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移樹的故事】綠色隧道不復見 尋訪台3線 … - 苗栗

By Adele
at 2011-05-21T00:49
at 2011-05-21T00:49
Table of Contents
大湖以前有綠色隧道喔?
小時候的印象就沒見過大湖的綠色隧道
※ [本文轉錄自 Ecophilia 看板 #1DrK6gKo ]
作者: Waitingchen (Rejoyce ) 看板: Ecophilia
標題: [新聞] 移樹的故事】綠色隧道不復見 尋訪台3線老樟樹
時間: Fri May 20 00:13:26 2011
來源網址:http://e-info.org.tw/node/66999
移樹的故事】綠色隧道不復見 尋訪台3線老樟樹
本報2011年5月19日苗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編者前言:522生物多樣性日即將到來,今年適逢聯合國訂定的
「國際森林年」,我們來看看都市裡的樹木們面對的待遇和處
境,他們雖然不是森林,卻是許多人生命記憶中不可或缺,也
是讓都市得以維持生物多樣性的的要素,就先從台3線的老樟樹
開始吧…
4月中旬的苗栗大湖鎮上,空氣中飄著草苺殘留的甜味。台3線
旁,草苺已過了採收的季節,田地上殘存的果實,任由在日曬
下萎縮,化為土地肥沃的養分。草苺田緊鄰著柏油道路,沒有
任何遮蔭。十幾年前,道路兩旁種滿樟樹,原有綠色隧道美稱
之路段;隨著台3線拓寬,樟樹被移走了,徒留整齊的路面以
及幾棵巨大樟樹任行人憑弔。
綠色隧道不見了
從事園藝業的藍梁文是苗栗藍山園藝負責人,小時候曾騎著腳
踏車沿著由樟樹形成的綠色隧道去登山,長大後無法忘情於青
山綠水、花草樹木,於是便以園藝為終生工作。此外,他也是
雪霸國家公園的解說志工。對於這些移植的樟樹,長年的觀察
接觸,眼見著這些樹的美麗與哀愁。
他說,當時政府雖曾提出幾個計畫,包括徵地留樹,但草苺業
者不願意,因為樹會搶地,而且樹留下來,鳥就來了,而鳥會
啄食草苺。利益衝突下,老樹被犧牲了。
藍梁文從過往的圖片看出,老樟樹是直接被挖起來,沒有帶一
點土,這樣的設計,樹木根本活不了;而廠商心知肚明,因此
便宜行事,以怪手移植,根系不及處理、倉促移植的結果,台
3線198棵老樟樹十幾年來,存活了22棵,羅列在雪霸國家公園
汶水遊客中心入口處(註)。可喜的是,有了國家公園的保護
,它們不須再移植。
根系處理不及傷口過大 形同凌遲老樟樹
藍梁文指著其中一棵樟樹,樹幹頂端殘留著移植時切割的傷口
,至今仍無法癒合。沿著樹幹而下,樹皮剝落、樹幹上出現樹
洞,一旦下雨,洞口甚至流出黑水,顯示樹幹已經腐朽、中空
。外觀看起來似乎是健康的樟樹,內在卻持續腐朽。樹幹不斷
被侵蝕的結果,什麼時候颱風來了,樹倒下來,都不足為奇了。
藍梁文指著樹幹上的樹洞,下雨後樹洞常流出黑水,代表樹幹
內部逐漸中空。雖然樹幹也長出樹瘤(傷口癒合的痕跡),但
過於巨大的傷口來不及癒合,從上面的切口開始,往下腐爛。
這是一場修補與腐爛爭奪主導權之戰,兩者都在搶時間。
「切除的傷口最好不要超過10公分,5公分以內最理想」。藍梁
文強調,傷口要做好殺菌工作,讓樹幹不要腐爛。
藍梁文認為這些樹看似存活著,也只是假象。它們不曉得何時
終因撐不住腐壞的樹幹而倒下來,而倒下時會不會又造成災害
。「如此形同凌遲的活著,不如砍除。」
斷根需充裕的時間
樹幹上的樹瘤雖代表癒合的痕跡,然而卻須與腐朽競賽。身為
園藝商,藍梁文每次看到標案都十分掙扎,到底該不該標下來
。照理說,樹木移植前要先處理根系,進行斷根,大約需要3-6
個月時間,讓根系逐漸適應。但「政府在公共工程設計上,皆
未將移植樹木所需的時間考慮進去,未預留斷根的時間。廠商
往往只有2個月的時間可以處理。」
問題不是出在移植技術,出在時間以及工程所願意花費的成本
。而工程單位只重視道路施工順利進行,對植物沒有感情,工
程設計時未將斷根的時間考慮進去。因此,政府需制定一套更
嚴格的移植標準、嚴格執行。
即使工程單位在制定合約時,提到必須保障移植的樹木存活率
至少70%,否則扣除10%履約金。但很多承包商一開始就放棄了
這10%的履約金,寧可死一棵補植一棵。然而,死一棵50公分的
老樹,再補一棵5公分的小樹有意義嗎?更不用提情感因素,已
非原來的那棵樹了,如何估計意義與價值?制定70%或 80%的存
活率意義不大。
樹木銀行的迷思
2003年,台灣首座樹木銀行在台北市成立,隨後林務局以及幾
個地方政府也都陸續成立樹木銀行,猶如樹木的中途或安養之
家。依據林務局以及台北市政府的解釋,樹木銀行都是為了安
置「公共工程」必須暫時或永久移植的樹木。
苗栗縣樹木銀行則以造林為主,然而高鐵站的興建,將有一批
樹木需另行移植安置,前途未卜。
藍梁文說,樹木銀行這個名詞聽起來很美。讓人以為當樹需要
移植時,可以有個暫時安身立命、又受到照顧的地方,讓樹有
個喘口氣的地方,直到找到合適的地方。但藍梁文認為事實並
非如此。
當工程遇到老樹時,政府認為有樹木銀行可以將樹移植過去,
就不考慮其他可能,樹木銀行成了工程順利進行的工具。「有
了樹木銀行,政府認為有個地方移植樹木,就不考慮現地移植
了。」任意將樹送走,藍梁文以痛心形容之。
藍梁文也質疑,這些樹到了樹木銀行,真的被好好對待嗎?管
理單位是否定期澆水、照顧這些樹木,進行病蟲害管理呢?移
植後的管理做不好,「就像剛開完刀的老人,任其自生自滅。
」難以存活。
讓老樹留原地
雪霸的老樟樹。「對樹木最好就是現地移植。」藍梁文說,這
些樹能在這個地方存活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一定有合適的氣候
、土壤條件;此外,還有文化歷史價值、民眾情感因素等等,
不移植才是最上策。
隨著道路開發、拓寬,曾經覆滿道路兩旁形成綠色隧道的景色
在台灣已不復見。民眾感傷綠色隧道不見了,不只因為失去老
樹,更重要的是陪伴著民眾生活的記憶不復見了。
「樹木最好能原地保留,並且兼顧周邊文化與民眾情感。」剛
完成台中市政府委託的案子,為每棵老樹認列寫故事還出版成
書,藍梁文對樹木的情感,早已摸索出愛樹人的語言。他實際
走訪每個老樹,只要走近老樹,就會看到人群聚集,就會聽到
很多故事,老樹聚集了人群,匯集了每個人的生活點滴,也是
人們記憶生命的方式。
註:台3線老樟樹一開始是移植到苗栗縣政府苗圃,之後雪霸
國家公園成立,縣府曾舉辦「老樹返鄉」,剩餘的樟樹遂移植
到汶水遊客中心。此時老樟樹只剩下22棵。
(系列報導,未完待續)
--
小時候的印象就沒見過大湖的綠色隧道
※ [本文轉錄自 Ecophilia 看板 #1DrK6gKo ]
作者: Waitingchen (Rejoyce ) 看板: Ecophilia
標題: [新聞] 移樹的故事】綠色隧道不復見 尋訪台3線老樟樹
時間: Fri May 20 00:13:26 2011
來源網址:http://e-info.org.tw/node/66999
移樹的故事】綠色隧道不復見 尋訪台3線老樟樹
本報2011年5月19日苗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編者前言:522生物多樣性日即將到來,今年適逢聯合國訂定的
「國際森林年」,我們來看看都市裡的樹木們面對的待遇和處
境,他們雖然不是森林,卻是許多人生命記憶中不可或缺,也
是讓都市得以維持生物多樣性的的要素,就先從台3線的老樟樹
開始吧…
4月中旬的苗栗大湖鎮上,空氣中飄著草苺殘留的甜味。台3線
旁,草苺已過了採收的季節,田地上殘存的果實,任由在日曬
下萎縮,化為土地肥沃的養分。草苺田緊鄰著柏油道路,沒有
任何遮蔭。十幾年前,道路兩旁種滿樟樹,原有綠色隧道美稱
之路段;隨著台3線拓寬,樟樹被移走了,徒留整齊的路面以
及幾棵巨大樟樹任行人憑弔。
綠色隧道不見了
從事園藝業的藍梁文是苗栗藍山園藝負責人,小時候曾騎著腳
踏車沿著由樟樹形成的綠色隧道去登山,長大後無法忘情於青
山綠水、花草樹木,於是便以園藝為終生工作。此外,他也是
雪霸國家公園的解說志工。對於這些移植的樟樹,長年的觀察
接觸,眼見著這些樹的美麗與哀愁。
他說,當時政府雖曾提出幾個計畫,包括徵地留樹,但草苺業
者不願意,因為樹會搶地,而且樹留下來,鳥就來了,而鳥會
啄食草苺。利益衝突下,老樹被犧牲了。
藍梁文從過往的圖片看出,老樟樹是直接被挖起來,沒有帶一
點土,這樣的設計,樹木根本活不了;而廠商心知肚明,因此
便宜行事,以怪手移植,根系不及處理、倉促移植的結果,台
3線198棵老樟樹十幾年來,存活了22棵,羅列在雪霸國家公園
汶水遊客中心入口處(註)。可喜的是,有了國家公園的保護
,它們不須再移植。
根系處理不及傷口過大 形同凌遲老樟樹
藍梁文指著其中一棵樟樹,樹幹頂端殘留著移植時切割的傷口
,至今仍無法癒合。沿著樹幹而下,樹皮剝落、樹幹上出現樹
洞,一旦下雨,洞口甚至流出黑水,顯示樹幹已經腐朽、中空
。外觀看起來似乎是健康的樟樹,內在卻持續腐朽。樹幹不斷
被侵蝕的結果,什麼時候颱風來了,樹倒下來,都不足為奇了。
藍梁文指著樹幹上的樹洞,下雨後樹洞常流出黑水,代表樹幹
內部逐漸中空。雖然樹幹也長出樹瘤(傷口癒合的痕跡),但
過於巨大的傷口來不及癒合,從上面的切口開始,往下腐爛。
這是一場修補與腐爛爭奪主導權之戰,兩者都在搶時間。
「切除的傷口最好不要超過10公分,5公分以內最理想」。藍梁
文強調,傷口要做好殺菌工作,讓樹幹不要腐爛。
藍梁文認為這些樹看似存活著,也只是假象。它們不曉得何時
終因撐不住腐壞的樹幹而倒下來,而倒下時會不會又造成災害
。「如此形同凌遲的活著,不如砍除。」
斷根需充裕的時間
樹幹上的樹瘤雖代表癒合的痕跡,然而卻須與腐朽競賽。身為
園藝商,藍梁文每次看到標案都十分掙扎,到底該不該標下來
。照理說,樹木移植前要先處理根系,進行斷根,大約需要3-6
個月時間,讓根系逐漸適應。但「政府在公共工程設計上,皆
未將移植樹木所需的時間考慮進去,未預留斷根的時間。廠商
往往只有2個月的時間可以處理。」
問題不是出在移植技術,出在時間以及工程所願意花費的成本
。而工程單位只重視道路施工順利進行,對植物沒有感情,工
程設計時未將斷根的時間考慮進去。因此,政府需制定一套更
嚴格的移植標準、嚴格執行。
即使工程單位在制定合約時,提到必須保障移植的樹木存活率
至少70%,否則扣除10%履約金。但很多承包商一開始就放棄了
這10%的履約金,寧可死一棵補植一棵。然而,死一棵50公分的
老樹,再補一棵5公分的小樹有意義嗎?更不用提情感因素,已
非原來的那棵樹了,如何估計意義與價值?制定70%或 80%的存
活率意義不大。
樹木銀行的迷思
2003年,台灣首座樹木銀行在台北市成立,隨後林務局以及幾
個地方政府也都陸續成立樹木銀行,猶如樹木的中途或安養之
家。依據林務局以及台北市政府的解釋,樹木銀行都是為了安
置「公共工程」必須暫時或永久移植的樹木。
苗栗縣樹木銀行則以造林為主,然而高鐵站的興建,將有一批
樹木需另行移植安置,前途未卜。
藍梁文說,樹木銀行這個名詞聽起來很美。讓人以為當樹需要
移植時,可以有個暫時安身立命、又受到照顧的地方,讓樹有
個喘口氣的地方,直到找到合適的地方。但藍梁文認為事實並
非如此。
當工程遇到老樹時,政府認為有樹木銀行可以將樹移植過去,
就不考慮其他可能,樹木銀行成了工程順利進行的工具。「有
了樹木銀行,政府認為有個地方移植樹木,就不考慮現地移植
了。」任意將樹送走,藍梁文以痛心形容之。
藍梁文也質疑,這些樹到了樹木銀行,真的被好好對待嗎?管
理單位是否定期澆水、照顧這些樹木,進行病蟲害管理呢?移
植後的管理做不好,「就像剛開完刀的老人,任其自生自滅。
」難以存活。
讓老樹留原地
雪霸的老樟樹。「對樹木最好就是現地移植。」藍梁文說,這
些樹能在這個地方存活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一定有合適的氣候
、土壤條件;此外,還有文化歷史價值、民眾情感因素等等,
不移植才是最上策。
隨著道路開發、拓寬,曾經覆滿道路兩旁形成綠色隧道的景色
在台灣已不復見。民眾感傷綠色隧道不見了,不只因為失去老
樹,更重要的是陪伴著民眾生活的記憶不復見了。
「樹木最好能原地保留,並且兼顧周邊文化與民眾情感。」剛
完成台中市政府委託的案子,為每棵老樹認列寫故事還出版成
書,藍梁文對樹木的情感,早已摸索出愛樹人的語言。他實際
走訪每個老樹,只要走近老樹,就會看到人群聚集,就會聽到
很多故事,老樹聚集了人群,匯集了每個人的生活點滴,也是
人們記憶生命的方式。
註:台3線老樟樹一開始是移植到苗栗縣政府苗圃,之後雪霸
國家公園成立,縣府曾舉辦「老樹返鄉」,剩餘的樟樹遂移植
到汶水遊客中心。此時老樟樹只剩下22棵。
(系列報導,未完待續)
--
All Comments

By Adele
at 2011-05-22T16:16
at 2011-05-22T16:16

By Jessica
at 2011-05-24T07:44
at 2011-05-24T07:44

By Yuri
at 2011-05-25T23:12
at 2011-05-25T23:12

By Hedy
at 2011-05-27T14:40
at 2011-05-27T14:40

By Regina
at 2011-05-29T06:07
at 2011-05-29T06:07

By Bennie
at 2011-05-30T21:35
at 2011-05-30T21:35

By John
at 2011-06-01T13:03
at 2011-06-01T13:03

By Olga
at 2011-06-03T04:31
at 2011-06-03T04:31
Related Posts
羅東運動公園附近的民宿請益

By Olga
at 2011-05-20T23:43
at 2011-05-20T23:43
想去新竹玩+清大夜市

By Barb Cronin
at 2011-05-20T22:27
at 2011-05-20T22:27
有關於螢火蟲

By Frederic
at 2011-05-20T21:57
at 2011-05-20T21:57
5/21羅東聖母醫院募款園遊會

By Elvira
at 2011-05-20T20:26
at 2011-05-20T20:26
東勢石城 味味香庭園餐廳

By Edith
at 2011-05-20T18:52
at 2011-05-20T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