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的當代義涵? - 生活

Gilbert avatar
By Gilbert
at 2008-03-17T00:00

Table of Contents

基督宗教最重要的復活節又快到了
當初耶穌為世人之罪惡而釘死在十字架上
到了第三日復活升天
請問這對後世之人的真正意義何在?
尤其是在戰爭和混亂依然存在的當代?
請給我個人省思之後的獨特答案
感謝!
Tags: 生活

All Comments

Erin avatar
By Erin
at 2008-03-18T11:55
耶穌的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中心,為教會所宣揚信息的主要內容;因為「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林前十五14)耶穌的復活意味著復活的身體已脫離了會朽壞的狀況,為上帝終末的作為(徒十三34);「因為知道基督既從死裡復活,就不再死,死也不再作他的主了。」(羅六9)耶穌的復活也是上帝新創造的開始(林前十五42~44),所以凡在基督裡的即成了新造的人(林前五17)。這都是從第一個復活節的見證——「主果然復活,已經現給西門看了」(路廿四34)——所發展出來的基督福音的信息。
   「復活」對現代人而言,的確是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誠如當代著名的新約學者布特曼所說的:「一件涉及死人復活的歷史事實是全然不可思議的。」這對當時耶穌的門徒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他們豈能輕易地接受耶穌的復活是發生在他們中間的事呢?雖然當時的猶太人普遍地相信在末日死人必將復活(見約十一24),但耶穌的門徒卻萬萬沒有想到,這末日的奇蹟竟然已發生在他們當中;他們當然深不以為然,認為這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惟有作如此的解釋,才能符合福音書中所描述的情況:當門徒聽見耶穌已經復活的見證時,他們不但不相信,心裡剛硬(可十六14),也譏為胡言(路廿四11);當他們親眼看見時,他們驚慌害怕,以為所看見的是魂(路廿四37),尚且還有人疑惑。他們的心遲鈍,不易明白(路廿四25);眼睛迷糊,不認識他(路廿四16)。
  這種現象正說出,無論是古時或現今,耶穌的復活不是自然人憑理性所能接受的;因為耶穌復活的層面具有它獨特的結構,與這世上任何層面的形式截然不同,甚至於猶太默示論中的復活概念也不足以用來說明耶穌利的復活。雖然耶穌的復活和其他復活事件(諸如舊約中的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使死人復活,以及新約中耶穌使拉撒路等人復活)均稱為神蹟,但後者僅屬於這世界舊秩序中上帝特別的作為,而前者是帶進新秩序的上帝原始神蹟。正如昔時上帝的原始神蹟是從虛無創造出這世界,如今祂的原始神蹟是從死亡中創造出新生命來。復活的生命也被稱為原始生命。因此,耶穌的復活不僅是一發生在人間的重大事件,且其真實性超越了這地上的範疇,非為這世界知識的對象;它的真實性是無法證明的,非為推理求證的客體,的確是一不可類推的事件。假如我們意圖摒除耶穌復活的不可思議性,我們就偏離了復活信息的基礎,亦即未能正確了解復活層面的決定性因素,隨之抹煞了耶穌復活事件的獨特性。
  既然耶穌的復活是一發生的歷史事件,但其獨特且超越的原始神蹟面,非為自然人所能探究而發現的,我們又怎能了解這重大的事件呢?這只能仰仗於復活者的啟示。雖然沒有人曾看見過耶穌的復活,但卻有人看見過復活的耶穌;耶穌把自己藉著顯現啟示於人:「耶穌 …又把自己啟示(或譯作顯現)於門徒」(約廿一1);「…受害之後用許多的憑據將自己活活地來到使徒中間(或譯作顯現給使徒看)」(徒一3);並且「被看見了」(或譯作顯現給)(林前十五5~8)。新約聖經用此三個字來強調耶穌的確從死裡復活。復活者以闡釋經上有關論及他的事(路廿四25~27),以及直接與門徒的對談(徒一3)來啟發門徒的心智,使他們接受復活的事實;不但使他們相信他的確復活了,也啟示他們復活的意義。
  由此可見,倘若耶穌的復活與人有切身關係的話,也只能透過信仰來表達其意義了,難怪耶穌說:「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廿29)惟有那些通過信仰探究耶穌復活的人才能了解其意義;這對現代人而言亦然。所以當吾人從信仰的角度思考耶穌的復活對現代人有何意義之問題時,發現其仍具有三重的意義,涵蓋了我們生活的現時面和未來面:
★ 復活意味著重聚的愉悅
  耶穌的復活使原本因他的受難與死而沮喪絕望,各歸老家想重操舊業的門徒體會到意外的驚喜;當復活的主來到他們中間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時,「門徒看見主,就喜樂了。」(約廿20)他們心裡的寂寞、憂傷和絕望一掃而空,如今他們體驗到人生中重聚的愉悅。
  門徒也從與復活的主重聚的愉悅中領會到主曾經對他們所說過的話:「我不會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裡來。」(約十四18)因著復活的主來到他們中間,使他們不僅憂傷的心化為喜樂,也脫離了孤兒式「寂寞孤獨」、「無依無靠」的生活;如今有復活的主親自主導著他們的生活。他們的表現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這群所謂「無識之徒」(徒四13)竟然在耶路撒冷一國之都大肆宣講新道理,宣稱耶穌是彌賽亞(徒二36)為生命的主(徒三15)。他雖為人所謀害,但卻是遵行上帝的聖旨(徒二23),藉以成全舊約中的應許,把上帝赦罪之恩白白賞賜於人(徒三21)。他們膽大奮勇的表現是前所未有的;他們心裡歡喜,因被算是配為耶穌的名受辱(徒五41),隨時願意為耶穌所作的見證犧牲他們的生命。
  
2008-03-17 16:24:01 補充:
今天,我們生活在經濟繁榮、交通便捷、旅遊盛行的環境裡,應比任何一個時代的人更能普遍地體會到生離死別的現實感,也應比任何時代的人更會珍惜「重聚的愉悅」。其實,離家外出的人都會渴望著與家人重聚的生活,但沒有一個人敢保證自己這一趟外出一定能平安歸來。由於意外事故發生頻繁,有許多人在一剎那間體會到親人好友被「挪走」而永不得再相見的悲劇。「挪走」一詞不僅指人死了不能再與親人好友相聚而已,有時也指著屍體沒有著落的意思。
2008-03-17 16:24:10 補充:
在重大的意外事故中,死者的家屬往往把最後的一線希望放在能找著死者的屍體上,但他們所看見的卻是慘不忍睹的景象,屍體無法認辨,甚至於沒有著落。這可說是現代人的一大悲劇吧!破碎的心、憂傷的靈又有誰能安慰他們、賜給他們真正的平安呢?
2008-03-17 16:24:27 補充:
  復活節所宣揚的難道不是安慰和平安的信息嗎?上述現代人所經歷的悲劇也正是抹大拉的馬利亞所經歷的翻版;馬利亞為她的知己朋友、救命恩人耶穌的慘死而悲傷,為找不著他的屍體而哭泣,向人說:「有人把我主挪走了(約廿2、13、15)。哭得眼睛模糊看不清楚的馬利亞居然認不出站在她面前與她說話的就是復活的耶穌(約廿14、15 )。耶穌以叫她的名字喚醒了她,使她認得(約廿16、18)。馬利亞當然找不著耶穌的屍體,因為耶穌已經從死裡復活了。找不著屍體的傷心哪有比復活帶給人更得著安慰的呢?有那一種方式或語言能比復活者親自來到她面前更使傷心的馬利亞得欣慰的呢?
2008-03-17 16:24:43 補充:
  我們所信奉的是一位活著的主;他活著是因他曾從死裡復活。他不只當時來到馬利亞和門徒當中,他今日仍然來到我們中間,呼喊著我們,使我們認識他,從他領受安慰和平安:「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來四15)
2008-03-17 16:25:03 補充:
★ 復活象徵著生命的更新
  復活的先決條件就是死;沒有死哪來的復活?然而「死」象徵著人屈服在罪惡勢力之下(羅六23)。耶穌從死裡復活,以新生命的樣式出現,是上帝的原始神蹟,為十字架突破罪惡勢力所管轄人類生活層面的大能明證。人生存在目前罪所支配和管轄的生活層面中,倘若耶穌是人類的救主,他就必須為世人突破這生活的層面,敞開另一新的層面,使人脫離罪的轄制。
2008-03-17 16:25:11 補充:
耶穌復活的意義正顯示,祂為世人所敞開的生活新層面是超越性的,非為自然人所知曉的;然而祂的此項作為卻是發生在我們生活的領域中,為一具體的歷史事件,否則「拯救」即成了一空洞的名詞,與生活在歷史範疇中的人全然無關。耶穌的復活與整個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為扭轉人類噩運的力量。顯然地,它不僅表明是一驚人的發生事件,更是上帝突破目前生活層面的創新作為。所以,凡在基督裡的必能經歷到生命的更新,成為新造的人。這更新的生活難道不是現代人最需要的嗎?
2008-03-17 16:25:46 補充:
  今天,我們生活在科技高度進步的時代裡,可說我們享盡了物質文明所帶給我們的好處;這當然包括征服太空的成就感。人們往往易於迷思在這樣的意境中,大談外在的成就。縱然我們有能力征服外在的一切,我們仍然征服不了自己;人最大的敵人就是他自己。重視自我中心的現代人必須面對糾纏自己的罪惡感,學習放下自我中心的生活,需要解除心靈深處的「痛」——莫名的壓力、寂寞或空虛等等。人既然無法主控心靈的世界,也就無法靠己力擺平這些問題。
2008-03-17 16:25:56 補充:
惟有主宰著心靈世界的上帝,才能填滿人的需要。在歷經幾十載追尋的生涯之後,聖奧古斯丁終於告白說:「上帝啊!你為自己造了我,我的心靈不得安息,直到安息在你裡面。」現代人在心理上比任何時代的人承受更重的壓力,也顯得更需要歸回到上帝面前,接受祂的愛和饒恕,袪除纏身的「病痛」,建立與祂正常和諧的關係。這一切都是上帝在基督裡恩典的賞賜,因為耶穌是為我們的過犯而死的,也是為我們的稱義復活了(羅四25)。
2008-03-17 16:26:12 補充:
  耶穌的復活能使我們的生命更新,在現時的生活中體驗到祂復活的大能(腓三10);但我們必須事先與祂同死,放下自我,才有可能與祂同復活,得著自我(可八35)過著豐碩的生活(約十二24),亦即這是讓基督活在我們裡頭(加二20),主導著我們的生活,使我們能夠「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穿上了新人」(西三9~10)展示生命更新的生活樣式。
2008-03-17 16:26:23 補充:
★ 復活指向著終極的盼望
  耶穌的復活是上帝終末的作為,為人類終極盼望的所在。復活開始了上帝全盤拯救計劃的實現;耶穌既是眾弟兄中為長子(或作首生)的,他成了從死裡首生的(羅八29;西一18),是「睡了的人初熟的果子」(林前十五20)。復活的次序是初熟的果子基督之後,接著就是屬於他的人(林前十五23)。因此,耶穌的復活並非一獨立事件;它與整個未來復活的盼望息息相關。
2008-03-17 16:26:34 補充:
  對現代人而言,復活仍然是人類命運決定性的因素。西方傳統哲理中的靈魂不滅論已被現代歷史和心理學的研究所質疑。諸如古希臘的理想主義者、羅馬的斯多亞學派,現代的哲學家和自由派神學家均相信人的靈魂具有天賦的神聖和不滅性,能獨自存活,以譏諷聖經中所闡釋復活的教義。但現代的歷史思潮卻對此傳統的看法提出挑戰。心理分析學創始人佛洛伊德指出,希特勒以及專制者野蠻的行為,使用科技的成果去追求毀滅性的任務,乃是由其潛意識 所指使的。
2008-03-17 16:26:41 補充:
從此,人們不再可能接受人是天賦神聖而不滅的的神話。再者,現代心理學強調人是「全人」的存在者,身體和靈魂是分不開的。人是複合動物;沒有實驗的資料能支持,人在身體與靈魂分離的狀況下仍能永遠繼續生存之說法。現代的物質主義者把這個解釋成人的死同時結束了他身體和靈魂的存在。但聖經卻告訴我們,人體的復活將是人類終極的命運。這難道不是更好的結局嗎?
2008-03-17 16:26:46 補充:
  復活節保證未來我們必與基督共享復活的生命;「我們若在祂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祂聯合。」(羅六5)然而這是聖靈大能的作為,因為「叫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也必藉著住在我們心裡的聖靈,使我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羅八11)上帝藉著賜予我們心中的聖靈保證(林後五5),祂必達成使我們「身體得贖」之榮耀盼望(羅八2~3b)。
  總而言之,對現代人而言,耶穌的復活仍然是人得著真正安慰和平安的來源;是人的生命得以更新的依據,靠他復活的大能活出新生活的樣式;也是人類終極盼望的所在,因為「我們的得救,身體的得贖是在乎盼望。」(羅八24)
2008-03-17 16:27:47 補充:
耶穌的復活對現代人的意義
台灣教會公報第2300期(1996年3月31日)
Skylar DavisLinda avatar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8-03-18T04:27
答:復活(Resurrection)是從死亡中給喚醒,這詞在聖經中有3種不同的含義。
復活指藉著神蹟使一個死去的人重獲世上的生命,如以利亞使一個男孩復活(王上十七8-24);以利沙使書念婦人的兒子復甦(王下四18-37);耶穌叫睚魯的女兒(可五35-43)和拉撒路(約十一17-44)復活;彼得叫多加復活(徒九36-42);保羅則令猶推古復甦(徒二十9-12)。聖經並沒有暗示這些使人復甦的行動會防止將來的死亡。復活的另一個意思是指末時為懲罰或獎賞而出現的復活(約五29;參啟二十5、6)。最後,復活常指耶穌基督的復活。
耶穌基督與復活
基督的復活是基督教的中心信息。對保羅來說,復活的觀念十分重要,他的教訓與信心都是建基於復活之有效性。他認為基督教若缺乏了復活,一切便是空洞和沒有意義的(林前十五12-19)。復活對保羅來說,實在是神在耶穌裏顯明祂彌賽亞的能力(羅一4)。
基督的復活同樣也是新約其他經文的前設。重生帶來的活潑盼望乃建基於復活(彼前一3)。復活是見證神,以及與神相交的基礎,因為活著的主曾被看過和摸過(約壹一1-4)。復活也是傳道事工與選立使徒的基礎論題(徒一21-25)。被高舉坐在父神右邊的基督,是瞭解希伯來書對忍耐之呼召的關鍵(來一3,八1)。得勝的羔羊雖曾被殺,卻仍站立,就是啟示錄中勝利之期望的大前提(啟五6)。同樣地,福音書若不以基督的復活作結束,也不算是「福音」。
保羅指望主的日子快來到,那時,在基督裏死了的人先復活,那些仍然活著的,要在最後的勝利中加入他們的行列(帖前四15-18)。在保羅的思想中,這復活無疑是一個榮耀的盼望,並且關乎各個人的身體,這身體不是物質性的,而是靈性的(林前十五35-44)。保羅並沒有像約翰一樣,提及兩次復活(例:約五29),他只談到復活以得生命。要瞭解這新約思想中的難題,也許約翰的啟示錄可給予最佳的提示。其中談及在頭一次復活有分的人是有福的(啟二十5、6)。雖然在啟示錄中,復活一詞並沒有與審判連用,但主在審判寶座上之顯現,及在火湖裏有第二次的死之判決,顯示復活接受審判,跟復活以得生命並不可同日而語。
Gerald L. Borchert
耶穌的復活對現代人的意義 廖上信牧師
今天,我們生活在科技高度進步的時代裡,可說我們享盡了物質文明所帶給我們的好處;這當然包括征服太空的成就感。人們往往易於迷思在這樣的意境中,大談外在的成就。縱然我們有能力征服外在的一切,我們仍然征服不了自己;人最大的敵人就是他自己。重視自我中心的現代人必須面對糾纏自己的罪惡感,學習放下自我中心的生活,需要解除心靈深處的「痛」——莫名的壓力、寂寞或空虛等等。人既然無法主控心靈的世界,也就無法靠己力擺平這些問題。惟有主宰著心靈世界的上帝,才能填滿人的需要。在歷經幾十載追尋的生涯之後,聖奧古斯丁終於告白說:「上帝啊!你為自己造了我,我的心靈不得安息,直到安息在你裡面。」現代人在心理上比任何時代的人承受更重的壓力,也顯得更需要歸回到上帝面前,接受祂的愛和饒恕,袪除纏身的「病痛」,建立與祂正常和諧的關係。這一切都是上帝在基督裡恩典的賞賜,因為耶穌是為我們的過犯而死的,也是為我們的稱義復活了(羅四25)。
http://www.hkchurch.org/GenericStyles/Content.asp?...
復活節的由來
http://www.tcd.org.tw/easter_07/about.asp
四本福音書中,馬太福音與馬可福音的末了,路加福音與約翰福音兩本福音書中,都提到耶穌復活以後給使徒的大使命,是往普天下去完成廣傳福音的大使命。接著在四福音書後的〈使徒行傳〉中,就看到初代教會的第一代門徒,開始從耶路撒冷出發傳播,再到鄰近的撒瑪利亞地區,再擴大到猶大全地,直到地極廣傳福音; 依地理環境必由近及遠,從亞洲西部往西北而到歐洲,往西南而往非洲,再橫渡大西洋,來到北美、中美及南美三地傳播,再傳播到五大洲中面積最小的澳洲地區,最後到了亞洲,而亞洲地區的中國....所以基督福音是繞了地球將近一圈後,最後傳播到的地區之一,雖不能說是最遲傳播到的地方,但確實是在距今二百年的時候也是距耶穌升天之後的1807年時,才由英國倫敦差會差派了馬禮遜牧師前來廣州傳教開始的。
初代教徒是經歷了主耶穌的復活大能後,大受激勵從新得力的。若基督死而沒有復活,門徒仍是落在極大的恐懼害怕中,也絕對沒有勇氣與能力去從事福音廣傳的聖工.... YES!
http://host.ccea.org.tw/~tbtc/pulpit/04/0418.htm
因為耶穌復活了!舉頭三尺有上帝!
http://blog.xuite.net/pty0108/a0001/10775987

夜間盜汗與甲狀腺機能低落

Kyle avatar
By Kyle
at 2008-03-17T00:00
最近兩、三年開始,每年冬天都會出現 and#34;夜間盜汗and#34; 的情形,總是入睡後沒多久就會覺得全身溼答答的然後起床擦汗,情況時好時壞,有時兩、� ...

偽造文書的法律問題~

Sarah avatar
By Sarah
at 2008-03-17T00:00
*他不知何時及為何被告偽造文書~問題如下:1.因有事回前社區辦事情,才知法院書信的事,接下來他又要如何做 ...

請問如何殺死盆栽中的蜈蚣

Agatha avatar
By Agatha
at 2008-03-17T00:00
請問如何驅除或殺死盆栽中的蜈蚣?除了一般的殺蟲劑以外,木酢液可以嗎?還是樟腦油?使用方法?稀釋倍數?請別跟我 ...

巨蟹男會喜歡我嗎?

Skylar DavisLinda avatar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8-03-17T00:00
最近我在工作場所認識一個巨蟹座男生
長ㄉ帥而且眼睛會放電:)
我對他其實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已經喜歡上他了
只是有時候面對他我會有點� ...

醫生的基本常識----15點

Anthony avatar
By Anthony
at 2008-03-17T00:00
我將來想當醫生!!
想要當醫生的基本常識 ˇ
例如:
藥物啥麼使用??
等等基本的常識
最好是加上為啥麼 + ˇ +
Update:
我立志要當醫生