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解編保護區 內湖居民自辦說明會 - 台北內湖區
By Megan
at 2013-01-30T00:37
at 2013-01-30T00:37
Table of Contents
原文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node/83559
本報2013年1月2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慈濟基金會為了開發內湖基地,多年來進行保護區變更,2010年台北市都委會審查意見認
為應加強與居民溝通,去年慈濟雖陸續舉辦幾次說明會,但居民認為參與不足、代表性不
夠,於上周六(26日)下午,由內湖保護區守護聯盟自辦說明會,試圖呈現並釐清所有爭
點,上百民眾坐滿大湖國小視聽教室,不過市府以及慈濟皆未派員參加。
據媒體報導,慈濟最新提案中,南北基地開發總面積為4.48公頃,容積率由160%降到120%
,35%建蔽率,新增1座滯洪池;刪除醫療設施、餐飲、零售等設施,僅做環保教育、志工
發展等用途,以生態建築與環境共生為原則。
大湖沒有淹水的本錢
即使如此,保護區解編仍有疑慮,當地曾經歷兩次大水造成傷亡,一旦解編將造成當地排
水更大的負擔。居民蕭小姐表示,慈濟都說淹水與他們無關,當地已經因為過去錯誤的決
策,造成了大湖很大的疏洪壓力,因此蓋了很多沉沙池留置水帶來的砂石,就是為了讓水
能順利流出去,而慈濟內湖園區可能增加排水負擔,甚至要犧牲大湖公園來吸納水。
守護聯盟現場提供的文宣也指出,整個內湖慈濟園區計畫範圍內都是行水區和漫洪區,慈
濟卻隱瞞慈濟園區和大湖山莊街的水系全部由大湖公園的箱涵排出去的事實,聯盟認為慈
濟園區靠近大街下來的水排不出去,就會有淹水的風險。
對環境有不良影響應進行環評
慈濟內湖基地共有13公頃,卻僅針對臨道路平地4.48公頃申請變更,聯盟認為有規避環評
之嫌,主張已全部範圍進行整體規劃與評估,避免未來進行大規模第二期開發,或將鄰近
小面積土地開發。聯盟也指出,南北聯絡車道所在位置,整個是相當陡峭的五段坡、六級
坡,接連的是潛在順向坡;礦坑遺址就在開發範圍邊上,慈濟在附近大興水木,令人憂心
。另外,基地有斷層穿越以及集水問題,符合《環境影響評估法》第5條對環境有不良影
響之虞,應進行環評。
內湖保護區解編有如骨牌效應
住在東湖的律師余鐘柳也是慈濟捐款人,他認為慈濟依據《都市計畫法》第27條第1項第3
款,並解釋公益經濟是從事公益所帶來的經濟,但缺乏標準,即使真的有公益經濟也須符
合公平正義,否則台灣所有慈善事業都可以此為由解編保護區,保護區一旦突破,以後土
地就可以再變更,將使得台灣的保護區千瘡百孔。
保護區不解編有限度利用
台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說,把保護區當作未來的開發
區是目前台灣最大的問題,內政部長李鴻源曾評估台北可居住人口為500萬人,卻住了將
近800萬人,基本上應該要減,卻不斷的加。編訂保護區就是就是因為它會保護城市,所
以民眾要保護它。保護區具備國土保安、水土保持以及維護自然資源,不是為了開發。
廖本全說,慈濟是台灣最正面的力量,和居民保護保護區的目標是一致的,就不該變更地
目,一變更就不是保護區了,也不須保護,更不會有保護保護區的問題。他反駁內湖園區
規劃工作小組召集人蔡堆所說的當地不是保護區而是破壞區、喪失保護價值的說法,不但
要考慮內湖居民、慈濟,也該顧及土地、保護標的以及其上的生命。
他提出解決方案,回歸保護區:不要變更、挖掉柏油路、拆鐵皮屋,以慈濟的力量都不難
做到。之後,慈濟可依保護區使用規範,有限度使用。廖本全也提出,慈濟和居民一起要
求市政府解決水的問題,而不是讓誰來承受淹水之苦。
全民保護大台灣
立委張曉風說,慈悲是放土地一條生路,當台北人口數已經達到上限,更需要全民一起保
護土地。「保護大台灣以前是軍人的事,現在是全民的事,」他說,台灣人幾乎都有淹水
的經驗,慈濟在全世界做善事,不該製造未來的災難,而是留下可喘息的土地。
張曉風舉202兵工廠為例,中央研究院要將101大樓1/3的建築量體放到溼地上,再挖一個
滯洪池,卻說不會影響生態,說穿了都是利之所趨;他認為為了更大的利益,應該保留下
來當溼地公園。「慈濟內湖園區還來得及!」
水泥路鐵皮屋不比綠地公園
民眾黃先生發言時質疑,15年來壓制慈濟不得開發得到甚麼好處?私人土地政府也不能做
甚麼,是否應該任由爛下去?應該尋求雙贏甚至多贏。慈濟既然提出新計畫,應討論可行
性或更好的計劃,在不能有水的問題前提下接受。「綠地公園不是比水泥路、鐵皮屋更好
嗎?質疑擋下慈濟是保護好山好水,或成了早期開發的幫兇?」
秀湖里居民表示,反對慈濟開發的人最怕淹水,但是市府已經處理得不錯,都沒有淹水,
相信慈濟也一定能做到;建議應將慈濟所有面積涵水量計算進去。居民雷先生則提出,要
求慈濟將計畫修改到讓大家能接受的程度,保持60%的溜地、80%的綠地、保護區則可有條
件解編。
既存違建涉及公共安全等原則才會拆
在適法性上,綠黨發言人潘翰聲整理了保護區守護聯盟以及慈濟觀點,台北市政府建築管
理工程處副處長陳煌城,確認慈濟是違法使用狀態。但因為是「既存違建」而暫緩處理。
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發言人高文婷說,慈濟內湖基地開發案最後一次審查是2010年都市
計畫委員會,至今未有新進度。在法源依據以及使用量體、用途皆未定案。目前台北市違
章建築的處理方式是依據「台北市違章建築處理規則」,分為新違建、既存違建以及老舊
房屋三類,目前目標以遏止新違建為主,也就是1995年以後新增的違建,其他除非危害公
共安全、山坡地水土保持、妨礙公共交通、妨礙公共衛生以及妨礙市容觀瞻或都市更新,
是不會立即拆除的,也不會因為關注度高而優先實施。
--
慈濟現在一直主打這個論調:
「不讓慈濟變更,維持現況的違建的鐵皮屋、不透水柏油路... 就有比較好嗎?就不淹水
嗎?這就是反對居民你們想要的嗎?變更之後,有60%的綠地、會呼吸的透水鋪面、還
有 2,800多立方公尺的滯洪池,這樣不是更好嗎?」
我聽了覺得很噁心... 慈濟請不要用這種扭曲的言論來綁架保護區,拿拆掉鐵皮屋和柏油
路來當變更保護區的交換條件!
這些事慈濟現在、馬上就可以去做!!!不用變更保護區才能做!!!
--
http://e-info.org.tw/node/83559
本報2013年1月2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慈濟基金會為了開發內湖基地,多年來進行保護區變更,2010年台北市都委會審查意見認
為應加強與居民溝通,去年慈濟雖陸續舉辦幾次說明會,但居民認為參與不足、代表性不
夠,於上周六(26日)下午,由內湖保護區守護聯盟自辦說明會,試圖呈現並釐清所有爭
點,上百民眾坐滿大湖國小視聽教室,不過市府以及慈濟皆未派員參加。
據媒體報導,慈濟最新提案中,南北基地開發總面積為4.48公頃,容積率由160%降到120%
,35%建蔽率,新增1座滯洪池;刪除醫療設施、餐飲、零售等設施,僅做環保教育、志工
發展等用途,以生態建築與環境共生為原則。
大湖沒有淹水的本錢
即使如此,保護區解編仍有疑慮,當地曾經歷兩次大水造成傷亡,一旦解編將造成當地排
水更大的負擔。居民蕭小姐表示,慈濟都說淹水與他們無關,當地已經因為過去錯誤的決
策,造成了大湖很大的疏洪壓力,因此蓋了很多沉沙池留置水帶來的砂石,就是為了讓水
能順利流出去,而慈濟內湖園區可能增加排水負擔,甚至要犧牲大湖公園來吸納水。
守護聯盟現場提供的文宣也指出,整個內湖慈濟園區計畫範圍內都是行水區和漫洪區,慈
濟卻隱瞞慈濟園區和大湖山莊街的水系全部由大湖公園的箱涵排出去的事實,聯盟認為慈
濟園區靠近大街下來的水排不出去,就會有淹水的風險。
對環境有不良影響應進行環評
慈濟內湖基地共有13公頃,卻僅針對臨道路平地4.48公頃申請變更,聯盟認為有規避環評
之嫌,主張已全部範圍進行整體規劃與評估,避免未來進行大規模第二期開發,或將鄰近
小面積土地開發。聯盟也指出,南北聯絡車道所在位置,整個是相當陡峭的五段坡、六級
坡,接連的是潛在順向坡;礦坑遺址就在開發範圍邊上,慈濟在附近大興水木,令人憂心
。另外,基地有斷層穿越以及集水問題,符合《環境影響評估法》第5條對環境有不良影
響之虞,應進行環評。
內湖保護區解編有如骨牌效應
住在東湖的律師余鐘柳也是慈濟捐款人,他認為慈濟依據《都市計畫法》第27條第1項第3
款,並解釋公益經濟是從事公益所帶來的經濟,但缺乏標準,即使真的有公益經濟也須符
合公平正義,否則台灣所有慈善事業都可以此為由解編保護區,保護區一旦突破,以後土
地就可以再變更,將使得台灣的保護區千瘡百孔。
保護區不解編有限度利用
台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說,把保護區當作未來的開發
區是目前台灣最大的問題,內政部長李鴻源曾評估台北可居住人口為500萬人,卻住了將
近800萬人,基本上應該要減,卻不斷的加。編訂保護區就是就是因為它會保護城市,所
以民眾要保護它。保護區具備國土保安、水土保持以及維護自然資源,不是為了開發。
廖本全說,慈濟是台灣最正面的力量,和居民保護保護區的目標是一致的,就不該變更地
目,一變更就不是保護區了,也不須保護,更不會有保護保護區的問題。他反駁內湖園區
規劃工作小組召集人蔡堆所說的當地不是保護區而是破壞區、喪失保護價值的說法,不但
要考慮內湖居民、慈濟,也該顧及土地、保護標的以及其上的生命。
他提出解決方案,回歸保護區:不要變更、挖掉柏油路、拆鐵皮屋,以慈濟的力量都不難
做到。之後,慈濟可依保護區使用規範,有限度使用。廖本全也提出,慈濟和居民一起要
求市政府解決水的問題,而不是讓誰來承受淹水之苦。
全民保護大台灣
立委張曉風說,慈悲是放土地一條生路,當台北人口數已經達到上限,更需要全民一起保
護土地。「保護大台灣以前是軍人的事,現在是全民的事,」他說,台灣人幾乎都有淹水
的經驗,慈濟在全世界做善事,不該製造未來的災難,而是留下可喘息的土地。
張曉風舉202兵工廠為例,中央研究院要將101大樓1/3的建築量體放到溼地上,再挖一個
滯洪池,卻說不會影響生態,說穿了都是利之所趨;他認為為了更大的利益,應該保留下
來當溼地公園。「慈濟內湖園區還來得及!」
水泥路鐵皮屋不比綠地公園
民眾黃先生發言時質疑,15年來壓制慈濟不得開發得到甚麼好處?私人土地政府也不能做
甚麼,是否應該任由爛下去?應該尋求雙贏甚至多贏。慈濟既然提出新計畫,應討論可行
性或更好的計劃,在不能有水的問題前提下接受。「綠地公園不是比水泥路、鐵皮屋更好
嗎?質疑擋下慈濟是保護好山好水,或成了早期開發的幫兇?」
秀湖里居民表示,反對慈濟開發的人最怕淹水,但是市府已經處理得不錯,都沒有淹水,
相信慈濟也一定能做到;建議應將慈濟所有面積涵水量計算進去。居民雷先生則提出,要
求慈濟將計畫修改到讓大家能接受的程度,保持60%的溜地、80%的綠地、保護區則可有條
件解編。
既存違建涉及公共安全等原則才會拆
在適法性上,綠黨發言人潘翰聲整理了保護區守護聯盟以及慈濟觀點,台北市政府建築管
理工程處副處長陳煌城,確認慈濟是違法使用狀態。但因為是「既存違建」而暫緩處理。
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發言人高文婷說,慈濟內湖基地開發案最後一次審查是2010年都市
計畫委員會,至今未有新進度。在法源依據以及使用量體、用途皆未定案。目前台北市違
章建築的處理方式是依據「台北市違章建築處理規則」,分為新違建、既存違建以及老舊
房屋三類,目前目標以遏止新違建為主,也就是1995年以後新增的違建,其他除非危害公
共安全、山坡地水土保持、妨礙公共交通、妨礙公共衛生以及妨礙市容觀瞻或都市更新,
是不會立即拆除的,也不會因為關注度高而優先實施。
--
慈濟現在一直主打這個論調:
「不讓慈濟變更,維持現況的違建的鐵皮屋、不透水柏油路... 就有比較好嗎?就不淹水
嗎?這就是反對居民你們想要的嗎?變更之後,有60%的綠地、會呼吸的透水鋪面、還
有 2,800多立方公尺的滯洪池,這樣不是更好嗎?」
我聽了覺得很噁心... 慈濟請不要用這種扭曲的言論來綁架保護區,拿拆掉鐵皮屋和柏油
路來當變更保護區的交換條件!
這些事慈濟現在、馬上就可以去做!!!不用變更保護區才能做!!!
--
Tags:
公園
All Comments
By Kama
at 2013-02-02T18:10
at 2013-02-02T18:10
By Dorothy
at 2013-02-06T11:43
at 2013-02-06T11:43
By Tom
at 2013-02-10T05:16
at 2013-02-10T05:16
By Anonymous
at 2013-02-13T22:49
at 2013-02-13T22:49
By Daph Bay
at 2013-02-17T16:23
at 2013-02-17T16:23
By Erin
at 2013-02-21T09:56
at 2013-02-21T09:56
By Olivia
at 2013-02-25T03:29
at 2013-02-25T03:29
By Ida
at 2013-02-28T21:02
at 2013-02-28T21:02
By Thomas
at 2013-03-04T14:35
at 2013-03-04T14:35
By Odelette
at 2013-03-08T08:09
at 2013-03-08T08:09
By Dorothy
at 2013-03-12T01:42
at 2013-03-12T01:42
By Queena
at 2013-03-15T19:15
at 2013-03-15T19:15
By Iris
at 2013-03-19T12:48
at 2013-03-19T12:48
Related Posts
艋舺公園遊民鬥毆又一樁 幸駐衛警英勇奪
By Frederica
at 2013-01-26T08:49
at 2013-01-26T08:49
陽明山花鐘後方櫻花林開花了沒?
By Dorothy
at 2013-01-26T08:01
at 2013-01-26T08:01
台銀舊宿舍 立委:女湯當特色
By Jessica
at 2013-01-25T12:56
at 2013-01-25T12:56
台北市的桃源祕境:大溝溪親水公園-轉錄
By Thomas
at 2013-01-25T11:29
at 2013-01-25T11:29
士林名刺工坊真的不太推薦!
By Regina
at 2013-01-24T17:28
at 2013-01-24T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