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火車站 - 新莊
By Oscar
at 2008-12-04T21:49
at 2008-12-04T21:49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sun0804 (simon)》之銘言:
: 清代的鐵路是走新莊(海山口) →龜山(龜崙嶺) →桃園(桃仔園)
: 當然這條路線以現在的標準來說是不合格的
: 爬往龜山的路線委實過陡、動力又太大,輪軌很容易打滑
: 必須派人在鐵軌上灑細沙(增加摩擦力)
: 因此日治時期繞往板橋鶯歌是可以想見的事情
本來我也是以為原因是這樣,
不過後來這樣的說法遭到耆老的反對
清代鐵路在現在的新莊,設有二站
一站就海山口,位置在現在的貢口(中正路和中港路口附近)
另一站就打類坑(現迴龍地區,約樂生附近)
因為如果是龜山這段太陡的話,
根本不用在台北地區就改走到艋舺(當初台北段是走大稻埕過台北橋)
然後繞到板橋,再走樹林、鶯歌地區。
可以在過了新莊區後,再由現在的新樹路繞往樹林、鶯歌
所以那時真正的反對原因,其實就是風水的問題
再加上新莊港逐漸淤積,重心漸漸移往艋舺
所以既然新莊人反對鐵路經過,就順勢在台北就轉往艋舺
艋舺過河後就是板橋,就形成日治時期的鐵路路線了
至於清代的新莊鐵路,就大約是現在的中正路
而當時的市區新莊街是更靠河岸的,所以因為大漢溪氾濫的原因
迫使鐵路改道的說法也不是正確的。
再補充一個,雖然鐵路改往鶯歌過山進入桃園地區
不過日治時代,也還是發生過南下的火車,在經過鶯歌站後
因為坡度過陡,而倒退嚕又撞上停在站內火車的慘劇
當初也死了不少人(本段內容在鶯歌鄉土誌可以找到記載)
所以後來鶯歌那段也有經過改道
所以坐火車南下經過鶯歌站的鄉民可以注意一下
在過了鶯歌站沒有多久後,鐵道就往右轉了一個大彎
這就是因為當初發生的慘劇後才又使鐵道轉向
-----------------------------------------------------
以上為當年的研究,有錯再請指正
--
: 清代的鐵路是走新莊(海山口) →龜山(龜崙嶺) →桃園(桃仔園)
: 當然這條路線以現在的標準來說是不合格的
: 爬往龜山的路線委實過陡、動力又太大,輪軌很容易打滑
: 必須派人在鐵軌上灑細沙(增加摩擦力)
: 因此日治時期繞往板橋鶯歌是可以想見的事情
本來我也是以為原因是這樣,
不過後來這樣的說法遭到耆老的反對
清代鐵路在現在的新莊,設有二站
一站就海山口,位置在現在的貢口(中正路和中港路口附近)
另一站就打類坑(現迴龍地區,約樂生附近)
因為如果是龜山這段太陡的話,
根本不用在台北地區就改走到艋舺(當初台北段是走大稻埕過台北橋)
然後繞到板橋,再走樹林、鶯歌地區。
可以在過了新莊區後,再由現在的新樹路繞往樹林、鶯歌
所以那時真正的反對原因,其實就是風水的問題
再加上新莊港逐漸淤積,重心漸漸移往艋舺
所以既然新莊人反對鐵路經過,就順勢在台北就轉往艋舺
艋舺過河後就是板橋,就形成日治時期的鐵路路線了
至於清代的新莊鐵路,就大約是現在的中正路
而當時的市區新莊街是更靠河岸的,所以因為大漢溪氾濫的原因
迫使鐵路改道的說法也不是正確的。
再補充一個,雖然鐵路改往鶯歌過山進入桃園地區
不過日治時代,也還是發生過南下的火車,在經過鶯歌站後
因為坡度過陡,而倒退嚕又撞上停在站內火車的慘劇
當初也死了不少人(本段內容在鶯歌鄉土誌可以找到記載)
所以後來鶯歌那段也有經過改道
所以坐火車南下經過鶯歌站的鄉民可以注意一下
在過了鶯歌站沒有多久後,鐵道就往右轉了一個大彎
這就是因為當初發生的慘劇後才又使鐵道轉向
-----------------------------------------------------
以上為當年的研究,有錯再請指正
--
Tags:
新莊
All Comments
By Ina
at 2008-12-09T16:06
at 2008-12-09T16:06
By Elizabeth
at 2008-12-11T14:17
at 2008-12-11T14:17
By Lucy
at 2008-12-13T02:39
at 2008-12-13T02:39
Related Posts
啦啦~~是個自介~
By Edward Lewis
at 2008-12-04T12:26
at 2008-12-04T12:26
gida455408
By Zanna
at 2008-12-04T01:16
at 2008-12-04T01:16
到底是不是新莊人
By Zenobia
at 2008-12-03T16:20
at 2008-12-03T16:20
第一次上來新莊版(毆)
By Enid
at 2008-12-03T00:15
at 2008-12-03T00:15
應該會在新莊待四年=)
By Margaret
at 2008-12-02T22:59
at 2008-12-02T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