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與阿那律的問題 - 生活
By Edith
at 2007-06-02T00:00
at 2007-06-02T00:00
Table of Contents
大家好 :
有關佛陀弟子 - 阿那律的一些問題...
大家都知道,他是打瞌睡被罵,結果不敢睡覺,導致失明...
幸好有佛陀教他照明三眛,又可以看到,而且看的比以前更清楚?
在這邊我有幾個問題 :
1.
對於阿那律本身來說,這典故的出處,似乎主要在強調(照明三眛)的修持方法,完全沒有提到阿那律本身失去眼睛,感到很難過,甚至主動求佛讓他能再見光明,反而以一個瞎子自居,因為當時有佛在世,而且還是他的老師,這當然沒問題,但因現世沒有在世佛,那這些人要怎麼辦?
2.
阿那律的故事,讓我想到一件事,一個失去眼睛的人,一個失去手腳的人,他們所希望的,就是能再看到東西,或能再持物或能再站立行走,這讓我覺悟到,很多人所追求的,絕大部份都是已經失去的東西,但卻不知道去追求已經失去的東西,其實就佛理來說是愚昧的。
因為他們只是想要再次擁有像以前一樣的,去做一些以往的事情,沒有錯,失去眼睛等於生命去了一半,真的很痛苦,但因為當時佛陀的教導,不僅讓阿那律能再視物,並且比以前看的更清楚更多,這應該是比喻說,在追求非自己本身原有,或追求已經失去的東西時,其實這項東西,能夠應用或其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更重大,因為我小時候不喜歡讀書,然後愛玩眼睛被打到受傷也短暫失明了兩天吧,那時我就在想,如果我能看見,我就要好好用功讀書,我想每個人都一樣吧,在失去的時候,都會想說,如果我能再次擁有,我一定要如何如何,但殊不知其實用功讀書本來就是我應該做的,就算從沒受過傷也應該如此。
3.
我們凡夫,要如何修行修持,才能對於所追求的事物中,從中了解事物本身所代表更深遠的意義呢?有沒有可以修這方面的法門,有的話幫我介紹介紹...
4.
一定要有更深遠的意義或新的體驗才有用,不然如果單單只看這故事的表面,頂多讓人覺得說,一對平凡的眼睛,變成可以看的比別人遠(純粹是景物深遠),阿那律眼像望遠鏡或人造衛星一樣,這其實是沒什麼意義的...不是嗎!?既然失去的東西,想要再次擁有,當下所再次擁有的心情,與對所擁有的事物本身認知,要如何去看待對待呢,是否也有這方面的經典可以解說的,麻煩請提供...
==================================================
第二個問題是 普賢菩薩行願品 - 請佛駐世
1.
自從接觸佛教開始,問題就越來越多,本來以為接觸佛教佛經等,可以讓我越來越懂事,但卻剛好相反,本來覺得好玩有趣的事情,全部變的無聊無趣,而且很多事情越想越煩,上網問人也不是,自己想也想不通...所以也很希望能有佛駐世,而且最好祂就住在我家附近,好讓我隨時有問題就能去問祂,請問這種心情能有資格像行願品所說請佛駐世嗎?還是我根本只是在搗亂而已?
2.
另外普賢菩薩為什麼要大家都請佛駐世?
是不是像現在學生補習班一樣,要滿幾人才可以開課的??
其實不論是佛或菩薩,以祂們的修為,要示現化身到凡間,
這應該是很容易的事吧?
大悲咒跟普門品不是有記載嗎,適合怎樣的渡法,就化身成什麼來渡化?
3.
我也有想到一個佛駐世的問題,以我現在的心情,是很恭敬的去禮佛拜佛的,非常希望祂能來駐世,但我仍有點害怕,萬一祂真的駐世了,結果卻變成我不喜歡祂了,或是住太遠(例如又回去印度),語言又不通,那不也是一樣沒辦法嗎?
4.
也許有網友也會希望能有像我們一樣有(個案)的處理方式,例如像那什麼豐干或寒山拾得那種情形,化身成凡人來解答問題的,可是我們個人修為的程度差太多,就算見到祂們也認不出,甚至輕慢祂們,這豈不更慘,而且金剛經又有提到不可以用三十二相見如來。
5.
其實奇摩知識已經算很方便,只是所問所答的,我還要盡量去配合解答者跟我本身的思考,想辦法去融合,或是想盡辦法,利用文字把我的問題所提出來,你們有常看佛經的就知道了,能跟佛聊聊幾句的,都幾乎是瞬間開悟,或是在法會中,有求道者問題很多的,但卻不知道如何發問,還有文殊菩薩可以幫忙發問的,這樣不是很爽嗎...佛說眾生平等,而且佛非常(極)願意去為世上眾生說法讓他們開悟,但可惜多數眾生卻不想理祂,還要想辦法用拐的或利誘來讓祂們學真理,如此用心良苦...(此為法華經,就是三界如火宅贈牛車那故事中我的感想)...但我有時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不了解的事,求神問佛,大悲咒普門品都念了卻都沒有感應(除了有夢到巨大法像以及生活之中緊急危難救助之外),而且在生活中也沒有契合能夠體悟的...所以想請問有啥較好的辦法,可以真正求到佛菩薩來幫忙的??
因為生活之中,確實有發生過幾件(念彼觀音力)就解決的危機,雖然我非常感謝救助,只是我有點感嘆,難道凡人活著不能求佛道嗎?只能求危難救助?
因為我有想過,是否危難時所祈求的聲音較容易被菩薩感應,然後像我像在這種打字問問題的心情沒這麼緊迫,所以菩薩沒有感應到呢?
已更新項目:
這個問題差不多就是這樣了,
若將來有哪位大德有緣遇到此題,再為我補充吧~
~雖然暫時還沒滿意的解答,但還是謝謝大家~~交給投票!!
有關佛陀弟子 - 阿那律的一些問題...
大家都知道,他是打瞌睡被罵,結果不敢睡覺,導致失明...
幸好有佛陀教他照明三眛,又可以看到,而且看的比以前更清楚?
在這邊我有幾個問題 :
1.
對於阿那律本身來說,這典故的出處,似乎主要在強調(照明三眛)的修持方法,完全沒有提到阿那律本身失去眼睛,感到很難過,甚至主動求佛讓他能再見光明,反而以一個瞎子自居,因為當時有佛在世,而且還是他的老師,這當然沒問題,但因現世沒有在世佛,那這些人要怎麼辦?
2.
阿那律的故事,讓我想到一件事,一個失去眼睛的人,一個失去手腳的人,他們所希望的,就是能再看到東西,或能再持物或能再站立行走,這讓我覺悟到,很多人所追求的,絕大部份都是已經失去的東西,但卻不知道去追求已經失去的東西,其實就佛理來說是愚昧的。
因為他們只是想要再次擁有像以前一樣的,去做一些以往的事情,沒有錯,失去眼睛等於生命去了一半,真的很痛苦,但因為當時佛陀的教導,不僅讓阿那律能再視物,並且比以前看的更清楚更多,這應該是比喻說,在追求非自己本身原有,或追求已經失去的東西時,其實這項東西,能夠應用或其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更重大,因為我小時候不喜歡讀書,然後愛玩眼睛被打到受傷也短暫失明了兩天吧,那時我就在想,如果我能看見,我就要好好用功讀書,我想每個人都一樣吧,在失去的時候,都會想說,如果我能再次擁有,我一定要如何如何,但殊不知其實用功讀書本來就是我應該做的,就算從沒受過傷也應該如此。
3.
我們凡夫,要如何修行修持,才能對於所追求的事物中,從中了解事物本身所代表更深遠的意義呢?有沒有可以修這方面的法門,有的話幫我介紹介紹...
4.
一定要有更深遠的意義或新的體驗才有用,不然如果單單只看這故事的表面,頂多讓人覺得說,一對平凡的眼睛,變成可以看的比別人遠(純粹是景物深遠),阿那律眼像望遠鏡或人造衛星一樣,這其實是沒什麼意義的...不是嗎!?既然失去的東西,想要再次擁有,當下所再次擁有的心情,與對所擁有的事物本身認知,要如何去看待對待呢,是否也有這方面的經典可以解說的,麻煩請提供...
==================================================
第二個問題是 普賢菩薩行願品 - 請佛駐世
1.
自從接觸佛教開始,問題就越來越多,本來以為接觸佛教佛經等,可以讓我越來越懂事,但卻剛好相反,本來覺得好玩有趣的事情,全部變的無聊無趣,而且很多事情越想越煩,上網問人也不是,自己想也想不通...所以也很希望能有佛駐世,而且最好祂就住在我家附近,好讓我隨時有問題就能去問祂,請問這種心情能有資格像行願品所說請佛駐世嗎?還是我根本只是在搗亂而已?
2.
另外普賢菩薩為什麼要大家都請佛駐世?
是不是像現在學生補習班一樣,要滿幾人才可以開課的??
其實不論是佛或菩薩,以祂們的修為,要示現化身到凡間,
這應該是很容易的事吧?
大悲咒跟普門品不是有記載嗎,適合怎樣的渡法,就化身成什麼來渡化?
3.
我也有想到一個佛駐世的問題,以我現在的心情,是很恭敬的去禮佛拜佛的,非常希望祂能來駐世,但我仍有點害怕,萬一祂真的駐世了,結果卻變成我不喜歡祂了,或是住太遠(例如又回去印度),語言又不通,那不也是一樣沒辦法嗎?
4.
也許有網友也會希望能有像我們一樣有(個案)的處理方式,例如像那什麼豐干或寒山拾得那種情形,化身成凡人來解答問題的,可是我們個人修為的程度差太多,就算見到祂們也認不出,甚至輕慢祂們,這豈不更慘,而且金剛經又有提到不可以用三十二相見如來。
5.
其實奇摩知識已經算很方便,只是所問所答的,我還要盡量去配合解答者跟我本身的思考,想辦法去融合,或是想盡辦法,利用文字把我的問題所提出來,你們有常看佛經的就知道了,能跟佛聊聊幾句的,都幾乎是瞬間開悟,或是在法會中,有求道者問題很多的,但卻不知道如何發問,還有文殊菩薩可以幫忙發問的,這樣不是很爽嗎...佛說眾生平等,而且佛非常(極)願意去為世上眾生說法讓他們開悟,但可惜多數眾生卻不想理祂,還要想辦法用拐的或利誘來讓祂們學真理,如此用心良苦...(此為法華經,就是三界如火宅贈牛車那故事中我的感想)...但我有時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不了解的事,求神問佛,大悲咒普門品都念了卻都沒有感應(除了有夢到巨大法像以及生活之中緊急危難救助之外),而且在生活中也沒有契合能夠體悟的...所以想請問有啥較好的辦法,可以真正求到佛菩薩來幫忙的??
因為生活之中,確實有發生過幾件(念彼觀音力)就解決的危機,雖然我非常感謝救助,只是我有點感嘆,難道凡人活著不能求佛道嗎?只能求危難救助?
因為我有想過,是否危難時所祈求的聲音較容易被菩薩感應,然後像我像在這種打字問問題的心情沒這麼緊迫,所以菩薩沒有感應到呢?
已更新項目:
這個問題差不多就是這樣了,
若將來有哪位大德有緣遇到此題,再為我補充吧~
~雖然暫時還沒滿意的解答,但還是謝謝大家~~交給投票!!
Tags:
生活
All Comments
By Leila
at 2007-06-02T17:20
at 2007-06-02T17:20
..阿那律眼像望遠鏡或人造衛星一樣,這其實是沒什麼意義的...不是嗎!?
.....既然失去的東西,想要再次擁有,當下所再次擁有的心情,與對所擁有的事物本身認知,要如何去看待對待呢...
1.應該知道[阿那律]為什麼會失明??...當一個人以最深的決心與歡喜心去修持,企望達到某一成果時....[生命都可捨]....那過程中,若有所失,也會歡喜接受.不會為了途中失去的東西,就懊惱後悔,而想要再次擁有[走回頭路]......那是以一般眾生心去衡量他人,認為也當如是!!
2.[阿那律]...天眼第一....表示修持若有所成..[眼耳鼻舌身意]是可以相通的....到後來若有[神通]的果,也不足為奇!!!----所以[失明]可以由[心眼]來取代[人眼].....心中清明不會懊惱毀恨不明.....自然[心清淨],修持有所成就,是必然的結果!!
**所以與其說是[佛陀的幫助],更應該看到[阿那律的發心與修持]!!**
普賢菩薩為什麼要大家都請佛駐世?
佛或菩薩,以祂們的修為,要示現化身到凡間,這應該是很容易的事吧?大悲咒跟普門品不是有記載嗎,適合怎樣的渡法,就化身成什麼來渡化?....心情沒這麼緊迫,所以菩薩沒有感應到呢?
1.您把[佛]與[菩薩摩訶薩]...混在一起了!!
[佛]...如如不動..眾生一切境遇都是自己的[因緣業報].....不會因眾生的境遇而起心念....縱然因為眾生與其過去有緣或與其願力相應,而來幫助眾生....也是從根本佛法教育做起.....要使眾生能自証聖智...不會在表相上...去解決眾生的生活問題.
[菩薩]...六度;四攝....來救度眾生.....會願意為了令眾生的脫離苦痛而行一切法...同時會歡喜接受自己為了幫助眾生,而造作的一切因果.....所以說真正的[菩薩行]難行...!!
2.[請佛住世]....若現在發願在此世間成佛的釋迦佛陀尚在世...有心向佛者,都知道哪一位是佛陀...無論大小事情,都可以向其請益....不會不知道[誰是佛陀]...也不會像今日[群魔亂舞]...找不到能撼動自己的心,讓自己頓悟的回答.....
您是以[末法眾生]的生活與知識經驗,來做這樣的質疑???而在下也只能以[末法眾生]的知識,來作回答!!!也知道無法讓您心歡喜而滿意.......所以若有佛住世.....豈不妙哉-----可惜我們都無善因緣!!
~~我有點感嘆,難道凡人活著不能求佛道嗎?只能求危難救助?
***那的確不是佛法真實意義......佛法真實意義在[自証聖智]....相信您自己心中,早有答案的!!
By Caitlin
at 2007-06-03T13:34
at 2007-06-03T13:34
修行就是在修一個清淨心。
從持戒、禪定、智慧三方面去學習。
要能把心靜下來,活在當下
By Ophelia
at 2007-06-02T04:41
at 2007-06-02T04:41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將欲示現般涅槃者.及諸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是境緣法力︰也就是我們要把境界現前。不然就算釋迦牟尼佛在眼前,你也會錯過。
【我悉勸請莫入涅槃】︰是自證智力︰這是修行的功行。當佛菩薩善知識現前,才能夠與它相應。
【請佛住世】的對象含蓋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諸善知識。勸其莫入涅槃,利樂一切眾生。
然而只要是有生就必然有老病死,因此就有緣盡之時。那這些佛菩薩所能留下的就是『法』。因此請佛住世不在於色身住世,要的是『教法住世』。教法是讓眾生覺悟的方法.是法寶。因此能夠將法寶流通,就是請佛住世.如果你身邊有善知識的錄音影帶、書本等就是佛住世,不是要他的肉身留在你身邊。釋迦牟尼佛入滅三千年,現在佛法如此盛行,就是經典的結集與留通。本人在http://player12345.myweb.hinet.net/%E7%B6%B2%E7%AB...
佛是覺者.法寶是能我們獲得覺悟,因此不論你在生活上或法寶有所覺悟時,要把『所覺悟』的境界留住,這就是請佛住世。並將獲得的喜悅散布給我們所接觸的人,讓他們也能受到感染而滿心歡喜.所以真正的請佛住世是落實在生活中。
By Sandy
at 2007-06-05T00:37
at 2007-06-05T00:37
1.您誤會了.阿律那是因為修行不夠精進.佛覺得這樣下去不行.變去告誡他要他精進.阿律那本身是一位一但決定後就誓死不休的 那種人.他結的 是阿自己為何不精進.結果一發憤.晚上也不睡覺了.
有些同修勸告他.他也不聽.後來只好請佛親自勸他.佛勸了以後也無效.只好隨順他了.後來阿那律雖證了果位.可是眼睛也累壞了.佛弟子覺得尊者雖證道可是看不見.好像美中不足.佛知道就教授阿律那開證天眼的方法.
3.修般若慧觀.緣起觀.不過這沒有意義.因為不能解脫生死.你知道了又怎樣.還是生死輪迴.不得解脫.
4.這故事本身是說明1.不要跟阿律那一樣.那樣失去中道.就會有所損失.2.要懂得適時的精進.不要懈怠.3.要看清楚事物的真實像.而不是在虛相上打轉.(天眼見真.肉眼只能檢擇)
-----------------------------------------------------------------------------
普賢菩薩行願品 - 請佛駐世
1.因為你只在文字相上打轉.沒有看到他要表達的含意是什麼.自然自然覺得無趣.又只是明白而不去運用.也是一樣.所以你會看的很無聊.
請佛住世不是為了 給你問問題的.而是佛能教導眾生正知正見.如世間的眼睛.佛入涅盤.是檢就相瞎了 一樣.什麼邪說都有.一切眾生也都不能夠調伏.所謂諸天眾減少.三惡道充滿.飲位這些原故要請佛住世(為利樂有情的 緣故)
2.會深是單度一小部份的人.而佛能普遍利益眾生.所以不能互相取代
3.糾正觀念.請佛住世.不是請神明.拜請拜請.是佛有一定住世的時限(壽命).佛要般涅盤前(要捨壽不在住世).大家要懂得把握機會.請佛不要般涅盤.久住世間.
就像愛人要走了.我們都會去找他說你不要走好不好.佛是世間眼目.你的眼睛要被挖掉.一定會很難過日子.所以這世間眼目也是一樣的.
至於喜不喜歡.除非你沒有任何佛緣.乃至得度因緣.那就真的沒法度.至於生處也是要你自己去決定.你有納福報能值遇如來.是天大的福報.若不能把握那也是白費.語言安啦.佛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而解.動物都聽的懂了.你是人還怕通不懂嗎?安啦.
這些還是要你自己去.選擇的(修來的)
4.佛說要怎樣才認的出是我在來的.平等心的人就能見到知道.就是說如古德說的件人人都是佛菩薩.唯我一人是凡夫.那你就能見到了.又佛不在外邊.你的 自性佛不出來亮相.哪往外求沒用啦.(就把你的佛性發揮出來)
5.你看看心態不對嘛.當然不會有感應了.文殊等菩薩代眾生發問是因為.1.眾生有聽無懂.根本不知問題在哪.2.佛威德下大家避暑會不好意思問3.有些問題眾生智慧不夠想不到.所以菩薩慈悲知道大家的疑問代問.
生活無非是道.你把經典跟生活放一起.每件生活無一不是在說法.只差你聽見沒.看見沒.用心了沒.
感應夢到像.其實在消業障.還有你未發心求道.佛菩薩不敢跟你說法.講了等一下你說我又沒叫你說.......所以若有志誠心.自然感應道交不思義.身教也是教阿.你用心做功課佛菩薩常來看你.就已經在為你說法了(說什麼 呢?弟子勤心莫退.放心修持.菩薩我會陪著你.隨時提點你的.要用功喔.)
道理都在講了.經典也講的明白.身教也教了.剩下的是你該用心去體悟了解經義.實踐生活.重生活中與經典相呼應.納得道不遠了.
經典那些人.比我們利.就是在你看到每部經末後一句是是什麼.是大眾歡喜奉行.(信受跟奉行).所以我們不開悟阿.
我們繼不歡喜(聽不太懂)也不信受(半信半疑)也不奉行(根本不去做)所以要開悟難喔.
南無淨光如來.普願眾生入佛正道.開顯佛智.
By Ophelia
at 2007-06-05T16:59
at 2007-06-05T16:59
一時的悶止不解,只是下一步大開圓解的前奏曲啊 !
就像普降甘霖之前,難免烏雲密佈,悶雷陣陣, 大德應該喜悅, 就快到了! 加油!
就讓我們來, 一起來分享大德的問題 :
① ② 一起答 :
阿那律的失明之後,又得天眼之事; 這是佛的隱諭 ! 代表眾生不應執持現有的感官知覺,應該信佛所教, 捨去感官執持,才會彰顯涅盤面目與本具功能! 有心解脫者,不會對感官的缺失難過的,三界如火宅,沒時間難過啊! 溺水將死的當頭,是不會去想到我的香港腳要抹什麼軟膏的! 現在去佛已遠, 但有經典留下!若有人求法心切如阿那律者, 您不用擔心, 此人決不會有您說的問題, 就像不會擔心香港腳一樣,更何況, 將自己逼致非正解脫, 死不足惜的心境, 其逼迫煎惱的求出之心, 離聖果不遠; 並且,諸佛菩薩必定隨其根性來協助他! 咱要學的是: 是否有他那種出離心,慚愧心,精進心,而非擔心現無諸佛菩薩怎麼辦 ?!
③這方面,諸位版友會提供相當多的法門,不贅述! 僅就入門基礎作一簡單介紹 : 『戒』『定』『慧』!這基本功是最實在,也最有效!
當行為的約束,導致起心動念的善多惡少之時,慢慢的在您學習定的時候,就由靜而能『慮』!心念安定下來後, 見到任何事務, 依照四聖諦,四念處,三法印,十二因緣,緣起性空,八正道...等教誨,一下子就可以看出味道來了; 若更進一步能做到止息, 不需作意思考,只要一心觀察, 答案自然開解!
④《百業經》: 國王王位因懺悔失而復得 :大歡喜心
《佛說鬼子母經》: 鬼子母知道千子何在!另一種失而復得 :一心懺悔,得初果!
誠如所言 : 故事的意思,無窮無盡, 可以從表面一重重地掀開深入, 心地清靜一分,悟處就深一重 ! 所以, 任何故事都可以隨手拈來體悟 : 舉例說 : 若您為光目之母,或悅帝利,從地獄上來,體會一下就知道了! 或者: 惡夢醒來, 也能體會! 或者:今天醫生宣布得癌症, 壽命只剩一個月,後天就更正~ 檢查錯誤,那是別人! 這也體會的出來!
重點是:失而復得,能隨起大心否? 能持否? 能復觀無常否? 能思維聖教否? 這些才是在失而復得之後, 一連串值得思考的問題! 否則很可能就只是一時高興涕澪, 然後就不知所云了!
普賢菩薩行願品
ⓐ&ⓑ :
不是搗亂, 只是不得其解的反應而已! 但我認為 :這也是初發心的可愛 ! 至少願意親近佛學!
請佛住世的意思也是重重: 由淺入深~ 真的請佛留在世間開導群生, 請自己這一念心清明作主,也是請自性佛住世 ! 若我們自己念念在佛,即時時請佛住世! 其他意思,請參考其他版友或古大德的著述!
您若真發心,十方諸佛菩薩一起來教您 ! 旦應機而已 ! 效率是人的誤見而已!
是啊 ! 我真信不疑 : 諸佛菩薩必定有求必應, 只要是真心理求, 必然來應; 決不妄語 ! 但不一定要是 真的降世為人才能幫忙, 一尊塑像, 一句偈誦, 一盞油燈, 一滴眼淚,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一念一念之間.... 偶爾或能瞥見祂們的身影, 就看您的心有多沉靜!
ⓒ 想太多了 ! 若真佛住世要教導您,決不會以佛稱來的,否則佛妄語! (彌勒佛才是下一尊) 此外, 若佛菩薩要教導您,必定會用您能應機的方式來教 :語言,人種,腔調,階級,性別,...都不重要, 哪怕是祂示現車禍來啟發您的一念慈心來對治您的冷漠, 或者示現路邊曝屍,來讓您體會四聖諦;或加強您修學不淨想 ,只要是能應機,不一定是金光閃閃,法相莊嚴地端坐受人禮拜 !
ⓓ所以要禮敬諸佛啊 ! 禮敬諸佛之意也是重重無盡!
只要謙虛, 誠意的心,就不會有輕視對方,比較的心產生了! 不會發生您所說的謗聖之事! 更何況能視眾生為佛呢??
ⓔ如果您對上述的問題,自己有另一種心得的話,這一題您得自己解才是!
諸佛菩薩不管您是真心是假意,是快是慢,是善是惡,在上課,在睡覺,在上廁所,.... 祂們也不曾離棄過我們任何一個眾生!
旦諸佛菩薩不會作 "無意有害" 眾生的事 !
若您要感應,但這感應卻會對您學習佛法有害, 祂們會願意SHOW一下感應,然後貽害您的法身慧命嗎?
我們要【真心理求】!
既使危難救助也是您自己的福報因緣所致!
凡夫求法, 無論是正是邪,諸佛菩薩都在一旁伺機協助 ! 只是化身千百遍, 我們都視而不見, 又能如何?
只能要求我們自己將業習慢慢銷去, 自然心開意解, 了佛真實義!
總結 : 能發心, 親近佛的教法;已經是難能可貴!
縱使一時無法了解,也無所謂! 只要隨順佛所教的正法,慢慢就會開朗了 !
願 吉祥
By Franklin
at 2007-06-06T01:20
at 2007-06-06T01:20
我們凡夫,要如何修行修持,才能對於所追求的事物中,從中了解事物本身所代表更深遠的意義呢?
楞嚴經..觀音圓通章(觀世音修行的方法)
剛開始修行時.我從感官的聽聞入門.凡事很認真聽.
但常常跟著過去的經驗走.以致於分不清真假.對錯.是非.而迷失在其中
慢慢的.不再迷失了!我用智慧去聽
這時.與外界回應的是清淨的智慧.因此 .
我超越了矛盾也超越了成見與偏見.產生清楚的思考和覺察
參考資料 鄭石岩教授.[好心境.好創意.第167頁]
2007-06-02 09:28:28 補充:
普門品講到有人長期不斷的稱念菩薩名.禮拜恭敬.所得到的功德(感應)是不會白費的
想要蒙獲菩薩的無畏力來解厄.每天稱念菩薩名是為了與菩薩做心靈交流.這樣菩薩才會把你放在心上護念
(阿彌陀經中講到.有人念阿彌陀是為了護念十方諸佛.那麼十方諸佛也同樣會護念這個人)
臨時稱念是無法立即獲得救度(除非是多生跟此菩薩結過善緣)
Related Posts
我好想自殺~一個人活在世上好痛苦
By Oliver
at 2007-06-02T00:00
at 2007-06-02T00:00
要如何控制”製冷晶片”的功率呢?一般風扇控制器瓦數太低
By Quintina
at 2007-06-02T00:00
at 2007-06-02T00:00
賈修卡片效果問題:E-074用椅子直接懲罰你.緊急!
By Callum
at 2007-06-02T00:00
at 2007-06-02T00:00
我好想死~可是我知道死了會痛苦
By Enid
at 2007-06-02T00:00
at 2007-06-02T00:00
天蠍的女生該怎麼挽回
By Freda
at 2007-06-02T00:00
at 2007-06-02T00:00
心裡雖然大概知道要往哪個地方走了
還是忍不住想再問問
我們的情況
高中在一起 大學後就面臨了遠距離
在一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