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廟街 改頭換面 - 新莊
By Wallis
at 2010-03-17T00:50
at 2010-03-17T00:50
Table of Contents
: 六七公尺的整治,縣府更有五年計畫,要把豐年街、中正路
: 到登龍街與環河路之間的街廓內,做整治計畫,像是剛完工
: 的利濟街口堤防橫移門工程,提供民眾利用堤外高灘地更便
: 利的路徑,所以縣府是著眼於新莊廟街整體的發展。民間還
: 有「為媽祖再開啟觀看淡水河之門」的說法,希望透過這一
: 連串的改造,更可帶動居民一探廟街的歷史風貌,讓昔日新
: 莊的榮景再現。
其實這一連串討論還滿有意思的。
有許多可以深入的面向值得新莊人討論。
以下是我的一些小看法。
堤防在年輕一輩的新莊人記憶中已經築起許久了,
高牆下的河岸兩側成為省時的交通要道,
而大多數的新莊人上班、上學之時,
也最希望這些路保持順暢。
但在堤防築起之前,
利濟街的樣貌,
在百年前、戰後、甚至只30年前都是不一樣的風貌。
大家可以參考這張「新莊郡大觀」來想像一下:
http://0rz.tw/IT06N
事實上,直到7、80年前,
仍有一段時間可以從老街的渡口搭船到板橋等地。
現在可見的堤防甚至要晚到1980年代才全面建起。
也許正是因為如此,慈祐宮的廟方人員,
對於水岸有著不同於交通需求的想法:
「媽祖要能看到河才行」
在斷然斥之為迷信或無理之前,
我想我們必須考慮到最早新莊老街發展起的緣由、
當地傳統信仰的解釋、還有那一帶的原有樣貌。
但廟方這樣的想法,
也不是登高一呼政府單位就馬上呼應的。
廟方十年來喊了這麼久,
相關類似計畫現在才開始動工,
這是巧合嗎?倒也未必。
過去80年來,
新莊的河岸逐步從港口演變成骯髒和偏僻的代名詞,
這中間的轉換,
除了自然淤積之外,
整個台灣對河岸的漠視與汙染也是一大殺手。
這樣一個破敗的河岸,
慢慢發展成我們現在熟悉的河濱「公園」,
再轉變成最近備受鼓吹的腳踏車河濱生活。
數十年來河岸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這些政策在各地,
引起許多拆遷、反拆遷,開發、反開發的爭論,
直到此刻仍在檯面上下持續發燒。
(溪州、三鶯部落,留公圳聚落等)。
新莊廟方過去想開水門的意見,
遲至今日終於可以達成,
這和大環境的河岸都市計畫也許脫不了關係,
也正是在當今這個特殊的時空環境下,
這些計畫才有落實的可能性。
然而,整個台北縣目前正緊鑼密鼓展開的河岸計畫,
在新莊這裡是不是真的能像其他地方一樣地運作呢?
在利濟街水門中這個事件,
「政府的大餅」看起來畫出了以下的景象:
順暢的路上捷運交通,
可以帶來許多慕新莊老街之名而來的觀光客。
老街的商家、傳統商家、老廟,
可以因為觀光計畫而「重生」。
水門暢開不僅讓媽祖可以再次看海,
還可以搭配水運再增加觀光的賣點,
腳踏車道則更添河岸觀光的分數。
然而這樣一個不斷強調過去「新莊歷史」的說法,
會不會在政府這次主導的觀光規劃後,
變成失根的剝皮寮博物館第二?
從這點來看,
我們也不難理解,
為什麼新莊老街的其他商家,
會對「開發」、「再造」等看似正面的政策抱持疑慮。
而且,對於新莊的未來,
除了房市的想像、交通的想像、政府的想像之外,
人們也可以有很多其他的想像,
以及和想像一樣多的批判、質疑、檢討。
例如:
河岸腳踏車到底是不是良好的休閒去處?適不適合新莊人?
政府腦袋中的一直強調歷史的新莊河岸開發,
和新莊過去的歷史到底是不是同一層次?
剝皮寮事件會不會再次重演?
在交通問題沒有解決前,
若和其他的人文價值、經濟開發有所衝突
(中港大排、塭仔圳重劃、利濟門、樂生等等)
我們又該如何取捨?
誰重誰輕?
好到誰害到誰?
這些都是可以細緻討論的面相。
這些問題雖然沒有甚麼直接明顯的解答,
但我們可以看到,
只要相關「開發」的配套沒弄好,
永遠都會有多方輸家。
很不幸地,
從過去至今,
在新莊交通的種種規畫之間,
以交通為需求的一群新莊人,
以及另一方因政策而受到損害的另一群新莊人,
都是這場執政開發遊戲的輸家。
至於輸家和輸家互咬,倒也不是甚麼難以想像的可能結果。
我個人是認為,
大新莊整體近年來開發得相當快,
重大工程相繼連續,
這樣的類似事件恐怕只會多不會少。
但相關政策的真正核心,
各方利益衝突之下,
要怎麼樣督促政府提出盡善盡美的方案?
這點卻比較少在這個版被討論到。
利濟門造成的交通與觀光、廟方的歧異,
也絕對不是開了或關回去就可以解決的,
如果河岸政策要繼續運作,
環河一帶交通恐怕也會持續地受到影響。
最後,其實我也沒有甚麼結論XD
這種事情真困難XD
但我想適當的討論也許是不錯的。
我在這邊舉一個和我們很像的例子,
就是松山慈祐宮和饒河夜市。
饒河周遭一樣是依靠河岸而興起的聚落,
他們也有相對有名的夜市,
也有相關的夜市商家組織。
在松山慈祐宮的後方則是「漂亮」(看每個人怎麼想囉)的成美左岸河濱公園。
在那裏,你可以遠眺美麗華與兩旁河岸景觀。
甚至有一個專用的橋可以牽腳踏車到對岸。
廟和河濱中間,
也一樣有一條環河道路。
唯一不同的是他們的媽祖是背河而坐的,
所以不會有想媽祖想看河的相關議題XD
但截至目前為止,
他們發展的樣貌和我們已經有了許多不同處。
大家有空去的時候可以多觀察,
一起想看看新莊可能會變甚麼樣子。
打太多、排板不佳讓你想按END,
或是錯字、資料有誤,
還請麻煩各位大大推文告知XD
--
: 到登龍街與環河路之間的街廓內,做整治計畫,像是剛完工
: 的利濟街口堤防橫移門工程,提供民眾利用堤外高灘地更便
: 利的路徑,所以縣府是著眼於新莊廟街整體的發展。民間還
: 有「為媽祖再開啟觀看淡水河之門」的說法,希望透過這一
: 連串的改造,更可帶動居民一探廟街的歷史風貌,讓昔日新
: 莊的榮景再現。
其實這一連串討論還滿有意思的。
有許多可以深入的面向值得新莊人討論。
以下是我的一些小看法。
堤防在年輕一輩的新莊人記憶中已經築起許久了,
高牆下的河岸兩側成為省時的交通要道,
而大多數的新莊人上班、上學之時,
也最希望這些路保持順暢。
但在堤防築起之前,
利濟街的樣貌,
在百年前、戰後、甚至只30年前都是不一樣的風貌。
大家可以參考這張「新莊郡大觀」來想像一下:
http://0rz.tw/IT06N
事實上,直到7、80年前,
仍有一段時間可以從老街的渡口搭船到板橋等地。
現在可見的堤防甚至要晚到1980年代才全面建起。
也許正是因為如此,慈祐宮的廟方人員,
對於水岸有著不同於交通需求的想法:
「媽祖要能看到河才行」
在斷然斥之為迷信或無理之前,
我想我們必須考慮到最早新莊老街發展起的緣由、
當地傳統信仰的解釋、還有那一帶的原有樣貌。
但廟方這樣的想法,
也不是登高一呼政府單位就馬上呼應的。
廟方十年來喊了這麼久,
相關類似計畫現在才開始動工,
這是巧合嗎?倒也未必。
過去80年來,
新莊的河岸逐步從港口演變成骯髒和偏僻的代名詞,
這中間的轉換,
除了自然淤積之外,
整個台灣對河岸的漠視與汙染也是一大殺手。
這樣一個破敗的河岸,
慢慢發展成我們現在熟悉的河濱「公園」,
再轉變成最近備受鼓吹的腳踏車河濱生活。
數十年來河岸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這些政策在各地,
引起許多拆遷、反拆遷,開發、反開發的爭論,
直到此刻仍在檯面上下持續發燒。
(溪州、三鶯部落,留公圳聚落等)。
新莊廟方過去想開水門的意見,
遲至今日終於可以達成,
這和大環境的河岸都市計畫也許脫不了關係,
也正是在當今這個特殊的時空環境下,
這些計畫才有落實的可能性。
然而,整個台北縣目前正緊鑼密鼓展開的河岸計畫,
在新莊這裡是不是真的能像其他地方一樣地運作呢?
在利濟街水門中這個事件,
「政府的大餅」看起來畫出了以下的景象:
順暢的路上捷運交通,
可以帶來許多慕新莊老街之名而來的觀光客。
老街的商家、傳統商家、老廟,
可以因為觀光計畫而「重生」。
水門暢開不僅讓媽祖可以再次看海,
還可以搭配水運再增加觀光的賣點,
腳踏車道則更添河岸觀光的分數。
然而這樣一個不斷強調過去「新莊歷史」的說法,
會不會在政府這次主導的觀光規劃後,
變成失根的剝皮寮博物館第二?
從這點來看,
我們也不難理解,
為什麼新莊老街的其他商家,
會對「開發」、「再造」等看似正面的政策抱持疑慮。
而且,對於新莊的未來,
除了房市的想像、交通的想像、政府的想像之外,
人們也可以有很多其他的想像,
以及和想像一樣多的批判、質疑、檢討。
例如:
河岸腳踏車到底是不是良好的休閒去處?適不適合新莊人?
政府腦袋中的一直強調歷史的新莊河岸開發,
和新莊過去的歷史到底是不是同一層次?
剝皮寮事件會不會再次重演?
在交通問題沒有解決前,
若和其他的人文價值、經濟開發有所衝突
(中港大排、塭仔圳重劃、利濟門、樂生等等)
我們又該如何取捨?
誰重誰輕?
好到誰害到誰?
這些都是可以細緻討論的面相。
這些問題雖然沒有甚麼直接明顯的解答,
但我們可以看到,
只要相關「開發」的配套沒弄好,
永遠都會有多方輸家。
很不幸地,
從過去至今,
在新莊交通的種種規畫之間,
以交通為需求的一群新莊人,
以及另一方因政策而受到損害的另一群新莊人,
都是這場執政開發遊戲的輸家。
至於輸家和輸家互咬,倒也不是甚麼難以想像的可能結果。
我個人是認為,
大新莊整體近年來開發得相當快,
重大工程相繼連續,
這樣的類似事件恐怕只會多不會少。
但相關政策的真正核心,
各方利益衝突之下,
要怎麼樣督促政府提出盡善盡美的方案?
這點卻比較少在這個版被討論到。
利濟門造成的交通與觀光、廟方的歧異,
也絕對不是開了或關回去就可以解決的,
如果河岸政策要繼續運作,
環河一帶交通恐怕也會持續地受到影響。
最後,其實我也沒有甚麼結論XD
這種事情真困難XD
但我想適當的討論也許是不錯的。
我在這邊舉一個和我們很像的例子,
就是松山慈祐宮和饒河夜市。
饒河周遭一樣是依靠河岸而興起的聚落,
他們也有相對有名的夜市,
也有相關的夜市商家組織。
在松山慈祐宮的後方則是「漂亮」(看每個人怎麼想囉)的成美左岸河濱公園。
在那裏,你可以遠眺美麗華與兩旁河岸景觀。
甚至有一個專用的橋可以牽腳踏車到對岸。
廟和河濱中間,
也一樣有一條環河道路。
唯一不同的是他們的媽祖是背河而坐的,
所以不會有想媽祖想看河的相關議題XD
但截至目前為止,
他們發展的樣貌和我們已經有了許多不同處。
大家有空去的時候可以多觀察,
一起想看看新莊可能會變甚麼樣子。
打太多、排板不佳讓你想按END,
或是錯字、資料有誤,
還請麻煩各位大大推文告知XD
--
Tags:
新莊
All Comments
By Zenobia
at 2010-03-20T12:27
at 2010-03-20T12:27
By Xanthe
at 2010-03-24T17:02
at 2010-03-24T17:02
By David
at 2010-03-24T18:42
at 2010-03-24T18:42
By Gary
at 2010-03-29T06:26
at 2010-03-29T06:26
By Sierra Rose
at 2010-03-31T04:12
at 2010-03-31T04:12
By Ingrid
at 2010-04-04T16:41
at 2010-04-04T16:41
By Selena
at 2010-04-07T15:35
at 2010-04-07T15:35
By Ethan
at 2010-04-10T08:45
at 2010-04-10T08:45
By Donna
at 2010-04-11T05:28
at 2010-04-11T05:28
By Todd Johnson
at 2010-04-11T21:40
at 2010-04-11T21:40
Related Posts
剛學用BBS的準科大生
By Andrew
at 2010-03-13T18:32
at 2010-03-13T18:32
愛玩電動的新莊人~
By Emily
at 2010-03-12T20:48
at 2010-03-12T20:48
一直潛水的新莊人XD
By Faithe
at 2010-03-12T02:52
at 2010-03-12T02:52
新莊人報到~~
By Gary
at 2010-03-11T02:48
at 2010-03-11T02:48
懶到爆炸的新莊人
By Edwina
at 2010-03-10T14:36
at 2010-03-10T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