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親子遊-望安 - 澎湖
By Hazel
at 2016-01-30T16:39
at 2016-01-30T16:39
Table of Contents
網誌圖文版: http://cor.nidbox.com/diary/read/9024243
踏上望安,很難不喜歡上這塊土地。
離開七美之後,小熊貓總算清醒了點。
外海的浪依舊很大。
搭船就像在搭雲霄飛車般刺激,一直飛起,落下。
船上的人吐得亂七八糟,船艙內,甲板上到處都有人在吐,
小熊貓的父母因為早上出發時先喝了一罐暈船藥,
到了七美後不放心又買了一罐再加碼,暈船感完全被剝奪,一點也沒有暈的感覺。
可是小熊貓,他連一口暈船藥都不肯喝,看來他是萬中選一不會暈船的體質,
太令人羨慕了!
船上人人垮著一張臉,小熊貓不會笑得太開心了點嗎?
孤絕的海島讓人不住充滿想像。
老咪抱著愛撒嬌的寶貝兒子一臉的幸福。
這個寧靜的海灣,望安到了。
一下船,我們先去找套裝行程附的摩托車行,
宅腳嶼幫我們定的方案都不用另外加油,省去很多麻煩。
碼頭旁就是綠蠵龜博物館,因為我們選的是望安七美跳島,
停留在島上的時間有限,就沒有進去逛了,不過我想下次或許可以考慮待個幾晚,
好好欣賞望安之美。
有別於七美的驚濤,望安的風平浪靜讓人忍不住停駐。
在澎湖這幾天看到的植被大多是這樣的,緩坡上長著或高或低的灌叢、草地。
第一站,八罩島的鴛鴦窟。
八罩島是望安舊名,關於八罩島的由來眾說紛紜,最多人所採信的,
就是這一帶小島林立,像是包圍了望安一樣,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望安的風浪和緩的原因吧。
短坡上長滿了天人菊。
我忍不住想,當年震洋隊在八罩島設立基地時,短坡上是不是就是長滿了天人菊?
昔人的心緒已不可得。
今日造訪也只能在字裡行間尋找當年海上熊熊大火的痕跡。
在這個島上,還有對面我們家鄉的那個大島上,有很多曾經發生過的事,被試圖抹去。
不管過去的事是光榮的,不光榮的,我們都應該要知道,
自己生長的土地曾經發生過什麼事。沒有根的民族是很悲哀的。
遠處天空的烏雲越壓越低,看來要變天了。
這次帶的旅遊指南上有一個景點我很想去,就是西洞尾燈塔,
為了要找這個遺世而獨立的燈塔,我們來到了一處寧靜的小村莊,
後來回家查了才知道這裡是水垵。
小小的村莊裡有許多貓,一派的悠閒。
我們忍不住停下來看貓,大部分的貓兒不怕人,跑來對著小熊貓喵喵叫。
雖然沒有家貓那樣營養過剩,這裡的貓兒大多是乾淨健康的,眼神中沒有恐懼,
看起來這裡的人們對貓很友善。
聰明的貓兒引我們走到牠們的空碗前面,對著我們喵喵叫,
我們不爭氣的掏出了剛剛在七美買的美味粽子。
吃了美味的七美婆婆粽子,貓咪決定喝個水,有一隻碎碎念的小熊貓在旁邊關心。
旁邊這戶民宅的阿伯突然走出來,看到我們眼睛閃星星在跟貓玩,
他問小熊貓:"要不要帶幾隻回家養啊?"
小熊貓問媽媽:"可以嗎?"
阿伯告訴我們,約莫是一年多前,有一群來自高雄的愛貓人來到小島,
他們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幫島上所有抓得到的貓咪做TNR,
所以島上絕大多數的貓咪都是作過TNR的。
除了覺得這群貓咪很幸福,有遠道而來的人們關心牠們之外。
我覺得那一群愛貓人也很幸福呢,能在這樣寧靜的小島住上個把月,好令人羨慕呀~
為了找西洞尾燈塔,我們還走錯路,拿著地圖在山崖海角眾小徑裡不知該往哪條去,
覺得越走越荒涼,最後來到一間港口邊的安檢所,我很確定那裡不像旅遊書裡的燈塔,
於是改走了其他條,最後在通往公墓那條路的盡頭找到燈塔。
本來還思忖著不去天台山了,要去燈塔人才少,很驕傲自己要去比較深入的景點,
沒想到竟是天崖海角那樣的深入。
那時候我還沒有看過媽佛版裡的林務局系列,
看到這樣孤絕的地方有座樓梯矗立在那裡,
我不僅沒有拔腿就逃,而且還叫小熊貓爬上去(抓頭~)
小熊貓好勇敢,爸爸媽媽也好勇敢...
(好吧!真的想知道就到媽佛版打關鍵字"美國林務局",很恐怖,慎入!)
回到溫暖的水垵村,路邊整齊的菜園被堆疊的咕咾石矮牆圍起來,
在惡劣的天候環境中,人們總找的出生存下去的辦法。
略過了天台山,下一站是不管有多熱門都一定要去的中社古厝。
一抵達中社古厝,巷子口的標示希望車勿入人步行,
這樣子很棒,我們可以悠閒的享受漫步在美麗的古厝的心情。
小熊貓眼尖看到一口水井,馬上就衝向前去打水。
他大概覺得這幾天淋的雨還不夠多吧,小傢伙賣力的打水。
掬一捧沁涼的井水洗手。
可能我們造訪的季節是淡季,即使熱門如中社古厝,也沒幾個人。
這就是雨季玩澎湖的一大優點了,心動了嗎?快來快來~
隨處可見整修中的痕跡。
走在中社古厝,不自覺得放慢腳步(明明就有登船時間的壓力),
讓人想放空緩緩走過這些美麗的巷弄。
從文化資產局查到的關於中社古厝(花宅)的價值:
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
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IB09605000027&version=1&assetsClassifyId
=1.3
花宅聚落之保存價值,可以從聚落歷史、史前考古、聚落產業、聚落人文以及聚落建築等
五大面向說明:
一、聚落歷史:
明末清初的漢人移民,在望安島擇址落戶定居,逐漸形成聚落的實証。在環境限制
下,選擇北面以山為屏障,大致呈背山觀海地勢而居,
倚賴自然環境賦予之農漁兼半的海島生活文化,實為澎湖聚落發展型態之經典。
二、史前考古:
花宅遺址以1985年所列之「東安-D」(屬早期漢文化-宋、元)及
「望安‧鯉 魚山」(屬細繩紋陶/素面紅灰陶文化-距今約4500年前)為代表,
足以彰顯望安島發展歷史。
三、聚落產業:
花宅產業多以自然生態環境之海、海埔、山、埔等空間進行討海做山等
一級產業方式,為生計倚賴。
而燒灰、煮魚等加工活動則見證因應產業型態發展的區域變遷,
藉此產業面向也可瞭解聚落發展更迭。
四、聚落人文:
花宅聚落基於航海交通,在移民過程異動往來頻繁下,
與金門島及台灣島有相當程度的文化傳承與融合關係的特殊性;
而信仰則藉由巡社、鎮符 等儀式行為確保及建構居民心靈層面的超自然體系,
迄今仍維持不墜。
五、聚落建築:
花宅建築形式以傳統櫸頭式合院為基本型或衍生型之發展者居多,
另以 木、瓦、石與在地自然材為組構與模式,配合住屋周邊附屬設施,
隨著時代演進而多樣,實為聚落建築風貌及常民生活之本質。
承上,中社古厝(花宅)地區整體特色:
1。富有地方特色及歷史脈絡紋理且其古厝設計形式具藝術價值,
當地並含豐富的文化資產。
2。由於望安位處澎湖地區的邊陲,相對地,整體之自然資源較為貧乏。
因此,靠海維生與部分農作產業的結果,民宅空間便呈現這產業的氛圍。
再者,地形條件的制約與強大東北季風的影響,可居範圍有限,
亦即聚落空間被局限在一個特定的範圍。
這樣的結果,我們理解到分家的社會位序與禮制,
使得民宅呈現其特有的“傳統”空間格局。
再來,中社古厝(花宅)的建築特色如下:
1。整體而言,花宅聚落民宅所彰顯的特質是有別於精美的豪宅大院,
因此無法特別去強調那些特殊的空間、形式是特殊的,或是其它地域所沒有的。
事實上,花宅聚落的民宅所呈現的是一種集體的樸質美感,一個閩南地區邊陲的、
化外的傳統聚落。
且相對於望安網垵與水垵兩聚落,甚至是澎湖本島而言,
是一個存有傳統民宅數量較多,且完整的傳統聚落空間。
2。從整個花宅聚落地景的觀察,從海邊的珊瑚礁以至山上的黑石頭,
這些在地的材質被使用到民宅的建材,
如此將使得民宅的人文地景與自然環境作充分的結合。
此外,漢文化的傳統建材透過農漁生產的交換與財富積累,
從大陸與台灣運抵至此營建。於是紅磚、紅瓦、木料等建材與地方性建材結合,
一方面從民宅的建材便可辨視與台灣及大陸的貿易關係;
另一方面則是外來建材所導致在民宅形式的演化。
首先,尤其是老古石材在處理上費時費工,取而代之的則是黑石頭。
其次,在混凝土建材引介入望安後,
舊有民宅的修繕以至新式民宅的營建皆普遍地被使用。
最後,是中社古厝(花宅)的環境特徵:
「花宅」現存的傳統聚落空間係漢人歷經三百多年、多代傳承所營造而成,
是望安島上保存最為完善者,就台灣澎湖地區而言也是首屈一指。
「花宅」聚落呈集村形態,坐落於海岸平原及山坳之中。
村域內部擁有幾個有形的空間範圍與層次以及信仰認知上的無形空間,
透過人群在地生活的互動關係,成為一種生活空間文化的結構。
聚落由最基本的單元「厝」(民宅)加上生活的、漁業的、農業的、畜牧的、殯葬
及荒地等空間所共同構成,
建構出清晰的「厝」(家戶)→「甲頭」→「社里」→「社」等四個空間領域層級。
聚落內到處可見傳統櫸頭形式的「厝」(民宅);是聚落的基本空間單元。
「厝」附 近常見有與生計息息相關的附屬建築和構造物,如「稠」(畜舍)、「棧間」
(儲藏室)、「圍仔內」(屋旁菜圃)、「魚灶」、水井等,
形成密不可分的共生關係。舉凡食、衣、住、行、育、樂皆在其中,
反映出當時的社會、文化、社群、政治、經濟等環境背景,
而表徵於住屋形式上的也就是實質生活環境的縮影。
根據古都基金會於2005年之調查,目前花宅約有「厝」158 棟,
其中值得列入維護標的者,超過40棟。
數量不一的厝屋和其附屬空間建築構成了傳統聚落的社群空間-「甲」,
藉以由輪值廟宇宗教事務,並能分工負責公共事務的推展。
「花宅」聚落共有頂寮、下寮、山仔后以 及尾寮等四個「甲」,
由主要街道和大水溝所區隔。
四個「甲」、三座廟宇、一座教堂、百多棟厝屋和諸多基本生活空間合而形成「社里」,
此為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空間領域。
「社里」內除了「厝」(民宅)、「稠」(畜舍)、「棧間」(儲藏室)、
「圍仔內」(屋旁菜圃)、「魚灶」、灰窯、船屋等私有構造物,
尚有街巷、水井、「祖厝」(祠堂)、廟、「營頭」、教堂、石滬、碼頭等
公共空間建築。
而「社里」的明確範圍係由「宮廟」每年舉辦的繞境祭典所界定,
透過「定符」 安置東、西、南、北、中等五個營頭,
圍塑出有形與無形之完整防禦體系,使居民得以安居樂業,免於遭受邪煞迫害,
且藉以維繫全體社群的交流與互助合作。
至於 「社里」外圍,尚有「圍仔」、「山仔」、「海坪」等農漁營生空間,
藉以維繫居民的生存繁衍;
此外,多處「墓仔埔」(墳場)和大片荒地,
亦是支持聚落生態平衡和永續利用的重要場域,
總體形成了居民所認知的傳統聚落範圍──花宅「社」。
文化資產局的中社古厝(花宅)重點維護事項我覺得很棒,也貼上來:
1.傳統建築民宅群。
2.聚落街巷紋理。
3.諺語、歌謠、建築藝術等無形文化資產。
4.魚灶、灰窯、冰枝廠、藥店等傳統產業建築。
5.墓葬群。
除了民宅,也要維護傳統產業建築,除了人使用的建築,也要維護墓葬群,
除了有形的建築,也要維護無形的文化資產
像是諺語、歌謠、建築藝術等等,文化資產的含意本來就不該限縮在看得到的東西呀。
走進中社古厝前,我完全沒讀過任何關於這裡的資料,仍被這裡特有的氣質所吸引,
古樸與精緻兼具,溫暖與荒涼兼有,令人一眼難忘。
中社古厝在建材使用上有很大比例使用當地所產珊瑚礁,
小熊貓發現牆上有美麗的紋路,忍不住停下來瞧。
咦?上面那是什麼?
是一串碧綠剔透的葡萄!兀自懸掛在古宅牆上,
古老堅硬的線條中竄出的鮮嫩生命力,帶給我極大的震撼感。(我們沒有偷吃啦)
一隻鳥兒飛到簷上,真的很難不去想像,昔人在此生活的日常。
窄巷裡,有幾個攤位,一個阿婆賣著仙人掌果。
我想起第一天抵達澎湖時,在前往菜園的路上,我們偷拔仙人掌果,結果手被刺流血。
心驚驚之餘問阿婆,摸這個仙人掌果不會被刺傷嗎?
阿婆老神在在:"我都有拔刺過,安啦!"
可是我還是對仙人掌果心有餘悸,最後阿婆推薦剝好皮的仙人掌果,
有點像處理好的火龍果,我們買了一袋,可惜的是最後忘了吃,酸了,成為此行遺珠。
我很喜歡看路,看路延伸到哪邊,在看不到的盡頭,腦海裡想像著路要往哪裡去?
竟然看到路的盡頭了!路通往海邊,別說是夏天了,就連雨季來我都怦然心動,
中社古厝與海洋的距離...根本沒有距離。
廟前賣著類似爆米花球的零食,好像是高粱玉米之類的,有很多口味,
我們買了一顆給小熊貓,他愛得不得了,離開前又買了兩顆。
那幾天在澎湖的日子裡,很珍惜得吃掉一顆,另一顆留待回台灣喫。
沒想到,回到台灣之後,爆米花球不復在澎湖吃到那樣的滋味了,
不曉得是因為放太久了,還是因為土地不對了,滋味也變了。
雖然只有匆匆一遊,我心底仍是深深思念著美麗的望安,
望安強烈的氣質給人綿長的眷戀。
這次出遊,一直有種感覺,就是沒有想到雨季連淋了五天的雨,
卻能玩得如此開心難忘。
是同遊的人對了?是選的地方對了?是澎湖的人情與風情使然?
也許都是吧。
回程的航班,因為我們在中社古宅捨不得離開逗留太久,只剩一個座位,
大家變聰明了,一早就回到船上坐定位。
但是,能多一刻留在望安的時光,我覺得很值得呢!
還車前,我跑到上圖中的白色建築,也就是潭門港小吃部,
買了一盒戶外生活旅遊地圖書裡推薦的自助餐,
挑了一些小捲、澎湖絲瓜等當地家常菜,我們打算帶回馬公喫。
海上有鳥群低飛,奄奄一息的甲板上注入一股生命力,大家歡呼有鳥耶!
一方面也是,我們就要回馬公結束這趟航程了呀~
2010單車遊澎湖: http://cor.nidbox.com/diary/read/8699149
104.5.20.~24.澎湖五日遊-四眼井、南環半圈、嵵裡沙灘:
http://cor.nidbox.com/diary/read/8922108
104.5.20.~24.澎湖五日遊-歐船長夜釣小管:
http://cor.nidbox.com/diary/read/8930067
104.5.20.~24.澎湖五日遊-歐船長東海休閒漁業:
http://cor.nidbox.com/diary/read/8932412
104.5.20.~24.澎湖五日遊-花火節、七美:
http://cor.nidbox.com/diary/read/8938952
--
辣手貓貓: http://cor.nidbox.com/diary/read/7321025
--
All Comments
By Catherine
at 2016-02-01T08:14
at 2016-02-01T08:14
Related Posts
基隆【七堵鐵道公園】百年木造日式車站
By Doris
at 2016-01-30T14:58
at 2016-01-30T14:58
陽明山上兩人世界
By Daniel
at 2016-01-29T18:57
at 2016-01-29T18:57
三峽 大寮茶文館
By Emma
at 2016-01-29T18:53
at 2016-01-29T18:53
宜蘭員山 金車噶瑪蘭威士忌酒廠 介紹
By Damian
at 2016-01-29T16:15
at 2016-01-29T16:15
1/30(六)15:00 尋找台灣地名真相 政大
By Lucy
at 2016-01-29T15:32
at 2016-01-29T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