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水庫蓄水率剩不到37% 日清淤量卻僅 - 桃園
By Ophelia
at 2015-02-14T09:43
at 2015-02-14T09:43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waa1019520 (逐浪阿賢)》之銘言:
: 〈北部〉石門水庫蓄水率剩不到37% 日清淤量卻僅萬餘立方米
: 王瑋表示,若水情持續惡化,將規劃從桃園水利會的兩處埤塘,抽水流放到石門水利會灌
: 區供灌,另規劃三處埤塘開放給用水大戶取水使用。
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埤塘快速消失,尤其是近年在縣府
「努力建設」下,以前遍佈各地的水塘,許多都變成房子了,
灌溉更是吃緊。10年前,埤塘已經從高峰的近一萬口變成
不到800口,現在還剩多少?
桃園這些年真是變太多了,變得像是以前的板橋、新莊、三重
那樣擁擠無序.....
-------
http://old.ltn.com.tw/2004/new/jul/19/today-life4.htm
桃園台地埤塘 急速消失
記者鍾麗華╱專題報導
隨著飛機緩緩降落中正機場,從空中鳥瞰桃園台地,星羅棋布的埤塘,成了許多外國
朋友對台灣的第一印象。這些均勻密佈的水利人文景觀,在世界上相當罕見,曾有不少學
者向文建會推薦,希望桃園的埤塘能代表台灣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爭取成為「世界文化遺
產」。
儘管如此,埤塘還是在工業化與都市化中,急速消失,從極盛時的近萬口,目前僅剩
七百六十餘口。
環保署從古地圖與現今空照圖比對,發現埤塘面積從八千九百九十公頃、佔桃園台地
十一點八%,到現在的二千八百九十八公頃,消失了約六千一百公頃,現在連環保署也不
得不站出來,把埤塘納入環境影響評估的審查重點。
環保署委託文化大學景觀學系教授林裕彬研究桃園台地埤塘,他從歷史資料發現,三
萬年前,原本向西北入海的古石門溪,被北向河川襲奪,同時因為台北盆地的陷落,而向
北轉東北流入台北盆地,這就是今天淡水河上游的大漢溪。
如此的地質變動,造成桃園台地水源不足,於是先民們挖掘埤塘來灌溉這一片耕地,
也讓桃園早年贏得「千湖縣」與「北台穀倉」的美稱。
根據「淡水廳志」記載,桃園台地第一口埤塘「龍潭大池」,距今已有二百五十六年
的歷史,八德的霄裡大池也有兩百多年。
研究桃園埤塘的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副教授陳其澎估計,即使現今保存下來的七百餘
口埤塘,至少也走過一甲子的歲月。
陳其澎去年接受客委會委託,調查桃園大圳與光復圳沿線的埤塘,今年則鎖定石門大
圳。
他解釋,埤塘多由家族或居民共同開挖,一口埤塘可養活幾戶人家,成為桃園人的生
活根源與重心。
然而從前埤塘原本是獨立的「看天池」,蓄積雨水來灌溉水田,在日治與國民黨政府
時代,才先後開闢桃園大圳、石門大圳與光復圳,透過水圳將埤塘串連成灌溉的網路。
從清代近萬口埤塘,到日治時代縮編,將三、四口小池挖成一口大池,當時也還有二
、三千口埤塘;然而近二、三十年來,隨著農業沒落,工商發展加速所帶來的土地之爭,
使得埤塘一口口被填平,衝擊當地的生態與人文景觀。
桃園野鳥學會推估,消失的埤塘,壓縮四萬二千七百隻水鳥的棲息空間。就連許多桃
園人也遺忘了過去與埤塘之間的緊密互動。
林裕彬將桃園台地的空照圖數位化,輔以地理資訊系統分析,他發現,剛開始是面積
小,形狀不規則,越接近道路、建物與工廠的埤塘越容易消失,而近十年來開發目標直指
大埤塘。
陳其澎也說,民國六十年代,政府推動九年國教、十大建設,埤塘成為重要的土地來
源。
在桃園,埤塘上蓋的學校,早已不勝枚舉,連桃園縣政府過去也是一口大埤塘,而中
正機場更讓超過十口埤塘消失。
不過,隨著鄉土意識的抬頭,高鐵青埔站反而在站區內保留了三口池塘。
其實埤塘除了有蓄水、抗旱的功能,同時也有防災保安的功能,環保署綜計處副處長
黃光輝就指出,像是這次七二大水,台南科學園區中四個埤塘,就發揮了滯洪效果。
--
There are a lot of things we don't want to know about the people we love.
--- Chuck Palahniuk
--
: 〈北部〉石門水庫蓄水率剩不到37% 日清淤量卻僅萬餘立方米
: 王瑋表示,若水情持續惡化,將規劃從桃園水利會的兩處埤塘,抽水流放到石門水利會灌
: 區供灌,另規劃三處埤塘開放給用水大戶取水使用。
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埤塘快速消失,尤其是近年在縣府
「努力建設」下,以前遍佈各地的水塘,許多都變成房子了,
灌溉更是吃緊。10年前,埤塘已經從高峰的近一萬口變成
不到800口,現在還剩多少?
桃園這些年真是變太多了,變得像是以前的板橋、新莊、三重
那樣擁擠無序.....
-------
http://old.ltn.com.tw/2004/new/jul/19/today-life4.htm
桃園台地埤塘 急速消失
記者鍾麗華╱專題報導
隨著飛機緩緩降落中正機場,從空中鳥瞰桃園台地,星羅棋布的埤塘,成了許多外國
朋友對台灣的第一印象。這些均勻密佈的水利人文景觀,在世界上相當罕見,曾有不少學
者向文建會推薦,希望桃園的埤塘能代表台灣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爭取成為「世界文化遺
產」。
儘管如此,埤塘還是在工業化與都市化中,急速消失,從極盛時的近萬口,目前僅剩
七百六十餘口。
環保署從古地圖與現今空照圖比對,發現埤塘面積從八千九百九十公頃、佔桃園台地
十一點八%,到現在的二千八百九十八公頃,消失了約六千一百公頃,現在連環保署也不
得不站出來,把埤塘納入環境影響評估的審查重點。
環保署委託文化大學景觀學系教授林裕彬研究桃園台地埤塘,他從歷史資料發現,三
萬年前,原本向西北入海的古石門溪,被北向河川襲奪,同時因為台北盆地的陷落,而向
北轉東北流入台北盆地,這就是今天淡水河上游的大漢溪。
如此的地質變動,造成桃園台地水源不足,於是先民們挖掘埤塘來灌溉這一片耕地,
也讓桃園早年贏得「千湖縣」與「北台穀倉」的美稱。
根據「淡水廳志」記載,桃園台地第一口埤塘「龍潭大池」,距今已有二百五十六年
的歷史,八德的霄裡大池也有兩百多年。
研究桃園埤塘的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副教授陳其澎估計,即使現今保存下來的七百餘
口埤塘,至少也走過一甲子的歲月。
陳其澎去年接受客委會委託,調查桃園大圳與光復圳沿線的埤塘,今年則鎖定石門大
圳。
他解釋,埤塘多由家族或居民共同開挖,一口埤塘可養活幾戶人家,成為桃園人的生
活根源與重心。
然而從前埤塘原本是獨立的「看天池」,蓄積雨水來灌溉水田,在日治與國民黨政府
時代,才先後開闢桃園大圳、石門大圳與光復圳,透過水圳將埤塘串連成灌溉的網路。
從清代近萬口埤塘,到日治時代縮編,將三、四口小池挖成一口大池,當時也還有二
、三千口埤塘;然而近二、三十年來,隨著農業沒落,工商發展加速所帶來的土地之爭,
使得埤塘一口口被填平,衝擊當地的生態與人文景觀。
桃園野鳥學會推估,消失的埤塘,壓縮四萬二千七百隻水鳥的棲息空間。就連許多桃
園人也遺忘了過去與埤塘之間的緊密互動。
林裕彬將桃園台地的空照圖數位化,輔以地理資訊系統分析,他發現,剛開始是面積
小,形狀不規則,越接近道路、建物與工廠的埤塘越容易消失,而近十年來開發目標直指
大埤塘。
陳其澎也說,民國六十年代,政府推動九年國教、十大建設,埤塘成為重要的土地來
源。
在桃園,埤塘上蓋的學校,早已不勝枚舉,連桃園縣政府過去也是一口大埤塘,而中
正機場更讓超過十口埤塘消失。
不過,隨著鄉土意識的抬頭,高鐵青埔站反而在站區內保留了三口池塘。
其實埤塘除了有蓄水、抗旱的功能,同時也有防災保安的功能,環保署綜計處副處長
黃光輝就指出,像是這次七二大水,台南科學園區中四個埤塘,就發揮了滯洪效果。
--
There are a lot of things we don't want to know about the people we love.
--- Chuck Palahniuk
--
All Comments
By Eartha
at 2015-02-18T08:51
at 2015-02-18T08:51
By Catherine
at 2015-02-22T08:00
at 2015-02-22T08:00
By Odelette
at 2015-02-26T07:08
at 2015-02-26T07:08
By Kumar
at 2015-03-02T06:16
at 2015-03-02T06:16
By James
at 2015-03-06T05:24
at 2015-03-06T05:24
By Liam
at 2015-03-10T04:33
at 2015-03-10T04:33
By Steve
at 2015-03-14T03:41
at 2015-03-14T03:41
By Hazel
at 2015-03-18T02:49
at 2015-03-18T02:49
By Isabella
at 2015-03-22T01:57
at 2015-03-22T01:57
Related Posts
桃園市/蘆竹 哪裡可以買到塑膠名片盒
By Margaret
at 2015-02-14T09:41
at 2015-02-14T09:41
尋找桃園市禮服店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5-02-13T23:44
at 2015-02-13T23:44
好市多皮包遺失
By Quintina
at 2015-02-13T23:34
at 2015-02-13T23:34
桃園哪裡有素外帶年菜?
By Dora
at 2015-02-13T22:55
at 2015-02-13T22:55
中正路尾的胡同燒肉?
By Daph Bay
at 2015-02-13T22:07
at 2015-02-13T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