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考筆記(三):跳題,是為了得到更多分數 - 學習
By Edith
at 2011-09-13T17:00
at 2011-09-13T17:00
Table of Contents
考試的成績不是依難易度給分,而是依答對了多少題目來給分(至少在選擇題
是這樣),所以沒多少人會的難題也有著難看的投資報酬率,在上面花太多時
間而影響到簡單題目的拿分實在不划算。在這種時候「跳題」是最好的選擇,
你不需要為了一開始就空白的答案卡緊張,因為只有具備大膽跳題的勇氣,才
有辦法將時間作出最充分的利用,並進而發揮出平時累積的實力。
掌握解題時間
在《應考筆記(一)》提過選擇題應該只佔去作答的四成時間,所以假設今天國
文有三十分鐘解二十四題的選擇題,那麼當發現某題已用去三十秒時間卻還毫
無頭緒,就應該先跳題,最後再利用未用盡的三十分鐘去思考。但這是很精細
的算法,實際上只要平時有養成跳題的習慣,在知道該題還需要很多思考時間
時就會自動執行。
標註記號
在作答時,可以先將「還有所疑慮的題目」及「完全沒頭緒的題目」分別作上
不同的記號,其中「還有所疑慮的題目」視情況可能已經先填上答案,而「完
全沒頭緒的題目」則應該是跳題未作答的情形。
另外在有空白跳題後的回答,填寫答案卡時也應該格外慎重,徹底避免因為發
生劃錯卡再浪費時間去修改的情況。
解決記號
有做上記號的題目,應該在「解完選擇題最後一題,而選擇題的分配時間還有
剩餘」及「寫完非選擇題,而整體考試時間還有剩餘」時再回頭作答。作答順
序也應該以「還有所疑慮的題目」為優先,大於「完全沒頭緒的題目」。
如果最後仍然有不會回答的題目,在沒倒扣的情形就要以《應考筆記(二)》提
到的原則,刪去「和其他選項契合度低的選項」,並優先排除選項(A)和(
D)來猜測答案;如果題目有倒扣,只要確定的選擇(包括確定正確或不正確
)有超過一半也應該積極作答,不要浪費任何得分機會。
文章來源:Waknow知識網http://waknow.com/?p=2160
--
是這樣),所以沒多少人會的難題也有著難看的投資報酬率,在上面花太多時
間而影響到簡單題目的拿分實在不划算。在這種時候「跳題」是最好的選擇,
你不需要為了一開始就空白的答案卡緊張,因為只有具備大膽跳題的勇氣,才
有辦法將時間作出最充分的利用,並進而發揮出平時累積的實力。
掌握解題時間
在《應考筆記(一)》提過選擇題應該只佔去作答的四成時間,所以假設今天國
文有三十分鐘解二十四題的選擇題,那麼當發現某題已用去三十秒時間卻還毫
無頭緒,就應該先跳題,最後再利用未用盡的三十分鐘去思考。但這是很精細
的算法,實際上只要平時有養成跳題的習慣,在知道該題還需要很多思考時間
時就會自動執行。
標註記號
在作答時,可以先將「還有所疑慮的題目」及「完全沒頭緒的題目」分別作上
不同的記號,其中「還有所疑慮的題目」視情況可能已經先填上答案,而「完
全沒頭緒的題目」則應該是跳題未作答的情形。
另外在有空白跳題後的回答,填寫答案卡時也應該格外慎重,徹底避免因為發
生劃錯卡再浪費時間去修改的情況。
解決記號
有做上記號的題目,應該在「解完選擇題最後一題,而選擇題的分配時間還有
剩餘」及「寫完非選擇題,而整體考試時間還有剩餘」時再回頭作答。作答順
序也應該以「還有所疑慮的題目」為優先,大於「完全沒頭緒的題目」。
如果最後仍然有不會回答的題目,在沒倒扣的情形就要以《應考筆記(二)》提
到的原則,刪去「和其他選項契合度低的選項」,並優先排除選項(A)和(
D)來猜測答案;如果題目有倒扣,只要確定的選擇(包括確定正確或不正確
)有超過一半也應該積極作答,不要浪費任何得分機會。
文章來源:Waknow知識網http://waknow.com/?p=2160
--
Tags:
學習
All Comments
By Margaret
at 2011-09-15T07:20
at 2011-09-15T07:20
By Yedda
at 2011-09-20T00:39
at 2011-09-20T00:39
By Daniel
at 2011-09-22T22:35
at 2011-09-22T22:35
Related Posts
如何大量記住英文單字
By Rae
at 2011-09-13T13:59
at 2011-09-13T13:59
讀書問句集錦
By Ida
at 2011-09-13T02:15
at 2011-09-13T02:15
徵求考高考資訊處理
By Rae
at 2011-09-12T23:14
at 2011-09-12T23:14
五專生兩年後想要考學測
By Cara
at 2011-09-12T16:54
at 2011-09-12T16:54
常春藤網路書城免費學習館
By Olivia
at 2011-09-12T11:29
at 2011-09-12T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