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春乃發生,「晨型人」在行動 - 時間管理

By Lily
at 2009-04-03T07:31
at 2009-04-03T07:31
Table of Contents
上海的晴轉貼了上海<<生活週刊>>介紹的in the morning 文章(見本文下方),自從2008/5/20開站,每天早上就有一群早起的鳥兒到in the morning 早點名,已經過了三百多天,沒有一天缺席。目前已經有將近1600位會員,並且快速成長。前天In the morning做了一項調查"WHY大家會持續來 In the morning ? ",短短兩天就有許多的回應,這裡摘錄三位網友的話,
海熟頭
這是一種特別的養成習慣 可以激發潛在的毅力 讓不同區域的人們短時間交流群聚
因為永生學習下 我來簽到 這是一種學習
得感謝網際網路的功能 也感謝有你們熱忱發起
東東
這裡是健康、積極的地方,這就是晨起的精神喔!
我的選擇是(3),所以即使沒有晨起還是會愉快地來跟大家學習分享。
前幾天連老婆都去圖書館借了「100天變成晨型人的方法」這本書來看,哈。
晨起後覺得多了很多時間可以多做好多事喔~~ (這是我老婆說的)
张亚平
以前我来是因为看到这么多人都是早起的,就觉得:
哇,原来自己不孤单,来到这里会觉得很亲切,很开心,一早上心情都会很好。
因为大家都是在共同努力的人。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是先看到永锡老师的“时间管理”,后来才来这里的。
就觉得来到这里不是盲目的早起,而是有目标,有规划地生活、工作。
其他版块还不大涉及,总之,我来这里的原因就是上面两个。
我在这里感觉到的是这是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站,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朋友也让我们有了更健康、积极的生活。
in the morning 彷彿有一種魔力,讓大家可以積極向上的面對人生,嗯,快來in the morning 成為晨型人吧
────── 《生活週刊》2009.3.19 第7版 生活特寫---當春乃發生,「晨型人」在行動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每天早上你是否還在鬧鍾的轟炸下,掙紮起床,匆忙洗漱吃飯,然後在臨近遲到的最後一秒鍾衝進辦公室
時下,正式「當春乃發生」的季節,「早睡早起」被認為是一種絕佳的時間管理概念,促使這種良好作息習慣又被重新排進了人們的健康日程表---「晨型人」漸成為職場白領熱捧的新鮮生活方式
如今的上班族生活節奏急促,早晨起不來,晚上還要加班、應酬。回到家時,早已累的夠嗆,哪還有精力充實自己。當原先的時間管理理論無法滿足時下需求時,時間分割的新戰場,開始向早晨延伸。「早上六、七點起床,只能算早起,五點就起床,才是「晨型人」」。『你的未來,決戰早晨』這是這群人的口號,他們擁有相同的價值觀、時間觀、健康觀,認為時間和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資產,提倡「早起一小時,贏人生一大步」的觀念,堅信早睡早起身體好。
時間猶如海綿,是可以擠出來的。實際看來,1周5個工作日,每天早上擠一兩個小時就能在較少干擾下做自己的事情。早起時,人的精神狀態往往是最佳的,這個效率遠高於晚上。積少成多,一週多出六、七個小時,如果一個月,一年呢?晨型生活,即使一種積極的工作態度,更是一種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當大家都意識到「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又有誰不想成為那隻鳥呢。
如何變身「晨型人」
1、循序漸進改變生物鍾,起床時間沒兩個星期提早半小時,讓身體的生理時鍾逐漸習慣早睡早起,最好能達到5點起床
2、允許自己早睡。早點上床,即使不覺得困,可以在床上讀會兒書。如果真的累了,你會比想像中更快進入夢鄉
3、把鬧鍾放遠,如果它就在你枕邊,你會關了它繼續睡,讓鬧鍾離你遠點,你就不得不爬起來關掉了。
4、一個人容易懈怠,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鼓勵
晨型人網絡社區
in the morning 是目前參與最多的晨型人社群網
────
圖文並茂版
http://blog.xuite.net/twhsi/Blog/22953283
歡迎參加4/18 幸福行動家時間管理研習會,成為晨型人
http://blog.xuite.net/twhsi/Blog/22953283
--
Tags:
時間管理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關於時間管理的一篇好BLOG

By Andy
at 2009-04-02T15:00
at 2009-04-02T15:00
資訊人如何避免網路時間浪費

By Gary
at 2009-04-01T18:34
at 2009-04-01T18:34
Life is too short to be little

By Adele
at 2009-03-31T13:45
at 2009-03-31T13:45
自我管理

By Barb Cronin
at 2009-03-30T23:14
at 2009-03-30T23:14
國考的同學們.加油

By Charlie
at 2009-03-30T22:22
at 2009-03-30T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