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EPFL/KTH MS CS/HCI - 留學
By Aaliyah
at 2021-05-16T01:01
at 2021-05-16T01:01
Table of Contents
台科出國的人跟四大比完全是不同的數量級,網路上能查到的參考資料本就不多,而去歐
洲念碩的更是少之又少,估落點基本上就是在觀落陰,希望這篇可以給大家一點點數據當
參考。
比較詳細的內容我整理在這個筆記裡面:
https://coda.io/d/_dU82cE2ocZw/
裡面也包含申請結果、學校介紹、個人對 SoP 的心得和想法,以及一些我之前存下來的連
結,要全部貼來 PTT 可能有點不方便,所以這裡我可能會略過一些東西,想看完整的再麻
煩點進去囉 :3
--------
Result
--------
[Admission]
EPFL / MS Computer Science (3/24)
KTH / MS Interactive Media Technology (4/7)
[Withdraw]
Chalmers / Interactive Design and Technologies
Aalto University / HCI (因為不知道托福成績要用 ETS 送,直接被發 rej)
[Rejection]
University of Stuttgart / Computer Science (3/15)
University of Stuttgart / INFOTECH (4/12)
EIT Digital / HCI and Design (4/2)
------------
Background
------------
[Education]
* BSc in CSIE, NTUST (2016 - 2020)
- GPA: 4.05/4.3
- Rank:~4%
* Exchange Student in EE, Czech Technical University in Prague (2020 Spring)
- GPA:4.0/4.0
[Test Score]
* TOEFL 98 (R26 L26 S23 W23)
[Publication]
* 1 x 3rd Author - IEEE Access
[Related Experience]
* 新創實習(主要在做前端) ~1.5y
* 大學專題生 ~1y
* 中研院 RA ~0.5y
[Awards]
* 三個 ACM-ICPC 相關初賽,其中一個看起來像大獎(但其實蠻水的 XD
* 一個校外黑客松獎項
* 一個校內黑客松冠軍
* 一個攝影比賽大獎(SoP 有提到大學做影像處理是因為喜歡攝影,就想說還是放上來)
* 交換學生獎學金
* 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
[Portfolio]
https://petingo.de/
這個連結我有寫在 CV 裡面。後來我看 Google Analysis 有瑞士的 IP 連進來看,看了
大概一分鐘,感覺應該是 EPFL 的 committee。
[Recommendation]
* 專題教授(一起發過 paper 的)
* 大一大二班導,同時也是一門必修的教授
* 實習主管
-----------
Time Line
-----------
2019.3 開始補托福(為了要申請交換,所以提早考)
2019.7 考托福,一次過關
2020.5 開始很緩慢的找學校
2020.9 開始寫 SoP
2020.10 台灣研究所推甄
2020.11 ~ 2021.1 每天重複找學校、改 SoP 的輪迴
2020.12.15 投第一間學校
2020.1 ~ 2021.2 台灣研究所考試
2021.2.1 投最後一間學校
2021.3 登入國軍 online
2021.3 收到第一個 offer
2021.4 利用結訓假申請簽證
2021.5 申請宿舍
我的申請進度其實蠻趕的,這個時間軸的參考價值大概就是「不要學我」。會這麼趕除了
懶惰病,申請期間在中研院當 RA 也是原因之一;白天工作很忙、壓力又大,晚上回家根
本沒什麼時間跟情緒好好整理申請資料。如果你想在申請學校的期間跑到中研院或其他地
方找事情做,記得先問看看裡面的人實驗室風氣怎麼樣,不小心進到很操的真的像是搬磚
頭砸自己的懶趴。
建議如果可以的話,及早開始準備、並給自己定下嚴格的目標(什麼時間前要完成什麼文
件),不然可能會跟我一樣,不只會很趕,還會被迫放棄某些學校。
順帶一提,原本我 1 月就要進去當兵了,但到了入營前幾天申請的資料還是沒能弄完,只
好冒著不知道下一張兵單什麼時候會來的風險把兵單退了 qq
------
選校
------
我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主要在於資工與建築結合的東西,包含電腦輔助設計、Smart living
、Smart city、人機互動裝置與互動空間等等,算是相對冷門的領域。也因為這樣,我申
請的學校並不多,如果沒有有興趣的教授和實驗室,我基本上就直接 pass 了。
學校選擇的方面主要還是參考 PTT、medium 上面別人申請的結果,另外也參考了以
下幾個連結:
* 分享德國CS相關英語授課碩班課程
https://goo.gl/yLesjH
* Top UX School
https://topuxschool.com/program/nonus
* CSRankings
http://csrankings.org/
我自己其實花了蠻多時間在 CSRanking 上面搜尋,看看各個學校裡面有哪些教授 & 實驗
室,有有興趣的實驗室我才會再繼續深入查詢。
這邊是我有申請的一些國家&學校簡介:
[瑞士]
瑞士目前算是免學費,一年學費約台幣 4 萬,但生活費以歐洲區來說算是蠻高的(一個
月 3 萬台票左右)。不過瑞士的稅後所得據說是歐陸唯一可以跟美國比較的,如果可以
利留下來工作或讀博,肯定是划算划算。
ETHZ
號稱歐陸第一(?)但這間 CS 有硬門檻 T100 G320,我兩個都沒有就直接 pass 了。不
過記得之前在 medium 上看過一篇 ETHZ Robotics 的介紹,似乎是開學前有拿到 T100
就可以了,但我不是很清楚就是了。
EPFL
EPFL CS 詳細的介紹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518788543.A.574.html
我自己會選擇 EPFL 最大的原因是想去找 Jeffrey Huang 這個教授,他的實驗室跨了建
築與資工兩個學院,研究的主題包含互動建築、智慧城市、利用 AI 進行建築設計等等。
另外還有一個叫 Mark Pauly 的教授在做 3D geometry 跟數位建築相關的東西,也很酷
EPFL 鼓勵學生輔系(畢業門檻 120 ECTS,可以選擇 90 主修 + 30 輔系),也是很吸引
我的一點。
EPFL 還有強制的企業實習,對於就業取向的申請者也是利多。
[瑞典]
瑞典目前是要收學費的狀態,除非有歐盟身份,不然兩年讀下來學費大約要 100 萬台幣
。生活費的部分貌似蠻便宜的,KTH 給的參考數據是一個月最低開銷約 16000 台幣。
另外,之前在國外網站上面看過一篇文章提到,自從瑞典對非歐盟人收學費以後,非歐洲
地區的申請人數變少,學校為了增加 diversity,對外國人的 bar 會稍微降低一點;同
時也因為申請的人數變少,拿到獎學金的機會很高(但我沒有拿到就是了 QQ)。
如果想要念博的話,在瑞典念是可以順便拿到申根區永居的!
更多詳細介紹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瑞典 IxD / HCI / UX 研究所詳細申請紀錄 by Ben Shih(https://bit.ly/3ydZRys)
這邊就稍微講一下我對他們學校感興趣的地方,也是我有寫在 SoP 裡面的東西:
KTH
KTH 有跟 MIT Senseable City Lab 合作的一個 Senseable Stockholm Lab,他們在斯德
哥爾摩弄了很多 IoT 裝置去搜集城市裡的 Data。雖然目前看起來只是在做一些數據分析
的東西,但我覺得如果善用這些資源應該可以做出很有趣的應用。
另外 KTH 的 CS 其實也有 Media Design 的 Track,所以我也有申請,但缺點大概就是
需要多修幾堂 CS 的理論跟數學課。
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lmers 的國際知名度比 KTH 低不少,但對瑞典人來說這兩間都是國內很頂尖的學校,
各系所在評價上也互有勝負。Chalmers 所在的城市是瑞典第二大城,聽說跟斯德哥爾摩
比起來算是個清幽的小鎮。
Chalmers 的 Virtual Gothenburg Lab 做了一個 Gothenburg 的數位孿生城市,這工程
的 Scale 看起來很大,但目前看起來還是在剛開始的階段,這東西做出來之後應該可以
讓未來的都市計畫產生很不一樣的改變。
[芬蘭]
芬蘭跟瑞典一樣,非歐盟人要繳的學費也差不多是 100 萬台幣。但聽說有人在交換到芬蘭
的時候申請芬蘭學校,就這樣免掉了學費(還是荷蘭?我有點不確定)
Aalto University
Aalto 的 HCI 我感覺起來是比較像美國的 HCI,主要的課程內容著重 UI 設計、使用者
經驗分析那方面的東西。
他們有一個跟 MIT Media Lab 合作一個叫 CityScope 的 Project(這個 Project 跟北
科大也有合作),但能查到的相關資料比較少。不過 Aalto 好像蠻注重 Smart Living
這一塊的,學校的網站上面有很多地方有提到,但沒有比較深入和具體的東西就是了。
如果要申請的話,Aalto 的托福成績需要由 ETS 那邊寄送的(不知道是不是歐洲唯一一
間要這樣做的)。如果你沒寄就會像我一樣直接收 Reject。
德國
德大部分的州都還是免學費的狀態,但巴登州已經開始對非歐盟學生收學費了(
Stuttgart 就是在這個州),一年 3000 歐左右,應該跟台灣研究所的費用差不多。生活
費就我的認知,除非是在慕尼黑這種大城市,房租的費用會比較可觀以外,其他地方的生
活費應該算是蠻低廉的。
RWTH Aachen
RWTH Aachen 有跟 Uni Bonn(另一間 CS 也很強的大學)合開一個 Media Informatics
的英語碩士學程,加上 RWTH 的建築系有一個在做數位建築的實驗室(之前學
Grasshopper 就是看他們網站的教學,而且我看實驗室名單有資工系的學生),其實蠻想
去這間的。
但是但是!他們要 GRE,原本打算為了這間把 GRE 考出來,但太忙沒時間準備,拖著拖
著就拖過死線了...
University of Stuttgart
Stuttgart 我投了 CS 跟 INFOTECH,CS 因為申請的時候很趕(比較早截止),選附的
SoP 跟推薦信我都沒有附上,所以被拒理所當然;INFOTECH 只收大學成績單跟畢業證書
,我原本以為應該會上,但沒想到最後還是被刷掉了,可能台科校名真的太爛了吧。
另外 Stuttgart 還有一個叫 ITECH 的學程我蠻有興趣的,但他要求必須是建築相關科系
畢業的,加上還要繳交作品集,我一個信心不足+沒時間生英文版的作品集就直接放棄了
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
Bauhaus 在建築這個領域的地位應該不用多說什麼。而在 HCI 的方面,這間應該是德國
少數有開設 HCI 學程的學校,課表上面塞了蠻多電腦視覺、數位媒體的課,聽說也有很
多機會可以去跟建築系的學生教授一起做 Project。另外 Bauhaus 還有一個 Media
Architecture 的學程,但我感覺有點太概念性了,不太適合我 xd
因為他 3 月才開始開放申請,我打算全部摃龜之後再投,沒想到提前收到 AD,這間就沒
投了。
Saarland University
Saarland University 位在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德國中研院)的旁邊,借助地緣優勢,
研究能力很強,學生也可以去找馬普所的教授做研究。Saarland 也有蠻多實驗室在做
HCI 相關的東西,我比較有興趣的是一個做數位藝術的跟一個做觸覺回饋的實驗室。
跟 Bauhaus 一樣,因為 EPFL 放榜這間就沒投了。
義大利
Politecnico de Milano
據說這間錄取的門檻比較低,對岸蠻多人會申請這間當保底的,學費一年約 4000 歐元。
他們也有 HCI 的 Master - Digital and Interactive Design,感覺比較偏設計而非工
程。
歐盟
EIT Digital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nd Design
歐盟開設的雙聯碩士學程,詳細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EIT Master School HCID 申請之路(https://bit.ly/3tNAcJd)
我這邊唯一要提的就是,之前看國外論壇上面說,絕對不要選 TU Berlin 當作畢業學
校,雖然 TU Berlin 本身 CS 很強,但可能做 HCI 的教授不多,加上學校對這個學程也
不太重視,聽說去的人都蠻後悔的。
----------
關於 SoP
----------
SoP 應該是申請時耗費最多時間跟經歷的文件,甚至可以說沒有完成的一天。我從 10 月
開始下筆,12 月投出第一間學校、1 月底投完最後一間學校,期間來回修改了很多次,
每次都是改到截止日的前一天才依依不捨的上傳、送出。
下筆前我看了很多別人分享的心得,也看了幾篇範例,我最後決定將 SoP 圍繞在以下幾
個點:
* 你未來的目標是什麼?
* 你有什麼特殊的經歷?這些經歷帶給你什麼改變?
* 為什麼會想讀這間學校的這個 Program?你希望能從學校獲得什麼?同時,你能對學校
做出什麼貢獻?(課程安排?實習機會?可以輔系?有感興趣的教授?)
如果你是一個目標很明確,一直以來也都在同樣領域耕耘的人,我想 SoP 應該沒什麼困
難的。基本上就是把自己的經歷簡述,用過去所做的事情來證明自己在該領域的興趣、能
力,以及未來可能的方向,同時說明自己想強化的部分與對學校的期望。
但我算是一個興趣廣泛,沒有單一目標的人,過去的經驗幾乎都是「想到什麼就做什麼」
累計起來的,導致我的經歷很雜,大部分的東西都是淺嘗而止;唯一比較深入接觸的
Computer Vision 研究甚至與未來想嘗試的研究方向沒什麼太大的關聯。許多人都會提到
,SoP 必須緊扣未來的目標,要設法用過去的經歷解釋為什麼想往這個方向發展;但我自
己覺得,過去的經歷跟未來的目標沒有太大的關聯也沒關係,只要好好解釋這些經歷可以
從什麼方面輔助就可以了,畢竟 SoP 的目的是要讓學校知道「為什麼想來這間學校」背後
的動機跟目的,把多一點空間擺在描述未來也不錯,而不要只是把 CV 串成一篇有頭有尾
的文章。
另外,我的每一個段落幾乎都是以這樣的架構完成:
* 主題句
* 敘述經歷
* 這個經歷對我造成的影響
第三個 part 很重要,我會利用結尾去說明它如何影響我(內在的改變或對未來目標的想
法)用來強化動機,同時盡可能的將下一段要講的東西帶出來,起到一個承接的作用。
不過我還是要說,SoP 不像托福寫作有一個固定的 template——每個人的故事都都不一
樣,因此每個人的 SoP 都不一樣。沒有什麼是絕對對或絕對錯的,好好地把自己書寫下
來,只要能說服審查委員,讓他們知道你和學校之間的連結,讓他們知道你就是他們要的
人,那這就是一篇好的 SoP。
潤稿的部分,我自己是用 Grammarly 檢查文法(我還有買專業版,但感覺沒什麼用,如
果想玩玩可以去淘寶買那種大家一起用的),然後再給一個英文很強的同學順一遍,沒有
另外花錢請人潤稿。
------
最後
------
申請學校的路上受了許多學長姊、朋友們的幫忙,這裡就不一一答謝了,但我對你們的感
謝會永遠放在心裡。我想我在這邊能做的就是把這份情傳下去。
如果有什麼問題想問我的話,歡迎站內我,或是聯絡我的 email:
petingo.tw (at) gm ail.com
下台一鞠躬。
--
洲念碩的更是少之又少,估落點基本上就是在觀落陰,希望這篇可以給大家一點點數據當
參考。
比較詳細的內容我整理在這個筆記裡面:
https://coda.io/d/_dU82cE2ocZw/
裡面也包含申請結果、學校介紹、個人對 SoP 的心得和想法,以及一些我之前存下來的連
結,要全部貼來 PTT 可能有點不方便,所以這裡我可能會略過一些東西,想看完整的再麻
煩點進去囉 :3
--------
Result
--------
[Admission]
EPFL / MS Computer Science (3/24)
KTH / MS Interactive Media Technology (4/7)
[Withdraw]
Chalmers / Interactive Design and Technologies
Aalto University / HCI (因為不知道托福成績要用 ETS 送,直接被發 rej)
[Rejection]
University of Stuttgart / Computer Science (3/15)
University of Stuttgart / INFOTECH (4/12)
EIT Digital / HCI and Design (4/2)
------------
Background
------------
[Education]
* BSc in CSIE, NTUST (2016 - 2020)
- GPA: 4.05/4.3
- Rank:~4%
* Exchange Student in EE, Czech Technical University in Prague (2020 Spring)
- GPA:4.0/4.0
[Test Score]
* TOEFL 98 (R26 L26 S23 W23)
[Publication]
* 1 x 3rd Author - IEEE Access
[Related Experience]
* 新創實習(主要在做前端) ~1.5y
* 大學專題生 ~1y
* 中研院 RA ~0.5y
[Awards]
* 三個 ACM-ICPC 相關初賽,其中一個看起來像大獎(但其實蠻水的 XD
* 一個校外黑客松獎項
* 一個校內黑客松冠軍
* 一個攝影比賽大獎(SoP 有提到大學做影像處理是因為喜歡攝影,就想說還是放上來)
* 交換學生獎學金
* 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
[Portfolio]
https://petingo.de/
這個連結我有寫在 CV 裡面。後來我看 Google Analysis 有瑞士的 IP 連進來看,看了
大概一分鐘,感覺應該是 EPFL 的 committee。
[Recommendation]
* 專題教授(一起發過 paper 的)
* 大一大二班導,同時也是一門必修的教授
* 實習主管
-----------
Time Line
-----------
2019.3 開始補托福(為了要申請交換,所以提早考)
2019.7 考托福,一次過關
2020.5 開始很緩慢的找學校
2020.9 開始寫 SoP
2020.10 台灣研究所推甄
2020.11 ~ 2021.1 每天重複找學校、改 SoP 的輪迴
2020.12.15 投第一間學校
2020.1 ~ 2021.2 台灣研究所考試
2021.2.1 投最後一間學校
2021.3 登入國軍 online
2021.3 收到第一個 offer
2021.4 利用結訓假申請簽證
2021.5 申請宿舍
我的申請進度其實蠻趕的,這個時間軸的參考價值大概就是「不要學我」。會這麼趕除了
懶惰病,申請期間在中研院當 RA 也是原因之一;白天工作很忙、壓力又大,晚上回家根
本沒什麼時間跟情緒好好整理申請資料。如果你想在申請學校的期間跑到中研院或其他地
方找事情做,記得先問看看裡面的人實驗室風氣怎麼樣,不小心進到很操的真的像是搬磚
頭砸自己的懶趴。
建議如果可以的話,及早開始準備、並給自己定下嚴格的目標(什麼時間前要完成什麼文
件),不然可能會跟我一樣,不只會很趕,還會被迫放棄某些學校。
順帶一提,原本我 1 月就要進去當兵了,但到了入營前幾天申請的資料還是沒能弄完,只
好冒著不知道下一張兵單什麼時候會來的風險把兵單退了 qq
------
選校
------
我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主要在於資工與建築結合的東西,包含電腦輔助設計、Smart living
、Smart city、人機互動裝置與互動空間等等,算是相對冷門的領域。也因為這樣,我申
請的學校並不多,如果沒有有興趣的教授和實驗室,我基本上就直接 pass 了。
學校選擇的方面主要還是參考 PTT、medium 上面別人申請的結果,另外也參考了以
下幾個連結:
* 分享德國CS相關英語授課碩班課程
https://goo.gl/yLesjH
* Top UX School
https://topuxschool.com/program/nonus
* CSRankings
http://csrankings.org/
我自己其實花了蠻多時間在 CSRanking 上面搜尋,看看各個學校裡面有哪些教授 & 實驗
室,有有興趣的實驗室我才會再繼續深入查詢。
這邊是我有申請的一些國家&學校簡介:
[瑞士]
瑞士目前算是免學費,一年學費約台幣 4 萬,但生活費以歐洲區來說算是蠻高的(一個
月 3 萬台票左右)。不過瑞士的稅後所得據說是歐陸唯一可以跟美國比較的,如果可以
利留下來工作或讀博,肯定是划算划算。
ETHZ
號稱歐陸第一(?)但這間 CS 有硬門檻 T100 G320,我兩個都沒有就直接 pass 了。不
過記得之前在 medium 上看過一篇 ETHZ Robotics 的介紹,似乎是開學前有拿到 T100
就可以了,但我不是很清楚就是了。
EPFL
EPFL CS 詳細的介紹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518788543.A.574.html
我自己會選擇 EPFL 最大的原因是想去找 Jeffrey Huang 這個教授,他的實驗室跨了建
築與資工兩個學院,研究的主題包含互動建築、智慧城市、利用 AI 進行建築設計等等。
另外還有一個叫 Mark Pauly 的教授在做 3D geometry 跟數位建築相關的東西,也很酷
EPFL 鼓勵學生輔系(畢業門檻 120 ECTS,可以選擇 90 主修 + 30 輔系),也是很吸引
我的一點。
EPFL 還有強制的企業實習,對於就業取向的申請者也是利多。
[瑞典]
瑞典目前是要收學費的狀態,除非有歐盟身份,不然兩年讀下來學費大約要 100 萬台幣
。生活費的部分貌似蠻便宜的,KTH 給的參考數據是一個月最低開銷約 16000 台幣。
另外,之前在國外網站上面看過一篇文章提到,自從瑞典對非歐盟人收學費以後,非歐洲
地區的申請人數變少,學校為了增加 diversity,對外國人的 bar 會稍微降低一點;同
時也因為申請的人數變少,拿到獎學金的機會很高(但我沒有拿到就是了 QQ)。
如果想要念博的話,在瑞典念是可以順便拿到申根區永居的!
更多詳細介紹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瑞典 IxD / HCI / UX 研究所詳細申請紀錄 by Ben Shih(https://bit.ly/3ydZRys)
這邊就稍微講一下我對他們學校感興趣的地方,也是我有寫在 SoP 裡面的東西:
KTH
KTH 有跟 MIT Senseable City Lab 合作的一個 Senseable Stockholm Lab,他們在斯德
哥爾摩弄了很多 IoT 裝置去搜集城市裡的 Data。雖然目前看起來只是在做一些數據分析
的東西,但我覺得如果善用這些資源應該可以做出很有趣的應用。
另外 KTH 的 CS 其實也有 Media Design 的 Track,所以我也有申請,但缺點大概就是
需要多修幾堂 CS 的理論跟數學課。
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lmers 的國際知名度比 KTH 低不少,但對瑞典人來說這兩間都是國內很頂尖的學校,
各系所在評價上也互有勝負。Chalmers 所在的城市是瑞典第二大城,聽說跟斯德哥爾摩
比起來算是個清幽的小鎮。
Chalmers 的 Virtual Gothenburg Lab 做了一個 Gothenburg 的數位孿生城市,這工程
的 Scale 看起來很大,但目前看起來還是在剛開始的階段,這東西做出來之後應該可以
讓未來的都市計畫產生很不一樣的改變。
[芬蘭]
芬蘭跟瑞典一樣,非歐盟人要繳的學費也差不多是 100 萬台幣。但聽說有人在交換到芬蘭
的時候申請芬蘭學校,就這樣免掉了學費(還是荷蘭?我有點不確定)
Aalto University
Aalto 的 HCI 我感覺起來是比較像美國的 HCI,主要的課程內容著重 UI 設計、使用者
經驗分析那方面的東西。
他們有一個跟 MIT Media Lab 合作一個叫 CityScope 的 Project(這個 Project 跟北
科大也有合作),但能查到的相關資料比較少。不過 Aalto 好像蠻注重 Smart Living
這一塊的,學校的網站上面有很多地方有提到,但沒有比較深入和具體的東西就是了。
如果要申請的話,Aalto 的托福成績需要由 ETS 那邊寄送的(不知道是不是歐洲唯一一
間要這樣做的)。如果你沒寄就會像我一樣直接收 Reject。
德國
德大部分的州都還是免學費的狀態,但巴登州已經開始對非歐盟學生收學費了(
Stuttgart 就是在這個州),一年 3000 歐左右,應該跟台灣研究所的費用差不多。生活
費就我的認知,除非是在慕尼黑這種大城市,房租的費用會比較可觀以外,其他地方的生
活費應該算是蠻低廉的。
RWTH Aachen
RWTH Aachen 有跟 Uni Bonn(另一間 CS 也很強的大學)合開一個 Media Informatics
的英語碩士學程,加上 RWTH 的建築系有一個在做數位建築的實驗室(之前學
Grasshopper 就是看他們網站的教學,而且我看實驗室名單有資工系的學生),其實蠻想
去這間的。
但是但是!他們要 GRE,原本打算為了這間把 GRE 考出來,但太忙沒時間準備,拖著拖
著就拖過死線了...
University of Stuttgart
Stuttgart 我投了 CS 跟 INFOTECH,CS 因為申請的時候很趕(比較早截止),選附的
SoP 跟推薦信我都沒有附上,所以被拒理所當然;INFOTECH 只收大學成績單跟畢業證書
,我原本以為應該會上,但沒想到最後還是被刷掉了,可能台科校名真的太爛了吧。
另外 Stuttgart 還有一個叫 ITECH 的學程我蠻有興趣的,但他要求必須是建築相關科系
畢業的,加上還要繳交作品集,我一個信心不足+沒時間生英文版的作品集就直接放棄了
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
Bauhaus 在建築這個領域的地位應該不用多說什麼。而在 HCI 的方面,這間應該是德國
少數有開設 HCI 學程的學校,課表上面塞了蠻多電腦視覺、數位媒體的課,聽說也有很
多機會可以去跟建築系的學生教授一起做 Project。另外 Bauhaus 還有一個 Media
Architecture 的學程,但我感覺有點太概念性了,不太適合我 xd
因為他 3 月才開始開放申請,我打算全部摃龜之後再投,沒想到提前收到 AD,這間就沒
投了。
Saarland University
Saarland University 位在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德國中研院)的旁邊,借助地緣優勢,
研究能力很強,學生也可以去找馬普所的教授做研究。Saarland 也有蠻多實驗室在做
HCI 相關的東西,我比較有興趣的是一個做數位藝術的跟一個做觸覺回饋的實驗室。
跟 Bauhaus 一樣,因為 EPFL 放榜這間就沒投了。
義大利
Politecnico de Milano
據說這間錄取的門檻比較低,對岸蠻多人會申請這間當保底的,學費一年約 4000 歐元。
他們也有 HCI 的 Master - Digital and Interactive Design,感覺比較偏設計而非工
程。
歐盟
EIT Digital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nd Design
歐盟開設的雙聯碩士學程,詳細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EIT Master School HCID 申請之路(https://bit.ly/3tNAcJd)
我這邊唯一要提的就是,之前看國外論壇上面說,絕對不要選 TU Berlin 當作畢業學
校,雖然 TU Berlin 本身 CS 很強,但可能做 HCI 的教授不多,加上學校對這個學程也
不太重視,聽說去的人都蠻後悔的。
----------
關於 SoP
----------
SoP 應該是申請時耗費最多時間跟經歷的文件,甚至可以說沒有完成的一天。我從 10 月
開始下筆,12 月投出第一間學校、1 月底投完最後一間學校,期間來回修改了很多次,
每次都是改到截止日的前一天才依依不捨的上傳、送出。
下筆前我看了很多別人分享的心得,也看了幾篇範例,我最後決定將 SoP 圍繞在以下幾
個點:
* 你未來的目標是什麼?
* 你有什麼特殊的經歷?這些經歷帶給你什麼改變?
* 為什麼會想讀這間學校的這個 Program?你希望能從學校獲得什麼?同時,你能對學校
做出什麼貢獻?(課程安排?實習機會?可以輔系?有感興趣的教授?)
如果你是一個目標很明確,一直以來也都在同樣領域耕耘的人,我想 SoP 應該沒什麼困
難的。基本上就是把自己的經歷簡述,用過去所做的事情來證明自己在該領域的興趣、能
力,以及未來可能的方向,同時說明自己想強化的部分與對學校的期望。
但我算是一個興趣廣泛,沒有單一目標的人,過去的經驗幾乎都是「想到什麼就做什麼」
累計起來的,導致我的經歷很雜,大部分的東西都是淺嘗而止;唯一比較深入接觸的
Computer Vision 研究甚至與未來想嘗試的研究方向沒什麼太大的關聯。許多人都會提到
,SoP 必須緊扣未來的目標,要設法用過去的經歷解釋為什麼想往這個方向發展;但我自
己覺得,過去的經歷跟未來的目標沒有太大的關聯也沒關係,只要好好解釋這些經歷可以
從什麼方面輔助就可以了,畢竟 SoP 的目的是要讓學校知道「為什麼想來這間學校」背後
的動機跟目的,把多一點空間擺在描述未來也不錯,而不要只是把 CV 串成一篇有頭有尾
的文章。
另外,我的每一個段落幾乎都是以這樣的架構完成:
* 主題句
* 敘述經歷
* 這個經歷對我造成的影響
第三個 part 很重要,我會利用結尾去說明它如何影響我(內在的改變或對未來目標的想
法)用來強化動機,同時盡可能的將下一段要講的東西帶出來,起到一個承接的作用。
不過我還是要說,SoP 不像托福寫作有一個固定的 template——每個人的故事都都不一
樣,因此每個人的 SoP 都不一樣。沒有什麼是絕對對或絕對錯的,好好地把自己書寫下
來,只要能說服審查委員,讓他們知道你和學校之間的連結,讓他們知道你就是他們要的
人,那這就是一篇好的 SoP。
潤稿的部分,我自己是用 Grammarly 檢查文法(我還有買專業版,但感覺沒什麼用,如
果想玩玩可以去淘寶買那種大家一起用的),然後再給一個英文很強的同學順一遍,沒有
另外花錢請人潤稿。
------
最後
------
申請學校的路上受了許多學長姊、朋友們的幫忙,這裡就不一一答謝了,但我對你們的感
謝會永遠放在心裡。我想我在這邊能做的就是把這份情傳下去。
如果有什麼問題想問我的話,歡迎站內我,或是聯絡我的 email:
petingo.tw (at) gm ail.com
下台一鞠躬。
--
Tags:
留學
All Comments
By Ida
at 2021-05-17T22:47
at 2021-05-17T22:47
By Candice
at 2021-05-22T02:50
at 2021-05-22T02:50
By Edward Lewis
at 2021-05-22T15:43
at 2021-05-22T15:43
By Yedda
at 2021-05-25T15:06
at 2021-05-25T15:06
By Dinah
at 2021-05-29T19:00
at 2021-05-29T19:00
By Necoo
at 2021-05-29T20:16
at 2021-05-29T20:16
By Noah
at 2021-06-01T01:17
at 2021-06-01T01:17
By Frederic
at 2021-06-02T16:22
at 2021-06-02T16:22
By Emily
at 2021-06-03T04:18
at 2021-06-03T04:18
By Cara
at 2021-06-05T09:38
at 2021-06-05T09:38
Related Posts
博士班獎學金被取消、教授不給畢業
By Dorothy
at 2021-05-15T10:55
at 2021-05-15T10:55
上班族.文組轉CS.補學分.經驗分享
By Wallis
at 2021-05-15T03:43
at 2021-05-15T03:43
21 Fall Seattle University
By Bethany
at 2021-05-15T03:34
at 2021-05-15T03:34
【尋找夥伴】給予免費升學輔導與諮詢
By Olga
at 2021-05-14T09:38
at 2021-05-14T09:38
MTBA_Podcast_讓我拜你為師吧!
By Eartha
at 2021-05-14T07:03
at 2021-05-14T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