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族人籲:別讓阿塱壹成核廢公路 - 台東
By Rosalind
at 2011-04-11T23:58
at 2011-04-11T23:58
Table of Contents
排灣族人籲:別讓阿塱壹成核廢公路
更新日期:2011/04/11 22:35 NewTalk 新頭殼 周易/專訪
新聞網址: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411/135/2pn2q.html
阿塱壹古道自去年12月1日環保署在爭議中通過台26線安朔旭海路段的環評後,
環保界搶救古道自然海岸呼聲四起,使得逢假日意外湧進400、500人的爆量旅客朝聖,
讓當地自然生態亮起紅燈。
「2002年軍方撤除山區管制後,這裡就成了三不管地帶了。」
最早在2006年就在阿塱壹古道做導覽的排灣族人阿拉拜指出,
以前知道這條古道的人不多,一天大約只有30、40人,
但最近增加的遊客量不下10倍以上,不僅垃圾量倍增,有人在石頭上噴漆,
誇張的是,還看到遊客便溺後的衛生紙。
不僅如此,在綠觿龜產卵的沙灘處,有遊客開著吉普車狂飆,「真的有綠觿龜嗎?」
雖然許多人抱持懷疑,但阿拉拜說,去年他在沙灘上看到一隻疑似遭漁網纏住致死的
綠觿龜屍體。但綠觿龜很害羞,他擔心,一旦人潮多了,就更難看到綠觿龜的蹤影。
遊客爆增,生態亮紅燈
阿拉拜還提到,高繞處攀繩路徑,因踩踏的人太多,植被遭破壞,也走出一條深溝,
且日益平滑,更增加了攀繩的困難和危險。
阿塱壹古道的美景在網路爆紅,從恆春旭海到台東南田,牽涉兩個縣市政府,
如果再不立即出手維護,他擔心,這千年古道生態,恐怕很快就萬劫不覆。
談到高繞處的攀繩,阿拉拜自有一番見解。「這條路徑最早是我開闢的。」他說,
2005年他和太太,還有位朋友3人,帶著鐮刀闢出了20公分寬的路徑,
當初開闢這條路徑,並不是為了架設繩索,繩索是後來的登山客架設的,他強調,
原住民走山路,不是靠攀繩,而是用「Z」字型走法,不但可降低人為破壞,
可以完整保存植被。但是現在遊客量太多,難以控制,他認為,恐怕必須用木頭棧道,
取代攀繩比較安全,也可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排灣族人的「絲路」
眼看著阿塱壹古道飽受人為破壞,阿拉拜看在眼裡,比誰都心急,他強調,
阿塱壹古道是排灣族的傳統領域,自古以來就是往來西部聯姻、貿易、狩獵、
征戰的重要「絲路」,對原住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資產。
阿拉拜回憶,因為曾在軍事管制範圍內,對阿塱壹古道的印象是充滿了神祕,
以前聽長輩提到,早年的阿塱壹沿海沙灘,寬達上百公尺,據說還有牛車道,
嫁娶抬山豬,也是走這條路,他還透露,曾在阿塱壹古道上發現石板屋遺址,
年代已不可考。
自許為阿塱壹古道終身義工,阿拉拜在部落格上提到,阿塱壹古道有三條,
其一是清朝時的「恆春卑南道」,即阿塱壹到牡丹灣的傳統部落聯絡道,
北段也就是現今的台26線;其二是「楓港卑南道」,即阿塱壹到楓港傳統部落聯絡道,
也就是台九線南迴公路前身;第三條是阿塱壹到大龜文傳統部落聯絡道,
目前只有少數族人狩獵用,這三條古道最初的開路始祖都是排灣人。
為此,他理直氣壯的主張,不管哪一條道路,都是排灣人祖先最先走出來的,
也是大龜文王國阿塱壹盟部(古稱)的傳統領域。
向來漢人的遊戲規則,似乎注定少數的一方處於劣勢。回到現實,
也許是先天條件不足,資源較匱乏,阿塱壹古道翻紅,並沒有為此讓台東安朔、
南田一帶的族人帶來太多的財富,衍生的觀光利益,多半傾斜抑注到恆春旭海,
甚至延伸到懇丁,連旅行業都嗅到商機紛紛搶食這塊大餅。
執意開路未言明的真相
交通部公路總局,口口聲聲強調,貫通台26線,可以藉此強化恆春旭海到台東南田的
醫療、觀光機能,從頭到尾未見完整的配套,似乎貫通台26線,
就能解決兩地所有問題?吊詭的是,去年底台26線安朔旭海路段環評通過前,
交通部公路總局早在2007年將這條12公里的道路開發案,切割成6個標案,
陸續施工,顯見官方開路勢在必行。
正當外界聲嘶力竭,為搶救阿塱壹古道自然生態奮戰,在古道另一端盡頭台東達仁鄉
安朔到南田,長約5公里標案已完工。今年三月,平整的路面,舖上嶄新的柏油。
當地的居民不諱言,對開發公路,有些期待,但家門前的柏油路,
原本該是小孩玩耍的空地卻被剝奪了,雖然路面還沒有完成驗收,
逢假日已有不少慕名阿塱壹古道的遊客強行開車駛入,還對路面玩耍的孩子狂按喇吧。
居民憂心,蓋了公路,即使省了半小時的便捷,會不會犧牲更多?
於此同時,人口數不過200、300人的南田村,也是台電設置核廢料永久貯存場的
預定地,20億的核廢回饋金早已悄悄核撥到鄉公所。看在阿拉拜眼裡,早就洞悉一切,
他直言,眼前這條公路,這根本就是為打造「核廢公路」而設,
一語道破官方不願明說的真相。
阿拉拜說,回饋金只能用於公用設施,並不會真正交到居民手上,
更何況對原住民來說,「土地就是母親。」誰願意領回饋金出賣土地?
他說,台東縣人口只佔全國人口的1%,台東縣人用電量只佔全國總用電量的0.5%,
未來卻可能要承受100萬桶的核廢料,讓南田村的族人情何以堪?他痛批,
「與其說是發展觀光,根本是宣判南田村死刑。」
搶救阿塱壹古道,不僅要搶救生態,更不能讓她成為「核廢公路」,阿拉拜誓言,
循著先人的腳步,終身捍衛阿塱壹。
--
更新日期:2011/04/11 22:35 NewTalk 新頭殼 周易/專訪
新聞網址: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411/135/2pn2q.html
阿塱壹古道自去年12月1日環保署在爭議中通過台26線安朔旭海路段的環評後,
環保界搶救古道自然海岸呼聲四起,使得逢假日意外湧進400、500人的爆量旅客朝聖,
讓當地自然生態亮起紅燈。
「2002年軍方撤除山區管制後,這裡就成了三不管地帶了。」
最早在2006年就在阿塱壹古道做導覽的排灣族人阿拉拜指出,
以前知道這條古道的人不多,一天大約只有30、40人,
但最近增加的遊客量不下10倍以上,不僅垃圾量倍增,有人在石頭上噴漆,
誇張的是,還看到遊客便溺後的衛生紙。
不僅如此,在綠觿龜產卵的沙灘處,有遊客開著吉普車狂飆,「真的有綠觿龜嗎?」
雖然許多人抱持懷疑,但阿拉拜說,去年他在沙灘上看到一隻疑似遭漁網纏住致死的
綠觿龜屍體。但綠觿龜很害羞,他擔心,一旦人潮多了,就更難看到綠觿龜的蹤影。
遊客爆增,生態亮紅燈
阿拉拜還提到,高繞處攀繩路徑,因踩踏的人太多,植被遭破壞,也走出一條深溝,
且日益平滑,更增加了攀繩的困難和危險。
阿塱壹古道的美景在網路爆紅,從恆春旭海到台東南田,牽涉兩個縣市政府,
如果再不立即出手維護,他擔心,這千年古道生態,恐怕很快就萬劫不覆。
談到高繞處的攀繩,阿拉拜自有一番見解。「這條路徑最早是我開闢的。」他說,
2005年他和太太,還有位朋友3人,帶著鐮刀闢出了20公分寬的路徑,
當初開闢這條路徑,並不是為了架設繩索,繩索是後來的登山客架設的,他強調,
原住民走山路,不是靠攀繩,而是用「Z」字型走法,不但可降低人為破壞,
可以完整保存植被。但是現在遊客量太多,難以控制,他認為,恐怕必須用木頭棧道,
取代攀繩比較安全,也可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排灣族人的「絲路」
眼看著阿塱壹古道飽受人為破壞,阿拉拜看在眼裡,比誰都心急,他強調,
阿塱壹古道是排灣族的傳統領域,自古以來就是往來西部聯姻、貿易、狩獵、
征戰的重要「絲路」,對原住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資產。
阿拉拜回憶,因為曾在軍事管制範圍內,對阿塱壹古道的印象是充滿了神祕,
以前聽長輩提到,早年的阿塱壹沿海沙灘,寬達上百公尺,據說還有牛車道,
嫁娶抬山豬,也是走這條路,他還透露,曾在阿塱壹古道上發現石板屋遺址,
年代已不可考。
自許為阿塱壹古道終身義工,阿拉拜在部落格上提到,阿塱壹古道有三條,
其一是清朝時的「恆春卑南道」,即阿塱壹到牡丹灣的傳統部落聯絡道,
北段也就是現今的台26線;其二是「楓港卑南道」,即阿塱壹到楓港傳統部落聯絡道,
也就是台九線南迴公路前身;第三條是阿塱壹到大龜文傳統部落聯絡道,
目前只有少數族人狩獵用,這三條古道最初的開路始祖都是排灣人。
為此,他理直氣壯的主張,不管哪一條道路,都是排灣人祖先最先走出來的,
也是大龜文王國阿塱壹盟部(古稱)的傳統領域。
向來漢人的遊戲規則,似乎注定少數的一方處於劣勢。回到現實,
也許是先天條件不足,資源較匱乏,阿塱壹古道翻紅,並沒有為此讓台東安朔、
南田一帶的族人帶來太多的財富,衍生的觀光利益,多半傾斜抑注到恆春旭海,
甚至延伸到懇丁,連旅行業都嗅到商機紛紛搶食這塊大餅。
執意開路未言明的真相
交通部公路總局,口口聲聲強調,貫通台26線,可以藉此強化恆春旭海到台東南田的
醫療、觀光機能,從頭到尾未見完整的配套,似乎貫通台26線,
就能解決兩地所有問題?吊詭的是,去年底台26線安朔旭海路段環評通過前,
交通部公路總局早在2007年將這條12公里的道路開發案,切割成6個標案,
陸續施工,顯見官方開路勢在必行。
正當外界聲嘶力竭,為搶救阿塱壹古道自然生態奮戰,在古道另一端盡頭台東達仁鄉
安朔到南田,長約5公里標案已完工。今年三月,平整的路面,舖上嶄新的柏油。
當地的居民不諱言,對開發公路,有些期待,但家門前的柏油路,
原本該是小孩玩耍的空地卻被剝奪了,雖然路面還沒有完成驗收,
逢假日已有不少慕名阿塱壹古道的遊客強行開車駛入,還對路面玩耍的孩子狂按喇吧。
居民憂心,蓋了公路,即使省了半小時的便捷,會不會犧牲更多?
於此同時,人口數不過200、300人的南田村,也是台電設置核廢料永久貯存場的
預定地,20億的核廢回饋金早已悄悄核撥到鄉公所。看在阿拉拜眼裡,早就洞悉一切,
他直言,眼前這條公路,這根本就是為打造「核廢公路」而設,
一語道破官方不願明說的真相。
阿拉拜說,回饋金只能用於公用設施,並不會真正交到居民手上,
更何況對原住民來說,「土地就是母親。」誰願意領回饋金出賣土地?
他說,台東縣人口只佔全國人口的1%,台東縣人用電量只佔全國總用電量的0.5%,
未來卻可能要承受100萬桶的核廢料,讓南田村的族人情何以堪?他痛批,
「與其說是發展觀光,根本是宣判南田村死刑。」
搶救阿塱壹古道,不僅要搶救生態,更不能讓她成為「核廢公路」,阿拉拜誓言,
循著先人的腳步,終身捍衛阿塱壹。
--
Tags:
台東
All Comments
By Barb Cronin
at 2011-04-12T02:24
at 2011-04-12T02:24
By Yuri
at 2011-04-12T04:50
at 2011-04-12T04:50
By Rosalind
at 2011-04-12T07:16
at 2011-04-12T07:16
Related Posts
舞蹈老師
By Caitlin
at 2011-04-11T23:04
at 2011-04-11T23:04
正氣北路房子出租
By Zanna
at 2011-04-11T20:52
at 2011-04-11T20:52
蘭嶼打工換宿
By Callum
at 2011-04-11T18:57
at 2011-04-11T18:57
台東反核廢 遊行換食宿
By Rosalind
at 2011-04-11T17:16
at 2011-04-11T17:16
參加反核遊行 台東民宿免錢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1-04-11T12:13
at 2011-04-11T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