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布在以前台灣算奢侈品嗎? - 裁縫
By Anthony
at 2013-10-04T19:42
at 2013-10-04T19:42
Table of Contents
不知道這問題適不適合放在這裡問。
絲綢一定是奢侈品的,
因為養蠶搗練耗工耗時又要技術,
絲綢的產地又只在東亞南部、少數魚米之鄉。
印象中,棉花反而不昰那麼貴。
平常穿衣服,都能發現:上面標示著百分之幾的棉。
物質小康的上一代,很少在買衣服,
一件衣服能穿久一點就盡量。
然而,那還是人人都穿得起衣服的年代,
最多、最廉價、最大眾的衣服布料,
應該是化學纖維 + 棉布了。
上一代,是化學工業 + 機械農業的時代,
也是石油很便宜的時代,
必然是 化學纖維盛行,工業化量產,讓最底層都穿得起衣服。
棉花產量大增,但棉花氣候條件限制、病蟲害多,
有了耕耘機,還有灌溉、收割、農藥、篩選品管的問題,
成本還不如直接把石油集中在一起,把它放到工廠變成纖維。
但可以知道的是,衣服本來就貴,棉花卻還不算奢侈品。
起碼不像炫富、享受的高級進口布料、絲綢,擺明著高調。
那在上上一代呢?
1920~1950年代好了,遠遠比現在貧窮,
人們也不見得對衣服有什麼要求,冬天不冷、衣能蔽體已算萬幸。
這時,日治時代建設的成果慢慢有了收獲,
儘管日本大量壓榨殖民地台灣的資源,
台灣的生活水準最起碼比封建時代--古早時候,好上不少了。
其實那個時代,對布料的需求也沒那麼大。
當時台灣人口少,老百姓久久買一件能穿的衣服,
好好珍惜它,穿上十幾二十年的。
不像現在,衣服買了好幾套,膩了就丟,
夜市地攤一大堆的便宜衣服,粗製濫造大量生產。
台灣的棉花是日治時代引進的,現在的虎尾棉花正是當時所留下的。
綜合以上日治後期的幾點,
那個時代沒有推廣肥料、耕耘機稀有,所以棉花產量很少,
不過人的需求也低,棉花也不如絲綢成本高昂,
所以一半以上的人,
再怎麼簡陋的衣服也好,
還是穿得起ㄧ件棉布的衣服吧?
赤貧者,很難想像他們會穿什麼。
這點馬上在後面提到。
日治時代富有的商人,官員,地主,
當然有機會試穿洋裝、亞麻布、高等棉布、絲綢,
而這些玩意兒最晚在清末,就玩得起了。
清末,台灣出口茶葉樟腦,台灣也成清朝實驗西洋文明的前哨站,
火車、電報,這些是清朝全中國第一波引入的。
但說到更早以前,那個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的鬼島台灣。
也就是清末以前的台灣,
那個原始、自食其力、靠ㄧ丁點土地,被綁在土地上的自然經濟,
天災又多,氣候多雨潮濕悶熱,病蟲害多,械鬥頻繁.......
島上,除了島上原來的主人原住民族,
絕大多數是對面人多地少,不得以漂洋過台灣。
把台灣當反清復明、走私貿易的明朝海盜,穿得不昰台灣的。
荷蘭西班牙英國商人,穿的更不昰台灣的。
那是個人少,極度貧困,活下來最重要,
吃飽最重要,衣服第二,房子第三。
很納悶,最原生的布料會昰什麼?
最本土、最適合台灣氣候,禁得起百年以上的考驗,
就靠台灣自己,台灣能穿什麼衣服?
不可能是棉花吧?
十八十九世紀,棉花靠壓榨黑奴、印度,才壓低價格。
棉花這個作物很麻煩,它當然需要水分灌溉,也不算很耐旱的作物,
但很討厭潮溼,尤其是結果子(生成棉花)的時候,下雨就全都毀了。
符合這個條件的,
印度西北部、美國東南部,中東部分地區,中國部分地區。
所以,棉花最早也要清末,
藉由從英國(印度)、美國的進口,
才有機會"不那麼奢侈""有一丁點人還穿得起"。
我們可以存一點點積蓄,等了好幾年,
終於向布料商人買最低等的進口棉布......
再往前的時代,西方帝國主義還沒盛行,
當然也沒什麼平民用得起的棉布,連麻布都有問題。
只好靠當地了,當地有什麼就穿什麼。
獸皮、亞麻、棉花、絲綢、羊毛、簑衣.......
其實原住民服裝很不錯,他們有麻織品,
女性的專長之一,也是自己在社會上的價值,就看織布了。
但是,原住民人口少,山林自然資源豐富,
山地氣候和台灣大部分的平地、丘陵,環境差異很大。
漢人來台之後,
也不昰什麼"到處都是梅花鹿""獸皮可以外銷"的處女地。
如此人多、土地壓力大的情況,
到底能種什麼,有多好的技術,能穿怎麼樣的衣服?
本來再問布料和服裝,又扯到歷史去了XD
服裝很重要的,食衣住行,穿著就在吃飯的後面而以,
再怎麼落魄窮困,也要有一件衣服吧?
撇開氣候舒適涼爽、人口稀少的山地,
就台灣平地而言,
亞熱帶氣候夏天這麼毒辣,春夏秋這麼潮濕悶熱,
冬天沒下雪卻也有些寒意,不像藍嶼穿丁字褲就好了。
可台灣的土地、氣候,
是不昰只能種昂貴的桑樹配合養蠶,
頂多粗布麻衣而以(不是歐洲產的高級亞麻),感覺應該比棉布糟糕。
棉花肯定熬不過颱風和暴雨的(台灣雨量極高)
再這麼熱、溼氣重,又有短暫冬天的情況,
撇開種植不談,
我還是認為棉布是很適合台灣氣候布料啊!
哪一天,我們就靠台灣自己的土地,不進口、不用石油,
棉花用得起嗎?
--
絲綢一定是奢侈品的,
因為養蠶搗練耗工耗時又要技術,
絲綢的產地又只在東亞南部、少數魚米之鄉。
印象中,棉花反而不昰那麼貴。
平常穿衣服,都能發現:上面標示著百分之幾的棉。
物質小康的上一代,很少在買衣服,
一件衣服能穿久一點就盡量。
然而,那還是人人都穿得起衣服的年代,
最多、最廉價、最大眾的衣服布料,
應該是化學纖維 + 棉布了。
上一代,是化學工業 + 機械農業的時代,
也是石油很便宜的時代,
必然是 化學纖維盛行,工業化量產,讓最底層都穿得起衣服。
棉花產量大增,但棉花氣候條件限制、病蟲害多,
有了耕耘機,還有灌溉、收割、農藥、篩選品管的問題,
成本還不如直接把石油集中在一起,把它放到工廠變成纖維。
但可以知道的是,衣服本來就貴,棉花卻還不算奢侈品。
起碼不像炫富、享受的高級進口布料、絲綢,擺明著高調。
那在上上一代呢?
1920~1950年代好了,遠遠比現在貧窮,
人們也不見得對衣服有什麼要求,冬天不冷、衣能蔽體已算萬幸。
這時,日治時代建設的成果慢慢有了收獲,
儘管日本大量壓榨殖民地台灣的資源,
台灣的生活水準最起碼比封建時代--古早時候,好上不少了。
其實那個時代,對布料的需求也沒那麼大。
當時台灣人口少,老百姓久久買一件能穿的衣服,
好好珍惜它,穿上十幾二十年的。
不像現在,衣服買了好幾套,膩了就丟,
夜市地攤一大堆的便宜衣服,粗製濫造大量生產。
台灣的棉花是日治時代引進的,現在的虎尾棉花正是當時所留下的。
綜合以上日治後期的幾點,
那個時代沒有推廣肥料、耕耘機稀有,所以棉花產量很少,
不過人的需求也低,棉花也不如絲綢成本高昂,
所以一半以上的人,
再怎麼簡陋的衣服也好,
還是穿得起ㄧ件棉布的衣服吧?
赤貧者,很難想像他們會穿什麼。
這點馬上在後面提到。
日治時代富有的商人,官員,地主,
當然有機會試穿洋裝、亞麻布、高等棉布、絲綢,
而這些玩意兒最晚在清末,就玩得起了。
清末,台灣出口茶葉樟腦,台灣也成清朝實驗西洋文明的前哨站,
火車、電報,這些是清朝全中國第一波引入的。
但說到更早以前,那個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的鬼島台灣。
也就是清末以前的台灣,
那個原始、自食其力、靠ㄧ丁點土地,被綁在土地上的自然經濟,
天災又多,氣候多雨潮濕悶熱,病蟲害多,械鬥頻繁.......
島上,除了島上原來的主人原住民族,
絕大多數是對面人多地少,不得以漂洋過台灣。
把台灣當反清復明、走私貿易的明朝海盜,穿得不昰台灣的。
荷蘭西班牙英國商人,穿的更不昰台灣的。
那是個人少,極度貧困,活下來最重要,
吃飽最重要,衣服第二,房子第三。
很納悶,最原生的布料會昰什麼?
最本土、最適合台灣氣候,禁得起百年以上的考驗,
就靠台灣自己,台灣能穿什麼衣服?
不可能是棉花吧?
十八十九世紀,棉花靠壓榨黑奴、印度,才壓低價格。
棉花這個作物很麻煩,它當然需要水分灌溉,也不算很耐旱的作物,
但很討厭潮溼,尤其是結果子(生成棉花)的時候,下雨就全都毀了。
符合這個條件的,
印度西北部、美國東南部,中東部分地區,中國部分地區。
所以,棉花最早也要清末,
藉由從英國(印度)、美國的進口,
才有機會"不那麼奢侈""有一丁點人還穿得起"。
我們可以存一點點積蓄,等了好幾年,
終於向布料商人買最低等的進口棉布......
再往前的時代,西方帝國主義還沒盛行,
當然也沒什麼平民用得起的棉布,連麻布都有問題。
只好靠當地了,當地有什麼就穿什麼。
獸皮、亞麻、棉花、絲綢、羊毛、簑衣.......
其實原住民服裝很不錯,他們有麻織品,
女性的專長之一,也是自己在社會上的價值,就看織布了。
但是,原住民人口少,山林自然資源豐富,
山地氣候和台灣大部分的平地、丘陵,環境差異很大。
漢人來台之後,
也不昰什麼"到處都是梅花鹿""獸皮可以外銷"的處女地。
如此人多、土地壓力大的情況,
到底能種什麼,有多好的技術,能穿怎麼樣的衣服?
本來再問布料和服裝,又扯到歷史去了XD
服裝很重要的,食衣住行,穿著就在吃飯的後面而以,
再怎麼落魄窮困,也要有一件衣服吧?
撇開氣候舒適涼爽、人口稀少的山地,
就台灣平地而言,
亞熱帶氣候夏天這麼毒辣,春夏秋這麼潮濕悶熱,
冬天沒下雪卻也有些寒意,不像藍嶼穿丁字褲就好了。
可台灣的土地、氣候,
是不昰只能種昂貴的桑樹配合養蠶,
頂多粗布麻衣而以(不是歐洲產的高級亞麻),感覺應該比棉布糟糕。
棉花肯定熬不過颱風和暴雨的(台灣雨量極高)
再這麼熱、溼氣重,又有短暫冬天的情況,
撇開種植不談,
我還是認為棉布是很適合台灣氣候布料啊!
哪一天,我們就靠台灣自己的土地,不進口、不用石油,
棉花用得起嗎?
--
Tags:
裁縫
All Comments
By Bethany
at 2013-10-05T13:14
at 2013-10-05T13:14
By Mason
at 2013-10-07T05:54
at 2013-10-07T05:54
By Agatha
at 2013-10-12T04:52
at 2013-10-12T04:52
By Steve
at 2013-10-15T13:07
at 2013-10-15T13:07
By Harry
at 2013-10-17T08:07
at 2013-10-17T08:07
Related Posts
車樂美W23U 及 744D拷克機 出售
By Adele
at 2013-10-04T13:01
at 2013-10-04T13:01
桃園 賣二手兄弟牌BROTHER工業用平車
By Andrew
at 2013-10-03T21:10
at 2013-10-03T21:10
全新車樂美拷克機 Mylock 744D
By Eartha
at 2013-09-30T20:36
at 2013-09-30T20:36
請問喜佳CC-1821這一台評價如何
By Quintina
at 2013-09-30T12:40
at 2013-09-30T12:40
喜佳上課卷
By Quanna
at 2013-09-29T13:18
at 2013-09-29T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