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含算是性侵受害者的公敵吧? - 閒聊

By Joseph
at 2020-08-08T17:31
at 2020-08-08T17:31
Table of Contents
時間過了三年多
事實證明林奕含根本就是破壞家庭的第三者
父母也不願意配合檢察官的偵辦
出了書之後也無助於辦案
最可憐的是陳興的女兒啦
完全被她老爸的事波及到QQQ
※ 引述《DritteReich (靈犬萊西)》之銘言:
: 我們假設台南檢調單位所言為真,林奕含應該算是真正性侵受害者的公敵吧?
: 以下用數學模型說明。我們假設有兩種極端社會:
: 1.全部「宣稱」自己被性侵者都是「真的被性侵」...(1)
: 2.全部「宣稱」自己被性侵者都是「沒被性侵」.....(2)
: 為甚麼沒被性侵者會有動機宣稱自己被性侵? 顯然有兩種原因
: 其一、可以為自己帶來好處,如精神賠償...(3)
: 其二、可以為別人帶來壞處,如生敗名裂...(4)
: 真正的社會大概是落(1)和(2)中間,如下
: |----------------|-------------|
: (1) 現實社會 (2)
: 100% 誠實 有誠實有騙人 100% 騙人
: 意即,當一件性侵發生的時候,鑒於在台灣社會中有人騙人自己被性侵,也有人
: 真的是被性侵才說自己被性侵,台灣人會認為這個人有一定的機會說實話,也有
: 一定的機會說謊。因此有一定的人會說「他真的被性侵了,他需要幫助」,另一
: 部分會說「他沒有被性侵,只是為了牟利自己或是毀了他人」
: 但因為不知道真相違和,勢必會出現四種結果
: 其一、有人真的被性侵,大家相信他被性侵...(5)
: 其二、有人真的被性侵,大家覺得他在說謊...(6)
: 其三、有人沒有被性侵,大家相信他被性侵...(7)
: 其四、有人沒有被性侵,大家覺得他在說謊...(8)
: 在 (5)-(8) 中,我們最不樂見的情況是哪兩種? 顯然是(6)和(7),(6)是對受害
: 者的雙重打擊,而(7)則是讓好人被冤屈,騙人者白白獲得好處。
: 我們再做一個假設,把所有「宣稱」自己被性侵者區分為「真的被性侵」和「騙
: 人被性侵」。隨意找一個「宣稱自己」被性侵者,抽到前者和後者的機率可寫成
: P(抽到真的被性侵) = x.......(9)
: P(抽到騙人被性侵) = (1-x)...(10)
: 接著,如上圖所示,社會上對於一個宣稱自己被性侵者,會有一部分的人相信他
: 被性侵,另一部分則認為是騙子。我們把社會「選擇相信」一個人的機率也寫下
: P(社會選擇相信真的被性侵) = y.......(11)
: P(社會認為該員其實在說謊) = (1-y)...(12)
: 最後我們做一個假設,在檢調宣判前,大家都是隨機猜測的。意即,給定一個宣
: 稱自己被性侵的人,社會因為無從得知,會照(11)和(12)的機率隨機宣判。結合
: (5)-(8)、(9)-(12)、以及以上假設,我們可以寫下(5)-(8)各事件發生的機率
: P(有人真的被性侵,社會選擇相信他被性侵) = x * y..............(13)
: P(有人真的被性侵,社會認為他其實在說謊) = x * (1-y)..........(14)
: P(有人沒有被性侵,社會選擇相信他被性侵) = (1-x) * y..........(15)
: P(有人沒有被性侵,社會認為他其實在說謊) = (1-x) * (1-y)......(16)
: 其他的幾條都不重要,重點在(14)。林奕含的事件是甚麼? 我的理解如下
: 「有一個人其實沒被性侵,但是寫了一本關於強制性交的小說。此人利用自己
: 的死亡,間接暗示該小說內容為真。造成小說中影射主角生活極大的衝擊。」..(17)
: 觀察到以上事件的人會有甚麼傾向? 就我的理解,觀察到(17)的人,會產生以下想法
: 「社會上多了一個嘗試利用誣告性侵謀取自己利益或是他人毀滅的人」..........(18)
: 而(18)會造成甚麼? 我認為(18)造成的影響是
: 「當出現另一個宣稱自己被性侵的時候,社會上會更傾向於相信該人說謊」......(19)
: (19)造成的結果,就是(12)(認為該人說謊)的機率大大提升。既然(12)(即(1-y))
: 的機率提升了,我們假設 x(有人被性侵)的機率不改變,(14)發生的機率就上升了
: 意即,
: P'(有人真的被性侵,大家不相信) > P(有人真的被_性侵,大家不相信)
: 其中「'」代表林案發生後的機率。
: 總結來說,因為林試圖利用「其實沒被性侵但影射被性侵」的手段圖謀自己的利益(
: 讓陳痛苦、傷害陳),直接地讓社會對於宣稱自己被性侵者更存疑,意即直接傷害了
: 真正被性侵者。
: 這樣看來,林應該算是所有被性侵者的公敵嗎?
--
事實證明林奕含根本就是破壞家庭的第三者
父母也不願意配合檢察官的偵辦
出了書之後也無助於辦案
最可憐的是陳興的女兒啦
完全被她老爸的事波及到QQQ
※ 引述《DritteReich (靈犬萊西)》之銘言:
: 我們假設台南檢調單位所言為真,林奕含應該算是真正性侵受害者的公敵吧?
: 以下用數學模型說明。我們假設有兩種極端社會:
: 1.全部「宣稱」自己被性侵者都是「真的被性侵」...(1)
: 2.全部「宣稱」自己被性侵者都是「沒被性侵」.....(2)
: 為甚麼沒被性侵者會有動機宣稱自己被性侵? 顯然有兩種原因
: 其一、可以為自己帶來好處,如精神賠償...(3)
: 其二、可以為別人帶來壞處,如生敗名裂...(4)
: 真正的社會大概是落(1)和(2)中間,如下
: |----------------|-------------|
: (1) 現實社會 (2)
: 100% 誠實 有誠實有騙人 100% 騙人
: 意即,當一件性侵發生的時候,鑒於在台灣社會中有人騙人自己被性侵,也有人
: 真的是被性侵才說自己被性侵,台灣人會認為這個人有一定的機會說實話,也有
: 一定的機會說謊。因此有一定的人會說「他真的被性侵了,他需要幫助」,另一
: 部分會說「他沒有被性侵,只是為了牟利自己或是毀了他人」
: 但因為不知道真相違和,勢必會出現四種結果
: 其一、有人真的被性侵,大家相信他被性侵...(5)
: 其二、有人真的被性侵,大家覺得他在說謊...(6)
: 其三、有人沒有被性侵,大家相信他被性侵...(7)
: 其四、有人沒有被性侵,大家覺得他在說謊...(8)
: 在 (5)-(8) 中,我們最不樂見的情況是哪兩種? 顯然是(6)和(7),(6)是對受害
: 者的雙重打擊,而(7)則是讓好人被冤屈,騙人者白白獲得好處。
: 我們再做一個假設,把所有「宣稱」自己被性侵者區分為「真的被性侵」和「騙
: 人被性侵」。隨意找一個「宣稱自己」被性侵者,抽到前者和後者的機率可寫成
: P(抽到真的被性侵) = x.......(9)
: P(抽到騙人被性侵) = (1-x)...(10)
: 接著,如上圖所示,社會上對於一個宣稱自己被性侵者,會有一部分的人相信他
: 被性侵,另一部分則認為是騙子。我們把社會「選擇相信」一個人的機率也寫下
: P(社會選擇相信真的被性侵) = y.......(11)
: P(社會認為該員其實在說謊) = (1-y)...(12)
: 最後我們做一個假設,在檢調宣判前,大家都是隨機猜測的。意即,給定一個宣
: 稱自己被性侵的人,社會因為無從得知,會照(11)和(12)的機率隨機宣判。結合
: (5)-(8)、(9)-(12)、以及以上假設,我們可以寫下(5)-(8)各事件發生的機率
: P(有人真的被性侵,社會選擇相信他被性侵) = x * y..............(13)
: P(有人真的被性侵,社會認為他其實在說謊) = x * (1-y)..........(14)
: P(有人沒有被性侵,社會選擇相信他被性侵) = (1-x) * y..........(15)
: P(有人沒有被性侵,社會認為他其實在說謊) = (1-x) * (1-y)......(16)
: 其他的幾條都不重要,重點在(14)。林奕含的事件是甚麼? 我的理解如下
: 「有一個人其實沒被性侵,但是寫了一本關於強制性交的小說。此人利用自己
: 的死亡,間接暗示該小說內容為真。造成小說中影射主角生活極大的衝擊。」..(17)
: 觀察到以上事件的人會有甚麼傾向? 就我的理解,觀察到(17)的人,會產生以下想法
: 「社會上多了一個嘗試利用誣告性侵謀取自己利益或是他人毀滅的人」..........(18)
: 而(18)會造成甚麼? 我認為(18)造成的影響是
: 「當出現另一個宣稱自己被性侵的時候,社會上會更傾向於相信該人說謊」......(19)
: (19)造成的結果,就是(12)(認為該人說謊)的機率大大提升。既然(12)(即(1-y))
: 的機率提升了,我們假設 x(有人被性侵)的機率不改變,(14)發生的機率就上升了
: 意即,
: P'(有人真的被性侵,大家不相信) > P(有人真的被_性侵,大家不相信)
: 其中「'」代表林案發生後的機率。
: 總結來說,因為林試圖利用「其實沒被性侵但影射被性侵」的手段圖謀自己的利益(
: 讓陳痛苦、傷害陳),直接地讓社會對於宣稱自己被性侵者更存疑,意即直接傷害了
: 真正被性侵者。
: 這樣看來,林應該算是所有被性侵者的公敵嗎?
--
Tags:
閒聊
All Comments

By Rae
at 2020-08-08T19:17
at 2020-08-08T19:17

By David
at 2020-08-08T21:04
at 2020-08-08T21:04

By Irma
at 2020-08-08T22:50
at 2020-08-08T22:50

By Olivia
at 2020-08-09T00:37
at 2020-08-09T00:37

By Skylar Davis
at 2020-08-09T02:23
at 2020-08-09T02:23

By Emma
at 2020-08-09T04:09
at 2020-08-09T04:09

By Caitlin
at 2020-08-09T05:56
at 2020-08-09T05:56

By Kyle
at 2020-08-09T07:42
at 2020-08-09T07:42

By Oliver
at 2020-08-09T09:29
at 2020-08-09T09:29

By Jacky
at 2020-08-09T11:15
at 2020-08-09T11:15

By Gilbert
at 2020-08-09T13:02
at 2020-08-09T13:02

By Yuri
at 2020-08-09T14:48
at 2020-08-09T14:48

By Edith
at 2020-08-09T16:34
at 2020-08-09T16:34

By William
at 2020-08-09T18:21
at 2020-08-09T18:21

By Iris
at 2020-08-09T20:07
at 2020-08-09T20:07

By Yedda
at 2020-08-09T21:54
at 2020-08-09T21:54

By Christine
at 2020-08-09T23:40
at 2020-08-09T23:40

By Megan
at 2020-08-10T01:27
at 2020-08-10T01:27
Related Posts
放棄台大讀亞大會被排擠嗎?

By Elma
at 2020-08-08T17:16
at 2020-08-08T17:16
只剩下520元

By Wallis
at 2020-08-08T17:09
at 2020-08-08T17:09
這樣是正常的嗎?

By James
at 2020-08-08T16:55
at 2020-08-08T16:55
好想再吃一次!網友求回歸10大限定速食

By Edith
at 2020-08-08T16:39
at 2020-08-08T16:39
有人吃到飽火鍋也是狂吃肉的嗎

By Agatha
at 2020-08-08T16:28
at 2020-08-08T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