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權西路承德路口的天橋要拆了嗎?? - 台北大同區
By Connor
at 2009-03-03T17:25
at 2009-03-03T17:25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eslite12 (recta sequi)》之銘言:
: 承德路這些天橋大多很有歷史了 承德路本來是條很有希望的道路(我之前有提過
: 承德路因為一些很爛很刻意的理由 以致無法發展 最終導致大稻埕連帶的沒落)
: 而在承德路不再被市府視為都市發展重點 環河北路卻還是環河北街的年代
: 承德路曾被台北市政府當成"外環道" 也就是方便汽車快速通過市區到郊外的一條路
: 於是幫汽車除去障礙的天橋一條條被興建 而且政府也利用學校教育跟街上的布條
: 講得好像只有走天橋才安全(至於為什麼中山北路都是地下道? 因為要防暗殺)
^^^^^^^^^^^^
這個小弟也願聞其詳,之前以為只是轉了不知道幾手的芭樂消息
對口述者的加油添醋不想多提... 當下也只覺得他是個喇叭嘴
沒想到今天居然有其他人也聽過這個,看來消息應該有其真實性
: 可是對都市中的弱勢者 對小朋友老人婦女或殘障 爬那些高高的天橋其實是很危險的
: 相對的汽車已經佔盡優勢了 有空調免日曬 應該是要重罰汽機車不禮讓行人等行為
: 而不是去逼弱勢者爬對他們難以負荷的天橋 並恐嚇人們街道是很恐怖的 而這種恐嚇
: 在另一方面也導致了道路沿線的衰退
這麼說好了,小弟認為人們面對的對象應該不是都市;而是呼嘯而過的汽、機車等
由很多不同的文獻指出,只要是動線交叉的位置,必定成為交通衝突點
不管是車輛的十字路口、人跟車重疊的斑馬線、甚至人潮交會的一個小節點
都有可能發生因為動線重疊的衝突事件
小弟認為現階段的問題不是在"人應該走天橋,才不會被車子撞到"
或"車子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才不會撞到一般無辜老百姓"
而是在傳統天橋到底適不適合繼續留在民權承德路口
目前有兩派學說,且各自在世界上有使用在現實生活中的地方
首先,A派認為,人是城市中機動性最高的元素
汽、機車在垂直的行動不太便利,所以保留了天橋、地下道等替代性人行道路
但相對的來說,他們也發展了更便利的大眾運輸系統,讓人們幾乎不用在"地面"上行走
且人行道路系統之間必定互相串聯,不會與其他交通動線有衝突的情形
但地面上就空出來做公園了嗎?? 不...地面上都是車子在跑來跑去
人在天上飛來飛去,不然就在地底下鑽來鑽去,如此一來
無障礙空間是他們最注重的一門課題,機動性不高的人們應該如何方便的進行垂直移動?
履帶、斜坡...etc,在這邊小弟就不多提了,有興趣的可以到香港或多倫多旅行一陣子
在那邊應該可以得到有趣的答案
另一個B派認為,"人"才是都市的使用者,車子是"人"在裡面,所以只能算"車"
一切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把本來就是一個無障礙空間的"地面",完整的保留給"人"
車子...就讓它在天上飛來飛去,或在地底下鑽來鑽去...
但在這個學派延伸出來的開放空間,卻是A派望塵莫及的寬廣
哪天有到巴黎凱旋門或東京西新宿時,可以多體驗一下身邊無車的人造平原
其實兩個學派只是在動線上的交換,你去飛我來走、不然你去走我來飛而已
最重要的共通點就在兩者的動線幾乎完全不交相,完全避免了今天的問題來源
所以以上討論的這些,都在岔題模糊焦點、用來騙p幣的,謝謝各位耐心看完
〒 〒
. .
.. ..
... ...
.... ....
..... .....
...... ......
....... ◎ ◎ .......
好啦對不起... 小弟說就是了,請不要生氣
依照民權承德路口的現況來看
不管是A派或B派學說,都無法真正滿足需求
選A...得罪了大同區民跟一般步行民眾
擺明了人行步道無法串聯,還搞這麼一個免洗天橋來幹嘛
坐輪椅的推不上去,拿拐杖的吐不下來,做高級履帶又訐譙勞民傷財,浪費人民納稅的錢
不久以後進行區域改造計畫,同樣的問題;年代換一換又浮出來了
選B...得罪了全台灣的駕駛員
到時候封路阻街,把車流導到中山北路、重慶北路等等,想必屆時罵聲四起連綿不斷
做好以後,如果效果不錯;回扣抽更多...呃...我是說衝突減少啦~
各地跟進,台灣地下化,又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看到平整的道路環境了
如果從"理想化"方面讓小弟選的話,小弟會比較偏向B派
至少能讓整片土地有更適合人們安心居住的感覺,先撇開正常人來說
身心障礙人士一直都沒有少過,而且未來是個高齡化的社會
大稻埕本來就屬於早期開發的地方,衝老年比的能力當然不在話下
更何況誰不想幾十年後,跟鄰居王爺爺玩跑跑輪椅車時;突然衝一台汽車進場犯規
不過要在現實中真正落實的話,一句話!! 改天再談~
更不用提到道路沿線衰退的情形了,原地踏步就是一種積極想退步的表現
: 信義計畫區或香港那種天橋群是另一層次的東西 但大同區這種傳統的天橋 特別在承德路
: 因為方便汽機車快速通過卻不利行人行走 造成很少人願意在承德路放慢腳步逛逛街
: 最後變成一種惡性循環
: 假如有住過歐洲 大概都能體會我講的意思
城市的美,跟大自然截然不同
可是小弟還是比較喜歡大自然
就像幾十年前台北市某區某部份居民一樣"我要蓋房子!我要住大廈!我要有好視野!"
到幾年前"我要公園!我不要大房子!還我公園!"
俊挺的建築,柔美的天際線,飄忽的雲朵隱隱約約的藏在高樓的背景中
心都矛盾了,追不到的最美
小弟...也追不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agician super model basketball homeless prisoner designer
--
: 承德路這些天橋大多很有歷史了 承德路本來是條很有希望的道路(我之前有提過
: 承德路因為一些很爛很刻意的理由 以致無法發展 最終導致大稻埕連帶的沒落)
: 而在承德路不再被市府視為都市發展重點 環河北路卻還是環河北街的年代
: 承德路曾被台北市政府當成"外環道" 也就是方便汽車快速通過市區到郊外的一條路
: 於是幫汽車除去障礙的天橋一條條被興建 而且政府也利用學校教育跟街上的布條
: 講得好像只有走天橋才安全(至於為什麼中山北路都是地下道? 因為要防暗殺)
^^^^^^^^^^^^
這個小弟也願聞其詳,之前以為只是轉了不知道幾手的芭樂消息
對口述者的加油添醋不想多提... 當下也只覺得他是個喇叭嘴
沒想到今天居然有其他人也聽過這個,看來消息應該有其真實性
: 可是對都市中的弱勢者 對小朋友老人婦女或殘障 爬那些高高的天橋其實是很危險的
: 相對的汽車已經佔盡優勢了 有空調免日曬 應該是要重罰汽機車不禮讓行人等行為
: 而不是去逼弱勢者爬對他們難以負荷的天橋 並恐嚇人們街道是很恐怖的 而這種恐嚇
: 在另一方面也導致了道路沿線的衰退
這麼說好了,小弟認為人們面對的對象應該不是都市;而是呼嘯而過的汽、機車等
由很多不同的文獻指出,只要是動線交叉的位置,必定成為交通衝突點
不管是車輛的十字路口、人跟車重疊的斑馬線、甚至人潮交會的一個小節點
都有可能發生因為動線重疊的衝突事件
小弟認為現階段的問題不是在"人應該走天橋,才不會被車子撞到"
或"車子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才不會撞到一般無辜老百姓"
而是在傳統天橋到底適不適合繼續留在民權承德路口
目前有兩派學說,且各自在世界上有使用在現實生活中的地方
首先,A派認為,人是城市中機動性最高的元素
汽、機車在垂直的行動不太便利,所以保留了天橋、地下道等替代性人行道路
但相對的來說,他們也發展了更便利的大眾運輸系統,讓人們幾乎不用在"地面"上行走
且人行道路系統之間必定互相串聯,不會與其他交通動線有衝突的情形
但地面上就空出來做公園了嗎?? 不...地面上都是車子在跑來跑去
人在天上飛來飛去,不然就在地底下鑽來鑽去,如此一來
無障礙空間是他們最注重的一門課題,機動性不高的人們應該如何方便的進行垂直移動?
履帶、斜坡...etc,在這邊小弟就不多提了,有興趣的可以到香港或多倫多旅行一陣子
在那邊應該可以得到有趣的答案
另一個B派認為,"人"才是都市的使用者,車子是"人"在裡面,所以只能算"車"
一切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把本來就是一個無障礙空間的"地面",完整的保留給"人"
車子...就讓它在天上飛來飛去,或在地底下鑽來鑽去...
但在這個學派延伸出來的開放空間,卻是A派望塵莫及的寬廣
哪天有到巴黎凱旋門或東京西新宿時,可以多體驗一下身邊無車的人造平原
其實兩個學派只是在動線上的交換,你去飛我來走、不然你去走我來飛而已
最重要的共通點就在兩者的動線幾乎完全不交相,完全避免了今天的問題來源
所以以上討論的這些,都在岔題模糊焦點、用來騙p幣的,謝謝各位耐心看完
〒 〒
. .
.. ..
... ...
.... ....
..... .....
...... ......
....... ◎ ◎ .......
好啦對不起... 小弟說就是了,請不要生氣
依照民權承德路口的現況來看
不管是A派或B派學說,都無法真正滿足需求
選A...得罪了大同區民跟一般步行民眾
擺明了人行步道無法串聯,還搞這麼一個免洗天橋來幹嘛
坐輪椅的推不上去,拿拐杖的吐不下來,做高級履帶又訐譙勞民傷財,浪費人民納稅的錢
不久以後進行區域改造計畫,同樣的問題;年代換一換又浮出來了
選B...得罪了全台灣的駕駛員
到時候封路阻街,把車流導到中山北路、重慶北路等等,想必屆時罵聲四起連綿不斷
做好以後,如果效果不錯;回扣抽更多...呃...我是說衝突減少啦~
各地跟進,台灣地下化,又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看到平整的道路環境了
如果從"理想化"方面讓小弟選的話,小弟會比較偏向B派
至少能讓整片土地有更適合人們安心居住的感覺,先撇開正常人來說
身心障礙人士一直都沒有少過,而且未來是個高齡化的社會
大稻埕本來就屬於早期開發的地方,衝老年比的能力當然不在話下
更何況誰不想幾十年後,跟鄰居王爺爺玩跑跑輪椅車時;突然衝一台汽車進場犯規
不過要在現實中真正落實的話,一句話!! 改天再談~
更不用提到道路沿線衰退的情形了,原地踏步就是一種積極想退步的表現
: 信義計畫區或香港那種天橋群是另一層次的東西 但大同區這種傳統的天橋 特別在承德路
: 因為方便汽機車快速通過卻不利行人行走 造成很少人願意在承德路放慢腳步逛逛街
: 最後變成一種惡性循環
: 假如有住過歐洲 大概都能體會我講的意思
城市的美,跟大自然截然不同
可是小弟還是比較喜歡大自然
就像幾十年前台北市某區某部份居民一樣"我要蓋房子!我要住大廈!我要有好視野!"
到幾年前"我要公園!我不要大房子!還我公園!"
俊挺的建築,柔美的天際線,飄忽的雲朵隱隱約約的藏在高樓的背景中
心都矛盾了,追不到的最美
小弟...也追不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agician super model basketball homeless prisoner designer
--
All Comments
By Selena
at 2009-03-04T17:30
at 2009-03-04T17:30
By Gilbert
at 2009-03-05T17:35
at 2009-03-05T17:35
By Adele
at 2009-03-06T17:40
at 2009-03-06T17:40
By Gary
at 2009-03-07T17:45
at 2009-03-07T17:45
By Tracy
at 2009-03-08T17:50
at 2009-03-08T17:50
By Doris
at 2009-03-09T17:56
at 2009-03-09T17:56
By Xanthe
at 2009-03-10T18:01
at 2009-03-10T18:01
By Adele
at 2009-03-11T18:06
at 2009-03-11T18:06
Related Posts
找一個來冠捷面試的人.我要用他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9-03-03T11:12
at 2009-03-03T11:12
市民挺老樹,市府挺財團
By Jacky
at 2009-03-03T01:04
at 2009-03-03T01:04
市民挺老樹,市府挺財團
By Freda
at 2009-03-03T01:03
at 2009-03-03T01:03
市民挺老樹,市府挺財團
By Jacob
at 2009-03-03T01:03
at 2009-03-03T01:03
陽明山花期集中 花況極佳
By Quintina
at 2009-03-03T00:00
at 2009-03-03T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