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雷] 艋舺:祖師廟是三會,我只知道青山宮啦 - 台北萬華
By Quintina
at 2010-03-08T01:02
at 2010-03-08T01:02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作者: hamasakiayu (ayumi) 看板: movie
標題: [無雷] 艋舺:祖師廟是三會,我只知道青山宮啦
時間: Mon Mar 8 00:52:58 2010
《艋舺有感─還原當年的萬華》
就整部片劇情來說感覺滿流暢的,
不再有以往國片一個長鏡頭然後也沒配樂,
伴隨著碗筷敲擊的聲音以及少少的對白,
那種令人有點受不了的沉悶感。
劇情也淺顯易懂,
沒有甚麼虛幻難解的象徵意象。
在時代背景的考證上,
雖然有小小瑕疵,
但還是可以感受的劇組的用心。
整體而言《艋舺》算是一部不錯的商業影片。
但是有些地方真的有些美中不足,
更正確的說跟我的預期有所落差,
怎麼說呢?
我小的時候時常搬家,
國小六年就換了六所國小,
可以說整個大台北都住過一遍了。
在四年級時我讀龍山國小,
家住在和平西路,
龍山寺、剝皮寮、青山宮、芳明館、寶島里這些地方對我而言跟我家走咖(廚房)一樣!
還時常與朋友去淡水河抓螃蟹,
或去華西街探險。
看到街上許多打扮入時的女性鶯聲燕啼的攬客,
我也不明究理,
倒覺得十分熱鬧。
她們招攬客人之時自有一套技巧,
譬如會先拿走客人身上的帽子或是鋼筆,
之後客人為了拿回自己的東西,
也就半推半就的進去了XD。
不過當時我年紀還小,
對這些無甚興趣,
反倒是對小吃的印象比較深刻,
尤其鹹光餅的滋味實在難忘。
記得每年農曆的十月二十二日,
萬華大拜拜也就是青山宮大拜拜,
每年都是人山人海,萬人空巷,
花閣、陣頭可以說是全台最多最熱鬧。
那時就有不少的鹹光餅綁在陣頭中的七爺八爺身上,
很多的小孩子就會趁著這個時間討一堆來吃,
據說吃完可以保佑一年平安。
對當時資源匱乏的台灣小孩,
真的算的上是難得的美食了。
據我兒時記憶,
萬華角頭應該以青山宮及芳明館、寶島里這區為主要活動範圍,
絕非是祖師廟。
所以雖然電影不錯看,
但總覺得情感上不太能夠貼合。
後來我在艋舺的官方部落格上看到文章:
《艋舺》最初曾在青山宮拍攝過一支前導teaser,但後來戲中GETA的據點,也就是「廟
口」,則是選在祖師廟進行拍攝的,青山宮的優勢是既有的內部裝潢已經相當華麗,
祖師廟則是非常樸實的廟宇,美術組最後選擇祖師廟的主因,是它前方有一塊很大的
腹地,能夠讓我們表現出GETA的權勢跟地位,並反映出當時廟宇相關區塊的繁榮至於
廟外,則設定為當時最熱鬧的夜市,我們去思考什麼樣的元素(店鋪)會讓當時的人
,不論老、中、少…想來這裡聚集、娛樂、消費,於是有年輕人打撞球的彈子檯、有小
朋友撈金魚的攤位、有點痣、算命、賣香、賣卡帶、賣膏藥…各類型的店鋪,最後並
在這條街的上半部,畫了非常多幅大幅的看板,重現當年熱鬧街道上會出現的大量手
繪廣告看板;電影裡有一場戲,是太子幫聚集在廟前,講述了關於艋舺的歷史,因此
,美術組可說是試著將當時艋舺生活各種層面的文化,濃縮到這個廟口,為這場戲加入
一個更為生動的背景氛圍….這幾個大家在預告片中就可以看到的畫面,就是經過美術
組巧手設計之後,片中呈現的廟口樣貌:
資料來源:艋舺官方部落格 http://mongathemovie.pixnet.net/blog/post/4600660
才了解是因為腹地的限制,
不得不由青山宮換成祖師廟。
但芳明館沒出現就真的太可惜了,
芳明館就是當年的台北萬華劇場是一棟電影院,
它的附近就是萬華的夜市,
甚麼吃的喝的玩的應有盡有。
有人潮聚集的地方才有錢潮
萬華的角頭就時常在那邊橋事情。
而祖師廟旁主要都是賣吃的東西,
其實遠沒有芳明館這區熱鬧
萬華真正的夜市是在芳明館這邊才正確。
另外我對於電影之中黑幫設定也感到一點小小的缺憾,
事實上在在我小時候外省掛勢力是遠不及此,
根本沒有混到艋舺這頭。
(管區沒有這麼大啦)
所以看到《艋舺》的外省掛幫派,
對我而言實在有種難以言喻的違和感。
雖然感謝劇組這麼用心的拍攝,
讓我重溫兒時的記憶;
我也可以體諒劇組的辛勞,
與在技術上不得不的取捨,
只是艋舺的代表萬華第一街青山宮、芳明館一景都沒有出現,
不免讓我有些許遺憾。
文章載於:http://blog.iegoffice.com/monga/
--
作者: hamasakiayu (ayumi) 看板: movie
標題: [無雷] 艋舺:祖師廟是三會,我只知道青山宮啦
時間: Mon Mar 8 00:52:58 2010
《艋舺有感─還原當年的萬華》
就整部片劇情來說感覺滿流暢的,
不再有以往國片一個長鏡頭然後也沒配樂,
伴隨著碗筷敲擊的聲音以及少少的對白,
那種令人有點受不了的沉悶感。
劇情也淺顯易懂,
沒有甚麼虛幻難解的象徵意象。
在時代背景的考證上,
雖然有小小瑕疵,
但還是可以感受的劇組的用心。
整體而言《艋舺》算是一部不錯的商業影片。
但是有些地方真的有些美中不足,
更正確的說跟我的預期有所落差,
怎麼說呢?
我小的時候時常搬家,
國小六年就換了六所國小,
可以說整個大台北都住過一遍了。
在四年級時我讀龍山國小,
家住在和平西路,
龍山寺、剝皮寮、青山宮、芳明館、寶島里這些地方對我而言跟我家走咖(廚房)一樣!
還時常與朋友去淡水河抓螃蟹,
或去華西街探險。
看到街上許多打扮入時的女性鶯聲燕啼的攬客,
我也不明究理,
倒覺得十分熱鬧。
她們招攬客人之時自有一套技巧,
譬如會先拿走客人身上的帽子或是鋼筆,
之後客人為了拿回自己的東西,
也就半推半就的進去了XD。
不過當時我年紀還小,
對這些無甚興趣,
反倒是對小吃的印象比較深刻,
尤其鹹光餅的滋味實在難忘。
記得每年農曆的十月二十二日,
萬華大拜拜也就是青山宮大拜拜,
每年都是人山人海,萬人空巷,
花閣、陣頭可以說是全台最多最熱鬧。
那時就有不少的鹹光餅綁在陣頭中的七爺八爺身上,
很多的小孩子就會趁著這個時間討一堆來吃,
據說吃完可以保佑一年平安。
對當時資源匱乏的台灣小孩,
真的算的上是難得的美食了。
據我兒時記憶,
萬華角頭應該以青山宮及芳明館、寶島里這區為主要活動範圍,
絕非是祖師廟。
所以雖然電影不錯看,
但總覺得情感上不太能夠貼合。
後來我在艋舺的官方部落格上看到文章:
《艋舺》最初曾在青山宮拍攝過一支前導teaser,但後來戲中GETA的據點,也就是「廟
口」,則是選在祖師廟進行拍攝的,青山宮的優勢是既有的內部裝潢已經相當華麗,
祖師廟則是非常樸實的廟宇,美術組最後選擇祖師廟的主因,是它前方有一塊很大的
腹地,能夠讓我們表現出GETA的權勢跟地位,並反映出當時廟宇相關區塊的繁榮至於
廟外,則設定為當時最熱鬧的夜市,我們去思考什麼樣的元素(店鋪)會讓當時的人
,不論老、中、少…想來這裡聚集、娛樂、消費,於是有年輕人打撞球的彈子檯、有小
朋友撈金魚的攤位、有點痣、算命、賣香、賣卡帶、賣膏藥…各類型的店鋪,最後並
在這條街的上半部,畫了非常多幅大幅的看板,重現當年熱鬧街道上會出現的大量手
繪廣告看板;電影裡有一場戲,是太子幫聚集在廟前,講述了關於艋舺的歷史,因此
,美術組可說是試著將當時艋舺生活各種層面的文化,濃縮到這個廟口,為這場戲加入
一個更為生動的背景氛圍….這幾個大家在預告片中就可以看到的畫面,就是經過美術
組巧手設計之後,片中呈現的廟口樣貌:
資料來源:艋舺官方部落格 http://mongathemovie.pixnet.net/blog/post/4600660
才了解是因為腹地的限制,
不得不由青山宮換成祖師廟。
但芳明館沒出現就真的太可惜了,
芳明館就是當年的台北萬華劇場是一棟電影院,
它的附近就是萬華的夜市,
甚麼吃的喝的玩的應有盡有。
有人潮聚集的地方才有錢潮
萬華的角頭就時常在那邊橋事情。
而祖師廟旁主要都是賣吃的東西,
其實遠沒有芳明館這區熱鬧
萬華真正的夜市是在芳明館這邊才正確。
另外我對於電影之中黑幫設定也感到一點小小的缺憾,
事實上在在我小時候外省掛勢力是遠不及此,
根本沒有混到艋舺這頭。
(管區沒有這麼大啦)
所以看到《艋舺》的外省掛幫派,
對我而言實在有種難以言喻的違和感。
雖然感謝劇組這麼用心的拍攝,
讓我重溫兒時的記憶;
我也可以體諒劇組的辛勞,
與在技術上不得不的取捨,
只是艋舺的代表萬華第一街青山宮、芳明館一景都沒有出現,
不免讓我有些許遺憾。
文章載於:http://blog.iegoffice.com/monga/
--
All Comments
By Yuri
at 2010-03-11T00:20
at 2010-03-11T00:20
By Caroline
at 2010-03-13T23:38
at 2010-03-13T23:38
By Erin
at 2010-03-16T22:57
at 2010-03-16T22:57
Related Posts
廟口、剝皮寮
By Donna
at 2010-03-08T00:06
at 2010-03-08T00:06
請問昨天公館夜市那邊的攤販????
By Mary
at 2010-03-07T13:40
at 2010-03-07T13:40
Re: [問卦] 有沒有天下第一街 貴陽街的八卦
By Leila
at 2010-03-07T08:30
at 2010-03-07T08:30
大家抄車時請小心~~
By Tracy
at 2010-03-07T01:28
at 2010-03-07T01:28
Levi's牛仔褲特賣 特價990元起
By Lily
at 2010-03-07T01:04
at 2010-03-07T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