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漫步:2011秋,我在松園別館、慶修院 - 花蓮
By Rachel
at 2011-10-09T04:06
at 2011-10-09T04:06
Table of Contents
-------------------------------------------------------------------------------
遊玩時間:2011年09月
遊玩地點:花蓮市松園別館;花蓮縣慶修院、鯉魚潭
-------------------------------------------------------------------------------
因記錄文字較多,附上有圖網誌版,歡迎參考閱讀:
http://melancholymist.blogspot.com/2011/10/2011.html
--
BBS純文字心得:
【松園別館】
一、
這是我第二次拜訪松園別館,距上次來訪的時間已相隔六年,
自然風貌依舊,微風自遠方海的那面吹來,拂起了我的髮梢,也喚醒了過往的記憶:
蒼勁挺拔的老松群聚,林蔭蔽天,
陽光自針葉間稀疏灑落,無形中便成就光影錯落有致的美景;
從從園區向遠方太平洋遠眺,碧海藍天盡收眼簾,仿彿瞬間就能平息躁動的心靈。
二、
松園別館的簡史可在網路上輕易蒐尋而得,
但這些材料缺乏更細致的說明(而一時之間我也找不到可以進一步補充的材料),
簡單來說,它是日據末期(1943年左右)一棟因應戰事需要而蓋成的軍事建築,
當時稱為「日本海軍兵事部辦公室」。
1945年二戰結束後,國民黨政府軍隊接收兵事部辦公事;
1950年代,此棟建築物成為當時在台的美軍顧問團的軍官休閒度假中心。
至1978年,此棟建築物交由行政院退輔會管理,
至1990年中期,因建物年久失修,藤蔓與雜草叢生,
且不能善加重新規劃利用,遂出現建物內鬼影幢幢的流言,
而退輔會更打算將其作為旅館建地售出,
最後在花蓮地方人士反對之下,此歷史建築得以保存;
2000年之後,在政府部門主導之下,
花蓮縣文化局委外整理修復園區後,便成了今日所見的松園別館。
三、
第二次來松園別館,
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園區作為休閒遊憩、文藝創作/展覽……的調性發展更為明確,
帶有巴洛克式風格的建築物,成為藝術創作、發表的公共空間;
而周圍幾棟較小的木造建物,則分別被規劃成紀念品販賣部、咖啡輕食坊……等,
皆是頗有特色的小角落,附近分別有些小景可以拍攝。
舊地重遊,更能感受到松樹群與建築,是隨著流逝的時光而更添了幾分韻味,
而當初那些佈置園區的擺設兒卻不敵光陰與風雨侵蝕,一點一滴地失去了它的風采。
漫步著,細細體會著園區內的成長與變化,拍照,似乎就不是那麼重要的事了。
【慶修院】
一、
現在的慶修院經過重新規畫整理,整個園區顯得恬靜安寧、充滿禪意,
但似乎總少了些歷史感,
對比幾年前慶修院園區的照片,可以發現,
沿著步道與寺院擺放的礎石與神像不見了,非常可惜,
而當我們向駐在園區的服務人員詢問慶修院的歷史背景,
也得到「不甚瞭解」的回答……
以上種種,讓我沒有來由地想起先前慶修院曾爆的發經營權之爭,
不知道與此是否有所關聯?
二、
在自行爬梳慶修院的歷史後,
才發現,其成立背景與日據時期台灣總督的理蕃政策、
及其在花蓮地區殖民經濟活動有直接且密切的關係。
1906年,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馬太上任,
他為使台灣原住民順服於台灣總督府,對其採高壓統治的手段,以武力討伐原住民,
並且推進全台的蕃地隘勇線,藉此封鎖限制原住民的生活範圍。
舉例來說,在佐久間任期內所發生的太魯閣族抗日「威里事件(1906)」、
南社阿美族「七腳川事件(1908~1909)」,皆可作為代表。
其中,七腳川事件又與慶修院之所以建立,有直接的關聯。
簡單來說,在威里事件後,
日人為防止太魯閣族人突襲,採取「以蕃制蕃」之政策,
徵用阿美族七腳川社人擔任北埔隘勇線之隘勇;
然而七腳川社人不滿長期以來勞役不均、薪資微薄,
最後因薪資問題引發衝突,遂為台灣總督府認定為全社叛亂,
派遣軍、警隊加以鎮壓,是為七腳川事件。
七腳川事件結束後,台灣總督府將降服的七腳川社人全數遷離原居地;
更由於七腳川社土地肥沃膏腴,台灣總督府因而在此地設置官營農業移民村,
有計劃地移居日本人,是為「吉野村」(1910年設,今花蓮吉安)。
而這些來到吉野村的移民,多半來自日本的四國地區,
在他們移居台灣花蓮時,亦將精神生活的寄託--密宗信仰一併帶進,
1917年,日本移民川端滿二興建真言宗高野派「吉野佈教所」,是為慶修院的前身。
至1945年戰後,吉野佈教所改名為慶修院。
三、
真言宗屬於日本佛教,創立者為空海(774~835,諡號為弘法大師),
現在慶修院內有一尊紀念弘法大師的雕像,
而在其雕像身後,
則有88尊模仿真言宗於日本四國境內「八十八番靈場」的石佛像,佛像新舊不一;
舊有的石佛,可看出原先是有上色的,而其上頭的刻字已趨於模糊,目前僅剩十幾尊,
其他多數的石佛像皆是新刻,神貌與姿態皆有不同,值得仔細觀察比較。
在寺院的對面,有一座水手舍,供參拜者於參拜前潔靜身、心與意念,
而在寺院的主體則以木構架系統為主,建築各部分皆有吸引人之處,
例如屋頂的寶形造,建築基底的吊腳樓、木構架上的斗座、木鼻、
及上頭所懸掛的五色經幡…等。
在密宗信仰中,五色經幡的代表色為「黃白紅黑青」,
分別對應「地水火風空」等五種自然狀態。
而在慶修院所見的五色經幡則為「藍白紅黃綠」,
其概念與藏傳佛教看似較為接近,不知這樣的顏色安排與排法有無特殊用意?
寺院本體充滿了濃厚的日本神社風格,
從較遠處一望寺院拜壇,內部散發出寂靜圓滿的氛圍;
拜堂周圍為迴廊所圍繞,而木製地板更為建築物本身增添了幾分味道。
透過與以往照片的對比,
赫然發現慶修院大門口左側的木製看板,其內容已有所更動,
先前的〈七腳川事件百年追悼供養文〉已不復在,
新的碑文內容則偏重在慶修院本身的歷史沿革。
雖然碑文已換,但我仍真誠地希望,
每位到慶修院參觀的遊客,在參觀拍照之餘,
能夠帶著更敏銳的視角、更自省的態度,來看待它的歷史定位與發展。
【鯉魚潭】
慶修院逗留了一個小時左右,離太陽下山還有點時間,
於是我們決定再到鯉魚潭看看走走,
大概是因為時間已不早、以及非假日的原因,
鯉魚潭的遊客非常地少,看來有點冷清。
我們在沿著湖邊散步著,走了一大段路,看著落日的變化,
最後再上了登高台,拍了幾張照,
此時的雲層已愈積愈厚,過沒多久便下起針芒細雨,
天色也完全變暗了,我們只得匆忙穿過雨陣回到車上,
拖著略顯疲憊的身驅,在花蓮市區隨意覓食之後,
便回到位於七星潭的民宿,準備迎接明天的日出,以及滿滿的行程。
--
遊玩時間:2011年09月
遊玩地點:花蓮市松園別館;花蓮縣慶修院、鯉魚潭
-------------------------------------------------------------------------------
因記錄文字較多,附上有圖網誌版,歡迎參考閱讀:
http://melancholymist.blogspot.com/2011/10/2011.html
--
BBS純文字心得:
【松園別館】
一、
這是我第二次拜訪松園別館,距上次來訪的時間已相隔六年,
自然風貌依舊,微風自遠方海的那面吹來,拂起了我的髮梢,也喚醒了過往的記憶:
蒼勁挺拔的老松群聚,林蔭蔽天,
陽光自針葉間稀疏灑落,無形中便成就光影錯落有致的美景;
從從園區向遠方太平洋遠眺,碧海藍天盡收眼簾,仿彿瞬間就能平息躁動的心靈。
二、
松園別館的簡史可在網路上輕易蒐尋而得,
但這些材料缺乏更細致的說明(而一時之間我也找不到可以進一步補充的材料),
簡單來說,它是日據末期(1943年左右)一棟因應戰事需要而蓋成的軍事建築,
當時稱為「日本海軍兵事部辦公室」。
1945年二戰結束後,國民黨政府軍隊接收兵事部辦公事;
1950年代,此棟建築物成為當時在台的美軍顧問團的軍官休閒度假中心。
至1978年,此棟建築物交由行政院退輔會管理,
至1990年中期,因建物年久失修,藤蔓與雜草叢生,
且不能善加重新規劃利用,遂出現建物內鬼影幢幢的流言,
而退輔會更打算將其作為旅館建地售出,
最後在花蓮地方人士反對之下,此歷史建築得以保存;
2000年之後,在政府部門主導之下,
花蓮縣文化局委外整理修復園區後,便成了今日所見的松園別館。
三、
第二次來松園別館,
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園區作為休閒遊憩、文藝創作/展覽……的調性發展更為明確,
帶有巴洛克式風格的建築物,成為藝術創作、發表的公共空間;
而周圍幾棟較小的木造建物,則分別被規劃成紀念品販賣部、咖啡輕食坊……等,
皆是頗有特色的小角落,附近分別有些小景可以拍攝。
舊地重遊,更能感受到松樹群與建築,是隨著流逝的時光而更添了幾分韻味,
而當初那些佈置園區的擺設兒卻不敵光陰與風雨侵蝕,一點一滴地失去了它的風采。
漫步著,細細體會著園區內的成長與變化,拍照,似乎就不是那麼重要的事了。
【慶修院】
一、
現在的慶修院經過重新規畫整理,整個園區顯得恬靜安寧、充滿禪意,
但似乎總少了些歷史感,
對比幾年前慶修院園區的照片,可以發現,
沿著步道與寺院擺放的礎石與神像不見了,非常可惜,
而當我們向駐在園區的服務人員詢問慶修院的歷史背景,
也得到「不甚瞭解」的回答……
以上種種,讓我沒有來由地想起先前慶修院曾爆的發經營權之爭,
不知道與此是否有所關聯?
二、
在自行爬梳慶修院的歷史後,
才發現,其成立背景與日據時期台灣總督的理蕃政策、
及其在花蓮地區殖民經濟活動有直接且密切的關係。
1906年,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馬太上任,
他為使台灣原住民順服於台灣總督府,對其採高壓統治的手段,以武力討伐原住民,
並且推進全台的蕃地隘勇線,藉此封鎖限制原住民的生活範圍。
舉例來說,在佐久間任期內所發生的太魯閣族抗日「威里事件(1906)」、
南社阿美族「七腳川事件(1908~1909)」,皆可作為代表。
其中,七腳川事件又與慶修院之所以建立,有直接的關聯。
簡單來說,在威里事件後,
日人為防止太魯閣族人突襲,採取「以蕃制蕃」之政策,
徵用阿美族七腳川社人擔任北埔隘勇線之隘勇;
然而七腳川社人不滿長期以來勞役不均、薪資微薄,
最後因薪資問題引發衝突,遂為台灣總督府認定為全社叛亂,
派遣軍、警隊加以鎮壓,是為七腳川事件。
七腳川事件結束後,台灣總督府將降服的七腳川社人全數遷離原居地;
更由於七腳川社土地肥沃膏腴,台灣總督府因而在此地設置官營農業移民村,
有計劃地移居日本人,是為「吉野村」(1910年設,今花蓮吉安)。
而這些來到吉野村的移民,多半來自日本的四國地區,
在他們移居台灣花蓮時,亦將精神生活的寄託--密宗信仰一併帶進,
1917年,日本移民川端滿二興建真言宗高野派「吉野佈教所」,是為慶修院的前身。
至1945年戰後,吉野佈教所改名為慶修院。
三、
真言宗屬於日本佛教,創立者為空海(774~835,諡號為弘法大師),
現在慶修院內有一尊紀念弘法大師的雕像,
而在其雕像身後,
則有88尊模仿真言宗於日本四國境內「八十八番靈場」的石佛像,佛像新舊不一;
舊有的石佛,可看出原先是有上色的,而其上頭的刻字已趨於模糊,目前僅剩十幾尊,
其他多數的石佛像皆是新刻,神貌與姿態皆有不同,值得仔細觀察比較。
在寺院的對面,有一座水手舍,供參拜者於參拜前潔靜身、心與意念,
而在寺院的主體則以木構架系統為主,建築各部分皆有吸引人之處,
例如屋頂的寶形造,建築基底的吊腳樓、木構架上的斗座、木鼻、
及上頭所懸掛的五色經幡…等。
在密宗信仰中,五色經幡的代表色為「黃白紅黑青」,
分別對應「地水火風空」等五種自然狀態。
而在慶修院所見的五色經幡則為「藍白紅黃綠」,
其概念與藏傳佛教看似較為接近,不知這樣的顏色安排與排法有無特殊用意?
寺院本體充滿了濃厚的日本神社風格,
從較遠處一望寺院拜壇,內部散發出寂靜圓滿的氛圍;
拜堂周圍為迴廊所圍繞,而木製地板更為建築物本身增添了幾分味道。
透過與以往照片的對比,
赫然發現慶修院大門口左側的木製看板,其內容已有所更動,
先前的〈七腳川事件百年追悼供養文〉已不復在,
新的碑文內容則偏重在慶修院本身的歷史沿革。
雖然碑文已換,但我仍真誠地希望,
每位到慶修院參觀的遊客,在參觀拍照之餘,
能夠帶著更敏銳的視角、更自省的態度,來看待它的歷史定位與發展。
【鯉魚潭】
慶修院逗留了一個小時左右,離太陽下山還有點時間,
於是我們決定再到鯉魚潭看看走走,
大概是因為時間已不早、以及非假日的原因,
鯉魚潭的遊客非常地少,看來有點冷清。
我們在沿著湖邊散步著,走了一大段路,看著落日的變化,
最後再上了登高台,拍了幾張照,
此時的雲層已愈積愈厚,過沒多久便下起針芒細雨,
天色也完全變暗了,我們只得匆忙穿過雨陣回到車上,
拖著略顯疲憊的身驅,在花蓮市區隨意覓食之後,
便回到位於七星潭的民宿,準備迎接明天的日出,以及滿滿的行程。
--
Tags:
花蓮
All Comments
By Odelette
at 2011-10-13T20:50
at 2011-10-13T20:50
By Xanthe
at 2011-10-18T13:33
at 2011-10-18T13:33
By Ethan
at 2011-10-23T06:17
at 2011-10-23T06:17
By Doris
at 2011-10-27T23:00
at 2011-10-27T23:00
By Susan
at 2011-11-01T15:44
at 2011-11-01T15:44
By Cara
at 2011-11-06T08:27
at 2011-11-06T08:27
By John
at 2011-11-11T01:11
at 2011-11-11T01:11
By Blanche
at 2011-11-15T17:54
at 2011-11-15T17:54
By James
at 2011-11-20T10:38
at 2011-11-20T10:38
By Quanna
at 2011-11-25T03:21
at 2011-11-25T03:21
By David
at 2011-11-29T20:05
at 2011-11-29T20:05
By Elvira
at 2011-12-04T12:48
at 2011-12-04T12:48
By Anthony
at 2011-12-09T05:32
at 2011-12-09T05:32
By Eden
at 2011-12-13T22:15
at 2011-12-13T22:15
By Delia
at 2011-12-18T14:59
at 2011-12-18T14:59
By Barb Cronin
at 2011-12-23T07:42
at 2011-12-23T07:42
By Yuri
at 2011-12-28T00:26
at 2011-12-28T00:26
By Connor
at 2012-01-01T17:09
at 2012-01-01T17:09
By Iris
at 2012-01-06T09:53
at 2012-01-06T09:53
By Yuri
at 2012-01-11T02:36
at 2012-01-11T02:36
By Enid
at 2012-01-15T19:20
at 2012-01-15T19:20
By Hedy
at 2012-01-20T12:03
at 2012-01-20T12:03
By Delia
at 2012-01-25T04:47
at 2012-01-25T04:47
Related Posts
可容納20人的獨棟民宿或villa
By Candice
at 2011-10-09T01:04
at 2011-10-09T01:04
花蓮海岸有沒有海鷗?
By Rae
at 2011-10-09T00:46
at 2011-10-09T00:46
西裝訂做
By George
at 2011-10-09T00:17
at 2011-10-09T00:17
烘焙用品專賣店 (橘色小貨車那家XD)
By Lily
at 2011-10-08T23:56
at 2011-10-08T23:56
那些老房子們
By Frederica
at 2011-10-08T23:36
at 2011-10-08T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