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拾遺 分享會最終場@台北青田藝集 - 台北大安區
By Skylar Davis
at 2019-10-01T22:39
at 2019-10-01T22:39
Table of Contents
《福爾摩沙拾遺:歐美的臺灣初體驗1622-1895》 分享會 全台最終場
時間:10/05(六) 15:00-17:00
地點:青田藝集 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4-1號
(鄰近永康街,*捷運東門站*5號出口,自信義路二段198巷[金石堂旁]巷弄進入,漫步約
10分鐘即達。)
入場費 : NT$150 / 人 ( 附茶飲,歡迎自備環保器皿。)
報名網址 | https://pse.is/JKA9J
活動網址 |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88767884958283/
含更多書籍介紹、節錄
臺灣──你我同在的這座島嶼,在如風中之葉的飄零身世裡,曾經歷諸多列強殖民印記。
十七至十九世紀間,遠從大洋彼端來此的西方人士,讓臺灣與西方文明和世界歷史有了接
觸與聯繫,經典雜誌與Lambert繼《風中之葉:福爾摩沙見聞錄》後再度合作,出版《福
爾摩沙拾遺:歐美的台灣初體驗1622-1895》,透過文字圖像,記錄這些對於臺灣的文化
、宗教、政經、教育等發展有過影響的西方先驅者,追索他們與臺灣的過往及現今。
十七年前,經典和Lambert合作出版的《風中之葉:福爾摩沙見聞錄》,嘗試將十六到十
九世紀來過臺灣的探險者、軍人與傳教士等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荷文等,在
其國家書寫與出版的關於臺灣的見聞片段,或是從書商、舊貨市場找出,結輯出版,填補
了臺灣近代史的諸多空白,也創下了銷售一萬七千多冊的佳績。而再次合作的《福爾摩沙
拾遺:歐美的台灣初體驗1622-1895》,則是由Lambert陸續分訪自十八世紀以降,對臺灣
的發展與經營有著影響的西方人士其後代與家鄉,藉由在地化的研究,呈現這些西方歷史
人物的文化背景。經由採訪專家、蒐集歷史照片、結合史料、古地圖及相關藝術品,乃至
他們的後代遺緒,來回應他們在臺灣歷史曾經扮演的角色,並從中發掘鮮為人知的幽微史
事。
生為臺灣人,應知臺灣事。對於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知祖先之所從來,知祖先及土地
曾經過往,除了透過大歷史的書寫,經由不同角度、人物的側記,或能提供不同以往的歷
史觀點,讓這塊土地的歷史承載與積澱更加豐厚,這是《經典》關懷臺灣、推出《福爾摩
沙拾遺》的初衷。
10/05星期六下午3點,經典雜誌副總編輯陳世慧,將為您分享《福爾摩沙拾遺》中提到的
幾位來台西方先驅,也和讀者們聊聊Lambert這位自認前世是臺灣人的荷蘭作家。
分享者:陳世慧
《經典》雜誌副總編輯。2008年以《臺灣脈動》、2009年以《川流臺灣》(合得)連獲兩屆
金鼎獎之最佳專題報導獎。2010《臺灣山國誌》入圍卓越新聞獎。2013《文明密碼》獲台
達能源氣候特別獎。2014年《咱ㄟ社區》獲金輪獎。2017年以《住的適當科技》入圍全球
華人永續報導獎。
----------------------------------------------
《福爾摩沙拾遺:歐美的台灣初體驗1622-1895》
作者: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
出版:經典雜誌 2019.7.22
聯名推薦:
吳密察(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戴寶村(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
劉克襄 (中央通訊社董事長)
呂紹理(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專文推薦:
翁佳音(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專文導讀: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
時間:10/05(六) 15:00-17:00
地點:青田藝集 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4-1號
(鄰近永康街,*捷運東門站*5號出口,自信義路二段198巷[金石堂旁]巷弄進入,漫步約
10分鐘即達。)
入場費 : NT$150 / 人 ( 附茶飲,歡迎自備環保器皿。)
報名網址 | https://pse.is/JKA9J
活動網址 |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88767884958283/
含更多書籍介紹、節錄
臺灣──你我同在的這座島嶼,在如風中之葉的飄零身世裡,曾經歷諸多列強殖民印記。
十七至十九世紀間,遠從大洋彼端來此的西方人士,讓臺灣與西方文明和世界歷史有了接
觸與聯繫,經典雜誌與Lambert繼《風中之葉:福爾摩沙見聞錄》後再度合作,出版《福
爾摩沙拾遺:歐美的台灣初體驗1622-1895》,透過文字圖像,記錄這些對於臺灣的文化
、宗教、政經、教育等發展有過影響的西方先驅者,追索他們與臺灣的過往及現今。
十七年前,經典和Lambert合作出版的《風中之葉:福爾摩沙見聞錄》,嘗試將十六到十
九世紀來過臺灣的探險者、軍人與傳教士等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荷文等,在
其國家書寫與出版的關於臺灣的見聞片段,或是從書商、舊貨市場找出,結輯出版,填補
了臺灣近代史的諸多空白,也創下了銷售一萬七千多冊的佳績。而再次合作的《福爾摩沙
拾遺:歐美的台灣初體驗1622-1895》,則是由Lambert陸續分訪自十八世紀以降,對臺灣
的發展與經營有著影響的西方人士其後代與家鄉,藉由在地化的研究,呈現這些西方歷史
人物的文化背景。經由採訪專家、蒐集歷史照片、結合史料、古地圖及相關藝術品,乃至
他們的後代遺緒,來回應他們在臺灣歷史曾經扮演的角色,並從中發掘鮮為人知的幽微史
事。
生為臺灣人,應知臺灣事。對於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知祖先之所從來,知祖先及土地
曾經過往,除了透過大歷史的書寫,經由不同角度、人物的側記,或能提供不同以往的歷
史觀點,讓這塊土地的歷史承載與積澱更加豐厚,這是《經典》關懷臺灣、推出《福爾摩
沙拾遺》的初衷。
10/05星期六下午3點,經典雜誌副總編輯陳世慧,將為您分享《福爾摩沙拾遺》中提到的
幾位來台西方先驅,也和讀者們聊聊Lambert這位自認前世是臺灣人的荷蘭作家。
分享者:陳世慧
《經典》雜誌副總編輯。2008年以《臺灣脈動》、2009年以《川流臺灣》(合得)連獲兩屆
金鼎獎之最佳專題報導獎。2010《臺灣山國誌》入圍卓越新聞獎。2013《文明密碼》獲台
達能源氣候特別獎。2014年《咱ㄟ社區》獲金輪獎。2017年以《住的適當科技》入圍全球
華人永續報導獎。
----------------------------------------------
《福爾摩沙拾遺:歐美的台灣初體驗1622-1895》
作者: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
出版:經典雜誌 2019.7.22
聯名推薦:
吳密察(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戴寶村(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
劉克襄 (中央通訊社董事長)
呂紹理(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專文推薦:
翁佳音(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專文導讀: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
Tags:
醫院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協尋手機
By Tristan Cohan
at 2019-09-30T20:49
at 2019-09-30T20:49
機械式停車位,永盛公園對面
By Doris
at 2019-09-30T16:05
at 2019-09-30T16:05
伴手禮推薦 郭董婚宴指定 泉利米香
By Lily
at 2019-09-29T12:46
at 2019-09-29T12:46
小日子後背包 Porter後背包托特包 真牛皮
By Dinah
at 2019-09-28T23:17
at 2019-09-28T23:17
羽絨外套 公路車卡鞋
By Rosalind
at 2019-09-28T22:35
at 2019-09-28T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