就不多談
但是都差不多都是上面哪些
說到這裡上一篇文章有一個推文是
"就算是日本人 也有合得來跟合不來的"
這句話在一般的狀況之下是當然沒有問題
可是這裡要反問大家 怎樣才知道一個人跟你合不合得來
相信大家都有經驗 剛開學交到的朋友跟你要畢業的時候都是完全不同人
例如剛剛的故事的那傢伙 之後也是還可以也一起抽菸講屁話
結論來說 你要比對方有耐心有意志力
跟對方合不來這一個想法 一閃過的話
身為留學生你就會在與人相處之下加倍吃力了許多
因為剛剛上面所列出的東西 都會更加深刻的反噬你
沒錯 這是一個嚴苛的條件與環境
可是假如太過在意那些一定看雖你的少數人的時候
卻也會讓你分身乏術讓你無法看到理智的大多數人
要知道 就算是日本人 沒有出過國的人也是占大多數
而看到你這一個外國來的傢伙 會有所敵意
某種意義來說 這已經是生物本能的範圍了
就算是籃球只要一是客場就是完全不一樣
留學生就是要有在他國的期間 都當客場球員的心理準備
在網路上 偶然看到一篇文章
大概內容是 原po的舅舅是一個超級愛捐錢給慈濟的人
但是有一天 有人在他們家門口出了車禍需要幫助
那時他居然拒他人於門外
至於這一個故事跟這次的主題有什麼關聯?
相信在來到日本之前 大家都是希望可以交到很多日本朋友
但是有沒有可能到了別人的國家 結果反而拒他人於門外的 就是你自己
最後第八點 很多沒有出過國的小屁孩
還以為台灣很鄉下 路上都還是牛
所以這一次放暑假我就跟那一個住長野縣的小屁孩說
回到了實家把pokemon go打開然後拍照互傳line
結果那小屁孩家裡甚麼都沒有 我家旁邊還有兩個回點與道館
還可以抓到爆鯉龍快龍 想當然一定要嗆爆他
說道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女孩遇到熊這一個漫畫
裡面的鄉下偏遠題材真的是戳到我的點
但是過這樣生活的日本人 我相信比例上與數量上比台灣人還多
其實不管日本台灣或是天朝 其實大家都是被大都市吸引的羔羊
我們都一樣 脫離了家鄉來到了這裡了 不事嗎
---------------
日本人的語言潔癖與其他
說到一次看到一個日本的節目 一個歐洲的觀光客向日本藝人問路
而且是用英文 想當然爾是一場災難
最後觀光客離開 藝人さん補了一句 為什麼不學好日文才來日本呢
而這就是日本的龜毛的完整發揮了
假如是一個老外 可能問他說"can you speak japanese"
他會回答你"sushi sumo fujiyama ryu ga waga teki wo kurau!!"
但是你問一個日本人說"英語できますか?"
他們就會先狂搖頭然後說無理無理無理
這樣的語言潔癖 說真的會真的讓溝通的難度上升
要說到美國的美語是一個有許多的族群為了求生活所發展的語言
所以其實大概有一個讓人好學與好聽的說法與溝通法
可對於英語以外的語文 就因為學的人比較少
所以他們不太能理解你不能說那個語文還在那一個國家
日文的情況特別明顯
一般日文的特性 常常就是有許多連日本人都難以辨認的發音
就像漫畫上常常會出現的段子 常常是說了一堆片假名的外來名詞
然後聽不懂就從耳朵冒煙之類的內容
我來到了日本才發現這是真的不唬的事情
但是神奇的是發生了 要是日本人聽不懂 跟外國人聽不懂
一樣是聽不懂 兩種態度卻完全不一樣
--------------------------------------------------
中日語言差異
雖然上面寫的是 語言差異
卻是想要表達的是 中文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在這假如說 語言是一個像是為了到達大眾想要的目的的工具
日本人的話 會在一些小地方下來功夫
而是台灣人的話 那就是為了到達目的 可以忽略不重要的流程
其實台灣人很多情況之下 常常就是會有傷害到他人的說話習慣
(這邊稱作言語車禍)
說道文化歷史面 在流亡政府來台不知道是那一版的中文
很多地方表現很奇怪 再來要用這一版很奇怪的中文
教會母語不是中文的台灣人
在這樣急就章情況之下 那些假如說了這一句話就可以讓雙方很開心的話
常常就是會被省略 例如辛苦了 或是其他的除了請謝謝對不起以外的
甚至更近一步說 台灣社會常常就是連謝謝跟對不起都說不好了
但是跳一步跳開禮貌這一回事 台灣人常常被說到的缺點
筆者算是偶爾會參加什麼外國交流會之類的
而不難想像 一堆妹子都會跑到老外那邊去
在三杯黃湯下肚之後 我什麼都沒有想衝進他們的對話裡面
簡短的結論就是 老外都是用いいてすね、素晴らしい之類的字句
而到了我要說話的時候 我都是そうですか?ヘ~~~~~
然後就句點了 撇開一些顏值或是某些器官的長度(這邊指的是鼻子)
妹子很自然的都被老外騙走了
說到了這裡 台灣真的很少一些跟對方共感或是讓對方聽起來比較好的字句
以前筆者上過外國人的英文課 第一堂課就當然是打招呼
"How are you? "
"Soso "
這時老師就說話了 他說
Taiwanese use too much soso.
然後延續這個故事 台灣人最常說的日文大多都是
大丈夫 普通 或是微妙
假如你是沒有想太多就把上面三句掛在嘴邊
我只能跟你說上面的三句話 都相當的句點
---------------
日本人的搞笑文化
假如你對於日本人的印象 是一絲不苟 喜怒哀樂不現於型
我只能跟你說 完全不是這樣 其實日本人還滿喜歡笑的
應該說某種程度上來說 他們真的笑的太誇張
說到日本獨特的社會結構 常常會有一堆人聚在一起
然後對於一些其實根本沒有很好笑的事情 一直拍手狂笑
假如一般日本人以外的人 一般會這樣的時候只有跟家人在或是電影院
日本的話就完全不太一樣了 你需要跟一些你根本不熟一起邊拍手邊傻笑
額 所以他們都是在笑什麼東西 有什麼東西這麼好笑嗎
我可以明白的跟你說 都不是什麼好笑的事情
但是在那個情況之下 總之就是笑就對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末代武士這部電影呢
在裡面 渡邊謙這個村莊的老大 也是需要上台搞笑的
所以在這裡想要表達的是 對於日本的社會來說
不只要跟人像白癡一樣的邊拍手邊大笑很重要
必要時你也需要把自己化成為梗 自己也要搞笑
說到筆者還沒有來到日本之前 在電視上看到男女糾察隊
常常覺得 “嗯 這傢伙講話明明就沒有很好笑 怎麼還可以當藝人”
但是在來到日本之後才知道 重點不是好不好笑
而是製造出那個可以大家一起拍手的情境
這一件事情 突然發現 這是一個非常需要專業性的東西
另外假如常常看日本節目的人 一定看過他們扒別人的頭
相信我 千萬不要這麼做
-------------------
社交實務
好啦 標題雖然是這樣寫 但是必須說的是
其實這一個部份我沒什麼好說的
應該說 其實上一篇文章裡面 對於怎麼跟人社交
比這篇的內容還多 而至於這篇文章的內容
其實只是把我遇到的問題寫下來的希望給其他人一些心理準備
你知道 其實筆者看過的跟人交際應酬的書也滿多
很多時候 書內大部份的內容幾乎不是在寫什麼技巧
很多都是要調整自己的心態
(例如說打電話給十個不認識的人問說有什麼電影好看的練習法)
所以社交技巧 可以說是一個需要健康的心理才可以使用的技巧
心理的健康就會跟身體的健康有關係
所以要是你真的是每天都作息正常 心理生理狀況都正常
應該很難交不到朋友
反過來說 你要是每天都跑去跟台灣朋友喝酒 打小鋼珠搞到都三四點才睡
然後每天都是一個想睡覺的臭臉去學校然後上課都在睡覺
這樣的情況我反而很難相信你可以交到朋友
另外 以腦科學的角度來說 其實腦在聽與說這兩個動作
就需要消耗大量腦力 更別說你是在國外要用外語聽說
至於為什麼會提到這一點
因為比例上 留學生因為脫離了父母
然後就過著天亮才吃晚餐的生活的留學生還真的頗多
---------------
我不擅長社交 這一個想法是危險的
我不擅長社交 這件事是不擅長社交的人最常掛在嘴邊的話
其實人都是以自我為思考的出發點
擅長交際的人 他只是可以在正確的時間處於交際的狀態
另外不善社交的人一般思考都算比較偏負面
相反的 善於交際的人相對比較正面
所以寫這一篇文章的人 應該又正面又陽光
穿著吊嘎一遍伏地挺身一遍寫這一篇文章
不 其實正好相反 筆者來到日本之前
度過了三個月沒跟人說話的超負面情緒裡面
應該說 當我想要寫文章分析跟人交際這一件事情的時候
比起那些天生就善於交際的傢伙 我就已經輸了
但是要我做的話 就是負面情緒的人
常常就是會 "啊啊 我好負面 不行了 我這麼負面沒有救了"
然後就此陷入負面的迴圈
可最後我的結論是
負面不一定是壞事 相對的樂觀也不是好事
悲觀的人只是比別人看得到自己的籌碼
可假如你不下注自己的籌碼 你就永遠不會贏
悲觀的人可能會覺得自己日文不好一定會被笑
但是會被笑這是一件好事 調整你的心態 加以利用這一個被笑的時候吧
---------------
社交技巧
好啦 到了這邊我們真的要講社交技巧了
首先一般的社交的書都會跟你說 要跟對方找到相同的興趣
但是我在這裡跟你說 就算是台灣跟日本 文化上已經相當接近了
成長背景卻是完全不一樣
假如同樣的手機遊戲 台灣人就是神魔之塔
但是日本人就是パストラ(釣魚嘍~~~~)
而十年前台灣是三國信長 而日本就是萌夯二
而日本的娛樂與文化五花八門 東西又雜
相信我 可以跟人有相同興趣的機率絕對很低
就算是一些男生一定會看的東西 愛情動作片(在此向女性讀者致歉)
這一個話題 我可以跟你說
日本人看過的片絕對沒有台灣人多
是的 台灣人的電腦普及率絕對是比日本多
而電腦的其中一樣重大的用途 就是恩 你知道
Internet is really really great .
台灣下載一部片可以說是比喝水還容易
但是對於日本人來說 假如家裡沒有電腦(或是可以使用p2p的媒介)
要看一部片要花不小的金額
所以你跟日本人說波多野結依 或是拓也哥
他們一定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但是在知道的人的腦海裏
就是拓也哥跟波多野結依共同演出的畫面
我相信知道上面在說什麼的台灣人 比例上一定比日本人還多
所以對於看av認識日本的人我必須跟你說
在日本那只是一個不是很大眾的興趣
對於那些認為日本人很變態的人我只能跟你說
那些很變態的內容都是要花不小的金額
而你可以免費的就得到女優賣命演出的內容
你感到很變態 那是因為她們要你感覺很變態
而那就是那些人花錢買這些片子的原因
---------------
社交技巧
不好意思 我知道 為什麼一個社交技巧可以偏題三次
你們心理一定要這樣想 我現在也抱著頭後悔我怎樣又沒事打上面那些
上面要說的是 同樣的興趣 基本上不太可能
就算是同樣的日本人 擁有同樣興趣的機率也不高
所以關於興趣算是聽聽就算 有相同興趣 很好
但是沒有共同的興趣 共感這一件事情 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這就是日本交談文化的重點了
上面說的日本人搞笑文化 其實日本電視節目常常的段子
就是一些あるあるネタ
例如小學會有人把老師不小心教成媽媽
或是遠足時問老師香蕉算不算零食之類的骨灰級的內容
上面這些都是相當老的梗 但是另外的內容就需要自己吸收了
一般與日本人最常講到的話題 都是片假名很難
然後延續這一個話題 說到最難的是語調イントネーション
對方假如不是土生土長的東京人 可能對於為了調整自己的語調也下了一番功夫
這樣一個就算是外國人與日本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算是一個相當好的話題 這也算是筆者認為最理想的話題
一個外國人與日本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是最理想的話題
一個外國人與日本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是最理想的話題
一個外國人與日本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是最理想的話題
一個外國人與日本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是最理想的話題
所以要是跟你說 そんなことをするのは日本だけですね、日本は面倒くさいですよね。
此時就算你心裡其實也覺得日本人很煩 你也要這樣說
いいえ、そんなことない、それは世界的にいいことと思いますよ
至於天氣常常說是一個很好的話題 但是平成年代不太講天氣
個人覺得天氣效果也沒有很好 所以不推
只能當作真的沒有東西可以講的時候 才偶爾拿出來講
另外常常提到的是名字的唸法怎麼跟日文的不一樣
這時你就可以說 其實日文的唸法的漢字的唸法也不一樣 這也是常常說到的話題
別人最想從別人口中聽到的 是自己的名字
在社交裡面 記得別人的名字算是一個很重要的部份
我知道對於母語不是日文還要記日文名字 真的是不小的挑戰
但是我必須跟你說 就算你日文在不好 只要會唸對方的名字
別人就會覺得你的日文很好 這是真的
-----------
最後感謝你看到這邊 這一篇可能就是我最後的文章了
因為我也感覺該寫的東西都寫過了
而我會寫這些文章 都是一個很簡單的理由 因為沒有人寫
網路上不需要另外一篇一蘭拉麵的食記
但是一定需要一篇教你怎麼跟人社交的文章
我自己也很後悔 怎麼要剩不到半年的時間
才知道怎麼跟這些國家的人相處
對於跟人交際的時候 一定會遇到挫折
可我告訴你 這些個挫折還真是個不小的經驗
李連杰都曾經到國外被導演用劇本砸到臉上
但是他克服了這些 才成為了在浴血任務裡的李連杰
說得現實一點 跟人交際一定一定會遇到挫折
但是跟台灣人溝通有障礙 跟與外國人有障礙
年收入就是不一樣 所以一定要遇到障礙
還是要跟外國人
最後 手機雖然是可以促進人的溝通
但是我相信手機帶來的壞處決定多於好處
假如你整天看著手機卻忽略了自己身邊的未知的東西
留學生常常犯的錯 就是有了手機 整天看Facebook ptt隔絕外面的世界
我建議你 放下手機 去受點傷吧
--
Tags:
留學
All Comments

By Dinah
at 2016-09-07T15:22
at 2016-09-07T15:22

By Caroline
at 2016-09-09T12:50
at 2016-09-09T12:50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6-09-09T21:18
at 2016-09-09T21:18

By Suhail Hany
at 2016-09-12T17:55
at 2016-09-12T17:55

By Elizabeth
at 2016-09-14T14:46
at 2016-09-14T14:46

By Eartha
at 2016-09-15T02:28
at 2016-09-15T02:28

By Xanthe
at 2016-09-17T10:09
at 2016-09-17T10:09

By Kristin
at 2016-09-19T04:07
at 2016-09-19T04:07

By Yedda
at 2016-09-21T21:35
at 2016-09-21T21:35

By Dorothy
at 2016-09-23T06:44
at 2016-09-23T06:44

By Dora
at 2016-09-25T21:28
at 2016-09-25T21:28

By Eartha
at 2016-09-27T20:56
at 2016-09-27T20:56

By Linda
at 2016-09-28T00:18
at 2016-09-28T00:18

By Bennie
at 2016-10-01T07:42
at 2016-10-01T07:42

By Kumar
at 2016-10-03T03:49
at 2016-10-03T03:49

By Suhail Hany
at 2016-10-08T00:45
at 2016-10-08T00:45

By Olive
at 2016-10-11T11:26
at 2016-10-11T11:26

By Tom
at 2016-10-15T22:30
at 2016-10-15T22:30

By Zanna
at 2016-10-18T23:41
at 2016-10-18T23:41

By Frederica
at 2016-10-20T15:54
at 2016-10-20T15:54

By Joseph
at 2016-10-24T07:46
at 2016-10-24T07:46

By Hedy
at 2016-10-26T01:04
at 2016-10-26T01:04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6-10-30T16:46
at 2016-10-30T16:46

By Sarah
at 2016-11-01T22:13
at 2016-11-01T22:13

By Agnes
at 2016-11-04T22:54
at 2016-11-04T22:54

By Suhail Hany
at 2016-11-09T03:23
at 2016-11-09T03:23

By Ursula
at 2016-11-10T09:59
at 2016-11-10T09:59

By Enid
at 2016-11-12T19:35
at 2016-11-12T19:35

By Odelette
at 2016-11-16T09:45
at 2016-11-16T09:45

By Hardy
at 2016-11-16T12:57
at 2016-11-16T12:57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6-11-20T07:29
at 2016-11-20T07:29

By Steve
at 2016-11-23T09:04
at 2016-11-23T09:04

By Cara
at 2016-11-28T08:37
at 2016-11-28T08:37

By Ursula
at 2016-12-01T03:10
at 2016-12-01T03:10

By Linda
at 2016-12-04T14:12
at 2016-12-04T14:12

By Victoria
at 2016-12-08T02:53
at 2016-12-08T02:53

By Gilbert
at 2016-12-13T02:22
at 2016-12-13T02:22

By Odelette
at 2016-12-13T03:47
at 2016-12-13T03:47

By Ina
at 2016-12-17T12:31
at 2016-12-17T12:31

By Olive
at 2016-12-21T10:29
at 2016-12-21T10:29

By Leila
at 2016-12-21T12:33
at 2016-12-21T12:33

By William
at 2016-12-26T05:04
at 2016-12-26T05:04

By Kama
at 2016-12-27T00:17
at 2016-12-27T00:17

By Connor
at 2016-12-28T13:43
at 2016-12-28T13:43

By Iris
at 2016-12-28T23:51
at 2016-12-28T23:51

By Rebecca
at 2016-12-29T14:53
at 2016-12-29T14:53

By Ina
at 2016-12-30T03:30
at 2016-12-30T03:30

By Queena
at 2017-01-03T06:52
at 2017-01-03T06:52

By Hardy
at 2017-01-05T13:05
at 2017-01-05T13:05

By Anthony
at 2017-01-07T13:58
at 2017-01-07T13:58

By Olivia
at 2017-01-10T08:10
at 2017-01-10T08:10

By Connor
at 2017-01-13T08:00
at 2017-01-13T08:00

By Zenobia
at 2017-01-14T02:25
at 2017-01-14T02:25

By Eden
at 2017-01-14T23:47
at 2017-01-14T23:47

By Sarah
at 2017-01-18T18:52
at 2017-01-18T18:52

By Zenobia
at 2017-01-20T02:43
at 2017-01-20T02:43

By Andrew
at 2017-01-23T09:55
at 2017-01-23T09:55

By Kama
at 2017-01-25T18:23
at 2017-01-25T18:23

By Edward Lewis
at 2017-01-29T10:20
at 2017-01-29T10:20
Related Posts
國際包裹EMS課稅及違禁品問題

By Lauren
at 2016-09-02T21:32
at 2016-09-02T21:32
請問申請研究生交了研究計畫被打槍還有

By Callum
at 2016-09-02T16:32
at 2016-09-02T16:32
共立學生會館申請疑問

By Hamiltion
at 2016-09-02T12:54
at 2016-09-02T12:54
手機到期不續約

By Charlotte
at 2016-09-02T11:41
at 2016-09-02T11:41
共立宿舍 府中白系台

By Andrew
at 2016-09-02T08:47
at 2016-09-02T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